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發揚塞罕壩精神心得體會 塞罕壩精神的感悟【通用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3W

發揚塞罕壩精神心得體會 塞罕壩精神的感悟【通用多篇】

塞罕壩精神個人學習心得感悟 篇一

塞罕壩精神的可貴之處不僅在於創業者們“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英雄氣概和歷史創造,更珍貴於在一代代塞罕壩人接力傳承中發揚光大。塞罕壩林場經過兩代人的艱苦奮鬥,儘管生產生活條件有了較大改善,但“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開拓創新,愛崗敬業”的塞罕壩精神始終未曾丟棄和改變,她已深深融入每個塞罕壩人的血液之中,成為塞罕壩人氣質的核心和精髓。在這次調研實踐中,從接觸到的每一位塞罕壩人身上,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這種精神的存在。

在海拔1936米的望海樓上,瞭望員劉軍、齊淑豔夫婦,不管是炎炎夏日還是寒冷冬季,在防火期白天必須每隔15分鐘通報一次火情,並且經常1個月見不到1個人。就這樣,他們一守就是7年。當問他們是否寂寞時,劉軍憨厚地説:“寂寞了,我就出去喊兩聲!”

亮兵台營林區的老尤,一位普通護林員。他負責2019多畝林子的管護,每天早出晚歸,十幾年如一日,厚重的露水常常浸濕他的褲腿,露水引發的潮毒使他雙腿疼痛難忍,經常靠吃藥才能入睡。但他依然樂觀地説,這樣的生活並不苦,理由是“必須對得起拿的這份工資”。

樑俠,陰河分場工會副主席,8歲時隨父親來到林場,如今已59歲。一家三代都在林場,但兒子殘疾,父親長期住在醫院,一家人的生活重擔全壓在他一人身上。可是,他對工作依然兢兢業業,他堅守的就是 “沒有大家也就沒有小家。只有把工作幹好了,林場經濟效益上去了,咱們職工的生活也才能提高”這麼一個淺顯而又深奧的道理。

普通職工尚且如此,林場的各級領導幹部更是身體力行、率先垂範。黨委書記劉海瑩在領着我們考察二道河溝營林區時説:“每當看到吐里根河對面的沙漠,我都深刻認識到我們這片林子的珍貴!我沒有理由不保護好它!”陰河分場場長姚凱講起即將開工的亮兵台新望火樓的規劃極為詳細,他調侃説,他的工作就是給全體職工搞好後勤服務,好讓他們安心工作,確保把林子看護好、經營管理好!

正是這已經融入血液的塞罕壩精神,讓如今的塞罕壩林場成為我國國有林場的一面旗幟。塞罕壩林場用佔河北省2%的林地面積貢獻了10%的林木蓄積量,森林覆蓋率已達79.4%,林子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74.7萬噸、釋放氧氣54.5萬噸,被譽為“為首都阻沙源,為京津保水源,為國家增資源,為地方增財源”的綠色生態屏障。

塞罕壩精神在一代代塞罕壩人身上傳承着,但他們傳承的不僅僅是精神!

學習塞罕壩精神心得與感悟 篇二

記得第一次到塞罕壩,我被眼前一望無際的松濤所震憾,被荒漠變綠洲的驚世之舉所折服。塞罕壩是河北林業的一筆財富,也是全國創業史上的一座豐碑。在舉國上下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我們作為一名務林人,更希望塞罕壩精神能夠再次進入廣大幹部羣眾的視野,通過點燃學習塞罕壩先進羣體的火把,讓塞罕壩精神薪火相傳。對此,我個人有三點體會:

第一,學習和弘揚塞罕壩艱苦創業、戰天鬥地,“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奮鬥精神,大興艱苦奮鬥之風。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也是塞罕壩精神的精髓,更是我們黨的立業之本、取勝之道、傳家之寶。塞罕壩通過幾代人的艱苦奮鬥,打造出亞洲最大的人工林基地,創造了人類奇蹟。我們學習和弘揚塞罕壩精神,就要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自覺踐行艱苦創業、厲行節約、勤儉辦事的優良作風,發揚自強不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時代精神,保持不畏困難、堅忍不拔、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為推進黨和人民的事業努力奮鬥。當前,要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大手大腳,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使艱苦奮鬥精神真正成為凝聚民心在改革中攻堅克難的無價之寶。

