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沂蒙精神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63W

沂蒙精神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沂蒙精神學習心得感悟 篇一

沂蒙山是遠近聞名的革命老區,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作為極重要的根據地之一,和井岡山、延安並稱為“中國革命戰爭時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據地”。為期四天的紅色之旅,赴沂蒙山革命根據地、沂蒙紅嫂紀念館、孟良崮戰役紀念館、台兒莊大戰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進行學習,接受革命教育、憑弔革命先烈、重温入黨誓詞、加強黨性觀念、提高黨性修養。

重温光輝歷史學習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即“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是沂蒙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而形成的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優秀羣體意識和可貴革命精神,是偉大民族精神的具體表現,更是黨的羣眾路線的鮮明寫照。

沂蒙根據地羣眾工作展館中,講解員講述着發生在沂蒙山區那一樁樁一件件的歷史,在戰爭面前,是信仰給予沂蒙人民力量和希望。也許對90後的我們來説,信仰很空很遠,但於沂蒙人民而言,是那堅信共產黨能帶領他們過上好日子的信仰支撐着他們走過艱難的歲月。重温那段光輝的歷史,我們在思想上受到了震撼,心靈上得到了洗禮,對如何更好地踐行黨的羣眾觀點和羣眾路線,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思考。

尋訪沂蒙紅嫂感受擁軍力量

據統計,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沂蒙婦女共做軍鞋315萬雙,軍衣122萬件,碾米碾面11716萬斤,動員參軍38萬人,救護病員6萬人,掩護革命同志9.4萬人。“蒙山高,沂水長,我給親人熬雞湯,續一把蒙山柴爐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長。”伴着《沂蒙頌》的悠美旋律,我們來到了“紅嫂”的故鄉,探索和領悟紅嫂精神。

擁軍是沂蒙“紅嫂”們永恆的信念。這裏有破除封建文化束縛、輕輕解開衣襟,喂傷兵喝下救命乳汁的明德英;有精心安排、照料、安全掩護27位首長、烈士的孩子,而自己家的兩個孩子卻因此去世的“沂蒙母親”王換於;有在冰冷的河水裏用自己的肩膀扛着門板架起火線橋的32名婦女……她們是那麼的熱愛、疼惜人民子弟兵,如此的支持人民軍隊抗擊日寇,支持共產黨。她們是革命戰爭的銅牆鐵壁,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革命解放的勝利之路!

致敬革命烈士堅定理想信念

參觀孟良崮戰役紀念館,講解員介紹到,1947年5月,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的指揮下,在孟良崮一舉殲滅國民黨精鋭部隊——整編七十四師,擊斃該師師長張靈甫,取得了不朽的勝利。看着孟良崮戰役的照片資料,聽着講解員的講解,耳邊彷彿響起了炮彈的轟炸聲和子彈的呼嘯聲,眼前彷彿出現了那些英勇的戰士同敵人在不屈不撓的廝殺。

在紀念館的後面,有一座烈士陵園,埋葬着2680名在這次戰役犧牲的烈士,他們的平均年齡只有23歲,卻只有一百多名烈士有名有姓,其他人則默默無聞的長眠於這片土地下。一組組珍貴的歷史圖片、文獻資料和遺物,加上解説員的深情解説,真實地展現了當年數萬革命英烈堅守信仰、對黨忠誠,拋頭顱、灑熱血的光輝歷史,先輩們壯烈事蹟深深感染和震撼着在場每一個人的心靈。

通過此次學習,深思沂蒙精神的形成過程,找到維繫黨羣血肉聯繫的感情基礎。在革命戰爭年代,黨和軍隊用鮮血和生命守衞百姓家園,人民羣眾義無反顧跟黨走,黨政軍民生死相依、水乳交融。共同信念、共同目標和共同命運將黨和羣眾緊緊聯繫在一起。歷史是的教科書和營養劑,未來的工作中一定要堅定信仰,更好地踐行黨的羣眾觀點和羣眾路線,不辜負人民羣眾的信任。

