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觀看微電影的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96W

觀看微電影的心得體會多篇

觀看微電影的心得體會篇1

電影講述了苗老師(學生送外號苗霸天)與三班孩子從高一到高三,三年間普通、平凡的故事。學生高一剛接觸苗老師時對他是怕,後來受不了他的專制管理,開啟了八十年代特有的師生大戰,大戰以苗老師的自行車為線索展開,發生了一系列令人捧腹,又感人至深的故事。

隨着時間的推移,交往的加深,學生漸漸理解了老師。知道他是當年的大學聯考狀元,卻因時代原因與北大失之交臂。在自己語文老師的鼓勵下,他報考師範,成為一名語文老師,並被分配到縣城任教。這些經歷,也成了學生們努力的動力,三班的班長安靜就發誓非北大不考。但命運常常不如人願,安靜為了幫因給學生補課被停職的苗老師説情,歸途中出車禍,沒法參加當年的大學聯考,之後連續兩年去考,也沒考好。

如果用一兩個關鍵詞概括觀影人的表現,大概是笑和淚比較合適。整部影片充滿了喜劇色彩,苗老師的嚴厲、與學生間鬥智鬥勇,學生捉弄、報復老師等情節都是以詼諧、幽默、搞笑的方式呈現的。因此,觀影現場爆發出陣陣笑聲。笑聲結束,時不時又會傳來抽泣聲。是的,是影片中的師生情、同學情深深感動着我們。同時,雖嚴厲但心中有愛,為學生着想,正直優秀的苗老師受到不公正的處罰,也引人深思,他在學生畢業之際選擇離開叫人不解。

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得益於導演藝術上亦莊亦諧、莊諧並用的處理。這是一個相對嚴肅的主題,但是編劇、導演並沒有將其處理得特別高大上,也沒有弄得如《全城大學聯考》般沉重,更沒有《青春派》那樣搞笑。

這部影片選材校園生活,關注師生關係,思考什麼樣的老師是優秀老師。高三畢業之際,苗老師悄然離開,應該是當下對那個年代教師的一種反思。他究竟算不算是個優秀教師?算嗎,似乎不對,他將當年自己沒實現的夢想強加到學生頭上,逼着學生去實現。可這難道又錯了嗎?他愛學生,為班裏長腦瘤的學生捐了一個月工資,到處找回混混隊伍中的男一號。他悲傷着學生的悲傷,快樂着學生的快樂,時時督促學生爭分奪秒的學習。這樣的老師難道不優秀嗎?可他沒有私心嗎?當然有,學生的好成績能給他好聲譽。但他不收補課費,免費給學生補課,又説明了什麼?

這些只能説明,這部影片中的苗老師是立體的、多元的、複雜的。現實中的老師又何嘗不是如此。影片結尾,三十年後,白髮蒼蒼、顫巍巍的苗老師拄着枴杖去看截肢的安靜,也許是發現了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那是不合理的。他當年的離開是反思,三十年後的看望是愧疚,是懺悔!

身為老師,影片中的許多鏡頭在我的育人歷程中也真實出現過,我與學生間也發生過“自行車”故事,我也有過如苗霸天般的強勢、專制,也憑藉一己之力努力為貧困生拉資助,也與學生上演過聚聚散散的故事。這些,不是一兩個詞,就可以平面化概括的。

影片是首尾呼應的。以“每個人的人生都因相聚而幸福,當然也有離別的痛苦...”(大意如此,記不準了)開頭、結尾。

最讓我感動之處,是片尾將所有參演人員名字都打出了,包括沒有一句台詞的演員。這應該是對每一個勞動者的尊重。

觀看微電影的心得體會篇2

最近上映的為黨的十九大獻禮電影《南哥》,描寫廣州一位下鄉扶貧幹部郭建南倒在扶貧崗位上的先進事蹟。這部電影會好看嗎?毋庸諱言,許多取材於真人真事的英模題材影片確實乾巴巴不好看,這些影片不講究電影的形式美,混同於新聞報道,平鋪直敍,以“追求紀實風格”“體現內在美就好”為藉口,為藝術手段貧乏單調而開脱。但筆者看完電影《南哥》,大為驚喜。該片沒有生硬的説教色彩,生動活潑、如詩如畫,塑造出一位全新的中國式“暖男”的鮮活形象,真實感人。其中一大原因,是該片創作人員在真實反映生活和充分體現人物內在美的前提下,大膽展開藝術想象力,博採紀實、影戲、影像(造型)三大電影美學之長熔於一爐,其綜合藝術表現手段之豐富,在英模題材電影中頗為罕見。