第二,學習和弘揚塞罕壩人不怕困難、不懼風險,“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大無畏精神,大興知難而進之風。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寶貴品質,也是塞罕壩精神的重要內容。面對當時滿眼荒沙、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塞罕壩人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克服難以想象的重重困難,闖出了一條具有塞罕壩特色的創業之路。這種精神,與今天我們所倡導的開拓創新、攻堅克難精神是完全一致的。我們學習和弘揚塞罕壩精神,就要始終保持一種敢做善成的勇氣、保持一種逆勢飛揚的豪氣,不怕任務艱鉅、不怕責任重大,敢於挑起重擔,敢於克難制勝,敢於奮勇爭先。善於在挑戰面前捕捉和把握髮展機遇,善於在逆境中發現和培育有利因素,夙興夜寐思改革,廢寢忘食謀發展,以昂揚的精神狀態和優良的作風迎難而上、鋭意改革、不斷求索。

第三,學習和弘揚塞罕壩人獻身林業、無怨無悔、鞠躬盡瘁、“衣寬解帶終不悔”的奉獻精神,大興敬業奉獻之風。幾代塞罕壩人不怕苦、不怕累,不為名、不為利,甘於奉獻,甘於寂寞,以實際行動,展現了塞罕壩人的高尚情操,在河北林業乃至全國人民心目中樹立了崇高的形象。我們學習弘揚塞罕壩精神,就要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黨和人民事業任勞任怨、無私奉獻,以實際行動推進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造福人民羣眾。要把人生價值與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多想羣眾少想自己,多想事業少想名利,堅持在其位、謀其政、盡其責。要堅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僕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利,堅持慎獨慎微,謀事幹事,始終保持共產黨人埋頭苦幹、甘於奉獻的政治本色。

學習塞罕壩精神心得體會 篇三

大力宣傳塞罕壩林場植樹造林的重大成就和感人故事,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引導激勵全國人民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

黨的xx大以來,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的戰略高度,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要認真學習好、宣傳好、落實好。要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發揚“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寶貴精神,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提倡綠色低碳生活方式,讓廣大人民羣眾享有更多的綠色福利、生態福祉。

幾代塞罕壩林場人伏冰卧雪、艱苦奮鬥,創造了“沙漠變綠洲、荒原變林海”的綠色奇蹟,書寫了可歌可泣的創業史,不僅創造了不可替代的巨大綠色財富,而且創造了“忠於使命、艱苦奮鬥、科學求實、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要把塞罕壩林場作為站得住、推得開、叫得響的全國生態文明建設重大典型,廣泛宣傳學習,推動塞罕壩精神和綠色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要大力宣傳塞罕壩精神,充分展現老一輩綠色先驅篳路藍縷的創業歷程和新一代林場人矢志不渝的接續傳承,提煉總結其中藴含的時代價值,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入新能量。要大力宣傳報道塞罕壩林場在高寒地區科學造林育林、改善生態環境的成功經驗,發揮對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示範帶動作用,使全國湧現更多的塞罕壩,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淨的美麗中國。

有關發揚塞罕壩精神心得體會 篇四

感謝組織對我的信任,感謝董事長、副董事長以及前三任執行總經理對我工作能力的培養。今天我面對組織、面對領導、面對新的領導班子成員以及面對東盟公司總部全體員工,我心情很激動,同時也很有信心帶領公司新領導班子成員,繼續發揚東盟人“只爭第一、不做第二”的東盟精神和“團結奮進、頑強拼搏”的優良作風,共同把公司管理好、發展好。在這裏我向組織,向董事長、副董事長、新領導班子以及全體員工表態:

1、擔任總經理期間,我本人首先要做到“本本分分做人、紮紮實實做事”,力爭一次把事做好。在工作中我將發揮班子的核心領導團隊作用,做到分工明確,各盡其責,帶領全體員工把各項工作做好。