學習沂蒙精神心得體會 篇二

蒙山向日魯衿喉,翠黛長連紫氣浮,這是明代胡纘宗對沂蒙地區的讚美。美麗的山水,淳樸的民情,熱情好客的人民,這就是臨沂。它有着深厚的歷史底藴和博大的文化內涵,它傳承了沂蒙精神,延續了紅色文化,它讓我們牢記歷史,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站在這裏,無論是沂蒙革命紀念館還是孟良固戰役紀念館,都能尋找到革命先驅的足印,都能感悟到“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打開塵封的歷史畫卷,穿越時空長河,回到半個世紀前的革命老區,那個年代的記憶和激情展現在眼前,彷彿回到了硝煙瀰漫的戰場,這不是故事,就是真實的歷史。一組組雕塑展現了英雄的風采,一塊塊展板講述了動人的故事,一段段講解讓我感概萬遷,熱淚盈框,不需要用太多言語去修飾,沂蒙人民無論是男女老幼為了黨和國家,奉獻了一切,甚至是自己和家人的生命。

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軍民、黨羣之情,在這片土地上體現得淋漓至盡。車輪滾滾支前線、送子送郎上戰場、沂蒙紅嫂愛軍情,這些人、那些事,譜寫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的軍民魚水情的動人讚歌。平凡而普通的人民,懷着對信念的執着追求,為理想而戰鬥,在戰火中燃燒青春、用寶貴的生命點亮勝利的曙光,無數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蹟,名垂青史,浩氣永存。

沂蒙精神告訴我們:正是中國共產黨真心實意為人民謀利益、謀解放,才贏得了沂蒙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正是中國共產黨踐行羣眾路線,才激發了沂蒙人民改天換地的革命熱情,從而取得了革命和社會建設、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與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都體現了紅色文化的精神,不同的是沂蒙精神的主體是人民羣眾,突出歌頌了沂蒙人民為革命所作出的奉獻和犧牲,這種精神的時代價值依然鮮明,黨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時刻保持這種忠誠與奉獻,保持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的密切關係,對當今社會尤其重要。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沂蒙革命紀念館的題詞:“山東是革命老區,有着光榮傳統,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沂蒙精神,對我們今天抓黨的建設仍然有十分重要的啟示作用。”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羣眾是國家前途和命運的根本力量,也是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力量。

沂蒙精神心得體會 篇三

沂蒙精神,是沂蒙山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而形成的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優秀羣體意識和可貴革命精神,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都是偉大民族精神的具體表現,更是黨的羣眾路線的鮮明寫照。

為了深入學習沂蒙精神的豐富內涵,認真踐行黨的羣眾路線,3月21日上午,X市X局機關全體黨員集體觀看了紀錄片《永恆》和《力量》,共同感受了代代相傳的沂蒙精神和戰火紛飛年代黨與軍隊同人民羣眾的魚水之情。

影片通過一個個彌足珍貴的歷史畫面和親歷者及後代如泣如訴的講述,還原了抗日戰爭時期我黨、我軍在及其艱苦的條件下英勇頑強與日寇抗爭的歷史瞬間。展現了我黨、我軍與老區人民團結一心、黨愛民、民擁軍、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魚水深情。受盡折磨、不顧骨肉、為保守黨的祕密而被亂刀扎死的陳若克,被捕入獄、寧死不屈、被殘忍殺害的叔侄劉曉浦、劉一夢,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才女辛鋭,為老人過生日的八路軍將領肖華,踩壞西瓜賠銅錢的趙博等一個個有着堅定共產主義信仰、誓死遵守黨的紀律的共產黨人,以及我們黨開展的大生產運動、減租減息運動和“滿缸運動”,無不體現了我們的黨、我們的軍隊視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一切為了羣眾的根本宗旨,他們都有着一個共產黨人堅定的信仰。支前模範唐和恩,為了不暴露目標親手捂死親生骨肉送雞毛信的趙學愛,用門板當橋面、用身體當橋墩,使八路軍戰士順利過河的李桂芳,兑現諾言嫁給第一個報名參軍的樑懷玉,用乳汁救活戰士的聾啞紅嫂明德英,辦戰時託兒所、撫養八路軍後代的“沂蒙母親”王煥於,為烈士挖墓穴不領補助的普通羣眾,這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和普普通通的羣眾代表,卻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黨的羣眾路線不容置疑的正確性和巨大的感召力,他們為了黨的事業、為了全國的勝利而捨棄小我、犧牲自我,這種精神是何等崇高和偉大。

