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機器人實訓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44W

機器人實訓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機器人實訓心得體會 篇一

泊思地機器人培訓從七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來看,學生對科學知識有了較強的渴望,泊思地機器人培訓好勝心加強,樂於成功。然而,由於知識經驗還存在侷限性,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還處於萌芽階段,神經系統調節能力也較差,容易受外界影響。順利時盲目自滿,遇挫折時則盲目自卑,沮喪泄氣。因此我們教師需要及時掌握學生的全面發展現狀,實時給予最近的目標區,必須有效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培養堅韌不拔、善始善終的意志力,充分利用鞭策與激勵機制,及時的鼓勵或者批評,樹榜樣、立標杆、倡導分享,這樣才有可能使學生在儘可能短的時間中掌握更多的技能,才能使學生的特長得到迅速的發展,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泊思地機器人培訓在傳統的基礎教育中,學生或者是為了自己學習或者是為了家長而學習,學習的成敗與其他人基本上沒有關係,學生也基本上不用分享自己的經驗與教訓。而在機器人競賽中,團隊尤為重要,個人的表現必將極大的影響團隊的成績,這就迫使學生參與團隊建設,必須要積極思考、相互交流分享,只有這樣,團隊才有可能取勝。

泊思地機器人培訓這裏我們還不得不提到VEX競賽有別於其它科技比賽的一個重要特點:VEX機器人競賽是一場戰爭,它不僅僅是人與物之間的較量,它更是人與人之間的比拼,是一個團隊與另一個團隊之間的鬥智鬥勇。在VEX競賽中,機器人要接觸,要彼此碰撞,就必然要修理,必然要改進。機器人程序方案的編寫合理還是不合理,也需要不斷思索與實踐驗證。團隊的搭配是否合理可靠,也需要不斷揣摩體會。這一個不斷改進機器人、完善機器人的過程的實質就是創新過程。在整個VEX機器人活動中,學生必然經過希望、失望、挫折、掙扎、進步、成功等一系列的體驗,在不斷的改進完善機器人中創新,在機器人活動中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從而真正的成長起來。

泊思地機器人培訓從我校參加VEX機器人競賽以來,許多學生積極向上,一方面在學業上努力進取名列前茅,另一方面動腦動手形成習慣與動力,積極參與科技方面的創新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參加機器人競賽的學生隊員22人中,共獲得世界比賽一等獎1人次,全國一等獎4人次,二等獎4人次,三等獎5人次,市一等獎4人次,二等獎5人次,市三等獎8人次。由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綜合素質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對此,受到了學生、家長、班主任以及學校、社會等的一致好評與廣泛認可。

活動內容和活動步驟: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VEX機器人工程挑戰賽這項活動(以下簡稱VEX競賽)

VEX競賽是由美國IFI公司設計的優秀青少年教育和競賽的機器人科技平台。學生一般由4個學生組成一支隊伍,學生一般分成搭建手、操作手(2個)、編程手。隊長由其中一人擔任。4個學生首先需要搭建兩個機器人,然後編寫程序,完善機器人後再將這兩個機器人組成一支隊伍與別的隊伍進行比賽。學生在競賽過程中,需要學習物理、數學、英文、計算機編程、工程設計等相關知識,需要綜合解決目標問題(按照VEX規程,每一年的競賽內容會改變,比如20xx年“大獲全勝”的目標是投擲橄欖球,20xx年“集結號”的目標是取下圓環、爬上梯子)、需要團隊的密切合作以競爭取勝。同時,學生們還需要開發許多新技能來應對各種面臨的挑戰。

第二步,學生開始初步搭建機器人。

泊思地機器人培訓學生在進行VEX機器人設計之初,必然要用到長度的測量。一個VEX競賽機器人的長寬高必須限定在45.7cm以內,那麼學生就必然要先學習如何進行長度的特殊測量方法,長寬高的測量必須精確。

