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國夢個人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75W

中國夢個人心得體會多篇

中國夢個人心得體會範文篇1

在暑假中,我閲讀了經典名著《紅星照耀中國》。它的作者是一個美國人,也許人人都會詫異吧:一個外國人瞭解中國嗎?他是怎麼想的呢?強烈的好奇心驅使我找到這本書,一刻不停地閲讀起來。

作者名叫埃德拉·斯諾,他是著名的美國記者。他來到中國西北地區進行實地考察,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等進行多次談論,並且深入紅軍的現實生活對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地方人情、大致行動進行一五一十的記錄,再經過寫作成了現在的《紅星照耀中國》!

作者在書中的語言樸實,黑白分明。作者對“白匪”國民黨進行了狠狠的駁斥,稱之為“狂熱瘋子”“無知土匪”;對中共領導人、紅軍戰士還有紅小鬼加以讚揚。其中作者讚揚毛澤東“博覽羣書”“工作仔細”“頗有天賦”。

是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們雖然出身卑微,卻有一份救國救民的信念,並且為了實現它不懈努力,不為一時的成功而得意忘形。他們還不忘初心,清貧樸素,去努力達到新的目標,不知疲憊,為國家效力,不求功名只求國家富強、和平。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創造了全中國的未來。

紅軍戰士們也是讚賞有嘉。一邊是國民黨重兵的圍追堵截,一邊是惡劣到極點的自然環境和匱乏的物資供應,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這些紅色戰士,不僅譜就了長征這樣舉世罕見的偉大史詩,而且鑄就了無與倫比的精神豐碑。

?紅星照耀中國》一經發表,就產生巨大的影響力。他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革命的燦爛輝煌,讓成千上萬的青年燃起愛國之心,即使八十幾年後的今天,這本書也不曾褪色。

如今的我們身處和平年代,當我們坐在明亮的教室裏學習,在空調間裏享受涼爽,不妨好好想想:是誰讓我們過上了這樣的生活?是無數的革命先烈啊。他們身處硝煙時代,用自己的血和智慧鑄就了今天!知道了這些,我們是不是應該學習他們堅持不懈、一心為國民、在強大的困難面前毫不退縮的精神?讓我們行動起來吧!

中國夢個人心得體會範文篇2

中國,一個在歷史上曾經顯赫一時的國家,從1840年到1949年的4月,因清朝政府的腐敗,自高自大,認為“天朝物產豐富”,閉關鎖國,再不與外國來往。後來,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林則徐虎門銷煙,卻不料清廷的昏庸懦弱,向惡徒妥協,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墮落,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60年,兩個強盜闖入圓明園,掠走珍寶,砸、搶、奪、拿、燒,無惡不作,無所不為。在那時,誰會想到我國四大發明,景德鎮的瓷器,郭守敬的《授時歷》,司馬光和《資治通鑑》,鄭和宣揚國威……從前的輝煌都付之一炬!我常常想,清政為何要閉關鎖國,為何那般懦弱!既然你存在在這世上,就不應該退縮,把一塊塊土地讓給侵略者,一次次的退縮,一次次的妥協,國破家亡,四分五裂!歎你割讓173.9萬平方千米土地在所不惜,義無反顧投入敵軍陣營鎮壓革命…但你如果換一種方式呢?結果還會是這般慘烈嗎?

從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刻開始,我們就已開始了向世界證明自己身份的征程。回顧今朝,我國在世界的地位上也是一日千里,在里約奧運會上,我國屢戰屢勝,奪得70塊獎牌,其中金牌26塊,位居世界第三!這足以見證了我們現在的充足實力。

現在的我們,不再是那個受盡外國欺凌的舊中國了,我們有發達的工農業,先進的科學技術,其中不乏有多項領先於世界的技術。就因為我們強大了,我們發展了,外國也對我們恭敬有加,在與國外交往中,我們有朋友,有合作伙伴,有對手,也有敵人,即便敵人也不敢對我們輕舉妄動了!為什麼?原因很簡單——落後就要捱打。你落隊了,別人就欺負你;你強大了,別人就尊敬你。雖然今天的勝利十分輝煌,但我們也不能忘記歷史,讓我們喊出心底的願望:勿忘國恥,繼續振興中華!

