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經典的書心得體會推薦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33W

讀經典的書心得體會推薦多篇

讀經典的書心得體會篇1

寒假時我就讀過《小王子》這本書。最近,我又讀了一遍,它讓我明白了許許多多的道理。故事中的小王子是一個外星人,飛離了自己那“b612”號小行星,在太空中轉了一大圈,拜訪了一些其它的星球,見識了不少事情,遇見了一些人物,後來來到地球上,與地球人“我”建立了永久不渝的友誼。特別是他們互相鼓勵,互相幫助,成了生死之交,一年之後,他告別了朋友,又回到自己的星球去了。

讀了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愛”是無私的,“愛”是永恆的,讓我明白了大愛無疆。最近,我在電視中看到了北京遭遇了洪災,在他們需要幫助時,很多人向他們伸出了一雙雙援助的手,全市人們齊心協力,終於戰勝了洪水災難。在我們的身邊也不是沒有這樣無私的“愛”。記得有一次,我被一名不知名的同學撞倒後,他不但沒有逃跑把我扶起來,而且還將我送去校醫室,我明白了大愛和小愛不分輕重這句話的道理,那時,我的心裏很温暖。

讀了這本書,我很感動,我希望這種“愛”和“愛”的精神永遠傳遞下去。

讀經典的書心得體會篇2

我的軍訓呀,太多太多,感受的太多太多,多到不知道從何説起,多到不知道已經回憶……

記得剛開始軍訓的時候,天氣還不算太過炎熱,由於暑假裏的嬌生慣養,許多同學已經相繼倒下,當然我也不例外,教官也十分關心我們的健康,在訓練的時候一直詢問着我們的身體狀況。剛覺着累了,教官就下達了休息的口令,當然,這只是第一天。雖然許多同學身體不適,但也只是稍作休息,之後立刻迴歸隊伍,沒有人半路放棄。

第二天,雨悄悄的下着,我們站在雨中任由着雨水打在臉上。我們沒有躲雨的心理,仍舊站立在原地。“稍息立正站好,齊步走!”聽着熟悉的口號,我心裏發笑着,這麼簡單的動作也要學啊?可是當真的開始走的時候,自己的腳就和思想一起放飛自我,一個人走簡單,一班人走難。淚水浸透了迷彩服,迷彩服卻被陽光一次次曬乾。不少同學的皮膚已經曬傷可是大家都咬緊牙關堅持着。“集中精神!記住你們是一個整體!”教官的一句話似乎提醒了我們,我們是8班人代表着8班的榮譽我們要團結,我們要融合!很快,齊步走被我們順利拿下。

炎炎烈日,汗水不斷的流出,一遍遍的擦乾,一遍遍的流,不知重複了多少遍,當最後真的快堅持不了的時候,突然發現,我挺過去了!

軍訓雖苦,卻不免歡笑,教官帶着我們玩遊戲,唱歌,和我們聊天,好生熱鬧!我記憶中的教官應該是特別嚴厲的説着“別動!深蹲50,俯卧撐50,站好!做好!”如果做不好時刻體罰。而我們的教官卻十分温柔,是一個特別紳士的一個教官,他從沒有真的生氣過,讓我們輕輕鬆鬆的度過軍訓時期,從不嚴格要求,卻一直講着要我們團結。我想,我們8班的團結,少不了教官的一份力!

軍訓教會了我磨練意志,教會了我融入集體,教會了我服從命令,教會了我太多太多。

讀經典的書心得體會篇3

20xx年3月9日,我去參加德順國小教研室開展的《中華頌、國學經典誦讀》教師培訓活動。聽了許老師和王老師的二節國學公開課,使我感受很多,也令我受益匪淺,更讓我明白了國學課應如何上。以下是我這次參加聽課的一些體會。

許老師和王老師的這二節課是截然不同的。許老師是用多媒體電腦來上,而王老師是不用多媒體電腦上,二位老師上的都非常精彩。

首先是許老師上第一節課,她在這堂課中共教了三首詩歌,許老師把重點放在第一首《敕勒歌》,播放精美的畫面陶冶學生的情操,開闊學生的視野,採用分組比賽的方式開展詩歌頌誦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最吸引我的是許老師一邊讀也哪句詩的意思,學生看着畫面一邊讀出相對的詩句,這有助於學生的記憶,這個方法值得我學習,我認為這也是教學的一大亮點。

而王老師的課使大家的眼球一亮,令我感到課堂很真實、親切、自然,使我明白了沒有多媒體電腦同樣能上好國學課。而更讓我欽佩的`是王老師的課堂充分體現出人文性,也體現出教師的機智和幽默。王老師尊重學生的選擇,能學多少就學多少,她採用了搜籤比賽誦讀的方法開展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讓我學到很多技巧和方法。比如:有快讀,慢讀,拍節奏讀等,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好方法,它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果也很好。總之,此次活動讓我明白了國學教學學生能學多少就學多少,能背熟很重要,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讀出詩歌的情感,讀出詩歌的韻味。?