在鐵質結構件還是鋁質結構件的選擇上,必然面臨該選擇哪一類零件的問題。學生必然要學習物質的密度、硬度、以及如何使用測量工具來測量物體的質量問題。

在搭建機器人的傳動機構時,必然面臨齒輪配比選擇問題。學生必須學習力臂、力矩、機械的效率等問題,學生必須進行相關數學計算,多次做對比實驗,才能將傳動部分搭建成功。如果學生不清楚這些,學生就難以完成相關搭建任務。

機器人的電機是一個很重要的部件。學生在電機的安裝中,總會遇到電機齒輪磨損問題(俗稱“打齒輪”),這就要求學生仔細閲讀英文説明書(因為目前沒有中文版的説明資料),弄清楚電機的結構細節,並能夠及時更換受損電機。

機器人即將搭建成功時,面臨着整機的重心設計等問題。學生需要精心調整機器人的重心,懂得重心與穩度的關係。

學生的機器人搭建基本完畢後,必然面臨着機器人的整機調試問題,學生不得不根據整機的特點以及當年的比賽規則,要求全面均衡考慮各方面的問題,必須要進行取捨、要進行調整,這就使得學生綜合應用物理知識、工程知識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

這就迫使一個七年級學生必須超前學習,必須閲讀八年級和九年級的物理課本,弄懂相關知識,提高相關能力。同時要求搭建者相互合作,充分交流,發揮個人特長,才有可能把機器人搭建成功。

學生在整個搭建機器人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適當補充相關知識,讓學生在搭建中思考,在搭建中成長。

搭建機器人過程,學生總會出現一個會讓教師、家長非常樂意見到的明顯改變。那就是過去教師、家長經常指責學生不細心,觀察不仔細,粗枝大葉,丟三落四,然而經常事與願違,學生的習慣得不到徹底改正。但是當一個學生搭建完成VEX機器人過程中,總會出現學生把螺絲上的不緊造成機器人整體運行不好或者就因為一時的觀察不仔細導致最後總裝出來的機器人不能良好匹配等等類似問題,學生這時必須得花好幾個小時的時間去把機器人拆下來又重新裝配好,這種無言的懲罰對於學生是刻骨銘心的。多次同樣的挫折折磨,迫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分類能力、動手能力,對事情的專注程度得到極大的提高。

第三步,學生的機器人初步搭建好以後,學生總是迫切的希望自己的機器人能夠快速動起來泊思地機器人培訓這時,就是教師進行程序教學的最好時機。首先充分介紹程序C語言(中文版的)的程序設計流程圖,讓學生真正懂得程序設計的意義,再根據學生搭建的機器人設計出手動程序(遙控器使用),再教會學生使用下載器把電腦中編制好的程序下載進入機器人的主控器。

每當學生能夠用遙控器控制機器人,讓機器人動起來時,幾乎每個學生都會高興的跳起來歡呼。學生從此真正開始愛上機器人了。

學生在給機器人編程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程序設計的特點,最好先使用中文版軟件進行教學,在後期則改用英文版。因為英文版較中文版更穩定可靠,還可以使學生的英文知識得到提高。

在編程與搭建過程中,要給學生充分的自主設計和研究性學習的時間,注意課程時間的連續性。每個組員都有明確的分工,主要就是這兩大塊:結構搭建與程序設計,分工不分家,團結協作最重要。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碰到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編程與搭建過程中,我們還要求每個學生都要寫出機器人的全部零件清單和程序編寫記錄,做好每次進行機器人訓練的工程記錄,每次訓練後都要有小結和反思,要對自己的常規課程學習情況與機器人訓練情況作出理性的計劃安排。

第四步,操控機器人,進行對抗賽學生的機器人搭建好了,也能夠動起來了,這時該到了操控手大展身手的時候了。大凡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都非常喜歡玩這種自己搭建的機器人玩具(男女學生都喜歡,男孩子更甚)。試用機器人,發現問題改進機器人。