中國夢個人心得體會範文篇3

振奮人心的消息相繼傳來!截至12月2日,嫦娥五號上升器與着陸器組合已成功月面軟着陸,並開始了最關鍵的“挖土”任務。屆時,着陸器將帶着我們對外星球的嚮往,開展一系列科學實驗,並採集2kg月球土壤樣本返回地球。這標誌着整個人類向未知宇宙的探索又更近了一步。

在感到振奮的同時,也許很多朋友更多的是好奇:嫦娥五號到底是什麼?她是如何實現目標的?又要完成什麼樣的研究?這裏就為大家科普一下。

説起嫦娥五號就不得不提嫦娥一~四號,畢竟這四代前輩為小五的成功運轉積累了大量的數據經驗

我國探月工程是按照“繞、落、回”的計劃執行的。“繞”即實現衞星在月球自轉軌道繞月巡航;“落”即能夠着陸到月球表面;“回”即能夠着陸到月球表面,並在採集樣本後返回地球。

嫦娥一號和二號實現了“繞”。

嫦娥一號,是一顆“繞月”人造衞星,在月球自轉軌道上繞月飛行,遠距離觀察月球;

嫦娥二號,是一顆升級版的一號;

嫦娥三號和四號實現了“落”。

嫦娥三號,就是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微博知名“大v”——玉兔號月球車,小玉兔搭載了探月工程的首個月球“着陸器”,實現了月面軟着陸和巡航研究;

嫦娥四號,是升級版的三號,由玉兔二號、月面着陸器、鵲橋中繼衞星三個部分組成,比三號多了一個用於從月球背面向地球傳遞信號的鵲橋衞星。等於小玉兔帶着“手機”登上了月球,和地球老家聯繫更方便啦!

嫦娥五號,既是我們對第三步“回”的初步嘗試。

比起三號和四號,嫦娥五號的結構總體上“胖”了一倍,因為除了要把“小玉兔”送上月球外,在“小玉兔”完成任務後,還得把“小玉兔”採集到的月壤樣本帶地球老家。送去的時候,和三號四號一樣,需要一個月球着陸器;回來的時候則額外還需一個上升器+一個返回器。

所以,剛剛發射升空,還在奔向月球的嫦娥五號,看起來就像一個長長的冰糖葫蘆。

當嫦娥五號到達繞月軌道並調整穩定後。這個長長的冰糖葫蘆就會從中間分成2部分:負責着陸採樣的“上升器”乘坐“着陸器”降落到月球表面收集土壤樣本;負責帶大家回家的“返回器”坐在“軌道器”中繼續繞月巡航,等待“上升器”完成任務。

“上升器”乘坐“着陸器”落到月球表面後,會自動駛出“着陸器”平台,到月球表面完成樣本採集等一系列科研任務。完成任務後,回到着陸器平台,通過自身攜帶的“推進器”返回繞月軌道,與等待中的“返回器”對接,將樣本交接給“返回器”。

最後“返回器”搭載“軌道器”歷經38萬公里的太空旅行返回地球。

通過網絡信息我們都知道,嫦娥五號登月的主要目的是帶回一份2kg的月球土壤樣本。那嫦娥五號在月球上“挖土”的目的是什麼呢?

