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國農民豐收節主題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81W

中國農民豐收節主題心得體會多篇

中國農民豐收節主題心得體會有哪些?今天,就讓我們共同慶祝豐收、共同致敬勞動、共同感恩大地、共同分享喜悦。共同閲讀中國農民豐收節主題心得體會5篇,請您閲讀!

中國農民豐收節主題心得體會1

國以農為本,民以食為天。三農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糧食安全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中國農民豐收節,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覆,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充分體現出以核心的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對廣大農民的深切關懷,對抓好農業生產、保障糧食安全的殷切期望。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中國農民豐收節是農業的嘉年華、農民的歡樂節、豐收的成果展、文化的大舞台,以這樣具有歷史意義的大事為契機,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強國的進軍號角已然奏響。

億萬農民慶豐收,成果展示曬豐收,社會各界話豐收,全民參與享豐收連日來,全國各地紛紛舉辦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農耕文化、豐收文化活動,展示各具特色的農業物產,展現新時代新農民的精神風貌,讓全社會感受到豐收帶來的快樂。豐富的地貌,多樣的氣候,成就了中華大地不同風情的土特農產。勤勞的人民,勤奮的文化,也涵養出中華民族質樸渾厚的民族氣質。中國農民豐收節以農民和豐收為要義,既有身份職業特徵也有產業地緣,既有現實地理特性也有文化風貌韻味,這一節日受到社會各界的熱烈讚譽和廣泛支持並不意外。

中國農民豐收節不是一般的節日,既是億萬農民慶祝豐收、享受豐收的節日,也是祈願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的國家意志的體現。從歷史脈絡看,千百年來的農耕社會孕育出多姿多彩的農耕文化,上至帝王祭祀社稷,下至黎民祭拜灶王,五穀蕃熟,穰穰滿家被視作國泰民安的標配。從文化現實看,在國家層面上設立一個全民族共同參與、共慶豐收的節日,有助於更好傳承和展示中華優秀農耕文化,凝練生成重視農業、尊重農民、慶祝豐收的新時代先進文化。

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設立,也是對中國農民偉大創造精神的充分肯定。截至今年,從農村發端的改革開放,已走過整整40年。40年來,從安徽小崗大包乾點燃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改革熱火,到浙江温嶺民主懇談增進協商民主的實踐經驗,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充分釋放,推動農業生產、農村面貌、農民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農民豐收節不僅是一個鮮明的文化符號、政策信號,也是一個鮮明的改革旗號,將極大調動起藴含在農業農村農民中的偉大創造精神,提升億萬農民的自信心、榮譽感、獲得感,為促進農業農村加快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中國農民豐收節主題心得體會2

十月半,粽子香,是我家鄉的流傳數百年的風俗。每當想起,糯米挾持老火腿的幽香,絲絲縷縷進入記憶,令人遐想……

家鄉在皖南深山,炎炎夏日到來,包粽子的箬葉在山麓上已經舒張開葱鬱的綠影,迎風婆娑起舞。村婦心動了,揹着碩大竹籃去,踏着晨光,爬到山頂,一覽無餘的箬葉大大小小的盡入眼中。摘回的箬葉捆好,懸掛在老屋的橫樑晾着,村童有了盼頭。

家鄉層巒疊嶂的都是茶園,糧食基本靠買。村口僅有的一點水田,為着十月半的清香,為着一年一度的等待,為着那流傳至今的粽子節,自然是糯稻的天地。耕田插秧,灑肥收割,靜靜等待着那期盼的佳期。糯稻、玉米、黃豆在糧倉裏歡聚一堂之時,油菜小麥吐綠山野之際,渴望已久的日子隨着霜降而來。

進入農曆十月,村童開始數手指,到了十二三,心急的村民就開始燒大鍋煮箬葉、棕皮,氤氲的水汽如同粽子的味道。女人蹲在在水埠頭,在青石板上一張一張清洗乾淨,疊放在大菜籃裏。幾十斤糯米,已經浸透,拌上綠豆紅豆,或者是蠶豆高粱。圍着一個大臉盆,一家人齊動手。粽子裏還有板栗、蜜棗、葡萄乾和隔年的老火腿。自家的東西,加之鄉村的樸實,一斤米至多包三隻粽子。

