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0中國農民豐收節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07W

2020中國農民豐收節心得體會多篇

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設立,也是對中國農民偉大創造精神的充分肯定。中國農民豐收節心得體會有哪些?共同閲讀2020中國農民豐收節心得體會6篇,請您閲讀!

中國農民豐收節心得體會1

同學們,你們知道2020年9月22日是什麼好日子嗎?讓我告訴你們吧,那可是咱們第三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是農民的節日。爸爸和我相約一起去農村看看,“童”享農民豐收的喜悦。我們起了個大早,驅車來到了南陵縣煙墩鎮靄裏村。步入村口,首先看到的是五個圓柱形建築,像杯子一樣。走進一看,四個矮小建築上貼有“谷”字,另一個高大建築上則貼有“豐”字,原來他們代表着糧倉,寓意着五穀豐登。看見旁邊有一根扁擔,還有裝滿玉米的籮筐,我用盡全身力氣,想將貨物挑起,尷尬的是不僅挑戰失敗,籮筐裏的玉米還散落一地。突然間讓我覺得自己成為了遊戲《植物大戰殭屍》中的玉米投手;在它對面的空地,用扁筐連接成一個心形的圖案,扁筐裏面放着辣椒、紅豆。驚訝的發現,圖案上本、心兩字竟然是用紅色花瓣製作而成;鄉村小路旁也隨處可見黃色的玉米、紅色的辣椒、笨重的南瓜……。我吃力的用雙手將一個南瓜抱起,真沉啊;河道旁用辣椒“書寫”的“中國農民豐收節”,可真好看啊,讓我大開眼界;來到母子井,我又體驗水車的工作原理,旁邊井上刻着“飲水思源”,代表人要有感恩之心;農夫農耕體驗園,在農民爺爺的指導下,我不僅學會了割稻、打稻;還體驗利用機器如何脱粒,玩的可開心了啊,現場還有一頭牛正在犁田,讓我覺得也很新奇……。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我想如果沒有農民的辛苦付出,很難想象我們的生活會是怎樣?

中國農民豐收節心得體會2

咚鏘咚鏘咚咚鏘,敲鑼打鼓的聲音響起,這是家鄉的第一個“農民豐收節”。

村委大院裏幾個穿紅着綠的大娘,手拿彩扇,隨着鑼鼓,歡快起舞,個個笑靨如花。這便是農村最樸實的豐收節,也是第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節日。

玉米田裏,駐村第一書記伸手剝開一隻金燦燦的玉米棒子,望着田裏沉甸甸的玉米棒,他心裏美滋滋的。穿過翠綠的黃瓜地,望着紅綠相間的辣椒,紫黑的茄子壓低了身子,長長的豆角掛滿架子……這便是農村最美的風景,也是他駐村以來,看到的風光。這是他在這個貧困鄉村的第三年,記得剛來時,田裏的玉米苗都耷拉着腦袋,半死不活……如今……這樣想着,書記不覺笑容滿面,腳底生風。

街道兩旁,家家的房頂上堆着小山一樣的玉米,在陽光下發着金燦燦的光,有的家門口還放着小汽車。從田間巡視回來第一書記快步走向村部。

看到第一書記來了,阿隆拿着剛剛採摘的梨,請書記品嚐。沒錯,正是第一書記的一手幫扶,才讓今年的梨有了好銷路。按照傳統的方式,自己家的梨恐怕要賣到過年,貯藏不當還會壞掉不少。今年書記從縣裏請來電商技術人員,幫助阿隆打造了電商銷售模式,銷路再也不是問題了,自己也摘下了貧困户的帽子。這不,阿隆正搬着一筐梨讓鄉親們潤潤嗓子……再走近,就是花花綠綠的人流,沸聲震天的喧鬧嬉戲之聲漫延在村子的每一個角落。一個孩子穿着鮮豔的黃色道具服,手拿兩片綠葉,扮做玉米寶寶,呆萌可愛;一羣活力四射的大娘敲着腰鼓,瞬間好像年輕了十來歲;幾個年輕小夥正生龍活虎地舞獅子……書記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臉,用他已經不再細嫩的手,撫摸着孩子們的頭,告訴他們一定要好好讀書,長大振興家鄉的事業。

駐村生活即將結束,看着各位鄉親的笑臉,一陣心酸湧上心頭。村裏的男女老少都聚集來了,書記滿懷深情地注視着大家,“這兩年,為了脱貧,我們一起吃了不少苦。為了不再靠天吃飯,我們四方募資打了一口又一口深井;為了鄉親的瓜果不滯銷,我們建立了電商平台,舉辦採摘節;為了村裏的老人不孤獨,我們籌建了老年文化活動中心;為了孩子們的未來,我們不斷改善教學設施。今天,是我們慶祝豐收的日子,也是我們銘記自己奮鬥歷程的日子,更是牢記黨和國家不忘關注我們農民的日子。”

農民豐收節,是一個鄉村從貧困到振興的見證,也是一個駐村書記肩上沉甸甸的責任,更是中國千千萬萬個農村的縮影!請向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動人民致敬!