其實“挖土”只是嫦娥五號探月的表面目的。在這個平凡的表面下隱藏着很多能夠促進人類科技的深層次的研究。

首先從發射到回收的整個過程,就是一個系統的大框架科學研究,如果將整個發射過程當成一次科學實驗。這個實驗包含了:力學、熱學、電性能、大系統對接、着陸起飛綜合驗證試驗、全尺寸羽流導流試驗、全自動採樣封裝試驗、全自動交會對接和樣本轉移試驗、返回器綜合空投試驗、氣動力設計驗證試驗、氣動熱防護試驗等等數十個涉及各類物理學模塊的前沿研究。

就拿“全尺寸羽流導流試驗”來説。“羽流”是一種十分不確定的分子流體運動狀態,它描述的是兩種密度相近的不同介質,其中一種在另一種中自由擴散的方式。比如:吸煙人吐出的香煙煙塵在空氣中的移動方式;點燃柴火後產生的火焰在空氣中的形態模式……

其中,火箭發動機尾部噴射出的尾焰在空氣中的運動方式也是羽流的一種。

通過“羽流導流”試驗,可以進一步觀察和積累羽流的產生、形態變化、擴散模式等,然後通過預設好的的理論模型,對羽流增加外部干擾進行“導流”,使其在限定的數學模式內運轉,讓不可控的羽流變得可控。這樣就能讓火箭發動機的性能更好,安全性更高!

而且這些試驗數據還能提供給其他社會應用進行參考。比如:森林防火。前幾年的加州大火,一夜間毀滅了一個小鎮,如果人類擁有成熟的“火羽流”模型,就能通過人為干預“火羽流”的動向,大範圍阻隔火蔓延,達到更好的滅火效果,減輕災害帶來的損傷。

好了,關於嫦娥五號的科普就到這裏了。

每一項科學突破都能帶來數個世紀的文明進步,每一個新的科學理論都能促使整個文明從思想到物質上的蜕變。嫦娥五號遠奔38萬公里挖土,代表華夏人走出我們完整訪問外星球的第一步,接下來還有很多挑戰在等着“五號寶寶”,讓我們一起祝她一帆風順!

中國夢個人心得體會範文篇4

有人説,青春是一首昂揚之歌,迴盪着歡快,美妙的旋律,有人説青春是一幅畫,鐫刻着瑰麗與浪漫的色彩。

_年前,為了驅逐黑暗,爭取光明,為了祖國的獨立和富強,一羣意氣風發的青年用熱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最壯麗的青春之歌,織就了一幅最宏偉的青春之圖!

如今,“五四”運動已作為光輝的一天載入了中華民族的史冊,而“五四”絕非僅僅是一個歷史事件,它是一種精神,是一筆財富,是青年人對民族熾熱的愛的精神,是青年對國家前途命運的關注,乃至對祖國未來的發展、創新、進步的責任的財富。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應該為祖國的更加繁榮昌盛奉獻我們的一切!

今天,“五四”大旗傳到我們的手中。我們流淌着的是我們祖先英雄的血液,我們品味着的是我們祖先傳承下來的文明。難道我們不該把這赤色的旗幟,這浸染着祖祖輩輩鮮血的旗幟,扛進二十一世紀嗎?

青春是整個人生旅程中最絢麗、最奇妙、最燦爛的一站,青春孕育着無窮無盡的能量等着我們去開採、去挖掘、去釋放。人生的根本目的就是對於人生價值的認識、詮釋、乃至於實現,而青春正是我們青年實現人生價值的黃金時期。歷史的年輪已經把人類帶入了新千年,而隨之撲面而來的就是日趨激烈的競爭,隨着全球經濟的一體化與中國加入wto,挑戰就與機遇並存。作為21世紀的青年應該如何實現人生價值,如何把握機遇呢?大家不要忘了我們是學生,學生的使命就是學習。學習決不是一句空話,決不是一個口號,更不是一種裝飾。學習應該是明確前進的方向,找到自己完美的`目的地!讓我們的青春之源,源遠流長吧!

同學們,不,應該是同志們,前進的號角已經吹響,時代在向我們召喚,歷史將會永遠記住我們的身影。讓我們釋放青春的能量,去撐起一片湛藍的天空!