中國百姓愛看“有戲”的電影。《南哥》尊重多數電影觀眾的審美習慣,以戲劇化結構為主幹。全片並非簡單地羅列堆砌好人好事的流水賬,而是情節和細節都很“有戲”。該片大膽展示真實生活中的尖鋭矛盾,設置了一系列引人關注的情節懸念:主人公郭建南來到窮鄉僻壤,此地台風過後滿目瘡痍,許多村民還住在泥磚危房,就連工作隊的辦公室也因下雨漏水而成了“水簾洞”。青壯年農民都外出打工了,留守的都是老人和半失學兒童,孤寡五保户實在太窮,設路障強迫過路人留下“買路錢”。村幹部和村民們都不相信勤勞能致富,只會等政府發救濟款……“南哥”該怎麼辦?

揭示矛盾還不是最難,難的是如何解決矛盾。令人意外的是,這部描寫英模不幸逝世的電影,總體格調並不沉重,反而較為輕鬆活潑,甚至還有鮮明的喜劇色彩。廣東人生活在改革開放前沿地區,樂觀、務實、精細、善謀。主人公郭建南是“老廣”,並沒有一臉憂鬱的滄桑感,影片更多的篇幅是突出他的熱情、樂觀和智慧,如他施妙計讓養蠔大户劉老闆與鄭村長放下昔日仇怨握手言歡,共謀脱貧大計;他教農婦“啞姑”科學養鵝,讓鵝羣多聽優美音樂長得快;他籌集自來水工程款,也自有辦法……這類智取巧幹的思路,即使是普通觀眾也覺得有趣好看。智慧美成為人性美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在英模電影中不多見。

影片描寫“南哥”與親人的家庭戲,也頗有生活情趣。“南哥”愛吹口琴,比拉二胡吹笛子更富有輕鬆活潑的現代感。他稱呼老妻不喊名字,老是假裝正經地報告“班長”(妻子是他中學時代的班長);他還會躡手躡腳地繞到正在看書的女兒身後,雙手捂住女兒的眼睛……更大膽的是,與這位光榮犧牲的英模配戲最多的重要人物,竟是一位充滿喜劇色彩的農婦“啞姑”。這一角色若不是聾啞人,就很一般化了。“啞姑”的扮演者是著名演員艾麗婭,這次表演沒有一句對白,全靠手舞足蹈的肢體語言和表情以及“哦哦”叫喚,因而富有喜劇色彩。就連“南哥”逝世的悲情時刻,也由喜劇表演帶出來。“南哥”在睡夢中平靜地去世,“啞姑”送早餐,以為他沒睡醒,就搞笑地逗他,後來發現不對頭,立即驚恐大呼,發瘋似的衝出去敲鑼喊人。

有的影片也拍過英模在睡夢中去世,但一般化,缺乏感染力。《南哥》用大喜變大悲的表演,使英模逝世的戲別具一格,悲劇效果反而更強烈。

主人公的形象豐滿生動,與演員的創造性與深厚功力分不開。知名演員孫洪濤扮演“南哥”,成功地創造了一種不帶表演痕跡的“表演”。這對於他來説,難度特別大,因為他是話劇演員出身,過去擅長表演慷慨激昂的革命英烈形象,但他這次扮演“南哥”,總體風格是樸實、平和、自然,很生活化,動作、眼神、表情、對白毫無誇張的舞台腔。他也有一段激情澎湃的台詞——向“啞姑”傾吐心裏話,但不顯誇張,因為與聾啞人説話就得用大嗓門。於是,大段獨白可與啞劇互相配合交融,這是前所未見的表演創新。可以説,無論外形、氣質、演技,“南哥”的扮演者非孫洪濤莫屬。在“可親”方面,孫洪濤的表演超越了多數英模題材電影。

?南哥》在藝術上的另一個創新亮點是聲畫造型的設計。視聽衝擊力,是電影的強項。一部電影如沒有聲畫造型的美感,等於資源閒置,豈不可惜?《南哥》既要真實反映貧困的鄉村生活,聲畫造型又力求具有形式美,這是一對矛盾,能兩全其美嗎?能!該片展現的山鄉最初很落後,農民的生活環境當然不漂亮,但創作人員設法挖掘出可展現畫面美的元素,如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是美麗的;農民脱貧致富之後,生活環境也變得很美;“南哥”的家在廣州,可帶出富有現代美的大都市壯麗風光。於是,觀眾可飽覽一個個美如mv的畫面:空中航拍的蒼翠山林清淨山澗,彩霞初現的寧靜村莊,豐收稻田如鋪開金黃色地毯,象徵光明的螢火蟲在月夜碧潭漫天飛舞,落日輝映的巍峨大廈建築羣流光溢彩,廣州居民在西關清雅庭園吟唱粵曲……該片的人物攝影也頗有特色。“南哥”的許多鏡頭借鑑了肖像攝影和雕塑藝術,利用光效、焦距景深的變化,把人物拍得很美,富有雕塑感。影片用逆光拍攝“啞姑”欣賞毛茸茸的小鵝羣,人的喜悦之情和小動物的可愛,十分逼真漂亮,體現一種勞動美。