水汽攜帶着粽子特有清香從鍋蓋的縫隙裏,先是一絲,然後一縷。綿綿不絕的水汽把廚房瀰漫如縹緲的仙境,就是粽子千呼萬喚出鍋時。掀開鍋蓋,飽滿圓潤的粽子,被棕皮勒着,豐腴誘人。村民早已感慨大方呼朋引伴,親朋好友聞香而來,家家户户抬空了八仙桌待客。過節的那幾天,有擺地攤的,有殺豬賣魚的,各種小生意人風聞而來,喧鬧的日子給靜靜的山村帶來一份温馨與快樂。外出在他鄉的人,也就盡力在十月半前趕回老家,共同享受一份獨得之樂,一杯酒,一個粽子,就是一份心意。臨別時,客氣的村人都是拎上十個八個的一串:“帶上帶上,自家的東西,嚐個味道。”

十月半包粽子的快樂,是我記事以來就有的。除了我村之外,鄰村陰曆六月一、六月六、六月十、六月半,家家户户做各種包子與米糕,親眷朋友都互相來往,你家的包子,我家在粽子,禮尚往來着,有夏天的快樂,有秋天的欣慰。

風俗的盛行,總是有一個傳説或者典故支撐着,讓其煙火鼎盛。課文中的粽子和屈原、端午節是連着的,家裏的十月半呢?我問過父親和祖父,期待能有一個滿意的答案,結果是在他們的“哈哈”中一笑了之。在縣誌裏尋尋覓覓,期許能解開內心的迷團,是一言以蔽之,歙東深山多年來有“慶豐節”的習俗。

我想,稱之為“慶豐節”是最樸實的。夏之初,小麥油菜收回家了,忙裏偷閒做麪點來慶賀;秋之後,水稻玉米搬回家了,就包粽子犒勞自我。夏秋的農忙結束,舉辦一個充滿温暖的活動,找到一個暢敍幽情的方式,這不就是一種鄉村的慰藉,一份親情的凝聚?

中國農民豐收節主題心得體會3

讓糧食豐起來、讓農民口袋鼓起來、讓農民收入多起來,這是黨中央多年來對農民幸福生活的期許。對農民的尊重、對農民的敬重、對農業的關注,這是國務院批准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振興鄉村的又一個生動而具體的表現。

做為傳統農耕文化發展而來的國家,農民在我國社會組成中就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孟子提出:“民為貴,君為輕。”《史記?秦始皇本紀》有載:“皇帝之功,勤勞本事。上農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摶心揖志。”雖然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加強統治的需要,但也可以説明,古代當權者對農業的重視。

近代的土地革命,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給予農民尊嚴,保護農民所得,改善農民生活條件。這是當時革命需要,也是每個農民內心“耕者有其田”的盼望。隨着時間流逝,改革開放的到來,農村百姓紛紛離開故土,到城市賺錢謀生。土地開始慢慢荒蕪,農村開始緩緩衰敗,城鄉差距加大。“三農”問題日益凸顯,將成為阻礙國家改革開放前進發展的羈絆。

社會要發展,就必須引起國人的重視;農村要發展,就必須讓百姓有獲得感幸福感。近年來,中央提出了鄉村振興,改革的目光投向百姓。中國是農業大國,中華農耕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鄉村,都有着流傳千年的播種或慶祝豐收的民間節日。

景頗族文化裏的“新米節”就是在稻穀成熟的這天,人們為了慶祝豐收,久而久之變成了節日。在西藏、甘肅、青海、四川以及雲南的藏族地區的農區,沒有固定的日子,一般在莊稼成熟之際舉行“望果節”。我們熟知的中秋節,最早來源於古代的祭月,但不是在農曆八月十五,而是在秋分。帝王春分祭月是統治者的專利,老百姓選在八月半慶祝豐收是歡樂之舉,二者相輔相成日久成俗。農耕時代,莊稼熟則百姓福,那份慶典來自內心的歡呼。

在鄉村日漸衰落、急需重視的當下,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在全社會營造尊重農民、愛護農民、關心農民的良好氛圍,更在提升百姓榮譽感的基礎上,引起全社會對農村的關注,更是把那些瀕臨消逝的傳統農耕文明得以傳承和發揚,讓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在中華大地上綻放更多的鮮花。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中國農民豐收節”還不能僅僅當成一個簡單的節日,更是提醒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一定要把“豐收”兩字放在心中,農民心中有信仰,民族發展有希望,國家才有力量。

中國農民豐收節主題心得體會4

咚鏘咚鏘咚咚鏘,敲鑼打鼓的聲音響起,這是家鄉的第三個“農民豐收節”。

村委大院裏幾個穿紅着綠的大娘,手拿彩扇,隨着鑼鼓,歡快起舞,個個笑靨如花。這便是農村最樸實的豐收節,也是第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節日。

