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政治課學習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8.67K

政治課學習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政治學習的心得體會 篇一

暑假期間我參加了_中心校統一安排的政治學習,學習內容規範。結合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實際我深深感受到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擔子很重,同時也感到很光榮。使我更深刻地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解放思想、不斷學習、更新知識、與時俱進的重要性。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師?這將是我今後必須思考和麪對的問題。

因為,合格教師不是終身的,昨天的合格教師,今天不一定合格。自己只有不斷學習,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理論知識,才始終是一名合格的教師。

一、思想認識上

通過學習,我們應該愛崗敬業、獻身教育,熱愛學生,瞭解學生,循循善誘,誨人不倦,不歧視學生,建立民主平等、親密的師生關係,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在教育中,一切師德要求都基於教師的人格,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徵中顯示出來,教師是教人怎樣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樣做人。教師工作有強烈的典範性,為人師表是教師的美德。

二、業務知識上

我們面臨的教育對象是國家與民族的未來,教師惟有不斷的自我發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這神聖的職責。

其一,通過學習,我們教師在教學實例中找到自己今後努力的方向,更新了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感受了新課程理念在教學中的滲透,懂得了如何更有效地實施教學。

其二,更進一步瞭解到,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教師隊伍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不僅是教育事業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個人幸福之所繫。老師不能只是一桶水,而應是一條奔流不息的河流。

要做一名合格的中學教師,既需要有紮實的學術根底,廣闊的學術視野,不斷更新知識、追逐學術前沿的意識,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諦,瞭解學生髮展的規律,掌握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具備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三、努力方向

在教學中應該不斷的學習新課程標準,在教師的不斷成長的過程中要努力的完善自我,做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做個永遠的好“學生”。

我要克服的是自己的不足。作為老師首先要有誨人不倦的精神,才能很好的做到傳道,授業,解惑。耐心是教師應該具備的職業道德。學生犯錯誤時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信任和幫助,而絕不是批評和懲罰。教師放下架子與學生面對面地平等交流,學生感到被理解和尊重,顧慮自然消除,有利於弄清事情真相;師生之間心與心的溝通,能讓學生敞開心扉,坦陳自己的想法,我主動真誠地與學生交流。

四、立足本職,做好工作

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就要無怨無悔!為了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水平不斷提高,要堅持經常學習時事政治、專業理論等;要多聽課,虛心請教。

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又是環環相扣的過程,一個環節出現缺陷就會影響其它環節,從而影響學生的正常成長。

因此,教師要立足當今,放眼未來,以苦為樂,甘於寂寞,充當人梯,為家長負責,為學生負責,為社會負責,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千秋大業負責。

政治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二

本人在這次的新課程培訓當中獲益良多,特別是對於新課程的設計、教學方法建議、教學內容的改革等等作了深入的剖析。在這次的學習中,體會是深刻的,也為我們政治教師在教學上的交流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台,現就學習後自己的一些體會作一個總結。

1、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備課的出發點

備課是第一環節,教師在設計教法、編寫教案時,在注重學生思想情況、識記能力的同時,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創新的勇氣,調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主動性,貫穿在教學生活中,精心設計每個問題、學習方法、課內課外的每項活動。

2、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靈感

靈感是創新能力發展的必要條件。沒有濃厚的興趣,不能達到入迷的程度,便不會有靈感出現。蘇霍姆林斯基説得好:“興趣就是學生帶着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和震驚,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類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感到驕傲”。

精心裁選生動、恰當、時代性強、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要用豐富、鮮活的事例吸引學生。

3、安排課後練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精選題目,多維訓練,創新題型,對學生進行思維發散多角度訓練。試題內容涉及到的材料也要體現新意,留給學生想象空間大,充分發揮創新潛力,釋放創新激情。

4、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中的熱點問題

理論聯繫實際是思想政治課的重要任務,學生走出課堂,在平時生活中關心時事新聞,尋找知識與實際的結合點,學以致用,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思想政治課從教學從備課到常規課堂教學再到課外活動,各個環節都必須貫徹新課程要求,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個人政治學習的心得體會 篇三

