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愛學生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5.3K

關愛學生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關愛學生心得體會 篇一

一、班主任要具有“五心”,即愛心、細心、雄心、精心、虛心

愛是教育的前提,因此要當好班主任、想教育好學生,就必須真正熱愛教育、對學生有愛心。奉行有愛的教育,必定會引起受教育者心靈的觸動;心中有愛的班主任,對工作也更有激情;班級管理工作千頭萬緒、學生情況紛繁複雜,可優秀的班主任卻總能有一雙慧眼,把各種情況看個清清楚楚;更一雙巧手,把各個問題解決得井井有條。幾十個學生在校,會有很多值得操心的事情,這就需要我們老師的細心。學習、飲食、起居、鍛鍊,清潔、紀律、安全……這也是對班主任的考驗;一個開朗、樂觀、積極、健康的班主任會讓學生體會到無窮的力量,這就是雄心。 精心備課、精心上課、精心批改作業、精心反思、精心總結、精心教研,這是名師的成長之路。當學生指出老師的錯誤之處時,為師者不羞澀迴避,而大加讚賞、心悦誠服,這就是虛心。這樣,就增加老師的親和力,使教者亦師亦友,使學生樂於接受你的教育。用自己的心開啟學生的心門,引導他們走上一條充滿自信的人生之路,這勝於一切。

二、責任心比能力更重要

責任心就是做好本職工作。每一位班主任應該做到:第一,瞭解學生——做愛心型班主任。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一個班主任必須知道學生的眼裏世界是什麼樣的?第二,理解學生——做民主型班主任。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隱私和人格。要寬容學生,善於傾聽學生的心聲。第三,研究學生——做科研型班主任。班主任應根據不斷變化的教育對象和教育內容,不斷突破別人和自己的經驗。在教育科研中,不斷形成自己的教育風格。第四,品位學生——做藝術型班主任。班主任要講究:形象藝術,語言藝術,教育藝術。

很多人錯誤地認為:“責任心比能力更重要”只是適用於教師。當然,班主任也必須具有強烈的責任心,成為學生的榜樣,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學生。因此,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應該貫穿這一思想。因為責任心是一種寶貴的進取精神,是一個人走向社會最關鍵的品質,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的重要資本。當一個人有強烈的責任心時,就會把工作與責任掛鈎,工作時積極主動,認真負責,踏實肯幹,任勞任怨。當工作順利,獲得成功時,想到責任,所以會不自滿,將成功作為新的起點;當工作遇挫,遭到失敗時,想到責任,就會不灰心、不氣餒,繼續努力,直至成功。從小培養學生做一名具有責任心的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巨大的促進作用。提高學生素質,從增強責任心開始。

三、擁有良好的心理,微笑面對學生

由於班主任工作的瑣碎與繁重,很容易導致壓力大,如果班主任具有不良的人格特徵,就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不良影響。因此,在這次培訓中林教授給我們介紹了教師三大自我調適技巧:第一,改變思維;第二,改變情緒;第三,培養良好的性格。“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微笑面對學生,給學生以温暖,問題就會引刃而解。

四、注重專業化背景下班主任的能力建設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有怎樣的班主任可能就會教出怎樣的學生,學生受到班主任潛移默化地影響,因此加強專業化背景下班主任的能力建設具有重大的意義。這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第一,使班主任成為反思者和學習者,這就要求班主任堅持每天寫工作總結筆記,不斷進行反思;第二,使班主任成為學習型組織的成員;第三,使班主任在理性寬容的社會裏成長;第四,使班主任能夠可持續性地和諧發展。

五、多溝通、多交流、多借鑑

經過三天的培訓,與其它各地區有經驗的班主任進行溝通與交流,我真的受益匪淺,現在把各地班主任好的管理方法歸納如下:第一,德育應與教學成績相長;第二,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寬容對待學生,引導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悦;第三,注重班級文化建設,如建立圖書角、讓每個學生都擁有自己的座右銘等;第四,利用各種特殊的節日召開主題班會,加強對學生的感恩、挫折等教育;第五,嚴慈相濟,愛是法寶。俗話説:“嚴師出高徒”,作為班主任既要在思想、學習、行為上規範嚴格要求學生,又要對學生付出真誠的愛心和真情的關心,在任何時候都要把嚴與慈結合起來;第六,讓學生學會自主管理自己,制定各項考核制度,定期公佈“學習之星”“體育之星”等,激勵學生不斷進步;第七,各班制定班規,每天早晚各宣誓一次,有利於幫助學生解壓,提高班級凝聚力;第八,善於與家長進行溝通;等等。

關愛學生的心得體會 篇二

如今,正值我國農村勞動力進城打工的大浪潮,對於經濟的發展是個可喜的表現,但對於教育,卻引人深思,那麼多家長遠離家鄉外出務工,把打工地作為他們的第二故鄉,而他們的子女由於無法就近上學,只好留在家裏,教育子女的重擔由誰來承擔?這就出現了亟需全社會給予關愛的特殊羣體——農村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作為一個弱勢羣體,因長期與父母分離,再加上代管人多為家中老人,隔代教育中的溺愛現象比較嚴重,學習上、思想上與孩子進行交流較差,因此,這些孩子在學習上、思想上、行為上、心理上容易發生偏差。作為這些的教育管理者之一——班主任,如何作好這些留守學生的教育工作,關愛他們,幫助他們,讓他們能健康快樂成長,我個人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教育的。