學生們往往在練習基本動作的同時,會自行組成機器人隊伍來進行對抗。我們的經驗是,根據學生自己的選擇,4~5個同學組成一支比賽隊伍。一支機器人隊伍中有兩台機器人,兩個以上的操控手,其他同學主攻編程,或者主攻搭建,或者主攻後勤保障(比如拍攝對抗賽的科學DV)或者主攻隊長一職(隊長需要最全面的知識與能力,但不一定操控最好)。我們要求,每一個同學都必須懂得VEX機器人的各個方面:搭建、編程、操控、後勤保障。

在對抗比賽中,學生們空前團結,因為學生們都知道:團隊中的任何一個學生的失誤都會造成整個團隊的失敗。為了成功,每一個學生都清楚自己的任務,意識到自己的責任,隊內的每個同學都會真心學習,交流溝通,學生們會彼此提醒,彼此督促,潛心研究規則,商討戰略戰術,仔細體會操控細節,反覆揣摩機器人操控感與搭建的微妙之處,對薄弱處進行改進。在對抗賽後,總會有更進一步的總結、反思與進一步的演練。

我會根據學生的發展現狀,適時地給出隊員綜合評價表進行自評、組評和師評,強化目標意識與責任意識,使我校“志存高遠、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深入學生全身心。

我們非常欣喜的看到,學生在進行機器人完善與比賽的過程中,學生的責任意識與意志力得到極大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協調能力得到極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得到極大提高,學生的競賽水平和心理素質都得到了明顯改善。

第五步,正式比賽在經過一系列對抗賽後,學生們帶着有些緊張的心情去參加正式比賽。儘管正式比賽的時間很短,只有兩三天。然而,在這個比賽時段,學生還是會有很多收穫。學生首先要熟悉比賽場地,要進行機器人的現場調試,整個團隊沉浸在激烈的比賽前靜悄悄的寂靜中.學生們在教練的帶領下,各司其職,圍繞着共同的目標準備着。編程手在一遍一遍的根據場地環境調試着程序,操控手默默的在操控機器人,靜靜的體會機器人的動作過程,搭建手在旁邊準備着電池供給和科學DV記錄,隊長也不會閒着,他們會緊張的觀察着對手的表現,根據具體情況,作出相應的程序設計安排與操控手的戰略戰術安排……

期待已久的正式比賽開始了。

不管比賽的結果是輸是贏,學生們會在賽後在教師的引領下整理分析這個項目開展以來團隊訓練與比賽中所積累的經驗與教訓,寫出相關的體會感受,寫出最終的工程檔案手冊(包括參賽團隊機器人使用的全部零件清單和程序設計清單),準備機器人比賽後的學習生活計劃。有餘力者,還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準備製作科學DV、或者是進行科技小發明,或者是撰寫科技小論文,也有同學開始做查新報告等。

機器人實訓心得體會 篇二

在信息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隨着人力成本逐漸的上升,工業機器人逐漸取代人力成為流水線上行的“操作員”已成為必然趨勢,很有幸參加了由蘇州鎰升貿易有限公司和我們學校組織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工業機器人項目。該公司是蘇州市高興技術企業,主要從事自動化貿易,該公司是愛普生機器人在中國的銷售和技術服務中心。

我們學習的是工業機器人課程,而工業機器人的主要作用是從事工業生產。我們也開設有機器人課程,但是我們的課程主要以介紹機器人為主,而這次的工業機器人課程主要以應用為主。前四天,我們主要學習機器人的動作指令、程序的控制語句和四軸機器人調試。開始學習時由於不熟悉EPSONVC+5.0的操作環境,很多小問題吧我搞得團團轉,一次次的請導師幫助,現在想來還有點不好意思,不管多小的問題導師一遍遍的講解直到聽懂為止,有時候一個小問題導師都能講好幾遍,在調試四軸機器人似的時候,關於如何機械手座標系,導師講了好幾遍,當問我們會了沒時?我很不好意思的説了一句:“還不太明白”,導師又把機器人現場調試了一遍,又細緻講解了一遍又一遍。

