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宏觀經濟、規劃發展、鄉村振興等方面學習培訓心得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21W

一、學了什麼?

宏觀經濟、規劃發展、鄉村振興等方面學習培訓心得

本次深化改革履職能力提升培訓班第一期時常為6天,接受了《新冠病毒疫情後宏觀經濟走勢與新型基本建設》《上海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的探索追求及十四五規劃編制的思考》《國學智慧與領導幹部工作壓力調適》《邁向“中國之治”新境界——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城鄉深化改革轉型升級的蘇州經驗和蘇州樣本》《辦公室工作基本問題和對策》等課堂教學6節,去到錢學森圖書館、G60科創走廊、奉賢青村鎮吳房村現場參觀教學3次。課程安排緊湊,內容充實,師資強大,通過此次培訓,我在對宏觀經濟、規劃發展、鄉村振興等方面的認識和履職能力有了極大的提升。

二、有什麼體會?

一是宏觀經濟方面。顧建光教授通過展現當前我國經濟總量、對比世界發達國家、分析國內產業發展,總結了國內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與結構轉型以及經濟階段性特徵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特別是針對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產生的影響,顧教授指出,2020年一季度,國內外經濟環境發生了大逆轉,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全球金融市場劇烈動盪對中國經濟運行帶來重大的影響和衝擊。我國在應對新冠病毒疫情帶來的影響,採取了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寬大財政赤字水平、積極發行特別國債和地方專項債以及採取更加靈活有彈性的貨幣政策,使得我國的經濟在疫情的衝擊下呈現積極回暖,新的機遇不斷出現。在講到消費升級與產業發展,顧教授指出,近年來,消費對我國經濟持續平穩增長形成了有力支撐。養老、將抗、體育、旅遊、文化等五大“幸福產業”快速發展,疫情之後公共衞生防疫建設將成為重大任務,作為朝陽產業的生物醫藥行業發展前景可觀,中國健康服務業不斷繁榮發展。顧教授還強調,在經濟下行期,部分省份和城市依靠創新驅動和政策支持,仍保持了較高速增長,誰能把握住“科技創新+金融創新”,大力發展高端製造業、智能製造業,就能牢牢佔據發展的排頭兵。顧教授的授課對我縣乃至省、市的發展方向都有很大的啟發。

二是規劃發展方面。陳建勛教授以上海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的探索追求及十四五規劃編制,對上海建設社會主義國際化大都市發展戰略進行了解讀。陳教授以早期上海的產業發展規劃為例,談到了國內大部分省份城市在產業規劃、招商引資方面存在的問題,那就是長官意識比較強烈,招商引資、產業規劃的選擇缺乏依據,缺少“產業衝浪”,地區範圍內的核心產業、支柱型產業、配套產業沒有進行分類,導致引進產業留不住、發展壯大不起來。我想,對於我縣招商引資的現狀比較契合,我縣一些招引企業由於沒有形成產業鏈或配套鏈較短,出現了項目推進慢、見效慢、發展慢“三慢”現狀。結合現場教學參觀的G60科創走廊,對比本地區招商引資、產業規劃,我認為差距有三:第一,發展水平差距較大。產業競爭力不強,目前全縣主要產業有木業、醫藥化工、機械製造、紡織、現代農業等,除本土成長起來的醫藥化工產業外,其餘大部分傳統產業處於產業鏈、價值鏈的低端,其中木業產業存在技術含量低、產品層次檔次低、產業鏈短等短版;機械製造產業同樣產業產品檔次低,主要以木業機械為主,技術含量較低;紡織產業目前比較傳統,以毛紡為主,目前僅維持現狀,沒有大的發展。反觀上海的傳統產業已經走向高端化,高新技術產業方面,上海已將電子信息、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產業變成拉動經濟增長的骨幹產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我縣為培育自主創新能力規劃建設了產業園區,但在規模、投入、作用發揮上與南方地區差距較大。第二發展理念差距較大。在社會職能方面,全縣各鄉鎮(街道、開發區)很大一部分工作是管理社會事務,特別是開發區,伴隨着近幾年舊城、舊村、棚户區改造工程的推進,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徵地拆遷工作中,拆遷壓力大,社會矛盾集中。效能提升方面,涉及到盤活土地問題,地上企業往往經營很差,債務問題嚴重,土地收回面臨很大的問題、難題。並且低效益用地情況嚴重,缺少企業畝均效益項目評價,一些企業佔着土地不使用,坐等升值,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浪費。在土地指標方面,土地指標比較緊張。第三營商環境差距較大。招商引資力度小,就招引的企業質量來説,目前存在見效慢、耗能大、科技含量低等問題,多數為本地原有產業的分支產業。此外,招商引資的方向主要放在了省外資金的招引上,對於本土企業的發展考慮甚少。招才引智成效低,差距體現在人才政策的兑現,特別是在鄉土人才迴歸方面,由於缺乏頂層設計,鄉土人才存在顧慮,不願意迴歸。