2、在市場開發工作方面:在前任總經理劉建明先生的領導下,公司發展勢態良好。20xx年下半年,公司的經營班子將繼續以市場為導向,繼續創新市場開發策略並進一步拓展市場開發渠道,力爭年底中標合同額突破10億元以上。

3、在工程技術管理方面:堅持以“現場保市潮,強化各項目對工程技術和工程質量的高標準、高要求以及施工法、作業指導書的規範應用,抓關鍵施工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推廣和應用,增強公司技術實力,在公路市場率先形成競爭優勢。

4、在生產經營工作方面:以20xx年工作報告精神為指導,堅持以項目為中心,以質量和成本為主線,加強項目成本管理力度,尤其針對20xx年下半年市場材料、水泥、燃油、石料大幅度上漲等不利因素給公司帶來的經營風險,確定20xx年的工作重點是:加大精細管理力度,不斷提高創利水平。目前時間已過半,截止5月底已完成計量產值2.43億元,佔年計劃34.39%,下一步要抓住第三季度施工旺季,確保年底實現計量產值6億元,力爭突破8億元。

5、面對公司跨越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在今後的管理中要進一步加快人力資源的開發,加大對員工能力培訓和對人才的引進與培養,使公司的人才結構不斷優化,使公司人力資源真正成為公司的優勢資源。

6、繼續加強項目基礎管理,全面推進公司企業文化創新,強化團隊執行力,提升項目形象力,使公司整體能力和素質得到進一步改善,以不斷提升東盟營造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在公司良好的發展勢頭下,我們同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輕視當前殘酷激烈的市場環境,隨時要有居安思危、如履薄冰的風險意識,要認識到我們還有很多管理方面的不足,與局各兄弟單位在一些方面還有差距,公司各項目之間管理水平還有差距。比如:公司內部操作層的培養,目前發展還很不成熟、不規範;外部操作層還要進一步整合。公司要實現有效擴張,必須整合發揮內外部的資源優勢,還要不斷總結積累經驗、吸收教訓,只有這樣才能使公司得以長足發展。

總之,在董事會的正確領導下,在二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體東盟人敬業精神的鼓舞下,我有決心、有信心帶領新經營班子全體成員以及全體東盟人,首先把公司做強,在公司未來發展中,力爭提前實現“同業多元跨越發展”第二階段目標,進一步擴大公路拓寬市場,開發公路養護市場,通過橫向聯合,繼續開發輕軌、地鐵、隧道施工市場,加大公司體制改革步伐,整合內外部資源優勢,實現企業有效擴張,在做強的基礎上穩步把公司做大。

謝謝大家。

學習塞罕壩精神心得與感悟 篇五

“塞罕壩”是蒙語和漢語的組合,意思是“美麗的高嶺”。然而,50年前的塞罕壩,卻是“飛鳥無棲樹,黃沙滿天飛”,是一個集高寒、高海拔、大風、沙化、少雨5種極端環境於一體的不毛之地。

1962年,來自東北林學院、承德農業專科學校、吉林白城林業技術學校的127名大中專學生來到了這片荒涼的土地上。那時的塞罕壩,遠離城鎮,交通閉塞,創業者們大部分時間都過着與世隔絕的生活。那時的塞罕壩,還沒有高寒地區育苗、造林的成功經驗可借鑑,完全靠自己在工作中一點一點地摸索和積累。一年可造林的時間不足3個月,雖稱機械林場,但全場90%以上的地方只能人工造林,靠雙手一棵一棵地栽植樹苗。就在這樣常人難以忍受的惡劣環境下,塞罕壩的創業者們用自己的勇氣和毅力書寫了一部艱苦創業的奮鬥史,創造了變荒漠為綠洲的人間奇蹟。