中國夢個人心得體會範文篇5

新航路的開闢,為全世界的進步特別是在東西融化、或者説是全球歐化了提供動力。從此,中國面臨數千年未有之變局,遇數千年未有之強敵,轟轟烈烈以鴉片戰爭為前奏,展開一部屈辱史——

在我看來,這未嘗不是數千年未有之機遇。從馬嘎爾尼訪華的失敗,到嘉慶年間英國第二次派人來華受冷遇,從為抵禦外敵而僅設立的一處通商口岸廣州十三行,到不承認別國的平等、儀統、儀式問題——除了文化差異外,“我們抱定‘天朝馭萬國’的觀念,不承認國際,而西方則在近代步步地推出國際生活及其所需的管理和公法。足以證明中國絕不會自動地接受西洋的科學與工藝。”

數千年來,從絲綢之路的捍威到貞觀之治的“天可汗”威儀,再到鄭和下西洋的外撫四夷,封建中國自詡天朝大國應有盡有,以不平等待遇對外邦交,以封藩屬國作為我國的國防外線代守門户。卻不料在這固步自封下,西方近代文明的曙光乍現一個個“日不落”的神話,黯淡了東方的光芒。廷黻先生説:“在世界上,一切國家能接受現代文明者必致富強,不能者必慘敗。”那麼,西方列強的侵略正是使閉關鎖國的封建中國覺醒,探索走向現代化,走向富強。

我們總將其屈辱原因歸結為“落後就要捱打”,那麼這個“落後”又體現在哪些方面的軟肋之上呢?

一.舊社會的惡性循環

在第二章裏,蔣先生提到兩個惡性循環①大亂後大治:因為民眾不知利用科學節制生育也不知利用科學增加生產,於是亂世末,大治初人口少,有荒墾——人口多,分配少,生活水平低——燒香拜佛,土匪起義,小亂變大亂——大治末,亂世初;②每朝開國君主及元勛大部分起自民間,自奉薄,奢侈低,體恤民情,內政昌明吏治澄清;後來則慾望提高,奢侈增多,貪污長進。

這兩個循環造就了中國歷史如同sin函數圖像跌宕起伏。而在西洋勢力侵略起始的時候,正是我們在抵抗力量薄弱的低谷的時候,我們開始處在雲端做雙曲線中的下拋運動。這映證着近代歷史血淚屈辱的必然性,也充分揭示了要想擺脱這種受制於人的命運,必須跳出該圖像的發展,也就是必須革命地徹底,將中國封建統治連根拔起,這我也將在下面第三點中提到。

二.民心向背與國家進?

?南京條約》後,廣州民眾因為觸及到自身利益而產生仇外心理,不讓外人入城。當政者沒有顧全大局地去疏解矛盾反倒是以林則徐等的意見認為“民心可用”,認為”四萬萬同胞有勝無敗”,希望等到外人騷擾作亂時組織百姓去抗議其洋槍洋炮。“僅以民心對外人的炮火當然是自殺”,民心代表一種趨勢,但如果沒有大勢力量——也就是綜合國力的推動這根本就是手無縛雞之力的花骨朵兒。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更有甚者當起了漢奸,有些老百姓不明所以還幫忙外敵搬運物資——當秦始皇焚書坑儒地抑制思想發展,當明清八股侷限、文字獄風行時,統治者們有沒有想過,他們江山的傾覆往往咎由自取呢!

更何況,“民眾的迷信是我民族近代接受西洋文化的大阻礙之一。"就好像在北洋軍閥割據時期,也正是“野心家知道中國人民的鄉族觀念,從而利用之,已達到割據的目的。”就算是接受了西洋文化,也只是盲目地學習。就好像以洪秀全為代表的小農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狹隘階級利益(“他的真實心志不在於建設新國家或新社會,而在建設新朝代。”)而打着天朝的幌子,通過宗教信仰從而進行革命,其根本與封建文化無異。

士大夫階級的獨立、大無畏、創新精神在哪裏

在鴉片戰爭前與外國的邦交中,在鴉片戰爭後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除了一點被迫的無奈外,是否更多體現了晚清“完全不懂國際公法和國際形勢,爭所不當爭,放棄所不應當放棄的”?士大夫認為的“法制是祖宗的法制,先聖先賢的法制,歷代相傳,絕不可變更。”直至戊戌變法才被調整;在洋務運動中,“時人對自強事業則多方掣肘,對邦交則好輕舉妄動,結果就是誤國”;曾國藩在推翻太平天國中,也是“以中國舊禮教為其立場,維持清政府作為政治中心,憑依忠君思想”……