三是鄉村振興方面。陳述教授深入講解了中國農業農村為什麼需要改革創新,提到了“三農”問題的出現和鄉村建設,指出了“發展依然是解決農村問題的關鍵”。陳教授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三農”重要思想,結合蘇州農村改革創新發展的案例,指出,一要統籌城鄉產業,構建容和發展的產業體系。把產業興旺當做鄉村振興的重點,建立種養加銷的全產業鏈,構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二要統籌城鄉改革,構建城鄉同步的創業創新機制。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鼓勵農民牀戲創新;加強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賦予新時代新能量;加強農村“三大改革”、“五大合作”,提升農民財產性收入;加強農村公共服務和農村社會保障,確保農民的獲得感和價值感。三要統籌城鄉佈局,構建三生融合的環境風貌。要優化城鄉規劃佈局,注重鄉村環境建設的分類指導和因地制宜;促進鄉村綠色發展,注重鄉村生產生活的生態環境承受限度;加快美麗村莊建設,注重環境營造和科持續發展;堅持鄉村生態建設,注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四要統籌城鄉社會,構建城鄉交融的文化環境。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樹立農村基層黨組織的主體地位;推進民主自治,健全“三治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加強農村文化載體建設,營造文化氛圍,豐富鄉村文化生活;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新鄉賢,培育鄉情民風。

奉賢區青村鎮吳房村是上海首批規劃的9各鄉村振興示範村之一,在參觀學習完的之後,總結其鄉村振興特色如下:

(一)規劃先行,始於顏值。吳房村被確定為鄉村振興示範村起,就立馬啟動了《奉賢區青村鎮吳房村村莊規劃(2018—2035)》。其整體風貌設計源於著名中國畫家吳老師與吳揚老師聯袂創作的“桃源吳房十景圖”。這種規劃先行的做法,一定程度上確保了吳房村改造項目得以在合理、專業的指導下有序開展,減少了不必要的成本和反覆。此外,施工時格外注意羣眾意願,每户每家宅前屋後的設計圖紙都會給他們把關。吳房村還通過統一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對房屋進行評估。年久失修的房屋就拆後重建,新一點的房屋則在原來基礎上進行改建,最後建成一批外觀風格統一、錯落有致的民宿、創業辦公樓等。

(二)做全“黃桃+”產業鏈。上世紀90年代,上海奉賢區青村鎮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黃桃之鄉”。吳房村最老的黃桃樹栽種於上世紀80年代初,村裏大部分農民都種植黃桃幾十年。2018年,吳房村開始試水產業轉型,通過土地流轉方式,逐步對桃農的土地進行回收,今後種黃桃的整個產業鏈將交由村裏統一管理。吳房村制訂了奉賢區黃桃種植和品質標準,力爭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和專利產品,成為全國性行業標杆。黃桃身上全是寶,不僅桃子又大又甜,桃肉還可以做果醬、釀桃酒,桃核可以做雕刻。“黃桃+”產業鏈不斷向深加工延伸,還帶動文創產業發展,引入名人文創工作室,村居變成文創、農科園地。

(三)吸引優質資本聚集。入選上海首批鄉村振興示範村名列後,上海市屬國有資本運營平台上海國盛集團就立馬帶動社會資本,一起成立上海思爾騰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組織負責吳房村的建設運營。思爾騰公司註冊資本2000萬元,旗下盛石資本佔股35%,浙江思畫佔股30%,恆潤文化集團佔股5%,同佔股30%的鎮集體經濟桃源裏公司共同形成了具有專業開發經驗的市場主體與村級、鎮級集體經濟共同參與開發運營的模式。公司通過進行農業生產旅遊觀光、農產品種植、精品民宿開發、招商運營,吳房村一期項目一經落成,就迅速引入上海美院鄉村藝術中心、中國美院鄉村工作站等27家企業、機構。此外,公司還與市農科院、江南大學食品研究中心合作,正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黃桃產業園。接下來還會打造“十里桃花”旅遊休閒觀光路,逐步形成村內一、二、三產聯動發展的格局。

