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樑家河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18W

樑家河心得體會多篇

樑家河心得體會篇1

習近平當年為了解決羣眾喝水問題,帶領村民打了水井。在我的家鄉沙洲壩,也有一口井,那是蘇區時期毛主席帶領紅軍戰士打下的“紅井”,所以我感到沙洲壩與樑家河很有緣。從這兩口井,讓我們看到了一代代共產黨人一心為民的情懷。

日前,瑞金市沙洲壩鎮潔源村黨支部書記曾小生結束了樑家河村考察之行,談及體會時,他説最讓他印象深刻的便是感受到從知青插隊7年後,先後四次來到樑家河村,心中始終裝着樑家河的父老鄉親們,對農民兄弟的深厚感情。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習在不同場合多次説過這句話,特別是樑家河的經歷讓他對這句話深有感觸。村支書是黨羣關係的橋樑和紐帶,換句話説,就是要多接地氣。

“村支書是抓好《若干意見》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第一責任人。”曾小生説,作為村支書,對比習當年帶領村民艱苦創業和今天樑家河的發展變化,我們感到差距很大。他認為,村支書就是要心中有一本賬,村民想什麼,最需要什麼,我們就要幹什麼。比如,我們要對村莊整治、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民生工程進行逐項逐條梳理;精確細化到田園化建設、土地流轉、產權登記等,結合實際規劃好,積極向上爭資立項,同時把自身造血與輸血有機結合起來。

“一個樑家河帶起來,千萬個樑家河跟上來。”曾小生表示,要認真向樑家河學習,立下愚公志,打贏扶貧攻堅戰。

樑家河心得體會篇2

以樑家河的民本思想為指引,創作“有根本價值所在”的文藝作品

可以説《樑家河》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這本書,語言質樸,字字飽含着真摯的情誼,在讀其中幾個章節的時候,我幾乎無法抑制地流下了熱淚。

四十多年前,習近平總書記才十五歲,就要揹着行李到當時生產生活條件十分艱苦的樑家河插隊。在那裏一待就是7年。從一個白淨的城裏娃鍛鍊成了一個幹農活從不“撒奸兒”的好把式;從一個講普通話的北京人變成了一個張嘴就來陝北話的黃土高原漢子;從一個先後寫了10份入黨申請才被批准入黨的年輕人,成長為當時樑家河的黨支部書記。

真是難以想象,在此期間,在那樣的環境裏,他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忍受了多少常人難以忍受的艱難困苦。如果沒有一種鍥而不捨、堅毅果敢的品性是不行的,如果沒有對黨忠誠、對人民熱愛的堅定信念是難以支撐的文章。

習總書記在樑家河用自己的身體力行和真情實感,贏得了全體村民的愛戴和不捨,譜寫了一曲既感人肺腑又蕩氣迴腸的壯麗詩章

掩卷深思,樑家河真不簡單,不能小看,這的確是一個有大學問的地方。苦難算不了什麼,只要堅信光明,也許它就是一個磨礪石;困難算不了什麼,只要團結一心、鍥而不捨、堅韌不拔,沒有什麼不能戰勝;挫折算不了什麼,只要初心不變、堅定信念、牢記使命,興許它就是一塊試金石;百姓的心裏有桿秤,羣眾的意願大如天心得體會。所以,《樑家河》這本書非常值得我們認真讀、反覆學、細細品、深刻悟,更重要的是要真真正正地做好“學以致用”。

作為一名基層文學藝術工作者,今後我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方向,堅決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立足本職、結合實際,身體力行地帶領全縣文藝界人士真真正正地“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多創作出一些“有根本價值所在”的文藝作品,盡力為城固文化藝術事業的繁榮發展做貢獻。

樑家河心得體會篇3

?樑家河》這本書是一本反映習近平總書記七年知青歲月的紀實文學,以《樹高千尺忘不了根》、《窯洞里長滿了故事》、《一聲聲喊我小名》、《我們走在陽光路上》四個章節34篇文章,講述了2015年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離開了40年的樑家河村的事情。

讀完《樑家河》後,給我的感受有四點:

一是牢記學習是人生進步的階梯。總書記在“上山下鄉”那個年代,整個社會文化生活匱乏,總書記卻“痴迷”於讀書而廢寢忘食。“白天勞動、晚上看書”成為總書記知青歲月的生活常態。作為新時代的基層幹部,不僅要有計劃的學習、還要高效能學習。要把學習作為提升個人素質的重要途徑。

二是習總書記、知青們和羣眾的親密聯繫。習總書記在樑家河的七年與羣眾一起吃玉米糰子,住窯洞,睡土炕,打壩挑糞,建沼氣,和羣眾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其離開樑家河的時候,家家户户與其話別。只有自己真正的投入感情與羣眾交往,才能融入羣眾,做好羣眾工作。

三是對待工作必須兢兢業業。習總書記在樑家河從羣眾的立場出發,他帶頭打造了陝西省第一口沼氣池,創辦鐵業社、經銷社等,贏得了羣眾的廣泛讚譽。工作必須站在羣眾角度,真心實幹,才能贏得羣眾的支持。

四是必須堅定理想信念。作為一名基層幹部,我們要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和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堅定信念、不怕艱苦、敢於拼搏、紮實工作。從實際出發謀劃工作,嚴格落實“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等基本制度,開展好“主題黨日”活動,在實幹中錘鍊黨性、提升修養。

樑家河心得體會篇4

從《樑家河》中汲取捨我其誰的擔當力量。習近平總書記20歲出頭就擔任樑家河大隊黨支部書記,帶領幹部羣眾打井抗旱、打壩淤地、修建公路,件件事辦到羣眾的心坎上,以鐵一般的擔當推動樑家河發生了實實在在的變化。作為組工幹部,我們要從中汲取面對困難敢闖會幹,敢於擔當進取的力量,在選拔任用幹部時,為敢於擔當的幹部擔當,為敢於負責的幹部負責,真正把那些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候站得出來、危難時候豁得出來的幹部用在關鍵崗位上。

從《樑家河》中汲取攻堅克難的奮鬥力量。苦,是習近平總書記七年知青歲月的底色。面對艱難困苦,他沒有怨言,而是與羣眾一起開荒、種地、放羊、鍘草、挑糞、拉煤、打壩,闖過了跳蚤關、飲食關、生活關、勞動關、思想關。作為組工幹部,我們要學習總書記不畏艱難、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和自強不息、志存高遠的赤子情懷,把黨賦予的各項工作完成好,以苦幹實幹成就事業。同時,有意識地把年輕幹部選派到急難險重的實踐中去淬鍊、去昇華,讓他們在攻堅克難中完善自身、成就人生。

從《樑家河》中汲取向我看齊的表率力量。習近平總書記七年知青歲月就是一部以上率下的奮鬥史。在打壩淤地時,水溝旁剷土是誰都不願乾的苦差事,每次習近平同志總是主動去水溝旁剷土。修築梯田過程中,鄉親們都怕冷不想下水,每次習近平同志都是帶頭赤腳站在冰中鑿冰清理壩基,正是他的模範帶頭,樑家河村先後建成了14座淤地壩,成為了鄉親們收入的聚寶盆。

樑家河心得體會篇5

通過領會樑家河精神,使我更加完整、深刻地認識習近平總書記的非凡的成長曆程,更加系統、深入地把握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內涵,更加自覺、堅定地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今後要努力做到:

一是堅定信念。習近平同志以對黨的崇高信仰和“為人民做實事”的執着追求,帶領樑家河人矢志不移、艱苦創業,揮灑了忠誠與實幹的火熱青春。發揚樑家河精神,就是要樹立“革命理想高於天”的信念,進一步增強脱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推動工作。

二是一心為民。習近平同志在樑家河村與羣眾心心相印、同甘共苦,時刻不忘“什麼叫羣眾”,贏得了羣眾的信賴和擁護。發揚樑家河精神,就是要永葆“立根於羣眾”的情懷,自覺踐行黨的羣眾路線,把羣眾視為親人,與羣眾打成一片,真心為羣眾服務,紮紮實實為改善民生貢獻力量。

