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3民生保障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56W

2023民生保障心得體會多篇

2023民生保障心得體會篇1

科學發展觀同民生直接相關。只有科學發展觀落實好了,民生問題才能解決好;只有着力解決好民生問題,才能把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我們民政部門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上級和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緊緊抓住學習實踐活動這一難得的機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切實把科學發展觀內化為思想觀念,轉化為工作思路,凝聚為工作動力,落實為政策措施,轉變為體制機制,實現黨員幹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羣眾得實惠的目標要求。

一、改善民生是民政部門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明確要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為本,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以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民生問題,不僅關係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而且影響到整個國家發展的大局。以人為本的嶄新理念,彰顯了黨和政府對民生問題的傾心關注和改善民生的堅定意志,更讓人民羣眾看到了中國實現共同富裕、全面小康、和-諧社會的美好希望。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讓我國經濟發展成果更多地體現在改善民生上”,成為了過去幾年黨中央執政理念中的一個鮮明特徵;“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治”,逐漸深入人心,民生問題被量化納入政府考核監督機制,各級官員的政績觀正從gdp座標向“民生本位”轉變;財政支出結構、調控方式的深刻變化,逐步從生產建設型財政轉向公共財政,一系列有利於人的全面發展、有利於改善百姓生活、有利於維護老百姓根本利益的措施民生舉措的密集推出,看病、上學、社會保障等一系列民生問題逐步破題。

民政是為民之政,是改善民生的重要職能部門,最能體現發展成果讓人民羣眾共享。民政工作的業務多元,包括救災救濟、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專項社會事務管理等等,但集中到一點就是“為民”,都屬於民生的基礎,抓住了“為民”,就是抓住了民政工作的靈魂和精髓。民政工作的對象主要包括“三個羣體”,即困難羣體、特殊羣體、優撫羣眾,當他們有了困難,要找的第一個部門就是民政部門,要找的第一個幹部就是民政幹部,黨和政府的愛民之情、利民之意、為民之舉,很多方面是通過民政幹部傳遞到這“三個羣體”手中。民政工作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抓住了保障和改善民生這個關鍵環節,就抓住了民政工作發展的牛鼻子。民政部門貫徹落實好科學發展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問題,不僅僅是關係到民政部門自身形象,更關係到人民羣眾切身利益,關係到黨和政府在人民羣眾中的形象。因此,我們在這次學習實踐活動中和今後的工作中,必須緊緊抓住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把“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民政工作核心理念落到實處,把“解決民生、落實民權、維護民利”的職責落到實處,把黨和政府對人民羣眾的關心落到實處,讓人民羣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使民政工作的職能作用在緊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實踐中得到全面提升。

二、改善民生工作取得的成績

(一)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建立,民生保障水平逐年提高。以農村低保制度的建立為標誌,覆蓋城鄉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在城市,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在農村,保障面逐步擴大。救助對象的認定從依據社會身份到依據貧困程度轉變,救助資源的運用從零散到綜合轉變,救助程序從隨意、粗放型到規範、精細型轉變,困難羣眾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明顯改善。

(二)積極扶持社會福利事業發展,社會福利社會化進程明顯加快。在老年人社會福利方面,初步形成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為依託、福利機構為補充的養老新格局。在兒童社會福利方面,全面落實了養育、教育、醫療、康復、住房、就業等各項政策。藉助彩票公益金和社會慈善力量,對孤殘兒童和困難家庭殘疾兒童,積極組織實施了“明天計劃”、“藍天計劃”等一批手術康復項目和兒童福利機構建設項目。

2023民生保障心得體會篇2

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

脱貧攻堅,是一場必須打贏打好的硬仗,也是一場必須真槍實彈、攻堅不止的硬仗。要打贏打好這場硬仗,就必須乾淨、徹底,堅決兑現“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的莊嚴承諾,不獲全勝決不收兵。貧困縣摘帽,只是消除了絕對貧困,是脱貧攻堅的重要戰略目標,是整村、整縣脱貧的一個顯著標志,是脱貧攻堅取得的階段性成績,並不是脱貧工作的終點,而是再出發的新起點。