通過觀看紀錄片,使我們深刻體會到了我們的黨是用什麼贏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擁護,更體會到了我們的人民為什麼要堅定不移地跟黨走的深刻內涵。黨的根基在人民,源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聯繫羣眾魚得水,脱離羣眾樹斷根。我們要時刻銘記沂蒙精神,代代傳承羣眾路線。

沂蒙精神學習心得感悟 篇四

説起沂蒙山,大家第一想到的便是抗戰時期沂蒙人民艱苦奮鬥,吃苦耐勞的沂蒙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曾説過,“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如今,新時代沒有了硝煙戰火,但舊時期沂蒙人民的紅色精神依然流淌在沂蒙山組工幹部的血液中,在沂蒙山的廣袤大地上熠熠生輝。新時代組工幹部,憑滿腔熱血,傳紅色基因,重塑屬於我們的“沂蒙精神”。

做不忘初心跟黨走的沂蒙人。蒙山,是沂蒙精神的誕生地和孕育地,作為一名組工人,同時也是一名青年,身處紅色文化的發揚地,心中時時刻刻都保持着對黨敬畏的心,“沂蒙六姐妹”“沂蒙紅嫂”的故事更是激勵着組工人不論走的多遠,身處何地,都要堅守初心,牢記前輩光榮事蹟,為黨為事業奉獻一生的故事。“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保持初心看似簡單,但若在大是大非、利益誘惑面前仍能堅守信仰,則是難事,所以組工人要時常給自己注射一劑安神醒腦的強心劑,不斷回顧黨一路走來的艱苦歲月,才換來今非昔比的和平時代,為新時代沂蒙人做好表率,樹好標杆。

攀雄偉陡峭美如畫的沂蒙山。“人人那個都説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不少人都會哼唱這首《沂蒙山小調》,沂蒙山的風光的確好,有連綿不絕的羣山,有高聳入雲的巔峯,有氣勢恢宏的崮羣,組工幹部的每天就像是在攀登這雄偉陡峭的沂蒙山,有難題,有曲折,在困難中磨鍊自己,在挑戰中提升自己,這是組工部門不同於其他部門的特點,有迎難而上,越挫越勇的決心與毅力,這是新時代沂蒙精神,是組工人的精神!

塑敢為人先爭潮頭的沂蒙情。回顧我黨98年的奮鬥歷程,無不體現勇往直前、敢為人先的鬥志,組乾乾部要注重從歷史邏輯中探索幹事創業的方式方法,重新詮釋適應時代發展的組工精神。從舊時代沂蒙人民擁軍愛軍到新時代沂蒙人民愛崗敬業、敢為人先,沂蒙情懷從未改變,沂蒙精神歷久彌新。保持敢為人先,鋭意進取不是容易之事,在順境中容易大展拳腳,在逆境中卻會畏手畏腳,這就要求組工幹部堅守無私無畏的鬥爭精神,甩開膀子,邁開步子,越是披荊斬棘,越要激昂鬥志,將紅色革命精神發揚光大,在時代潮頭中嶄露頭角。

沂蒙精神心得體會 篇五

參加省局的臨沂黨性教育培訓,走進沂蒙老區,感受沂蒙精神,自己的心靈受到衝擊和震撼。在這片熱土上,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老區人民突出的奉獻品質值得自己學習。在當今社會道德規範缺失、物質主義盛行的情形下,尤為珍貴。

在電影《沂蒙六姐妹》和紅嫂王換於事跡報告中,我們認識了老區人民,特別是一羣柔弱的女性,撐起了一場戰爭都後防,人們看到的是信念的力量。她們送自己的夫君兒郎上戰場,為的是一個最樸實“過好日子”的希望,因為她們相信有一天會太平會富強。但她們是質樸的女子,不懂得用大道理宣揚,所以她們忍住淚,為親人整理行囊。她們企盼着親人歸來,為了一個家庭的希望,團聚對於那個動盪的年代是最奢侈的期望。而面對噩耗,她們仍舊選擇了擔當與堅強,因為那個時候她們是一個家庭的脊樑。生活還在繼續,依然有人將要離去,那些柔弱的背影依舊要撐起一個小家,同時用她們的青春與幸福去奠基一個民族興盛的希望。雖然她們沒有流血受傷,卻用強大的內心遮蔽了凜冽的痛楚。她們的笑是燦爛且美麗的,而淚是凝結了我們今日幸福的寶藏。所以,有這樣一句評論:沂蒙的女人在戰爭中表現了“世界上最令人動容的守候”,我認為很恰如其分。