這裏,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值得我們銘記。

王尚海,塞罕壩林場首任黨委書記,為了能以實際行動説服那些怕艱苦、不安心工作的同志,毅然決然地把愛人和5個孩子從承德市接到壩上。中他被打倒了,脖子上掛着 5公斤重的拖拉機鏈軌條。妻子心疼,勸他辭職回老家。他説:“林場還沒有建成,我就是死,也要死在壩上!”他的老戰友、原圍場縣縣長王振興曾問他,真打算堅持幹下去嗎?他説:“我連墳地都看好了,在馬蹄坑,那是我參加機械造林第一塊成功的林地。”如今,他的骨灰還在“滋養”着這片茂盛的林子。

張啟恩,副場長,原是林業部造林司的工程師,愛人在中國林科院工作。可當事業需要的時候,他毅然放棄了北京優越的生活條件,帶着愛人和3個孩子,舉家遷到了塞罕壩,成為塞罕壩科技興林的元勛。1968年造林時從拖拉機上摔下,右腳粉碎性骨折,從此一生與枴杖為伴。

陳彥嫻,“六女上壩”故事主人公之一,在40多年前的夏天,果斷放棄參加大學聯考上大學的機會,參加到塞罕壩植樹造林的隊伍中,與小夥子們一起摸爬滾打、艱苦奮鬥,在壩上高原書寫了無怨無悔的造林人生。“既然來了就得幹好,要不你就別來”,在看望陳彥嫻老人的時候她對我們説,“現在想想,那時是真的很苦,可當時並不覺得苦,因為有那麼多的熱血青年,大夥兒有着共同的理想。”

這樣的故事在塞罕壩有很多。第一代塞罕壩人用鮮血、汗水甚至生命譜寫的一個個悲壯的感人故事,讓我動容,令我震撼。從他們身上,我真正感受到了塞罕壩人的執着、無悔、無畏,體會了塞罕壩人的創業的艱辛和科學求實的工作態度。

第一代塞罕壩人是歷史的創造,第一代塞罕壩人也創造了歷史。

學習塞罕壩精神心得與感悟 篇六

一棵樹每年可貯存一輛車行駛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一畝森林一年可吸收粉塵20—60噸,1萬畝林地的蓄水能力,則相當於一座100萬立方米的水庫。樹的生態價值可謂非比尋常,而人的生態貢獻倘若積累起來,同樣非常可觀。

“一次塞罕行,一生塞罕情”,許多去塞罕壩採風和遊覽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觸。這份精神薰染,源自於塞罕壩人“綠了青山白了頭”的忠誠奉獻,激揚於塞罕壩人“一年四季 長 在樹林裏”的苦幹堅守,落腳於塞罕壩人“每棵樹都是一個生命”的生態深情。塞罕壩人55年的平凡堅守、苦幹興業,換來茫茫荒原變身百萬畝森林的驚天鉅變,造就高寒沙地生態建設上前所未有的綠色奇蹟。這個奇蹟,是愚公精神的現實寫照,是艱苦創業的時代縮影,更是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生動範例。

美麗中國的基石,不僅在於天藍地綠水秀山清,也在於千千萬萬顆像塞罕壩人一樣的美麗心靈。“同呼吸,共奮鬥”,每個人其實都是生態文明音符的演奏者。我們也許不能都成為造林不斷、護綠不止的“生態衞士”,卻可以成為像塞罕壩人那樣珍惜生態、保護資源、愛護環境的積極行動者。觀山水則賦予山水以生命情感,在城市則裝點生活以自然情懷,不是所有的美景都在遠方,心間的生態意識,日常的環保行動,彙集起來就是一道亮麗風景。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對生活在其中的每個人來説具有同等的環境價值。然而不少人想的是:我享有生態,你去講文明。我們常説,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一些人卻只想自己乘涼後人栽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些地方卻只盯住金山銀山;誰污染誰治理,有的部門卻不斷掩飾污染迴避治理……殊不知,生態環境一旦損毀必是失之長遠的“全輸”結局。無論是解決過度消費引發資源枯竭、環境污染的“公地悲劇”,還是減少只講享用和消費、忽視責任和義務的“搭便車”行為,關鍵就在於每個人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認同和參與。__今年3月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説,我們每個人都是乘涼者,但更要做種樹者。言簡意賅,意味深遠。