氣可鼓、不可泄。貧困縣摘帽後,“兩不愁、三保障”的基本問題解決了,鞏固發展脱貧成果,建立長效脱貧機制,加大對剩餘貧困人口的幫扶力度,確保全面完成攻堅任務,仍然需要做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貧困縣摘帽後,也不能馬上撤攤子、甩包袱、歇歇腳,要繼續完成剩餘貧困人口脱貧問題,做到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甘肅代表團審議時提出的要求和叮囑。

扶貧工作務實、脱貧過程紮實、脱貧結果真實的關鍵,是脱真貧、真脱貧、不返貧。時下,促脱貧,防返貧,仍要爬坡闖關,貧困縣摘帽不摘責任,就是脱貧攻堅的“防滑鏈”,就是向脱真貧、真脱貧、不返貧的目標邁進。針對當前少數貧困縣在落實約束機制方面存在的標準不高、落實不力、執行不嚴等突出問題,國務院扶貧辦印發的通知,明確在脱貧攻堅期內,所有貧困縣(含已脱貧摘帽縣)必須保持目標不變、靶心不散、頻道不換。這既是一種強化落實,更是一種嚴令落實,再次宣示了“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決心和信心。

當前,脱貧攻堅已全面進入衝刺階段,任務艱鉅,時不我待。脱貧攻堅每一條戰線上的黨員幹部,都要有身先士卒的勇氣、向我看齊的鋭氣、走在前列的正氣、以上率下的底氣,做好“摘帽不摘責任”的各項工作,用共產黨人強烈的使命擔當扛起“扶上馬、送全程”的責任,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貫穿於打贏打好脱貧攻堅的全過程,讓“不獲全勝決不收兵”體現在“摘帽不摘責任”的落實中,使脱貧攻堅的“防滑鏈”更精細、更精準,不斷滿足脱貧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把“摘帽不摘責任”的“軍令”變成羣眾手中看得見、摸得着的“戰報”。

2023民生保障心得體會篇3

順民心方能聚民力。從根本和長遠來看,惠民生方能順民心。保證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絕不亞於堅持經濟增長。兩會只有不時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不時增進人民福祉,才幹化民力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耐久動力,中國未來五年、十年的發展才是有本之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才會擁有更加堅實的基礎。

人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將得到怎樣解決,今年的兩會恰逢十二五開局的歷史節點。新五年的民生藍圖又將如何就此展開,給兩會注入了更深內涵,寄予了更多期待。也就是説,民生問題是最大焦點。毫無疑問,隨着中國經濟發展達到一定水平,人們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期待,已經從gdp財政收入轉到普通個體如何得到更多實惠,如何實實在分享改革發展效果上來。面對這樣的訴求,執政者兑現今年給老百姓辦的第一件實事將是未來更多、更大保證和改善民生行動的開端。

進入新世紀,實事求是地講。中國用10年時間完成了gdp翻兩番,連續逾越意、英、法、德、日,成為世界經濟規模第二大國,國家面貌和人民生活都發生了歷史性改變。而與此同時,一些和睦諧問題也擺在面前:房價攀升,物價走高,收入分配不盡如人意等。可以説,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平衡現象依然突出,社會事業還存在不少欠賬,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民生領域仍有很多難題待解,特別是與20xx年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相比,與億萬人民不時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相比,與我國的經濟增長和綜合國力相比,民生任務還很繁重,必需下更大氣力予以保證和改善。20xx年,國gdp達397983億元,人均gdp達29748元,同期全國財政收入83080億元。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提升,既為保證和改善民生打下了物質基礎,也讓滿足人民合理的民生訴求、實現社會公平,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緊迫。