在臨沂市委黨校教授為我們做的沂蒙精神報告中,也聯繫當今臨沂的改革發展進一步認識了沂蒙精神。沂蒙精神被表述為"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 愛黨愛軍是沂蒙精神的靈魂,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場堅定、方向明確、追求執着的崇高政治信仰。愛黨愛軍已成為一代又一代沂蒙人民堅定不移的思想規範和自覺行動,是沂蒙人民政治本色的根本體現。“開拓奮進”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進步、改革創新、敢為人先的先進思想意識,是沂蒙精神的永恆主題。臨沂的不斷髮展正是沂蒙人民開拓奮進的結果。沂蒙山區是中國革命老區中最先脱貧致富的,雖然在一些偏遠山區還是貧窮的,但是相對於很多中國的革命老區已經很發展了。“艱苦創業”是沂蒙人民的特殊品格,它體現了沂蒙人民不管在什麼困難條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堅韌不拔、艱苦奮鬥的精神風貌。“無私奉獻”,概括了沂蒙人民顧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犧牲、勇於奉獻的價值取向,這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沂蒙精神是對歷史的總結,也是對未來的展望,更是老一代向讓走向未來的一代人傳遞的精神火把,是一個民族永生的精神財富!

通過參加這次黨性教育,自己一定學習好沂蒙精神,愛崗敬業、樂於奉獻,做好本職工作,為山東地税事業做出貢獻。

沂蒙精神學習心得感悟 篇六

沂蒙精神之所以不因歲月流逝而褪色、不因時代變遷而黯淡,就在於它以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特殊標識,體現着黨的性質和宗旨,貫穿着馬克思主義羣眾觀和黨的羣眾路線;就在於它以無數共產黨員和革命戰士的鮮血與生命,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奮鬥精神和對人民的赤膽忠心,彰顯了黨的領導的偉力,彰顯了人民羣眾推進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力。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記黨的光輝歷史,自覺踐行初心使命,讓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這一沂蒙精神的特質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芒,譜寫新時代黨羣關係新篇章。

沂蒙精神告訴我們,奪取中國革命勝利離不開科學理論指導,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離不開科學理論指導。要有學深悟透的執着精神,帶着信念、帶着感情、帶着使命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領會其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深刻體悟其強大真理力量、獨特思想魅力、巨大實踐偉力。要切實把學習成果轉化為聯繫服務羣眾的成果、管黨治黨的成果、改革發展的成果。

沂蒙精神之所以可歌可泣、永續永存,關鍵在於它把黨的性質和宗旨落實為實踐形態、昇華為價值形態,揭示了黨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基本邏輯:黨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為人民謀解放而領導人民展開革命鬥爭;人民羣眾真正跟黨走,相信我們黨,在黨的領導下為人民解放事業無私奉獻。我們要把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真心實意為羣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把人民羣眾作為創造歷史偉業的根本力量,尊重羣眾首創精神,自覺拜羣眾為師;把黨的羣眾路線貫徹到全部工作中,把羣眾的笑臉作為檢驗我們一切政策、政績的試金石。

在沂蒙精神中,革命理想始終是支柱、是靈魂。支撐無數革命前輩流血犧牲、奮勇向前的,是心中熊熊燃燒的理想火炬;引領老區羣眾無私奉獻的,是跟着共產黨一定能夠翻身解放的堅定信念。我們要以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驗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樹立牢固的宗旨意識等為衡量標尺,經常捫心自問,時刻檢視自己,始終保持追求理想的政治定力。要解決好“總開關”問題,矢志不移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要把理想信念體現在做好本職工作中,用實際行動為完成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不懈奮鬥。

在沂蒙精神中,忠誠擔當、無私奉獻交匯交融,黨性和人民性高度統一,忠於黨和忠於人民高度契合。歷史告訴我們,對黨忠誠必須是的、徹底的、無條件的、不含任何雜質的、沒有任何水分的。必須把“兩個維護”擺在首位,把旗幟鮮明講政治作為根本要求,堅定對信仰的忠誠、對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忠誠、對領袖的忠誠、對組織的忠誠。要始終保持革命精神、革命鬥志,勇於擔當、無私奉獻,以新擔當新作為堅定不移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