回顧本學期的工作,我能踏踏實實地履行自己的職責,不辜負領導對我的期望,使我的工作得到師生們的認可。為更好地完成今後的工作,把本學期的思想工作彙報如下:

一、自覺加強理論學習,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質,積極上進。

加強理論學習,首先是從思想上重視。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裏,我能夠加強對政治理論知識的學習,認真學習黨的章程,學習十八大重要思想,同時注重加強對世界時事政治的瞭解,通過學習,提高了自己的政治鑑別能力,在大是大非問題面前,能夠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加強理論學習,其次是在行動上落實。在工作中針對自己的本職工作,系統地進行學習。我深知要教育好學生是我最大的目標,也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最好體現。我要求自己必須做好表率,時時做到教書育人、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努力使學生接受我、喜歡我,家長相信我、認可我。

二、積極努力,力求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教學工作。

在工作中,我嚴格要求自己,踏實肯幹,並能夠完成學校給予我的各項任務,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活動。為了提高自身的素質,我不但積極參加教研組活動,還經常上網查閲資料學習,認真備好、上好每一節課,同時經常在課外與學生聯繫,時時關心他們。

工作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問題和不足,今後,我要一如既往地向先進同志學習,發揚優點、克服不足,與時俱進,積極進取,力爭使自己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在較短的時間內再上新台階,以適應現代社會飛速發展的需要,從而更好地完成學校安排的各項工作任務。

下一步,重點搞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積極調查研究學生、教材、教法,努力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為更好地服務教學打下堅實基礎。

二、進一步加強業務學習。堅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工作作風,發揚團結他人、謙虛學習的精神,虛心向領導學習,向老教師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養。

三、強化服務意識,增強責任感、壓力感,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我將以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以更加積極的精神面貌,開展工作;還需要加大對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不斷提高個人的思想理論水平。不斷加強對人生觀、世界觀的改造,爭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政治學習心得體會 篇四

最後三組又進行了交流,小組討論後。綜合三組的討論意見,覺得我這次的小組討論還是挺成功的更深入的學習了黨代會精神,並且要更好的把它應用到實際中去。

學習主題是關於“黨代會精神的學習”前幾天,預備黨員和發展對象在教室進行了政治學習。學校的各個學院也就黨代會進行了多次的座談會。07級分兩組、08級一組先分別進行小組討論,最後又集中起來交流意見。

大家踴躍發言。有的傳達了學校黨代會的精神,小組討論中。有的就此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各抒己見。不過我更多的感覺是這像是以前的為經院建言獻策。

書記的報告客觀對過去五年的工作作了總結。對未來五年也做了科學規劃,經濟學院黨代會上。認為要實現這個目標,就要堅持以教學為中心,提高大學生素質與能力。作為本科院校下的高職高專,針對黨代會要求,管院學生要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和實際情況,既要跟緊本科,又要有自己的特色。管院學生也是經院一份子,也要主動去思考做到為地方發展服務的方法,強化“兩有三實”人才培養目標,應該出謀劃策,盡到自己的義務。報告中要求勤儉辦學,學生們也應從日常點滴做起,支持學校的發展和建設。.。.。.

政治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五

政治課教學的“理論灌輸”、學生“死記硬背”、“抽象枯燥不實用”、學生不懂怎麼學習、“高分低能”等問題一直都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着。傳統的政治課堂教學,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機械訓練、死記硬背,枯燥的條條讓學生背得漸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我聽到很多學生的呼聲是:“老師,為什麼要學政治?書本那麼多內容,我該背哪些?背來有什麼用?背完考完我就忘啦……”誠然,灌輸和死記硬背培養出來的學生,結果是什麼都沒學到,缺乏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答題或在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