黃金髮展期往往與社會矛盾和社會風險的凸顯期、高發期相生相伴。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一方面。意味着改革正逐步進入啃硬骨頭階段。隨着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化,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大量的新問題新矛盾撲面而來。處於社會高速轉型期的公眾,也加速分化為不同的利益羣體。另一方面,隨着公民意識、權利意識的不時覺醒,中國開始進入所謂税感時代。從圍繞個税起徵點的繼續熱議,車船税草案徵求意見時的廣泛參與,再到社會輿論對小小饅頭税高度關注,無不體現出越來越多的國人開始為自己爭取利益,積極行使自己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人們對改革發展的社會預期普遍提高,對分享改革發展效果的要求明顯增強的時代大背景下,執政者只有以更鮮明的態度、更有力的措施迴應民心所思所盼,讓人民得到更多實惠,真正體會到民生的繼續改善,國家的長治久安、社會的和諧發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幹夠實現。

中國的社會矛盾主要是發展過程中因利益訴求引起的人民內部矛盾,當下。解決好了民生問題,社會矛盾很大水平上也就迎刃而解。要把民生問題擺在更重要的位置,就是要走以民生為導向的發展之路,就是要在勞有所得學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所居老有所養上下功夫。從這個意義上講,解決民生問題就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問題就是最大的政績。

2023民生保障心得體會篇4

目前,大數據已經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在解決健康、教育、安全等民生問題上已取得較大成效,然而,大數據的應用需要一個過程,在解決民生問題時,大數據的應用仍然還存在一定問題。

一是數據孤島弱化了大數據服務功能。這一問題使得大數據在應用時不能發揮最大優勢解決民生問題,雖然大數據的公開有利於推動決策科學民主化、政務公開化、社會管理高效化等,但因當前我國大數據公開與共享的程度較低,致使大數據的存儲、採集、分析大多歸屬於政府或大數據專業公司,降低了大數據的使用效率。二是相關知識欠缺,數據量不足。當前,我們利用大數據解決民生問題時,因對大數據技術的瞭解和認識還不全面,導致了數據間融合度較低現象的出現,加之缺乏相關技術人才,使得與民生有關的大數據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無法體現大數據的真正價值。而且,在運用大數據時,存在一定的學科知識壁壘,使其解決民生問題時應用面較狹窄。當下,大數據相關研究主要集中於圖書情報科學、信息安全科學、計算機科學、大數據管理科學等學科,而其在社會領域的應用範圍、應用條件和研究範圍相對狹窄,造成了一定的學科知識壁壘。此外,大數據幾乎來源於網絡,而我國還有不少人不能接觸網絡、運用網絡,對數據網絡不瞭解,造成了較大的數據鴻溝。此外,大部分羣眾由於職業及文化水平的差異,不同羣體對大數據解決民生問題的認識不足,不能對較多數據進行分析,且利用大數據反映、解決民生問題的意識較薄弱。

加大技術投入 改善民生狀況

第一,用於醫療行業,改善人民健康狀況。當大數據應用於醫療行業解決民生問題時,可對區域性疾病發生情況提供技術支持。當前,大數據在醫療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如,公共衞生、疾病診療、醫藥研發等,將大數據用於追蹤、統計,可進一步分析藥品的藥效,促進醫藥研發效率的提高。此外,利用大數據還可分析區域性疾病的'發生情況,以便更好地提出疾病預報措施,防止病情、疫情的爆發及擴散。

第二,用於就業方面,解決失業再就業問題。就業問題是關乎人民羣眾生計的大問題,大數據能夠為政府解決民眾就業問題提供決策支撐,預測出某一地區的經濟狀況、收入動態、失業率等情況。此外,大數據還能夠對扶貧對象是否已脱貧、是否還需對其繼續扶貧以及對相關的扶貧項目做進一步研究,利用大數據分析和預測出某一指定地點的失業率及收入狀況等,為扶貧項目提供決策依據。

第三,用於環境保護,解決生態問題。在解決民生環境問題時,可利用地理大數據、環境大數據、水利大數據等綜合數據進行環境分析,有效預測自然災害的發生地,並作出相關的防護措施。