該片的“聲”,也精心設計,巧用吟唱、朗誦,增強詩情畫意。主題歌是男聲獨唱,旋律優美、構思別緻,先用一把口琴引出低吟開唱:“晚風吹,青山睡……”伴隨雄壯交響樂齊起逐漸高亢,“往前飛呀勇敢地飛,有你陪伴不會累……”最後一句“無怨無悔”又是輕聲。這種大落大起再大落的高低音起伏變化,頗有“傾訴心聲”之親切感,與劇中人物的心理節奏很吻合,是真正為影片服務的電影歌曲。而鄉村學童齊聲朗誦:“白髮的婆婆叫你‘南哥’,牙牙學語的孩子叫你‘南哥’……”朗朗之聲格外清純,比大人的語言更有震撼力。

正是影片的總體藝術構思,使這部主旋律電影跳出了生硬説教的俗套,藝術含量極高。如果説電影《焦裕祿》是白描式的報告文學風格,《南哥》則是既真實又優美浪漫的詩化散文風格,在紀實性英模題材電影中是一大突破。筆者以為,許多電影的藝術創新,都是某些局部細節的微觀創新,而《南哥》則敢於在風格樣式方面獨樹一幟,這是宏觀創新。

觀看微電影的心得體會篇3

這天,我和爸爸一起來到電影城,觀看了由吳京,易烊千璽主演的“長津湖”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講述了1950年中國志願軍抗美援朝最激烈的一場戰役——長津湖戰役。長津湖影片主要講述了中國志願軍第九兵團在長津湖圍困美軍陸戰第一師,併成功重創美軍陸戰第一師的事蹟。

電影中的每一個情節都讓我有深深的感觸。其中一個場景講述的是志願軍和美軍在一場陣地的爭奪戰中,楊根思帶着一個排的兵力和美軍大戰了八個回合,第九回合,陣地上戰得只剩下楊根思一人,但楊根思並沒有放棄,拿起犧牲戰友身旁的炸藥包,引燃火線,視死如歸地向美軍跑去,最終跟美軍同歸於盡。這種捨生為國的精神深深地震撼着我。

在這場戰役中,在零下35度的低温下,我國志願軍戰士穿着單薄的棉衣吃着如石頭般堅硬的土豆,而美軍穿着厚厚的羽絨服,呢子大衣,登山鞋和手套,肆意地吃着感恩節豐富的大餐。我國志願軍戰士端着步槍,扛着炸藥包,對抗着有飛機,大炮,坦克的現代化裝備的美軍,在凜冽的寒風中,甘願化作成冰雕,絲毫不願退縮半步。這種無私的奉獻精神,全部來自於他們對新中國的熱愛和對未來的美好生活的憧憬與渴望,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我們作為新一代的接班人,一定要努力學習,為國家建設奉獻力量,使祖國更加強大,這樣才對得起70多年以前為讓我們免於硝煙,過上美好生活而犧牲生命的英勇烈士們。

觀看微電影的心得體會篇4

“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時感覺家就是一座房子,一個地方,後來長大了才知道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慶假期,跟着朋友一起去看了《長津湖》,這是一部新時代戰爭影片的高峯之作,三個多小時的時長,沒有一秒是可以停歇的,而且三個小時不足以記錄抗美援朝時期先輩的付出,看完之後內心久久不能平復。

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發生在長津湖地區的一場戰役。長津湖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3個軍,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與武器裝備世界一流、戰功顯赫的美軍第10軍,於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鮮長津湖地區進行了直接較量,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紀錄,迫使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這次戰役,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志願軍在東西兩線同時大捷,一舉扭轉了戰場態勢,成為朝鮮戰爭的拐點,為最終到來的停戰談判奠定了勝利基礎。

如果不是這部電影,相信現在很多中國青年可能對這場戰役一無所知,課本上也介紹的很少,只是從老一輩回憶中聽到,這部電影在國慶期間上映,無疑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教育課,劇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兩個場景:火車開過長城,晨光照耀在火車上時;電影最後戰士們被凍在雪地裏的那個鏡頭。實際上,對這場戰鬥而言,窮究戰爭的勝負已毫無必要,這都已經成為了過去,更值得我們深思的是我們今日之生活,全是先輩以血肉鑄成。