換了教室後,我們接觸了六軸機器人,機器人的程序沒有太多的難點,我們學習過C語言,可以説有點編程基礎,但是實際動手操作實在算不上好。第四天我們主要學習如何使用電腦控制機器人,連接説起來只要兩個字,做起來真的不是那麼簡單。學會用以太網連接控制器、區分吊裝與枱面安裝的座標區別、回原點的注意點、區分六軸機器人和四軸機器人剎車釋放的不同點、控制模式的切換還有那操作時各種各樣的的注意點,一天都在講解注意點和連接、調試六軸機器人中度過。

時間如流沙般從指間滑落,短短的一週工業機器人課程在每天的忙碌與充實中度過,從一開始見到那機械手的陌生,到現在可以對它進行簡單地編程操作,我們每一步的進步都離不開導師們辛勤的付出!

機器人實訓心得體會 篇三

1實習內容

1.1外業操作步驟:

在實際測量當中,三維監測系統的構建應包括定向、設置軟件、儀器連接、待測點初測、精確測量和大氣常數記錄及矯正等六大模塊;當然,在實際測量中應考慮具體情況,對主體監測系統進行完善,以達到預期效果。下面就本次實習總結幾個基本操作要點:

(一)測量機器人預操作

定向的操作:

1、整平儀器。在礦區等實際監測當中,應採取強制對中的方法對儀器進行對中整平,保障整個測量過程不會受到其他外界條件的過度干擾。

2、定向。

圖1TCA2003測量機器人主界面

在上圖1所示主界面中,點選SETUP,進入測站設置界面;

分別選擇Station、Backsight,按下INPUT鍵根據預先設定好的點號信息進行測站點和後視點的編號、三維座標輸入,輸入完成後選擇REC鍵進行記錄,按ESC鍵退出座標輸入界面;

?在測站設置界面輸入儀器高、稜鏡高,按REC鍵進行記錄,到此基本定向完成。

測量前應記錄大氣常數、稜鏡常數等並對測量機器人進行設置。

3、檢驗定向成果。

(二)GeoMoS軟件使用

1、打開GeoMoS軟件,進入主界面。

圖3GeoMoS軟件主界面

2、進行點編輯。

PointEditor主控界面下,只需按下InsertPoint鍵順次插入所需點即可;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插入的點應包含控制點、後視點、待測點並新添加一個後視點作為待測點,為後續的內業計算提供檢核的標準和參考(命名規則應參考後視點的編號,與其他待測點區分開)。具體操作路徑如下:

3、編輯點組。

在點組編輯窗口中,按下Insert鍵新建點組並以具體工程項目進行命名。以第2步新建的待測點為主要該工程項目中的觀測元素,構建點組;其中不必插入控制點和後視點。具體操作路徑如下:

4、實現GeoMoS與測量機器人的連接以及定位定向。

5、設置週期。

進行週期編輯,其中,Continue項在需要多次連續測量時應選擇Yes;Telescope項選擇FaceⅠ,Ⅱ。

6、待測點的粗測。

7、開始測量。

開始測量時,選擇將要測量的點組,按照該點組進行自動測量。

1.2內業主要操作步驟

(三)座標成果下載及檢核

外業監測結束後,將GeoMoS-測量機器人三維檢測系統的數據導出成。csv文件,以方便進行接下來的數據處理過程。在導出數據的過程中,用實際測量結果與原有後視點座標相對比,檢驗數據成果的準確性,極力避免粗差,以防後期返工。

(四)內業成果整理計算

利用測量平差原理對數據進行處理,主要包括大氣常數改正,座標改正兩個方面,具體操作過程可在Excel中實現;在大氣常數的測量中應充分考慮當時的監測情況如實進行數據的記錄。

2實習收穫

實習體會,通過這次實習,我學習了測量機器人的基本構造和操作,掌握了軟件的基本使用規則。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次實習,我瞭解到了測繪儀器的先進技術,把之前暑假瞭解的對測繪的認識再次推翻了。以前我以為測繪就是用全站儀測量,但是現在我瞭解到我們可以用更智能的儀器和更實用的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這對於我們測量人員來説是可喜可賀的。身為大學生,瞭解專業的最新科技十分有必要,這次實習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