第四,改善教育質量,提高人民素質。教育問題是民生的又一大問題,只有改善教育質量,提高人民素質,才能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當前,教育形式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撐下改變了原有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利用大數據技術於教育行業時,通過數據的可監控性,實時洞察學習者的在線學習情況和教育平台變化情況,真正瞭解受教育者的需求,預測並把握學習者的學習情況,針對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利用網絡實現教育資源在全國範圍內的優化組合,提高整體教育質量。

建立數據平台 加強人才培養

首先,建立公開且透明的公用數據服務平台,能夠為大數據解決民生問題提供重要的社會條件。民生問題關係到每個人的健康、教育、就業、安全、環保等,每一個數據的公開與共享都將為解決民生問題提供重要的數據來源。因此,政府應建立全面的公用數據公開服務平台,提供更多的便民服務通道,加大數據的公開力度,使大數據對民生問題的預測、分析、解決具有更好的支撐力和説服力。

其次,大數據用於解決民生問題時,不僅要掌握一定量的數據信息,而且要對相關數據進行專業分析和處理,充分挖掘數據的利用價值,為重要事項的決策提供依據。因此,在解決民生問題時,擁有紮實專業基礎知識的大數據技術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我們要加大對相關技術人才的培養力度,使大數據技術在解決民生問題時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再次,當下,人們只有形成利用大數據、依靠大數據技術解決民生問題的行為習慣,才能儘量減小大數據鴻溝問題,最大程度發揮大數據的優勢,讓大數據真正為民服務,因此,要提高人們對數據的使用效率,就需要縮小數據鴻溝,利用教育、宣傳、培訓等多種方式,提高人們對大數據的認知度。此外,在利用大數據解決民生問題時,可以通過政產學研一體化來推動大數據技術的社會化進程,最大程度挖掘數據潛在價值,突破知識壁壘,實現大數據技術的價值與社會進程的有效對接。大數據要從技術層面出發,採用統一的數據模式,為政府、企業、羣眾以及不同類型數據的融合提供技術支撐。

總之,雖然已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併為解決民生問題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還存在諸多問題。政府在運用大數據技術解決民生問題時,要注重培養大數據技術人才,加大公用數據公開力度,儘量縮小數據鴻溝,擴大數據的應用範圍,增加各數據之間的聯繫,以消除數據孤島現象。此外,要培養人們的大數據意識,讓人們能夠真正利用大數據表達民意,以便政府知民情、解民意,真正實現為人民服務。

2023民生保障心得體會篇5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經濟發展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保證。

一、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要大力發展生產力,極大地增加社會物質財富,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還要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激發全社會創造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這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決關係人民羣眾切身利益的生活、生產和生命安全問題,保障人民羣眾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權益,使人民過上美好幸福的生活,是黨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水平,是最終衡量黨和政府工作的根本標準,也是評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水平的根本標準。

人民羣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動力。

只有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才能獲得最廣泛、最可靠的羣眾基礎和力量源泉,才能真正維護好、發展好、實現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特徵的集中體現。

二、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要內容經濟發展方式是否合理,主要看經濟發展中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等生產要素組合是否高效,產業結構、需求結構和收入分配結構等重大比例關係是否協調,以及經濟發展成果的分享是否公正公平。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存在突出矛盾和問題,資源環境壓力加大,內需與外需、投資與消費的關係失衡,三次產業發展不協調,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人力資源總體水平不高等,嚴重阻礙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更多依靠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更多依靠節約資源和循環經濟推動,更多依靠城鄉區域發展協調互動。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源泉。

我國是發展中大國,民生消費和民生投資始終是支撐國內需求的重要力量。

隨着經濟快速發展,我國居民消費支出不斷增加,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民生需求不斷擴大。