就好像一位網友提到的“是因為他們自己的不徹底,接受的舊式教育,脱離不了中國文化和中國社會的束縛。大部分則是時代不容許他們徹底。這個時代,包括很多:閉關自守;外國的趁火打劫;民眾的迷信與無知;思想文化的限制等等。”我們要理解他們的侷限性,但除此之外,我們是否更應該想到,百年樹人,教育為本,當國家棟樑尚為此愚昧,也就不難理解國難殤殤了。

四.戰略戰術啃老底、太拘泥、不分明

近代有好幾場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就拿洋務運動來説,洋務派出於國防動機率先開始軍事建設和企業建設。奕他們“絕不轉頭回看,留戀那已去不復回的閉關時代。他大着膽向前進,到國際生活中去找新出路。”而蔣先生痛心扼腕地説,這種新精神為什麼不能出現在鴉片戰爭後而出現在20年後的鹹末同初呢?“鴉片戰爭失敗根本在於我們的落伍,但其軍事失敗還不是民族致命傷。失敗以後還不明瞭失敗的理由力圖改革,那才是民族致命傷……我們的近代化若比日本早20年,遠東的近代史則完全改寫。”洋務派們遲了一步,

但更重要在宣告洋務運動終結的北洋海軍潰敗中戰略戰術運用不當。當時我們已經引進很多西方的大炮船隻,但“我們的失敗不是船不如人,炮不如人,而為戰略戰術不如人。”例如總司令選用帶馬隊、全不瞭解海軍作戰的丁汝昌;例如在變更陣勢形勢自亂,敵人有空可鑽,而我們第一炮誤中自己望台……而且當時一些有遠見的賢士郭嵩燾、曾紀澤等也鬱郁不得志,

最重要的,是“近代化的國防不僅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經濟,並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國民,半新半舊是不中用的。”這種革命的不徹底性和侷限性是中國舊式民間運動不能救國救民的根源。所幸的是,我們一步步嘗試學習和接受近代文化,取其精華地繼承傳統文化,於是有了推翻封建統治的辛亥革命,有了社會主義新中國。

處在近代的中國,就好像剛剛脱離温室的花朵,唯獨經歷風雨的洗禮,才可以擺脱自身的嬌弱。我們憤怒,為着列強的惡毒和兇殘;我們悲痛,為着大廈將傾,屍骨遍野;我們慶幸,可以卧薪嚐膽,力挽狂瀾——所以我們努力,為中華崛起而奮鬥!而唯有在那一層屈辱之下取長補短去學習,把握機遇去成長,中華民族才能昂然站起,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高一的孩子,談談自己的感想,順便完成自己的暑假作業,放在這裏希望大蝦們多多指點~謝謝!

中國夢個人心得體會範文篇6

這本書是一位外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中國內戰時來中國的報道,他不懼危險,走訪前線,與紅軍同吃,同住,深入體會紅軍精神。

書中講到了毛澤東,他少年時就有很強的反抗精神,他不懼強權,他敢於和當時代表很大權利的先生對質,最後還説服了他嚴厲的父親,同意他去比較“先進”的學校。這在當時就已經很了不起了。所以他也成了日後中國最偉大的領導人。

當時的少年毛澤東都有如此大的膽量去對質先生,因為他並沒有隨着大多數人,而是很有自己的主見。這不僅在當時,在現在也很重要,不能盲目跟隨人們,我們應該學習他的這一點。

在書中,還記得一位偉大的人。他是一位大將軍,國民黨懸賞十萬元要他的頭,可是他還是絲毫不怕的走在大街上,他就是紅軍大將軍—朱德。他的大鼻子是他的標誌,在當時,人們卻把敵人叫作“大鼻子”,於是一些小鬼子就説你的鼻子還不夠大,不能叫作“大鼻子”。