玉米田裏,駐村第一書記伸手剝開一隻金燦燦的玉米棒子,望着田裏沉甸甸的玉米棒,他心裏美滋滋的。穿過翠綠的黃瓜地,望着紅綠相間的辣椒,紫黑的茄子壓低了身子,長長的豆角掛滿架子……這便是農村最美的風景,也是他駐村以來,看到的風光。這是他在這個貧困鄉村的第三年,記得剛來時,田裏的玉米苗都耷拉着腦袋,半死不活……如今……這樣想着,書記不覺笑容滿面,腳底生風。

街道兩旁,家家的房頂上堆着小山一樣的玉米,在陽光下發着金燦燦的光,有的家門口還放着小汽車。從田間巡視回來第一書記快步走向村部。

看到第一書記來了,阿隆拿着剛剛採摘的梨,請書記品嚐。沒錯,正是第一書記的一手幫扶,才讓今年的梨有了好銷路。按照傳統的方式,自己家的梨恐怕要賣到過年,貯藏不當還會壞掉不少。今年書記從縣裏請來電商技術人員,幫助阿隆打造了電商銷售模式,銷路再也不是問題了,自己也摘下了貧困户的帽子。這不,阿隆正搬着一筐梨讓鄉親們潤潤嗓子……

再走近,就是花花綠綠的人流,沸聲震天的喧鬧嬉戲之聲漫延在村子的每一個角落。一個孩子穿着鮮豔的黃色道具服,手拿兩片綠葉,扮做玉米寶寶,呆萌可愛;一羣活力四射的大娘敲着腰鼓,瞬間好像年輕了十來歲;幾個年輕小夥正生龍活虎地舞獅子……書記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臉,用他已經不再細嫩的手,撫摸着孩子們的頭,告訴他們一定要好好讀書,長大振興家鄉的事業。

駐村生活即將結束,看着各位鄉親的笑臉,一陣心酸湧上心頭。村裏的男女老少都聚集來了,書記滿懷深情地注視着大家,“這兩年,為了脱貧,我們一起吃了不少苦。為了不再靠天吃飯,我們四方募資打了一口又一口深井;為了鄉親的瓜果不滯銷,我們建立了電商平台,舉辦採摘節;為了村裏的老人不孤獨,我們籌建了老年文化活動中心;為了孩子們的未來,我們不斷改善教學設施。今天,是我們慶祝豐收的日子,也是我們銘記自己奮鬥歷程的日子,更是牢記黨和國家不忘關注我們農民的日子。”

農民豐收節,是一個鄉村從貧困到振興的見證,也是一個駐村書記肩上沉甸甸的責任,更是中國千千萬萬個農村的縮影!請向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動人民致敬!

中國農民豐收節主題心得體會5

炎熱的夏天從我們身邊悄悄的離去了,秋天來了。它是一個火紅成熟,豐收在望的季節,倘若讓我設計一個節日,我會設計一個豐收節,這是為什麼呢?請聽我娓娓道來吧。

秋天稻田已長出來了,像陽光一樣金燦燦的,一陣風兒吹過,滾滾稻浪連綿起伏,淡黃,金黃,深黃……

遠遠近近,深深淺淺,蔚為壯觀。一位農民伯伯在稻穀中抬起頭來,他那古銅色的臉上掛滿了汗水。也掛滿了燦爛的笑容。

果園裏,樹上碩果累累,風兒一吹,果實搖搖晃晃,散發出誘人的香味,令人垂涎三尺。看,那紫色的葡萄一串接一串,擠擠挨挨

晶瑩剔透。紅彤彤的蘋果就像害羞的小姑娘,羞紅了臉。

淡黃淡黃的橘子也露出淘氣的笑容。黃澄澄的梨子像一個個葫蘆娃守護着美麗的果園。一位農民伯伯揹着籮筐來了,採着鮮美的果實

籮筐裏已是沉甸甸的,還有一位農婦,她是一個勁的採呀採,過了一會兒地上已堆的像一座小山了。她看看地下的果實,再看看五彩斑斕的果園,笑容充滿了她的臉。

菜園裏,白菜,扁豆,絲瓜……蔬菜在秋風姐姐的催促下也換上了金裝。南瓜熟了,就像一面面金鼓,農民伯伯抱着它,就像抱着個大元寶,樂的合不攏嘴。

瞧,農民伯伯有的忙着採摘果實,有的正為裝滿竹簍的果實,搬運呢,有的正為蔬菜施肥,還有的出神地望着無邊無際的稻田似乎在想什麼……

啊,好一幅豐收的景象呀,雖然農民伯伯各幹各的,但是他們的臉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難道這不是一個雄偉壯觀的豐收節嗎?農民伯伯一定很期待這個喜氣洋洋的豐收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