就業、收入分配、教育、醫療衞生、住房保障、養老和社會救濟等,與居民消費密切相關。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僅可以解除居民消費的後顧之憂,還可對居民消費需求產生巨大拉動作用,將有力擴大城鄉居民的即期消費需求,極大釋放潛在需求,不斷創造新的需求,提高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當前,我國民生需求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徵,實現了從生存需求向發展需求、從物質需求向文化需求、從實物需求向服務需求的重大轉變。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僅能夠促進服務業快速發展,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而且能夠全面提高勞動者整體素質,推動科技創新,提高人力資源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從而為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注入持久活力。

三、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保證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大戰略任務。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取得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城鄉結構、就業結構、人口結構、分配結構等社會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利益格局出現深刻調整,社會發展進入矛盾凸顯期。

公眾利益訴求不斷增多,訴求方式更加多樣,羣體之間的利益衝突不斷加劇,這些都成為引發社會不穩定的因素。

特別是就業、收入分配、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與人民羣眾利益密切相關的矛盾更加突出,嚴重影響了人民生活幸福和社會和諧穩定。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是在發展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歷史過程和社會結果。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民生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和影響社會和諧安定問題,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

只有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公平正義成為羣眾看得見、摸得着、享受得到的民生政策,讓人民的意願得到反映、權力得到實現、利益得到保護,才能使我國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真正實現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點要加快形成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要理順分配關係,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處理好公平和效率的關係,在做大蛋糕的基礎上分好蛋糕;要完善社會管理,增強社會創造活力,維護社會安定團結。

通過努力,把人民羣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出來,形成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四、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23民生保障心得體會篇6

記者日前從有關方面獲悉,今年,我縣在着力保障和改善社會民生上,認真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教育、醫療、就業、社會保障、住房保障、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社會治安、互聯網管理等方面,大力實施以需求為導向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戰略行動計劃,不斷提升羣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教育方面:

紮實推進義務發展教育基本均衡縣創建工作,着力解決中國小生課外負擔重、“擇校熱”“大班額”等突出問題,研究解決好兒童早期教育服務難以滿足需求等問題。

在醫療方面:

落實戰略,着力解決好“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加強城鄉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鼓勵社會資金進入養老、醫療等領域。

在就業方面:

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改革就業培訓機制,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困難人員就業創業。

在社會保障方面:

積極參與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

在住房保障方面:

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切實改善城鄉居民居住條件。

在城市管理方面:

着力解決交通擁堵、交通安全以及停車難、停車亂等人民羣眾反映強烈的現實矛盾和問題。

在公共安全方面:

着力解決企業主體責任不落實、安全隱患較多、監管體制機制不健全等問題。

在社會治安方面:

着力解決淫穢、賭博、吸毒、傳銷、拐賣、涉黑,特別是農村涉黑等違法犯罪問題。

在互聯網管理方面:

着力解決網上虛假信息詐騙、倒賣個人信息等突出問題,營造健康良好的網上氛圍。

2023民生保障心得體會篇7

件件愛民事,濃濃民生情——一股股暖流在白山鬆水間激盪。

懷揣愛民之意,心繫民生之情。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把改善民生作為施政之要,千方百計讓發展成果惠及百姓,想方設法不斷改善民生,交上一份讓人民羣眾滿意的優秀答卷。

滋養兩岸,水利建設澆灌幸福之花

初冬,寒意陣陣,市區段渾江河牀上卻是熱火朝天——十幾台挖掘機揮舞着巨大手臂,挖地基、清淤泥,幾百名建築工人忙碌不停,綁鋼筋、支模板。我市實施渾江北岸改造工程,推進江河治理,新建美麗堤壩,用一江綠水滋養白山人民,讓兩岸美景扮靚百姓生活。

營造優美環境,是提升百姓幸福感的有效途徑。市委、市政府實施2750米、總面積19.6萬平方米的城市景觀工程。長白山大街彩色混凝土慢行系統、208米長的漂浮噴泉、2700米的紅景天欄杆、具有長白山特色的植物綠化……全方位、立體式景觀打造,讓岸美、水綠、景美的渾江景觀帶即將呈現,一幅市民水邊遊、百姓景中樂的美麗圖景徐徐展開。

