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裴老師老師講座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14W

裴老師老師講座心得體會多篇

裴老師老師講座心得體會篇1

以前沒有學習過艾莫老師的課程,通過學習瞭解到他也是奧康的顧問,通過學習這期課程,有如下—體會:公司能正常運轉要有資金,而資金要有人來提供,每個公司都有非常重要的人組成,無論是高層管理人員還是基層普通員工,今天我們要説的就是埃莫老師的做最有用的好員工。公司人才不流動,如死水一潭。公司只有在選用人才,才會實現人才在這個社會的價值。

想想我們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員工,老闆做一切決定都是為了公司,在公司剛剛起步的時候,會選用開拓型人才;在像孩子一樣成長的時候會選用戰略型人才等到長大到成熟的時候需要維繫型人才,等到衰退的時候要選用矯正型的員工。每一種員工在不同時期價值是不同的,我們無論是哪一種員工都要有良好的心態,態度決定了你的人生價值,決定你職業生涯中是否可以創造奇蹟。

每個人每個月都有那麼幾天倦怠的時候,積極的人選擇用樂觀戰勝消極的魔鬼,他們明白消極的作為是什麼都改變不了的,只有積極樂觀的努力去尋找解決的辦法才會找到出路,才會有可能成功。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加減法,于丹教授説的加減法是生活到老年時,學會用減法生活,有舍才會有得,鄭總講的就和艾莫老師講的一個意思:你的心裏空間只有那麼大,你吧好的東西裝進去,就不會有壞的、邪—惡的思想在你心裏,同樣,就像艾莫老師説的大腦裏面負向詞組多於積極的時候,就會影響事情的過程及結果,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做的就是用積極的思維,積極地工作,積極地生活。

員工在企業裏可以得到什麼,我想只有自己最清楚,有的認為拿到了可以養家餬口的工資;有人則認為是自己能力的肯定,可以贏得人們的尊重;還有人認為是提供學習的機會,是自己在社會中的第二大學。其實,無論是什麼,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特別的,因為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沒有真正的對於錯,他們這樣做都是哦為了某種目的,就像老闆因為用你,是因為你可以為他創造利潤,我在財務部工作是因為我對賬目的熟悉,當然還有的原因應該就是我的工作能力,但是畢竟是次要的。

現在我的工作無論是在酒店財務還是在超市收現金,兩個工作相等的工作量對於我來説無論是有能力幹好,還是沒有能力勝任時我走人的時候,我也會感恩鄭董及同事們對我的照顧,我不會埋怨公司,也不會埋怨同事及領導,我也會保護公司的商業機密,不會做任何有愧於公司的事情。因為這是艾莫老師的講課,我聽進了心裏,我也會這樣做。而且我也相信我自己有包容之心。

裴老師老師講座心得體會篇2

陪孩子觀看了于丹老師的教育講座,受益非淺。其中我感觸最深的是于丹老師講的一個寓言故事:有一個孩子從小天天與大樹玩耍,大樹為了滿足孩子的願望,先是讓孩子摘了自己所有的果子去賣,用以換各式各樣的玩具,接着是截下樹枝,用於蓋新房,娶媳婦,最後是砍下樹幹,做成獨木舟供孩子去周遊世界……這個故事裏的大樹就是父母,而這個孩子就是我們的孩子。孩子要什麼,我們做父母的就給什麼,使孩子從小就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不懂得用自己的勞動去換取自己所需,認為父母所做的這些都是理所應當,不懂得珍惜和回報。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大多數都比較自私 ,不懂得感恩。我們做家長的,不要嬌慣孩子,不要事事替孩子代辦,要讓孩子親自動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應該讓他(她)自己洗自己的小手絹、小襪子,指導他(她)自己疊被子等等,不要怕累着他(她),其實做這些事情,並不會累壞孩子,相反還能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有助於孩子各方面的發展,並能讓孩子在自己動手中獲得樂趣,在勞動中體會勞動成果獲得的不易,從使孩子在享受父母、親人給予的愛時能懷有感恩的心,知道孝敬父母長輩,擁有健康的人格。這樣的孩子,無論在社會生活中,都會擁有一個成功的位置。這才是我們做父母的應該為孩子做的。

于丹老師的講座讓我懂得了很多,做為家長我重新審視了自己:兒子已經九歲了,卻像個小皇帝,在家裏除了學習就是看電視、玩遊戲,連被子都不會疊,每天起牀都得大人叫,更別説幫大人做什麼了,簡直是個生活的“低能兒”!唉,作為母親,我真的很失敗!聽了于丹老師的講座以後,我要從我自身作起,改變為孩子事事代辦的做法,努力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努力縮短被同齡孩子拉下的距離,培養孩子成為一個自強自立、懂得感恩、擁有健康人格的社會接班人!