讀經典的書心得體會篇4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學習國學,讓我更進一步的瞭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學説。

(一)修身養性,德行人生。

細讀《論語》,頗有感觸。《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生活,找到個人座標。因此,《論語》可以作為我們個人尤其是作為教師的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論語》中關於修德的言論,最具概括性且易於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損者三友”,“益者三樂,損者三樂”。

孔子認為:血氣未定的年少之時,不要沉浸於女色;血氣方剛的成年時期,不要與人爭鬥:而到血氣既衰的老年,不要貪得無厭。一個人遇事不要主觀臆測,不要盲目武斷,不要固執己見,不要自以為是。孔子還認為,和正直,誠實守信,博學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諂媚的人,虛偽陰險的人,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時他還認為,如果以適度的禮樂來節制自己,以稱道別人的好處,以擁有很多賢德的朋友為快樂,對人是有益的,而以驕奢淫逸,遊蕩忘返,宴飲荒淫為快樂,對人則是有害的。這些言論,簡潔明瞭,教人自我警醒,讓人持守美德或教人棄去偏執。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把這幾句話牢記在心,時時警醒自己,應該説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會有大的過錯了,作為教師,為人師表,更是要牢記不忘,並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為範。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許多人過分地強調物質利益的追求,因為種.種原因而使得人們的利益主體多元化,於是,人們的價值觀也呈現多元化,而作為教師承擔着教書育人的責任,肩上的擔子千斤重,一頭挑着學生的現在,一頭挑着國家的未來,必須給予學生的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引導,教育學生為民族的復興而不懈努力併成為國家的棟樑。而要達到此目的,教師自己首先要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因此,教師必須修身養性,經得起各種不良現象的誘惑

(二)學習《國學》,讓我懂得如何學習和如何教育學生。

?明儒學案》曰:“古人之於學者,其不輕授如此,蓋欲其自得之也。即釋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老師不輕易的傳授知識就是想讓學生自己去領悟,即便佛教傳經也最忌諱完全説破,因為那樣學生就會輕鬆獲得而把學習當成玩樂。現在的教學,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鴨式的方法了,寓教於樂才是教師的首選。“師者,善於傳道,授業解惑也;道之未聞,業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則非師也矣。”老師要善於傳授道理教授學業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學業不精湛,學生有疑惑卻不能解答,這算不上老師。所以,老師要與時俱進,不斷接受新知識,新技能,新的教學方法;不斷參加學習和培訓。要想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滿斛水。

(三)學習《國學》讓我學會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為了國家。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説,孔子説:“學生,在家裏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説,國學知識裏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同時,也為學生做好榜樣,教育學生尊老,愛老,愛護弱小,讓中華的優良傳統得以傳揚。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是《國學》,只有接續《國學》薪火,才能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所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發揚和光大革命精神,一定要從國學開始。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今後,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脱,也為我的教育事業添光加彩。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併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學習《國學》,不是我們這一代的事,也不是這幾代的事,而是我們中華民族千秋萬代的偉業,《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得以傳承的基石。讓我們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在經典國學的長河裏凌波,在國學經典的寶庫裏採擷如花的詞語,構築我們心中最美好的詩篇,用最美的畫筆描繪一幅幅山青水綠歡聲笑語的畫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讀經典的書心得體會篇5

幾天的學習很快過去,回想這幾天的學習,我認為自己確實受益良多。有好多話要説,卻又不知該從何説起,我記得我們公司的招聘網頁上有這麼一句話:"要認同王財貴教授的教育理念",面試時程老師也問我説:"你瞭解王教授的教育理念嗎?"我搖頭,剛到編輯室的第一天陳老師遞給我一份文稿,説我可以回去看看,晚上回家我只是很隨意的翻看了前幾頁,就已經覺得王教授了不得,前幾頁的內容主要講的是"解決問題的兩種方法,即簡單的問題簡單去解決,複雜的問題要用根源的思考模式,從根源上解決。其實,我們國家,乃至於整個世界,缺少的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是缺乏一種心態,而不是缺少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很快就對這個演講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然後用了兩個小時的時間,慢慢的,完完整整的把這篇文章讀完,讀到教授的讀經教育理念時,我除了驚奇、震撼,我還覺得我確實是來對了。