有了外在影響,更需內在滋養。隨着旅遊中心城市擴容,曲家營水庫“一處水源供全城”的供水系統難免侷促,礦泉城的百姓,期盼喝上清冽甘甜的礦泉水。羣眾的期盼,施政的責任。市裏一方面加大麴家營水庫庫區生態環境保護,投資治理引水隧洞滲漏,防止點源、面源污染,恢復植被,保證羣眾用水安全;一方面加快西北岔水源建設,從根本上破解城市用水短缺的困擾。經過建設者緊張奮戰,目前,西北岔水利樞紐工程已完成投資3億元,年底前正式蓄水,用不了多長時間,市區羣眾將用上清冽甘甜的礦泉水。

不僅如此,市委、市政府還採取多種方式,推動市區環境治理,像保護生命一樣保護環境。曾幾何時,渾江部分河道淤阻嚴重,裸露的河道佈滿了垃圾,隆起的沙石使渾江變成了“懸河”,“一江十河”的治理成為白山幹部羣眾的熱切期盼。4月,我市實施“一江十河”整治:建設“梯級平湖”,增添人文景觀,打造帶狀公園;河道清淤總長35公里,渾江干流、支流板石河、庫倉溝河、黑卧子河等防洪能力顯著提升,“一江十河”清起來、美起來,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帶狀公園,更變成城市一道亮麗風景線。

全市近年來完成水利基礎設施投資25億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64萬畝……有了水的滋潤,山城綠起來、美起來,環境好起來了。

弱有所扶,脱貧攻堅讓無力者有力

拔窮根、摘窮帽,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是黨對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更是貧困羣眾的熱切期盼。

民之所期,政之所向。全市上下緊緊圍繞實施“五個一批”工程,集中力量突破攻堅難點,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強化組織、資金、督查考評、輿論宣傳等保障措施,明確脱貧攻堅主攻方向,縝密安排部署,推動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前兩天,58歲的楊鳳春和56歲的楊鳳玉兄弟倆容光煥發,在樸素而隆重的婚禮現場,哥倆高興得眼淚都要掉下來。趕來參加婚禮的鄉親對記者説,這老哥倆的幸福來得不容易,要不是這幾年摘下了貧困户的帽子,怎麼可能年過半百還能娶到漂亮賢惠的`媳婦。渾江區三道溝鎮二道溝村曾是出了名的貧困村。鎮政府為村民爭取每畝1300多元的補貼資金,長春啟明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長期幫扶,村黨支部帶領黨員和村民發展五味子種植,市農委的專家為村民提供技術指導。楊氏兄弟也大刀闊斧地幹了起來,今年收入達到了18萬元。生活變好了,愛情的種子也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原本單身的老哥倆先後結上了良緣,相約同一天舉行婚禮,開始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全市上下用“繡花功夫”,深入實施“五個一批”工程,確保打贏脱貧攻堅戰。省、市、縣共選派164名業務精、視野廣、能力強的幹部到貧困村和軟弱渙散村任第一書記。

組成414個扶貧工作隊共3424名幹部駐村包保幫扶,533個部門(單位)萬名黨員幹部對全市397個行政村2.4萬貧困人口進行結對幫扶。他們同吃同住同勞動,挨家挨户走訪調查;他們與村幹部及村民座談,共同協商發展規劃;他們千方百計,籌措扶貧資金;他們扶貧濟困,用自己的行動贏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奔向小康。

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產業扶貧,增強“造血”功能。全力推進160個產業扶貧項目,重點抓好116個特色種植養殖、6個光伏產業、31個重點村旅遊扶貧等項目,切實提升貧困地區“造血”功能。

易地搬遷,挖斷窮根——今年前三季度,主體完工5個,購房安置也已全面開展,力爭年底136户317人全部實現入住,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扶貧扶智,提升素質——教育扶貧全覆蓋。繼續健全義務教育保障制度。持續做好免除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學生普通高中學雜費等工作,堅決避免出現因貧輟學等現象。