當年的塞罕壩創業者,幾乎人人都能準確説出國家制定的林場建場目標:改變當地自然面貌,保持水土,為減少京津地帶風沙危害創造條件。過去植樹造林,更多出自防風固沙、保持水土的樸素生態危機意識;如今增林擴綠,則是源自堅持綠色發展、追求永續發展的生態自覺。從把“美麗中國”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到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今天中國孜孜探索的,是一條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新路,是一場以綠色發展為先導的發展觀的深刻革命。更加自覺地珍愛自然,更加積極地保護生態,政府、企業、社會和公眾,誰都不應是例外。

“纖纖不絕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人人呵護綠色、保護生態,力量彙集起來就是“綠色海洋”,時間積累下來就是社會風尚。讓生態意識融為公眾意識,生態道德成為社會公德,每個人心間的美麗願景,一定能生長為人人、事事、時時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風尚。

塞罕壩精神個人學習心得感悟 篇七

塞罕壩林場三代人55年堅持堅守、不離不棄,創造了沙漠變綠洲、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蹟,以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這一片片綠色是一種信念,更是一種精神。

京石高速從老到新約二十八年的歷程,與塞罕壩建設有着異曲同工之處。京石高速公路上世紀九十年代開通初始,各收費站地處荒郊野外,交通、生活都極不方便,收費站的設施也極為簡陋,居住、用餐、飲水等各方面條件都很艱苦;過去了許多年,京石人也有許多父與子、夫與妻同崗,甚至孫輩也加入到京石高速大軍中,堅持堅守、不離不棄,為了京石高速公路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作為京石高速人,我們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大力學習弘揚塞罕壩精神,更好激發幹部羣眾幹事創業。

學習塞罕壩精神,要堅守初心,愛崗敬業。愛崗敬業是每一位員工的基本素質與要求。公司機構改革、人事改革、任務繁重等都不是得過且過的理由,更要摒棄“不求無功但求無過”的懈怠思維,積極倡導敬業精神與創新精神,不忘初心,持續前進。塞罕壩人面對極其惡劣的氣候環境與艱苦條件,從不怨天尤人,而是十幾年如一日不懈努力,終將漫天黃沙改換成綠水青山,成就綠色的奇蹟,這就是對愛崗敬業的最好詮釋。

學習塞罕壩精神要摒棄功利之心,踏實做事。植樹造林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綠色青山也非一日成就,而是數十年來塞罕壩林場人不懈堅守、代代相傳、初心不改、接力不止的成就與結果。塞罕壩人始終堅守理想與信念,牢記使命與擔當,更有着“功成不必在我”的寬大胸懷,不計個人得失與功名利祿,腳踏實地,甘於奉獻,甘於做成功大道上的鋪路石。作為京石高速人,做事也需要動力,這動力就來自於自身的堅定信念,來自於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定力與韌勁。

學習塞罕壩精神心得與感悟 篇八

大力宣傳塞罕壩林場植樹造林的重大成就和感人故事,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引導激勵全國人民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

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要認真學習好、宣傳好、落實好。要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發揚“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寶貴精神,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提倡綠色低碳生活方式,讓廣大人民羣眾享有更多的綠色福利、生態福祉。

幾代塞罕壩林場人伏冰卧雪、艱苦奮鬥,創造了“沙漠變綠洲、荒原變林海”的綠色奇蹟,書寫了可歌可泣的創業史,不僅創造了不可替代的巨大綠色財富,而且創造了“忠於使命、艱苦奮鬥、科學求實、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要把塞罕壩林場作為站得住、推得開、叫得響的全國生態文明建設重大典型,廣泛宣傳學習,推動塞罕壩精神和綠色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要大力宣傳塞罕壩精神,充分展現老一輩綠色先驅篳路藍縷的創業歷程和新一代林場人矢志不渝的接續傳承,提煉總結其中藴含的時代價值,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入新能量。要大力宣傳報道塞罕壩林場在高寒地區科學造林育林、改善生態環境的成功經驗,發揮對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示範帶動作用,使全國湧現更多的塞罕壩,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淨的美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