朱德居住得地方很樸素,只有幾件簡單的傢俱,他總是和幾個士兵在炕上吃瓜人們一見他總是樂呵呵的,一點也沒架子。民間卻又很多他的神話,他能“上天,入地,分身,還可以飛”,這當然是誇大化了,不過也突出他深懂兵法。他也很懂照顧將士,一次行軍中,他為了7省下些食物,連續二十幾天不吃東西,只吃些野果,於是,得了腸胃病。

朱德平易近人,他很愛士兵,對自己卻很吝嗇,也不自高自大。這裏只是朱德一人,但紅軍中的大將們無一不這樣。在如此艱難的時期,能做到這樣,是我們這個和平年代的人榜樣。

埃德加?斯諾,來的時候並沒有感觸,但他走的時候,就感覺像“離家”,而不是“回家”,這正是紅軍所帶給他的,也是讓我們值得反省的。

中國夢個人心得體會範文篇7

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救亡圖存、上下求索的歷史。蔣廷黻先生的《中國近代史》,縱論近代史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對這段歷史做了客觀、深刻的觀察與思考。

?中國近代史》這本書最早出版於1938年,全書篇幅不長,但在近代史研究中的分量卻極重,可謂這個領域的“開山之作”。作者蔣廷黻是中國近代史研究的史學大家,1911年留學美國,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曾先後任南開、清華歷史系主任,是梁啟超“新史學”主張的接班人。1935年他被蔣介石請到國民政府做官,做過外交官、行政院政務處長等職位。1949年後去了台灣,一直擔任中華民國駐聯合國代表。蔣廷黻正是利用了精通外語和外交官的身份,將清宮原始檔案與多國外交文獻做對比,把中國放在了世界大潮裏研究,才得出了“實現近代化,才能救國”的觀點。

在本書總論中,作者説近百年的中華民族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人能近代化嗎?獨立富強是我們要達成的目標,必經途徑就是近代化。作者還對近代化做了進一步解釋:利用科學機械,組織近代民族國家,趕超西洋人。作者在書中把中國的衰落歸結為三點:科學,技術,民族觀念。

本書的核心觀點是,從鴉片戰爭、洋務運動、太平天國、義和團到辛亥革命,這是中國人學習西方近代文明、追求富強的進步過程。這些事件的本質都是在中國遇到生存危機時,所進行的各種探索。作者將各種探索歸納為中國近代史上救國救民的四個方案:自強運動、變法運動、拳匪運動和近代化方案。注意這裏面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救國方案。蔣廷黻先生對這四個方案進行了成敗得失的評價。自強運動是洋務派發起的,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作者認為受倡導者對西方文明的認識有限和當時政治制度及時代精神所限的影響,這是個不徹底的方案。戊戌變法的主旨是變更政治制度、確立君主立憲制,該方案比自強運動更加近代化,但因強大的頑固勢力的反對而流產。作者認為太平天國的失敗,證明我國舊式的民間運動不能救國救民族,而義和團運動是反對西洋化、近代化的,是開歷史倒車的,註定失敗。對於孫中山提出的“近代化”革命方案,作為認為是幫助中國走出危機的最優先級方案,也是唯一正確的方案。

蔣廷黻先生對四種救國方案的評價,與我們教科書主流評價有相同之處,也有兩點明顯不同。一是教科書主流將義和團運動定性為愛國性質,因為沒有正確的革命綱領而失敗,而本書中作者認為義和團運動抵制代表先進文化的洋人,因此被劃入了反動之列;二是對孫中山革命方案的評價。作者認為這是唯一正確的方案,但實際上,由於孫中山沒有健全的革命黨和革命軍來推動,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這個救國救民方案也失敗了。

今天去讀這本書,我們會發現,中國從改革開放以來,全面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其他工作,比如外交上的韜光養晦,積極加入世貿等,都是圍繞中國的近代化、現代化進行的努力探索,也是對蔣廷黻所提民族復興問題的實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