醫療幫扶,消除因病返貧——落實政策,織好醫療保障網;落實好新農合報銷比例提高5%、達到85%,大病保險起付線下調50%,建立一人一策12037人,組建家庭醫生團隊352個,新農合為4249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總補償金額1065萬元,為全市貧困人口築牢醫療保障防線。

社會保障兜底,脱貧不落一人——加快推進低保政策與扶貧開發政策相銜接,對農村貧困人口實施最低生活保障,實現低保提標。

變“大水漫灌”式投入為“精準滴灌”,變“撒胡椒麪”式幫扶為“靶向治療”,脱貧路上的硬骨頭被一一啃下。

面貌一新,改善環境扮靚百姓生活

從“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綠化理念到“五化工程”推動城市“洗臉、洗澡”,再到“三高速兩高鐵三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從打通斷頭路到老舊小區風貌改善,到亮化工程再到每天17小時常態保潔;從正在改造的長白山大街到加緊建設的彩虹廣場,再到市區多座橋樑竣工……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居住條件不斷改善,立體交通網絡不斷完善,城市綠化、美化、亮化步伐加快,白山的百姓,親身體驗到家鄉發生的巨大變化。

市區出行環境更暢通——着力解決困擾羣眾出行的難點問題,實施了喜豐路、東台路、紅旗街、北濱江街、長白山大街西段等路段的暢通工程,七八年未通的斷頭路不再困擾羣眾,直接解決城南1萬餘户居民出行難的問題。實施渾江大街和長白山大街2個東延項目,城市形成一條濱江街走廊,極大方便廣大羣眾出行。

羣眾居住環境更舒適——把解決羣眾關切的熱點難點作為重中之重,啟動了建市以來最大規模的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對市區老舊小區662棟樓及棄管樓房進行改造,受益居民約3.5萬户,讓人民羣眾享受到了更多改革發展成果。

城市休閒環境更優美——按照通透性,可進入性、連續性和親民性的原則,科學規劃實施渾江兩岸景觀帶提升項目。起源廣場鋪裝維修,恢復噴泉、水池、水系安裝硬質玻璃通道,提升改造後的渾江兩岸景觀帶,嶄新的城市風貌展現在自山人民面前。

城市小區管理更規範——深入研究城市管理的新經驗,重點解決物業管理中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科學確定了物業小區管理的工作原則和目標,出台了建市30多年來的首個小區物業管理實施辦法和配套考核標準,為實現城市科學管理奠定基礎。

城市淨化水平穩步提升——“摳死角、幹細活、出精品”,開展了城市淨化攻堅月、愛國衞生月活動和城市淨化提升月等活動,啟動了黑臭水體綜合治理工程,打造渾江大街、通江路等14條標準化街道,新建公交候車亭27座,主街路保潔時間長達每天17個小時。

城市綠化工程效果明顯——開展綠化攻堅月等活動,累計栽植喬木6500餘株、灌木3萬株、花卉23萬株。先後對物業小區、棄管小區進行了綠化,對北線電廠綠地、長白山大街鋁輪轂綠地、修正橋綠地、華山南路與南線交匯處進行了綠化建設,大幅度提升城市綠化景觀效果。

城市亮化工程又添新景——完成一期公建樓體和樓形亮化設計方案,開工建設公建樓體及樓形亮化、棚户區新建街路路燈及江堤景觀路燈安裝、主街路路燈改進等一批市區亮化工程,提高主街路段照明設施標,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形象。

城市美化工程務實展開——“一江十河”整治提升工程穩步實施,對城市出入口,北、西、南惠民廣場三個出口進行景觀提升工程,老舊小區及棄管樓節能宜居項目已實施改造13個小區205棟,贏得了老百姓的一致讚譽。

温暖,讓人難以忘懷;感動,使人銘記心間。一件件惠民喜事接踵而至,一張張笑臉在陽光下綻放,一件件愛民之舉在白山崇山峻嶺間傳遞。

改善民生,永無止境。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白山全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飆高、一路奏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