裴老師老師講座心得體會篇3

在20xx年國小思品教師短期培訓中,聽了王老師的《關於品德的説課》和《如何聽評品德課》的講座受益匪淺,同時也被王老師帶病始終站着講課的這種精神所感動,從王老師的身上真正體會到思品老師品德的高尚,王老師的一句“做人要做好自己的本份”,一直迴盪在我的耳邊。

王老師首先講了《關於品德的説課》,讓我明白了説課的特點、過程和原則。在説課前的知識準備中要熟悉課程標準,鑽研教材,涉獵相關學科的知識和學情分析,最重要的準備是瞭解學生真實的生活。説課有十説:一教材、二學情、三目標、四重難點、五教法、六學法、七活動組織、八媒體運用,九效果預測、十反思(板書),其中活動組織極為重要,再説目標中,知道了《品德與生活》是四維目標,即:情感與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和過程與方法,由此想到了來培訓前準備的教學設計,裏面存在了很多問題,還需要去認真修改。

在《如何聽評品德課》中,老師要轉變角色,明確任務,帶着思想進課堂。“課”光聽不行,還要看學生的課堂表現,一節成功的品德課,不僅僅在於教師講了多少,而在於學生明白了多少,感悟了多少。評課者要做到既聽又看,邊記邊想,做到一聽二看三思四記五診斷。老師是服務與學生,學生心目中理想的品德課是希望有趣、放權、體驗、評價的。教師雖然很苦很累,但是隻要走進課堂,就應該神采飛揚,並用這種情緒去感染孩子,孩子們才願意上你的課。

通過王老師的講座,我對“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有了更深的認識,這門課真的是一門非常必要的課。課程中所涉及的內容均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果能夠好好的引導學生真正地走入這門學科,那對學生以後參與社會,做一個真正適應這個社會的社會人奠定非常好的基礎。總之,這次難得的機會猶如打開了一扇窗子,讓我更充分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確了努力的方向,對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是一個很好的指導。作為一名思想品德課教師,必須要樹立不斷學習、時時創新的思想,這樣才會有更大的進步!

裴老師老師講座心得體會篇4

聽了講座,令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可以説在她的報告裏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但卻領略到了她那樸樸實實的工作態度,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處處説出了我們教師的心聲。令我受益匪淺,感慨頗深。

正像講座裏的老師説的那樣:“作為老師,不僅是一個學習者,她應該是一個研究者”她在報告中亦突出強調了教師們對教育故事的研究問題。以教師的生活故事為研究對象。它是真實的、情境性的。這些生活故事勝過任何説教,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當然,發生於我們教育實踐中的事很多很多,也並不是每件事都具有寫作教育故事的價值。也只有對教育實踐活動經過深入反思之後,發現了特別有意義、有震撼力、能見別人之未見的題材,才能寫成教育故事的價值。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教師必須以局內人的身份“進入”故事,“入乎其內”,挖掘教學現場當時的“內在真實”,展示故事的本來面貌。同時教師還必須能以局外人的身份,“出乎其外”,跳出故事,對故事進行審視、拷問和反思,思索其中的真實意圖,從而不斷梳理自己對於教學的理解和認識,建構出故事的意義,挖掘出其中的實踐智慧,有效地促進了教學觀念更新與教學經驗積累的有機結合。

只有這樣做,我們才可以直面自身教育實踐,認識、思考和分析自己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形成個人的教育理論,增強自己的實踐性智慧,使研究者在不斷的視角轉換中貼近教學的真實,更好地促進已有經驗和理論思維與教學實踐之間的融會貫通,促進專業化水平的提升。

我們老師寫教育故事最終的目的當然不是為了寫,而是為了能更好的實踐,教師本來就是教學實踐者,而不是專業的理論研究者,關注實踐,研究實踐,才可以更有效地解決教育實際問題,切切實實提高教學質量,營造優質教育。

在教育這個舞台上發生着許許多多平凡的和不平凡的故事,這些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所發生、出現、遭遇、處理過的各種事件,不是瞬間即逝、無足輕重、淡無痕跡的,它會長久地影響學生和教師的教育教學和生活。從這些事件中,我們能夠學到很多東西,得到很多啟發,甚至會產生心靈的震撼。因此,對真實的教育世界進行敍事研究,無論對學生、教師、教育研究者來説,還是對社會來説,都具有深刻的意義。我想,這也正是教育敍事研究的意義所在!