接下來,隨着對公司、對同事的慢慢熟悉,我也漸漸的融入其中,開始參加每晚的新員工培訓活動,整個的學習帶給我很多觸動,也解開了我當時對讀經教育的一些質疑,也帶給我無論從生活還是工作上的諸多幫助。讓我感觸最深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個,也是我最早接觸的,也是讓我這個學教育學的(曾認為很瞭解中國教育理念的),深信中國的教育課程改革要圍繞"以學生為中心的"的教學觀、學習觀、課程觀展開的人的教育觀發生改變的,就是教授的"全幅性和全程性教育思想"。教授在演講中説到"兒童中心本位要注意兒童懂不懂,要注意兒童有沒有興趣,這聽起來好像是天經地義的,沒有人可以反對的。不過,今天我們要反省一下,兒童只能學他懂得東西嗎?他學他懂得東西才會有興趣嗎?"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思考,怎麼思考,可以結合我們童年的經歷進行思考;可以結合讀經教育這幾年的成效進行思考;可以結合我們現在的文化素養進行思考。你會發現,被我們無條件信奉了十幾年的理論是有漏洞,有缺陷的。我們再也不能盲目相信,不加思考的全盤西化,就如教授所講:中西文化是有本末之分的,所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主次不能平行,更不能顛倒。所以我們要針對人性的發展,提倡一種全幅和全程的教育思想,要依據其特性作不同的處置,使中西兩種文化的內容"各歸其位"。

第二個觸動是教授對人性的理解。因為我剛接觸教授的"大量讀,老實讀"的讀經方法,聽教授講解"老實讀"含義是隻要讀便可,不需要理解,在讀經過程中也不需搞一些活動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只需要老實讀經的説法時,還是有一些質疑的,比如:我們在讀的經文真的有用嗎?那是古人20xx多年前的智慧,也能適應現如今生產力科技都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嗎?但當聽到教授的答疑時,令我恍然大悟。正如佛教的傳播一樣,因為它是從人性出發,只要人們遇到苦難,就會祈求佛祖的庇佑。我們的經文也是聖人孔子從人性的角度出發,教育我們應該如何做人。人性是不變的,是一元的,變化的只是周邊發生的事情,這個是多元的,我們可以依據一元的人性論來解決多元的在我們身邊發生的事情,所謂"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不要狗眼看人低,古人的智慧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第三個問題也是值得我們每個人思考的:我們要如何來培養我們的孩子"科學精神or科學成就";"思考能力or 學習成績"?

我相信隨着以後不斷的學習會更全面的、系統的、深層的理解教授的教育理念,踏實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套用同事的話説"成就自己,成就公司"。

讀經典的書心得體會篇6

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綿延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也是因為國學文化一直貫穿於每一箇中國人的成長曆程。

我學習《論語》的收穫是很大的。在論語中,孔子表達的“學”,不僅僅是讀書學知識,而是泛指學習做人處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熱愛學習,而且樂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還刻苦鑽研非常深奧難懂的《周易》,故有“韋編三絕”的美傳。

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於愛學、樂學,這是關鍵。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即真正愛好它的人,為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其次,學習要“默而識之,學而不厭”。即學習要有踏踏實實的精神,默默地記住學到的知識,努力學習而不滿足。第三,是要專心致志,知難而進。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意思是讀書的人要立志於追求道義、真理,要專心致志,不要為世俗所累。第四,要虛心求教,不恥下問。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説明學無常師,作為人應隨時隨地注意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在教學中,我們更要鼓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但學生樹立志向後,又為這個志向做出了什麼呢?我們是否只是鼓勵學生憑空説出的一種空想呢?這個恐怕有人很少考慮。遠大的志向誰都能説出很多,也能説得很大、很遠,但關鍵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諸實際行動!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卻對“遠大”的理想大加讚揚,對現實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認為這是學生胸無大志的表現,沒有出息的表現。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沒有什麼捨己為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內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現實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着邊際的。比如:我們教育學生愛國,怎樣做才是愛國?什麼樣的行為是不愛國?學生心目中有沒有一個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專家提出:學生能主動撿起一片紙,這就是愛國!所以我們教育學生勵志,不妨把眼光收回來,放在眼下能付諸行動的,哪怕為了理想只邁出一小步。“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年代已經過去,勵志要切合我們的實際,不能盲目地做“假大空”的文章。

學習《國學》有以下感悟:

一、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二、《國學》讓我學會感恩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説:孔子説:“學生,在家裏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説,國學知識裏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後,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脱。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併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