沂蒙精神藴含着創新創造的因子,刻印着山東人民自古就有的敢闖新路的傳統。站在改革開放40週年的重要時間節點,我們深刻體會到,改革走在前列,山東才能走在前列。要聚焦增加制度供給推進改革創新,加快制度創新步伐;聚焦增強政策實效推進改革創新,用好國家政策,創新具體政策;聚焦增進羣眾福祉推進改革創新,綜合施策、精準發力;聚焦全面開放新格局推進改革創新,努力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學習沂蒙精神心得體會 篇七

山東,在近現代總是成為戰亂紛爭之地,小時候,從過軍的外公很喜歡帶我一起看看關於抗戰的老片,跟我講講部隊上的事情。耳濡目染,我深知現今幸福的來之不易,也漸漸學會怎樣保持一顆赤誠之心,不斷髮掘生活中的小美好與小幸福。

近日去臨沂、棗莊參加黨性教育,我深受感動,不管是承載着厚重歷史的革命紀念博物館,還是風景如畫似江南的台兒莊古城,不管是用乳汁救治傷員的沂蒙紅嫂,還是在前線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的戰士,都帶給我深深的震撼。然而,最讓我揪心的故事是有關沂蒙烈士陳若克的故事。

陳若克同志犧牲時,年僅22歲。22歲時,我這個九零後還在大學校園自由地讀書,她卻已將的年華停留於日軍刺刀之下,同樣被殘忍奪去生命的,還有她那剛出世的嬰兒。孩子總是會觸碰人們內心柔弱的弦,當我第一次聽到她和孩子的故事,眼淚就止不住地流,只能躲在人羣后無聲地不停地哭泣,直到現在,每每想起這個悲壯的事蹟,眼前也總會被覆上一層晶瑩。我無法想象,親眼看着自己的孩子被馬草扎着顛簸一路、親耳聽着自己的孩子嘶啞的哭喊到底心有多痛,是信仰一直在支撐着她,不當賣國賊,不做亡國奴。

陳若克同志只是眾多烈士的代表之一,還有很多烈士甚至找不到屍骨、喊不出名字、對不上事蹟,用實際行動默默地守護祖國和人民。放眼當代,何嘗不是如此,那麼多年輕的戰士無悔駐守邊疆,那麼多犧牲的緝毒警始終無法讓真名刻在碑上。我們必須明白,當我們幸福時,總有一些人在為我們的幸福不計代價默默付出。

臨沂、棗莊之行中,聽到的一個個故事、展播的一段段視頻、泛黃的一張張照片、陳舊的一件件物品,都是血與火的交融、汗與淚的沉澱,都是歷史的見證、寶貴的財富。要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就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忘歷史,砥礪前行,而我身為一名年輕的共產黨員,更應該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讓內心強大,讓信仰純粹,讓未來閃光。

學習沂蒙精神心得體會 篇八

12月6-9日,省委黨校第10期縣處級幹部進修班赴山東省臨沂地區羣眾路線教育教學基地,進行了為期四天的現場體驗式教學活動。學員們通過參觀孟良崮戰役紀念館、紅嫂革命紀念館,觀看教學片《孟良崮》,聽取《沂蒙母親》等事蹟報告,並在孟良崮戰役英雄紀念碑前進行重温入黨誓詞,吟唱革命歌曲《跟着共產黨走》等活動,接受了革命傳統教育,增強了黨的羣眾路線觀念,思想和心靈得到了洗禮,提高了黨性修養,堅定了理想信念,激發了革命鬥志。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沂蒙山區與井岡山、延安是中國革命戰爭時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據地,在中國現代史上,沂蒙山區與井岡山、延安、太行山、大別山齊名,是全國五大著名的革命老區,在這裏,“沂蒙母親”、“沂蒙紅嫂”、“沂蒙六姐妹”的故事代代流傳。坐落在沂蒙山區腹地的山東臨沂市,是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舉世聞名的“兩戰聖地”,也是沂蒙山區的政治文化中心。