中國農民豐收節心得體會3

從20__年起,每年的秋分,是中國農民豐收節。對廣大農民來説,這是黨和國家對農民朋友的關懷。在我看來,農民豐收節,慶的是五穀豐登,傳的是中華文明。農民豐收節,是農民的節日,更是我們所有炎黃子孫,牢記傳承、感恩和節儉的一個節日。

羅素曾言,中國是一個文明沒有中斷過的國家。是什麼力量使華夏文明從未中斷?答案就是農耕文化的繁盛。從古代的深耕細作到新科技農業,農業一直是我們的立國之本。古代天子要耕籍田,皇后要行親蠶禮,都是祈求五穀豐登。而今,我們舉辦農民豐收節,不僅僅是慶豐收,更是要讓我們牢記使命與責任,努力珍惜當前的美好生活,銘記先人的農耕知識,傳承在農耕文明中滋養的優秀傳統文化,讓華夏文明之花永不凋謝。

隨着科技的發展,工業文明興起,第三產業繁榮。農業的基礎地位雖未動搖,但是農民卻處在社會的最底層。他們付出的辛勤勞動和收入並不成正比,以收入來説,他們是社會上最渺小、最卑微的羣體。農民豐收節的設立,讓農民朋友看到了黨和國家的關懷,讓農民朋友們知道,縱然他們幹着最辛苦、最卑微的職業,國家沒有忘卻他們。正是有了他們的默默耕耘,才有國家富強的基石。農民豐收節,讓我們學會感恩腳下的這方土地,更感恩在這方土地上耕耘的父老鄉親,是他們的辛勤勞動成就了美麗的中國夢。

《朱子家訓》曾言“一粥一飯當思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幼兒園的小朋友便會背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正是農民朋友面朝黃土背朝天,櫛風沐雨,無論冬夏,不斷地辛勤勞作,才有了我們的一日三餐。現在,國家雖然富強了,但是我們依然不能浪費糧食。因為我們浪費的雖然是自己的錢財,但本質上卻是缺乏對農民勞動成果的尊重。從一粒種子到最後的顆粒歸倉、擺上餐桌,這中間凝聚了多少人的勞動成果。我們輕易拋棄的不一粒粒糧食,而是我們的個人美德。所以,無論我們多富有,都不要忘記節儉。農民豐收節,讓我們牢記,不管五穀如何豐登,我們都應學會節儉。

瓜果飄香,碩果累累。農民豐收節,讓我們和農民朋友一起沉浸在豐收的快樂裏,也讓我們新時代的每一箇中國人,學會傳承、感恩和節儉。

中國農民豐收節心得體會4

6月21日,國務院發佈《關於同意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批覆》,同意自2018年起,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設立,是億萬農民慶祝豐收、享受豐收的節日,也是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的生動體現。

黨的十九大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設立,可以激發廣大農民投身鄉村振興,可以營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良好氛圍,可以滿足農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中國農民豐收節,有利於進一步彰顯“三農”工作的重要地位。在視察湖北時曾發表重要講話,要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鄉村振興總體規劃,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推進,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大力實施“三鄉工程”,發揮農民羣眾主體作用,落實好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基層組織“五個振興”任務,學習借鑑浙江好經驗好作法,建設好生態宜居美麗鄉村。中國農民豐收節,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三農”問題的重要表現。

中國農民豐收節,有利於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農村要發展,根本要依靠億萬農民。要堅持不懈推進農村改革和制度創新,充分發揮億萬農民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激發農村活力。“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釋放出不斷加大農村改革力度、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的強烈信號,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農民豐收節,讓這個目標更加接近。

中國農民豐收節,有利於傳承弘揚中華農耕文明和優秀文化傳統。以漁樵耕讀為代表的農耕文明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生產生活的實踐總結,是華夏兒女以不同形式延續下來的精華濃縮並傳承至今的一種文化形態,農耕文明所藴含的精華思想和文化品格在華夏兒女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其衍生出的勤勞勇敢、吃苦耐勞、艱苦奮鬥、勤儉節約、鄰里相幫等文化精神在今天仍具有時代意義,同時更彰顯了我們在國際舞台上的大國風範。