三是艱苦奮鬥。面對惡劣條件、重重困難,習近平同志帶領樑家河村民治溝治水、抗擊災害、發展生產,譜寫了一曲曲艱苦創業的動人之歌。發揚樑家河精神,就是要艱苦奮鬥、攻堅克難,以頑強的拼搏精神,做好人社工作。

四是實幹擔當。習近平同志從樑家河的實際出發,帶領幹部羣眾打井抗旱、打壩造田、修建公路,以實幹和擔當精神,推動樑家河發生了實實在在的變化。發揚樑家河精神,就是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作風,講實話、用實勁、幹實事,勇於負責、敢於擔當,創造經得起實踐、羣眾和歷史檢驗的業績。

樑家河心得體會篇6

初次見到紀實文學《樑家河》這本書的時候,就被封皮上習總書記和昔日小夥伴在一起的温暖氣氛所感染,於是迫不及待的閲讀起來,紀實文學《樑家河》共分為四個部分,用10萬餘字,40副圖片,通過樸實的語言,真摯的情感和生動的情節,全方位、整體化的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樑家河情緣。

習近平總書記在樑家河七年知青歲月中,置身於革命羣眾的熔爐中鍛造自己,從一個懵懂的青年逐步成長為村支部書記,乃至於成長為全黨擁護,人民愛戴的習總書記,新一代領航人的經歷,貫穿其身上始終如一的為民情懷,博學天下的尚學精神、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攻堅克難的堅強意志,對我們當下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着巨大的現實指導意義。

讓我最受啟迪的是,總書記在過去那個條件艱苦的年代,有苦不怕苦,有苦不叫苦,苦中建功業。帶領村民打壩造田、修沼氣池、建鐵業社、發展生產、改善生活。在窯洞裏讀書求知,在逆境中砥礪上進,在實幹中樹立了“要為人民做實事”的堅定信念。

讓我更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集中體現。確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了正確的方向和強大的精神支柱,沒有理想信念就沒有目標和追求。習總書記當年在樑家河就是靠堅定的理想信念、靠紮根農村的實幹精神,才使樑家河有了質的變化。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必須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學分析的理想基礎上,自覺加強自身修養和世界觀的改造。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一定要立足當前,腳踏實地,真心服務羣眾這一理想信念。

樑家河心得體會篇7

我所在的大坑村是一個貧困村,作為一個當了10多年的村支書,看到樑家河的發展,我感到臉紅和慚愧,習的身體力行着實激勵了我。我要把這次學習的感受及時傳達給我村“兩委”的幹部。

會昌縣周田鎮大坑村黨支部書記張華玉

“聽當地鄉親説,習去福州上任後,樑家河的村民在福州見到了他,把他們請到家中吃飯,親自下廚為他們炒了七八個菜。離開時,同志自己出錢為他們買好了回程火車票。”近日,聊起樑家河之行張華玉説:“習身居高位卻不忘本,對樑家河鄉親重情重義,是我們親民愛民、民敬民愛的好書記。同時,我感覺樑家河的村民真幸福,我特別羨慕他們。”

俗語説:“上樑不正下樑歪”,關鍵是領頭人。這次學習考察,張華玉對此感觸最深。他説:“今年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作風問題無小事,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習都能如此嚴格要求自己,我們在村裏更應該做遵紀守法的帶頭人,每一個黨員幹部都要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做一個親民愛民的官、一個有情有義的人。

“我們必須過好‘兩關’。第一關是‘自我關’,第二關是‘人情關’,以上這兩關,不是要不要過,而是非過不可。”這是在《擺脱貧困》一書中所提到的一句話,如今,已成為張華玉心中的行動準繩。

他説:“我們的黨員幹部身處紛繁複雜的人情社會中,隨時隨地都面對着各種人際關係和個人感情的考驗。當人情與法律法規、紀律要求發生矛盾時,就考驗着黨員幹部的黨性修養、道德情操,唯有保持一顆公心,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堅持原則不動搖,謹慎用權,不徇私情,才能保持清廉本色,才能成為像習一樣親民愛民、民敬民愛的黨支部書記。”

張華玉説,在今後的扶貧工作中,做到真扶貧、扶真貧,扶貧扶志相結合,要像樑家河一樣,辦好合作社,爭取早日實現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