裴老師老師講座心得體會篇5

今天我有幸能聽到江蘇省優秀特級教師――李鳳遐老師的講座,真的有一種相遇恨晚的感覺。從教了33年當了32年的班主任,她始終如一,與學生打成一片。從學生對她的稱呼中,我能感受到她真正成為了學生的良師益友,從鳳姐(李姐)到鳳媽再到李奶奶,我能體會到學生這樣對她的稱呼可見她在學生心目當中的地位。

在這次講座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那爽朗的笑容和她那充滿着激情的情懷,給人一種很想親近的感覺,很有感染力,我也可以想象的到她講課肯定很受學生的歡迎,一點也不像60多歲的人。從她的講座中,我知道她作為老師、作為班主任是如何的始終如一日的默默地堅守着自己的崗位,她放棄了從政的機會而始終都和學生在一起,而且在教師的工作崗位上、作為班主任是多麼地出色。她的工作藝術,作為班主任的藝術、她的大智慧深深地震撼了我,我暗暗下定決心,在工作中我決定戒驕戒躁,向她學習,多去學習和體會她的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她把班主任這一崗位、教師這一職業做得如此極致,真羨慕她的學生們在人生的啟航途中能有這樣的智慧大師的指點。

這次講座培訓所給予我的遠不止這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裴老師老師講座心得體會篇6

暑假學習期間,我有幸觀看了王竑錡老師的關於學習傳統文化的詼諧幽默的視頻講座,內容主要有孝順,愛讓我們充滿智慧,國學經典和財富人生等,聽後感受頗深,深受啟發。

最令我感動的是講到“孝”這個內容的時候,讓我有了更多的想法。孝道是中華民族的根;孝道是我們做兒女的本分;孝敬父母如孝天,孝能感動天和地;諸事不順因不孝,一個孝字全家安。一個人不管在社會上成功與否,都應先做到孝,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讓我們的孩子以我們為榜樣,代代相傳。

我們要為下一代樹立榜樣,回報孝敬撫育我們成人的白髮蒼蒼的父母。父母是付出不計回報的人,他們的愛像無處不在的陽光、風。在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現在即使我們如何孝敬他們,也無法回報“三春暉”,再也無法找回父母頭上的青絲。

我們能做的就是常回家看看,帶着孩子回家,為父母做飯、洗衣,陪父母聊聊天,讓他們過得開心。另外把“孝”的精神傳承下去,教導孩子如何“孝”也是我們的義務。因為一個不懂得孝的孩子是不完整的失敗的人,父母是人的根本,是生命的源頭,他們時時刻刻影響着子女,現代的生活離不開父母,離不開孝。再就是王老師對教師的解讀:傳統教育的師者是“傳道、授業、解惑”,“傳道”是第一位的。現代的。教育失誤就在於失道,失道必然就缺德。作為一名教師,不但是教授學生知識技能,更是要引導學生正確做人,一個人光有知識能力而沒有道德,那是一個缺德的人。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成長過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具備高尚完美的師德,在一切誘惑面前擺正自己的位置。教師的職業不是謀生的工具,而是承載者神聖使命的愛的事業。如果只把教師職業中可能獲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那麼他就不配是一個好老師。

在王竑錡老師講座裏,王老師針對當今人們面對金錢的誘惑,他以古代的銅錢為例作生動闡述:銅錢內圓外方,中間空的,表示三重含義:圓代表着包容理解的胸懷,方代表着孝仁義禮智信,空心表示無我的境界。王老師闡述對方的獨特理解:方代表着孝仁義禮智信,這是做一個品格高尚的人必須具有的幾點原則。我之前也曾看過關於二十四孝圖以及相關故事,知道百善孝為先,孝是做人之本。我們每個人要常懷感恩的心,老師要教導學生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每個人要在孝的前提下對他人對社會做到仁義禮智信,做到去愛不同的人,把人都看成親人,親民至善。作為老師要愛自己的學生,對於學生換位理解便是一種愛。我們要用愛澆灌學生,回報父母,親人,朋友,師長,回報社會。老師全心全意地投入教育事業,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真善美的人,不做傷害任何人的事,每個人從小我變成大我。那這個社會豈不是圓滿美好?也即《道德經》裏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們任何一個人都承載者萬物,我們要把自身的能量聚集,知行統一,把人的大愛回饋社會和自然。