(四)盤活土地資源。吳房村積極探索盤活土地的路,鼓勵老百姓自願的宅基地流轉。一期項目中,61户村民把自己的房子,以20年租期流轉給了村委會,再由村委會出面,轉租給企業。吳房村119號民宅,房屋共255平方米,以前老百姓自己出租,一年頂多收入0.48萬元,現在租給村裏,租金收入5.23萬元,漲幅十倍都不止。而村集體經濟,也靠着宅基地轉租留足了賺頭,企業年税收必須達到200萬元以上才能進駐,這筆税收中的一部分和後續產生的紅利,也將落實在村集體的賬上。原先散落在村民手中的700畝農用地,也趁着這次改造一併收回,目前已流轉85%。接下來,將被用來實現黃桃的集約化種植。村民不再當“桃農”,而是可以受聘成為大型黃桃合作社的“養護專家”。此外,一期園區提供物業管理、頤養公寓服務管理等公益性就業崗位,也優先招錄本村村民,吸納富餘勞動力,人均就業月收入2500元,村民的生產、生活方式都發生了轉變。

三、有什麼建議?

一是規劃發展要結合實際,改革創新,超前謀劃。一方面要規劃特色產業集羣。重點規劃發展2~3個特色產業集羣,通過制定產業規劃、組建運營公司、建設產業園區等方式,推進產業集羣化、全區化、高端化。探索推進“畝均效益”評價,摸清低效率企業底子,篩選耗能高、畝均税收低的企業,探索清退手段,騰出土地資源。另一方面要培育高新技術產業。推動企業技術升級。特別是本土木業產業、機械製造產業和紡織產業,急需進行技術升級,調整產品結構,提升裝備水平,提高產品檔次,延長產業鏈,將產品由低檔次向高端化轉變。再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實施“返鄉創業工程”,引導本地户籍在外商會抱團發展,吸引返鄉投資,做好“內外聯動”。抓好人才發展規劃,加大人才招引力度,進一步完善本地優秀人才和引進人才的生活保障、科研工作、創業發展的優惠措施,營造適應人才引進、服務、培養等環境。拉攏鄉土人才迴歸。加強對京津冀、江浙滬、珠三角的鄉土成功人士的對接聯繫,拉攏人才返鄉。最後要優化營商環境。要優化服務環境,進一步完善招引、落地、建設、投產全過程的項目推進機制,繼續實行幹部掛鈎聯繫,落實“一個項目、一位領導、一個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服務保障模式,全力提供保姆式服務。要優化創業創新環境,積極搭建創新創業平台和產業孵化園區,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人才公寓等,最大程度吸引創業人才進園孵化。優化城市環境,實施環境提升工程,同時,不斷提升功能品質,深化中心城區設計,大力建設一批高端教育、醫療、健康、養老機構,積極建設高檔酒店、休閒購物場所,推動現代服務業精細化、品質化發展。

二是鄉村振興要富在產業,美在生態,根在文化。一要規劃先行,修養美顏。通過吳房村的成功改造,我們要看到科學合理的規劃才是鄉村振興的前提,要運用全域設計理念,把沂蒙精神元素和山區民居特色融入於景觀風貌中,既注重功能性打造,又不忽視細節。讓來到這裏的遊客擁有切實感受,透過美景觀感深入體會到沂蒙精神的文化內涵。二要多重舉措,做實產業。鄉村振興,要靠強勁的產業支撐。通過農業標準化,提升農業技術,優化當地農產品品種,強化深加工,爭做專利產品,拓展文創產業等等舉措,打造“農產品+”全產業鏈,賦予“老”掉的產業新的活力,重現“青春”,拉動鄉村經濟發展。三要盤活閒置,吸引資本。大規模的鄉村振興提質項目,單憑鄉村資源完不成任務,高品質、高成效的提升,需要具備頂尖的資源和充足的資金。要探索構建市場主體與村級、鎮級集體經濟共同參與開發運營的模式,積極盤活自有閒置土地資源,讓進駐的企業有落腳之處,既打通資金通道,又引進信息、人才等資源,為鄉村灌入了存活和發展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