首先,建立好留守兒童個人檔案。我班有留守兒童25名,為作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我通過多方瞭解,掌握每名留守兒童學生的家庭情況,看管人的情況,並根據平時的觀察、瞭解,掌握留守學生的性格習慣,建立好個人檔案做到對每名留守學生“因人施教”。

其次,主動與留守兒童經常性地進行交流,傾聽孩子訴説的同時,並且,我還爭取更多的機會與這些留守兒童的父母進行交流和溝通,及時反饋這些留守兒童在學校的學習、生活和性格等方面情況,並督促留守兒童的父母應盡最大可能加強與孩子的聯繫和溝通,要求他們經常與自己的孩子通電話,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和性格等方面情況。以使學校內外對留守兒童的影響產生合力,儘量減少由於“留守”而給孩子帶來的不利影響。目前,我班的六名留守兒童與其他幼兒相處融洽,學習、生活能力、性格發展等方面都呈現較好的發展趨勢。

第三,留守兒童的情感波動性較大,對周圍的反應敏感性強,他們需要平等友善、關心、理解和尊重。由於父母不在身邊,他們更容易被寵壞、更容易形成嬌氣的不好習慣、也更容易在自尊心上受到傷害。作為副主任應當採取措施使留守兒童經常保持樂觀、穩定、愉快的積極情結,使他們獲得愛的互需、愛的激勵,從而促進其在學校、家庭的學習與生活。並引發全體同學對留守兒童的關心和幫助。比如:我利用寫信的方式,讓所有的同學都寫一封給父母親的信,往往寫得感情最真摯的是那些留守兒童,因為他們的心中是那麼的思念父母。而後將好的作文展出或誦讀,讓全體同學都感受一個孩子對父母的真摯的心。這樣所有的同學都深受感染,他們都會用一顆誠摯的心關心身邊的留守兒童,認為自己應當幫助,體貼父母不在身邊的同學,那麼,我班留守兒童也不再覺得自卑、孤獨、可憐。他們要與同學、與教師、與社會上關愛他們的人親切可以的交流。我班同學也相處融洽,形成了一個和諧的班集體。

總之,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作為班主任,更要具有一顆愛心,而不是狠心。

關愛學生心得體會 篇三

愛是教育的基礎!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關係學生性格和心理健康的形成。一個學生如果生活在鼓勵和認可之中,他就會自信和自強。有學者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因此,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係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聖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師愛就是師魂。”師愛是有原則的、公正的、理智的,不是無原則的、遷就的、偏袒的,師愛是關愛性與嚴格要求的有機統一。然而,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則更加困難。師愛必須以教師對學生的理解為基礎。教師對學生的理解包括認識性理解和感情性理解。前者是指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心理行為問題的實質以及問題產生的原因;後者是指教師徐展在學生的角度,設身處地的理解他們的憂傷,痛苦和實際需要。師愛還包含着教師對學生的無條件的尊重。特別是有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自卑感較強,缺乏自信,他們更需要教師的體貼信任和鼓勵。師愛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只要教師充分認識到師愛的作用,切實把握好師愛的分寸,潛心付出,愛嚴結合,就一定能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得到學生應有的回報。

有人説:“愛是教育的潤滑劑,愛是溝通教師與學生情感的紐帶"。通過和學生幾年的接觸,我充分認識到了愛心在師生關係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談到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我不禁想起“循循善誘p潛移默化”這些成語,它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我們在工作中,應該用誠摯的情感去熱愛、尊重、信任每一個學生,就像春天的陽光去融化冰雪一樣,在工作中要運用情感和愛來一步步誘導,教育學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化。經常聽到家長訴苦,孩子大了,叛逆了,不聽家長的話怎麼辦?對孩子的教育不能一味的嚴訓或説教,要想辦法在生活中慢慢滲透教育,人是一種有靈性的動物,只要真心關愛,孩子會受到感化的。當然,對學生有愛,並不等於一味的遷就和放縱他們。所以這個“愛”必須和“嚴”相結合,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接受理解你的愛。在我平時的教學教育工作中,當學生做了一些觸犯規則性或不道德的措施時,我一定會及時指出其錯誤,並嚴厲要求其改正,以後不準再犯。其他一些不是原則性錯誤,我會盡量耐心開導,不傷害學生的情感。所以有的學生總説對我是又“愛”又“恨”。在課餘,我經常多與學生親近,和他們一起玩,一起開玩笑,一起唱歌,其樂融融……

陶行知先生説得好:“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裏的“心”是對學生的關心、對教育的愛心。充滿關愛的心是清泉,滋潤着學生的心田是鑰匙,能夠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户;充滿關愛的心更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有了它才能護送學生到達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