每一個人都有做人的道德底線,有一顆廉恥之心。一個人不能鑽進錢眼裏,人站在方空裏便是“囚”。人就成了錢牢中的囚鳥,淪為金錢的奴隸。文人更應該懂得廉恥。自古以來文人士大夫給人清廉的形象,在古代繪畫中一般都是畫成秀骨清風的書生像,有一種脱俗孤高的俊逸之氣。古人中不乏有倪瓚這樣一些不受金錢誘惑拒為富人作畫的士大夫,寧願被捱打,也不願貶低了自己的高貴品性。人們都把老師謳歌成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春蠶到死絲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是啊,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我們每個老師要保持高潔的心性,把做人姿態放低,就像在低處的大海一樣,心胸寬廣,在最低處修行,像春蠶蠟燭一樣默默無私奉獻自己,這才是你至高的價值。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就像大自然一樣,無私奉獻給我們陽光,空氣,水,大地,生命,我們每個人若能不只想着自己個人的小世界,而是和自然一樣無私奉獻自身的正能量,做到人和大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真正迴歸自然。

裴老師老師講座心得體會篇7

20xx年8月20日至26日我聆聽了高金英、魏書生兩位名師的講座,感受頗多,尤其是高金英老師《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的講座,高金英老師的彙報讓我受益匪淺。幾個小時我們沒有感覺到疲勞,反而如沐春風。高老師的幽默、樂觀、豁達,令會場不時爆發出陣陣笑聲與掌聲,讓我們真正領略了一個優秀教師的人格魅力。高老師就像一本厚重的書,讓人百讀不厭,讓我感觸頗多。

高金英老師説:“教師的人格魅力體現在人情味,人情味就是陽光的味道,師愛就是師魂。”她引入一則寓言:北風和太陽比賽,看誰能把行人的大衣脱下來。北風使出渾身的力氣,颳得天地間飛沙走石,一片昏暗,但風越大,越是寒冷,行人的大衣裹得越緊,結果它失敗了。而太陽它不聲不響地將陽光灑向大地,使天地間温暖而明亮,行人漸漸感到熱了,就解開了大衣的扣子……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是個多麼偉大的稱呼啊,同時,我們也可以感受到,教師身上的擔子和揹負的責任是多麼重!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你是想讓他們流光溢彩,還是讓他們黯然失色,這就要看你這位靈魂的工程師怎樣為他們着色。老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造成的影響是直接而深遠的。一個對學生沒有愛的教師,我們怎麼能期待他雕琢出高尚的靈魂來。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既然人家能把寶貝交給你,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地去關心他們,去呵護他們呢。一句忠言,一個善舉,都能在孩子的生命裏烙下深深的印記。我折服於陶行知先生“四塊糖果”的育人智慧,感動於這位樸實的教育家那份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想問題,尊重和寬容孩子的廣闊胸懷;更崇拜魏巍筆下那位“教鞭高高舉起輕輕落下”的美麗教師。我們不是萬能的上帝,但不妨把自己當成上帝派來愛每一個孩子的天使,讓每一個生命都體驗到自身成長的喜悦和價值,這也是教育最平凡也最神奇的感召力吧。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裏有愛迪生”,你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眼神,有時就會給學生貼上了好與壞的標籤,甚至會讓他們用這個標籤去塑造自己。所以,當我們在面對學生時,説話一定要慎之又慎,要知道老師的話對學生的皮格馬力翁效應是多大,對待問題學生,首先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

聽高老師的講座,更折服於她的語言藝術,幾個多小時的講座,高老師很少看演講稿,但卻旁徵博引,侃侃而談,那詼諧的話語,讓人覺得親切輕鬆;小故事,笑話,順口溜,信手拈來,讓我不得不佩服她的知識儲備。

聽高金英老師的講座,留給我的是頗多的反思與促進,我想我會對自己的學科知識進行鑽研,盡力提高自身的本體性知識,並在此基礎上博取眾長,努力使自己朝着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的“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能手,藝術家和詩人”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