中國農民豐收節是農民的節日,是一個向世人展示中國“三農”狀況的窗口,要通過組織開展億萬農民慶豐收、成果展示曬豐收、全民參與享豐收等多種活動,讓全社會、全民都感受到豐收的快樂。

中國農民豐收節心得體會5

農民終於有了自己的節日!自2018年起,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

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介紹,“中國農民豐收節”可不是一般的節日,是億萬農民慶祝豐收、享受豐收的節日,也是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的生動體現。現在農民終於有了自己的節日,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把秋分定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是基於這樣幾點考慮:

從節氣上看,春種秋收,春華秋實,秋分時節碩果累累,最能體現豐收。另外,秋分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晝夜平分,秋高氣爽,既是秋收、秋耕、秋種的重要時節,也是稻穀飄香、蟹肥菊黃、踏秋賞景的大好時節。

從區域上看,我國地域遼闊、物產豐富,各地收穫的時節有所不同,但多數地方都在秋季,秋收作物是大頭。所以,我們兼顧南北方把秋分定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是便於城鄉羣眾、農民羣眾參與,也利於展示農業的豐收成果,包括科技成果和農民的創造,具有鮮明的農事特點。

從民俗上看,我們國家有十幾個少數民族有慶祝豐收的傳統節日,畲族的豐收節,藏族的望果節,彝族的火把節,大多都在下半年。在國家層面設立一個各民族共同參與、共慶豐收的節日,有利於促進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和睦團結和發展。

我們的先人非常智慧、非常了不起,總結的二十四節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豐六二一,下半年豐九二三。今年的秋分是9月23日,是星期天,而且連着中秋節,屆時歡迎大家到鄉村望山看水憶鄉愁,與農民兄弟一起共度豐收節,共享農家樂。

韓部長介紹,農業農村部對國內外的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也廣泛邀請了農業、文化、傳媒等相關領域專家學者以及基層農民代表座談研討。大家普遍認為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十分必要,而且實施的基礎和條件已經成熟。

一是農事節慶有傳統。我國古代就有慶五穀豐登、盼國泰民安的傳統。通過舉辦民俗表演、技能比賽、品嚐美食等活動,大家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悦。目前有13個少數民族有慶祝豐收的節日,這為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積累了經驗。

二是各地有探索。這些年,很多地方根據節慶特點和假日節點,舉辦了具有當地特色、主題鮮明、和農事有關的節慶活動,也形成了一批民俗活動、觀花賞景、採摘體驗、農業嘉年華等知名品牌,很多朋友肯定都參加過,這也為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探索了路子。

三是市場有需求。現在人均GDP已經接近9000美元,休閒觀光大眾化正成為常態,廣大市民也有迴歸鄉村,參與農事體驗、品味農村情調的需求和田園夢想,這為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提供了廣闊市場空間。

四是發展有基礎。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連年豐收,農民持續增收,糧食生產能力已經連續5年穩定在12000億斤水平,農業現代化在加快推進,綠色發展、農村改革、結構調整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特別是脱貧攻堅和農民增收,可以説有巨大變化,農村社會保持長期穩定。這些都為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農民豐收節心得體會6

今年農曆秋分(9月23日)是“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覆後迎來的第一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也是我國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從此,全國億萬農民有了專屬自己的節日。我市為慶祝改革開放__週年,大力推進鄉村文化振興,以“慶祝豐收、弘揚文化、振興鄉村”為主題,堅持農民主體、因地制宜、節儉熱烈、開放搞活五大原則辦節日,通過各種形式隆重組織開展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現在有關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20__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是以農村改革發端的改革開放40週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脱貧攻堅的關鍵之年,各地要切實提高認識,深刻領會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的重要意義,認真組織協調,創新形式和內容,確保把我市“慶豐收”系列活動辦成精品盛會。市農業局(市委農辦)聯合市直有關部門,成立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指導委員會,協調組織市委文明辦、林業、漁業、商務、司法、文廣新、旅遊、教育、民宗、體育以及團市委、婦聯、工會、文聯等有關部門,做好對各地的指導、支持和組織、協調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二、各部門通力配合。

農業、工商、糧食、供銷社、衞生計生、氣象等各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參加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按照總體方案的要求,結合各自部門職能與工作實際,制定周密、具體、操作性強的工作方案,將責任落實到人,任務落實到位。各責任單位對所牽頭的活動任務負總責,強化責任意識和保障措施,確保活動過程中不發生意外和事故