如今我們生活在國泰民安的和平年代,但永遠不能忘記我們的祖國是無數先烈用甘於奉獻、無所畏懼的勇氣,拋頭顱、灑熱血替我們打下的。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所以,那些為了保衞祖國未來拼死戰鬥的戰士,才是我們心中真正的英雄。何其有幸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裏,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在祖國發展的今天,我們更要勿忘過去、銘記歷史、珍惜今天的來之不易,在我們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貢獻,當以吾輩之青春,護我盛世之中華。

觀看微電影的心得體會篇5

10月9日,我帶着喜悦的心情走進了電影院,在爸爸媽媽的陪同下,觀看電影《長津湖》。

電影是從美帝國主義挑起朝鮮戰爭開始,美軍戰機轟炸中國邊境,對中國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當時,新中國剛成立,百廢待興,工業水平落後,物資和裝備嚴重匱乏。但是為了新中國的未來,偉大的領袖毛主席經過幾天幾夜的深思熟慮,最終決定出兵朝鮮,抗美援朝。

一方淨土,安然歲月

參與長津湖戰役的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七連的新兵伍萬里,他的一份檢討書,因為部分不會寫的字用圈代替,被餘從戎戲讀成“蛋討書”,一開始讓我覺得搞笑,再想想讓我深思。他才十幾歲,本應該是在讀書的年齡,但是他卻沒有讀書,面對敵人的入侵,他能挺身而出,積極參與到保家衞國的戰鬥中。

在前往朝鮮戰場的路上,為了躲避敵機的偵察,他們有時躺在地上、有時躲在雪裏,哪怕是被機槍掃射,也是屹然不動。在前進的途中,他們接到了一個護送電台的艱鉅任務,電台是指揮部與前線聯繫的重要橋樑,如果沒有電台,前線志願軍戰士們將無法得到準確的作戰信息,他們這次的任務就是護送電台和譯電員到志願軍指揮部。在護送的途中遭遇了敵人瘋狂阻殺,面對美軍的飛機坦克,志願軍戰士們沒有一個人退縮,哪怕付出寶貴的生命也要完成任務,最終成功的將電台與譯電員安全送往指揮部。

一方淨土,安然歲月

楊根思連長説過三個不相信: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就在這種永不言棄的信念下,他帶領一個連隊,阻擋了美軍七次突圍,為大部隊爭取了時間,為勝利爭取了時間。在第八次突圍中,他們連隊打到剩下最後一人,最終抱着炸藥包與幾十個敵人同歸於盡。這種視死如歸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

電影結束了,我懷着沉重的心情走出了電影院。為了保衞我們的祖國,志願軍戰士們背井離鄉,在極端嚴寒的天氣,沒有食物、棉衣補給的條件下,與裝備精良的美軍戰鬥。他們不畏生死,守衞着國家的尊嚴,守衞着人民的和平。

現在的和平來之不易,我們一定要銘記這是英雄們用鮮血換來的。我們要勤奮學習,明天為創造祖國輝煌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觀看微電影的心得體會篇6

為傳承紅色基因,激發我們的愛國主義情懷。週四下午,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徒步來到好萊塢影城,共同觀看了《長津湖》這部電影。

?長津湖》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抗美援朝的故事。故事講述了中國志願軍在十分寒冷艱難的環境下依然奮勇殺敵,取得長津湖戰役勝利的事蹟,英雄們即使被凍成冰雕都沒有退縮,不畏嚴寒、視死如歸的精神和英雄氣概。

當我看到我們中國志願軍在冰天雪地裏,吃着凍得像石頭一樣的土豆,穿着單薄的軍衣,而美國軍人卻在軍營裏大口吃肉。我真是無比憤怒,眼淚瞬間嘩嘩流了出來。在這樣條件惡劣的情況下,我們的中國軍人依然堅守陣地,抗戰到底。讓我久久不能忘懷的是,一排排志願軍戰士在零下四十度的陣地上,保持着戰鬥姿態成為了一個個永不傾倒的“冰雕”。

電影結束了,回去的路上下着濛濛細雨,我心裏更加沉重,讓我想起當今流行的一句話“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這一刻,我才深刻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同時,我明白了革命先烈的辛苦與當今的生活來之不易,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戰勝不了的敵人。此刻我就要立下遠大志向,努力學習,為建設更強大的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