沂蒙山區是一塊紅色的熱土。1926年,這裏就建立了黨組織,播下了革命火種。在長達12年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山東、華東局黨政軍領導機關長期駐紮在這片著名的革命老區,劉少奇、羅榮桓、徐向前、陳毅、粟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裏轉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培育下,沂蒙人民與山東黨政軍一起,共同創造了“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鄉鄉有紅嫂,村村有烈士”。沂蒙山區是一塊英雄的土地。1938年至1939年,隨着八路軍第115師挺進沂蒙山區和八路軍山東縱隊、八路軍第一縱隊在沂蒙山區組建,這裏成為中國革命的重要戰略基地之一。在革命戰爭年代,沂蒙人民用“最後一口糧做軍糧,最後一塊布做軍裝,最後一個兒子送戰場”的精神,毀家紓難,支持革命。

二、沂蒙精神的內涵、特徵以及現實意義

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以沂蒙、膠東和渤海等根據地為代表的山東各地廣大幹部羣眾,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積極組織和行動起來,為爭取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抵禦反抗外來敵人的侵略和壓迫,贏得全國的解放和新中國的建立,勇往直前,前仆後繼,在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實踐中,逐步砥礪形成了以“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為主要內涵的沂蒙精神,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感天動地的軍民魚水讚歌,集中展現了我們黨同人民羣眾血肉相連的親密無間關係。

沂蒙精神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最後一塊布,做軍裝;最後一口飯,做軍糧;最後一個兒子,送戰場”,是當時偉大的沂蒙人民為支援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所作出的巨大犧牲的真實寫照,“吃苦耐勞、勇往直前、永不服輸、敢於勝利、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偉大沂蒙精神,至今仍激勵着千百萬沂蒙人民在新的領域昂首闊步前進。從歷史的、發展的視角看,“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十六字集中表現為一種大義、大愛、實幹和創新,是一種能夠傳世的精神、是一種催人奮進的精神。歷經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沂蒙精神昭示了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中國共產黨是領導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核心力量,廣大人民羣眾始終是推進黨和國家事業前進發展的堅強靠山。只有始終堅持黨的羣眾路線,從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出發,為人民羣眾的幸福安康奮鬥,人民羣眾才會把心交給黨,堅定地跟黨走,與黨心連心、肩並肩、同呼吸、共命運,這也是沂蒙精神歷久彌新、久盛不衰、永葆活力的真諦所在,它不僅影響了過去幾代人,今後仍將是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進道路上的精神動力。

三、學習體會

通過4天的學習考察,學員們深受教育,也深受啟迪和鼓舞,深感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幸福生活倍加珍惜,要向革命先烈和前輩學習,學習他們堅定的革命信念,學習他們對黨無限忠誠,學習他們為人民利益勇於犧牲的精神,堅持走羣眾路線,力戒“四風”。具體體會主要有三點:

(一)沂蒙精神是羣眾路線豐富的精神基礎。羣眾路線,就是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羣眾路線的實質,就是為人民謀利益。沂蒙精神的形成,是中國共產黨堅持羣眾路線的結果。在革命戰爭年代,沂蒙人民從對比中感受到,只有共產黨才真正為人民謀利益,只有跟着共產黨才能翻身得解放,這種信念引領人民開拓創新、艱苦奮鬥、無私奉獻,形成璀璨的沂蒙精神之花,形成取得革命勝利的強大力量。在新的歷史時期,沂蒙人民信念如一,認準了只有跟着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國家才能富強,人民才能幸福。黨的方向成為人民的方向,黨的道路成為人民選擇的道路,黨的事業成為人民為之奮鬥的事業。所以,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與羣眾的主體地位有機結合的沂蒙精神,充分地體現了黨的羣眾路線的實質,因而沂蒙精神也必然構成羣眾路線豐富發展的精神基礎。