三、加強輿論宣傳。充分發揮媒體作用,從黨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農業農村發展成就、農民生產生活巨大變化、中華傳統農耕文明、當代農村新風俗、新時代“三農”先進人物事蹟等多視角切入,開展全方位、立體式、持續性宣傳報道,使“中國農民豐收節”成為最有特色、最有人氣、最為豐富、最有影響的農民自己的節日。通過農業信息網、農業微信公眾號線上發佈等方式為節慶活動宣傳造勢、營造濃厚氛圍。

三、精心謀劃各項主題活動

(一)曬豐收,產銷對接紅火熱鬧。“大同好糧”與京東集團簽署“互聯網+”鄉村振興合作創新框架協議;右玉縣馬營河村,金黃的玉米棒掛在糧屯上閃着金光,曬秋活動和手機攝影賽引得大家踴躍參與;偏關縣組織農民現場觀摩馬鈴薯高產栽培示範片、高粱綠色高產高效創建示範片;陽曲縣、清徐縣農產品展銷會在山西省展覽館舉辦,陽曲縣展銷會兩天就銷售260萬元,簽訂意向訂單8000萬元;陽高縣“西紅柿紅了農業嘉年華”活動20多個展台將今秋塞北的豐收盛況充分展現,北京新發地蔬菜供應基地在陽高揭牌;原平市農委以“趕集”的形式展銷農副產品;平順縣舉辦綠色有機旱作蔬菜種植交流活動;保德縣特色花卉、特菜栽培、南果北種等特種項目花樣展示。

(二)話豐收,農耕文明永久話題。長治市舉辦炎帝農耕文化論壇,展示神農炎帝農耕文化和上黨文化的獨特魅力;晉中市榆次區舉辦鄉村振興戰略論壇暨什貼特色小鎮藍圖繪就研討會;陽曲縣召開第二屆中國小米產業發展大會;平遙縣農業生產託管秋收現場會上,合作社整合的旋耕、播種、施肥、收割、秸稈返田等新型農機一一亮相!

(三)頌豐收,華彩樂章精彩呈現。晉城皇城相府農民《誇誇咱的新農村》等節目用最質樸、最生動的表演展示了農村的變化;陽泉市鼓舞《五穀豐登》表達着農民的喜悦之情;翼城縣《掛畫》等蒲劇經典唱段讓農民朋友大飽耳福;柳林縣《棗鄉八月歌如潮》等節目抒發着農民的喜悦與幸福;朔城區舉辦“塞上綠洲·月圓神頭”系列活動;首屆“趙樹理杯”山西省曲藝説唱優秀節目展演在沁水舉辦,農民作家寫農村,農民演員演農民,用特殊方式弘揚文化、振興鄉村。

(四)慶豐收,花式呈現趣味橫生。豐收節上,舞龍舞獅、割禾比賽等民俗文化、農耕文化活動相繼登場,營造出濃厚的豐收歡樂氛圍,展示了新時代新農民的精神風貌。好多地方舉辦農民趣味體育比賽、書畫攝影作品展、詩歌朗誦會、特色美食節、農機具展等特色活動,全方位展示農村改革取得的豐碩成果,展示新時代農業新業績、農村新面貌、農民新風尚。曲沃縣在史村鎮西海村磨盤嶺介園廣場舉辦廚藝展示;潞城縣“摸石頭過河插秧苗”趣味比賽,加油聲和吶喊聲此起彼伏;吉縣“巧手都來削蘋果”,聞喜縣“美麗鄉村收穫忙”等賽事緊扣農事、農趣、農情,不僅展示了農耕生活的樂趣,更展現了當代農民昂揚向上的幹勁。

我市__“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秉承“慶祝豐收、弘揚文化、振興鄉村”的宗旨,按照“務實、開放、共享、簡約”的要求,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突出地方民俗特色,在廣大鄉村開展喜聞樂見的活動,弘揚悠久厚重的農耕文化,展示農村改革發展的巨大成就。在展示科技強農新成果、產業發展新成就、鄉村振興新面貌的同時,宣傳展示農耕文化的悠久厚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有機融合,增強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營造了幾十萬農民慶豐收、成果展示曬豐收、社會各界話豐收、全民參與享豐收、電商促銷助豐收的濃厚節日氛圍,把“農民豐收節”辦成宜都農業的嘉年華、農民的歡樂節、豐收的成果展、文化的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