(二)沂蒙精神是羣眾路線教育的精神支撐。羣眾路線教育,是中國共產黨加強和推進羣眾路線的重要舉措,也是羣眾路線豐富發展的重要途徑。而要進行羣眾路線教育,就必須具備一定的精神資源。沂蒙精神,正是生動的教材和無可替代的財富。如果説,井岡山精神的特質是敢闖新路、延安精神的特質是自力更生、西柏坡精神的特質是謙虛謹慎、太行精神的特質是敢於勝利,那麼,沂蒙精神的特質則是無私奉獻。沂蒙精神中顧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犧牲、勇於奉獻的價值取向,吃苦耐勞、勇往直前、永不服輸、敢於勝利的精神風貌,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精神核心,不僅有利於廣大黨員幹部更好地理解“人心向背”的鐵律和避免“脱離羣眾的危險”,而且能夠更好地教育羣眾秉承“一心向黨”的歷史選擇和發揚“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拼搏精神。

(三)沂蒙精神是羣眾路線發展的精神動力。羣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也是我們黨的根本的領導作風和工作方法。羣眾路線是我們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也是我們黨不斷煥發生機與活力、永葆先進性的力量源泉。而沂蒙精神,既具有歷史性也具有時代性,對於羣眾路線的豐富發展起着強大的精神動力作用,從這一意義上講,有了沂蒙精神,黨的羣眾路線就會永遠迸發出強大的發展動力。

沂蒙精神學習心得感悟 篇九

“吃苦耐勞、勇往直前、永不服輸、敢於勝利、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是對沂蒙精神的深刻詮釋,每個共產黨員都應對此有深入的認識和理解,進一步堅定了人生信仰和人生追求。

深入學習沂蒙精神。革命戰爭時期的沂蒙老區,鄉鄉有紅嫂,村村有烈士。面對這片紅色故土,陳毅元帥曾深情地慨歎:“我就是躺在棺材裏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們用小米供養了革命,用小車把革命推過了長江”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部長同志曾不止一次這樣動情地説,“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的勝利,是老區人民特別是沂蒙山區人民用小米喂出來的,用擔架抬出來的。我永遠也忘不了沂蒙老姐姐們的恩情。”戰天鬥地的沂蒙精神已經同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這種偉大的沂蒙精神至今仍激勵着我們在新的領域昂首闊步前進。

深刻反思沂蒙精神。在當時艱苦的環境中,沂蒙山老區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取得了輝煌的成績。我們不得不深深反思,是什麼支撐着老區人民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依然積極進取,保證了革命戰爭的勝利。我認為有三點:一是面對困難,勇往直前、永不服輸、敢於勝利。面對強敵,沂蒙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前赴後繼,浴血奮戰,用小米餵養部隊,用小車推動歷史,從而為中國革命事業的勝利創立了光輝業績。二是吃苦耐勞、無私奉獻。革命戰爭時期,沂蒙人民動員了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支援前線,踴躍參軍入伍,爭先支援前線。一個個樸實的沂蒙娃充實到革命軍隊,一輛輛獨輪小車保證了千里外的革命軍隊補給,而他們中很多人再也沒有回來。老區人民的無私奉獻和堅定支援成為革命戰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三是艱苦創業、開拓奮進。沂蒙人民在困難條件下,依然保持着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風貌。貧困的地理環境、嚴苛的外部條件,磨礪了沂蒙人民,促使沂蒙人民從自身實際出發,想思路、搞生產、促發展,無論是土地改革還是根據地建設,沂蒙人民都始終緊跟黨的步伐,用自己的智慧孕育出了革命的搖籃。

認真踐行沂蒙精神。在經濟日益繁榮、社會不斷進步的今天,我們的工作依然離不開沂蒙精神,依然要在工作中堅持沂蒙精神。一是在工作中要勇往直前、永不服輸。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各種矛盾和糾紛增多,使我們當前的一些工作遇到了一些困難。面對困難,我們應該發揚一往無前的沂蒙精神,在工作中克服困難,在發展中解決困難,以勇往直前的精神去面對工作中的困難。二是在工作中要吃苦耐勞、要有大局觀念。在工作中我們可能會受一些委屈、可能要面臨着艱苦的工作環境,但是我們應當將其當做對自己的考驗,將其當做對自己的磨練。凡事從大局出發,不斤斤計較個人得失,用出色的工作來回饋社會、回饋人民。三是在工作中要敢於開拓思路、勇於創新。在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要想工作出成績、人民得實惠就要勇於開拓思路,敢為人先,敢想敢幹。在日常工作中多思考、多動腦筋,在創新中改進工作,在開拓中造福羣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