那怎麼樣才能有政治高效課堂呢?作為一個新老師,缺乏實踐經驗,我惟有從前輩的理論中不斷去試驗探索,後來,還是深感探究性學習是一個實現高效課堂的好方法。

探究性學習是包括探究性學習方式和探究性學習課程兩個層面的。作為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完全是運用於課堂教學之中的。在我理解,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積極的學習方法和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課本教材為探究內容,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相互討論或在課前通過上網、文獻書籍資料的查找等方式而後在課堂上充分自由表達,解難釋疑,是學生質疑、探究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

而現在新教材的框架結構基本上都是圍繞探究性問題展開,各個版本的教材都增添了大量的探究性思考題。教材在編寫上與以往不同,增加了大量的與生活聯繫極為密切的新材料、新信息,並且注重知識(觀點)的產生過程,注重學生主體探究能力的培養,增設了綜合探究內容,為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提供了廣闊的平台。而考試也相應地增加了探究性試題的分量,綜合探究試題有以下幾種形式:模擬聽證會、問卷設計、調查與演示、制定方案等等。政治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根據這一要求,正確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

在開展探究性學習的熱潮中,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傾向,比如趕時髦現象,泛泛而談多,認真實踐少;淺嘗輒止多,長期堅持少。那些趕時髦的做法,那種認為“探究性學習過時了”的觀點,都是不利於探究性學習的深入開展的。其實,探究性學習不是孤立靜態的,也不是立竿見影的,它是一種先進的學習方法,要與日常的學習活動結合,而且要伴隨在整個學習活動的始終。這樣堅持幾年,十幾年,幾十年,方才有希望收到效果,養成習慣,化作意識。探究性學習的價值就在於必須把它落實到每一天的學習活動中。

那探究性學習在政治課中該如何運用貫徹呢?我認為,教師要從教學目標出發,精心備好課,設計好探究環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去發現、建構知識,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

新課程提倡教學四步驟,分別是情境導入、主題探究、形成意念以及踐行要求。而在這四步驟之前,還有教師的備課也是很重要的一環。下面就這幾點做一詳細的探討。

1、課前備課是提高探究質量的重要前提

教師在課前需要精心準備,這種準備既包括教師對教學環節與學生活動的預設。教師要通過研讀教材和參照“課程標準”,把握當中的基礎理論和重難點,然後詳細地列出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而探究性學習的開展就必須是圍繞着上述的教學目標而逐一引出,促使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時間、教學條件,在教學的重難點、知識的銜接點、情感的觸動點等處設計問題,把握好針對性的原則,提高探究活動的精度。在這些“關節點”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探究,有利於引起認知需要,開啟思維閥門,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知識,提高思想覺悟。教師必須認真鑽研教材,“吃透”課程標準,把握住探究的“點”,在課前作好充分地準備,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有的放矢,做到“精”探。備課的時候要注意所創設的問題情境是一種具有一定困難,需要學生努力去尋找答案,而又在學生能力範圍內努力可以克服的學習情境。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中學生的生活閲歷不豐富,認知水平尚處在初級階段,因而課堂提問必須符合中學生的接受狀況。若問題的難度過大,學生無從回答,勢必導致思維障礙,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探究的興趣。

2、遵循學生的差異性,促進學生“階梯型”發展

“人的非特定化是一種不完善,可以説,自然把尚未完成的人放到世界之中;它沒有對人做出最後的限定,在一定程度上給人留下了未確定性。”而恰是這種未確定性意味了教育對象的無限可塑性。不同學生在已有知識水平、認知水平、認知能力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在設計探究活動的時候要“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特點用“階梯型”設問推進學生整體發展。這樣,才能使各種學習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中來,讓學生真真切切搞探究,最後實現知識的內化。

3、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是一種巨大的動力,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驅使學生去積極思考和研究。從實際情況看,學生對政治課感興趣與否,將直接影響着思維的積極性。多媒體計算機可展示優美的圖像、動聽的音樂、有趣的動畫,是創設情境的極佳工具。

教師在創設情境中,要給學生充分的自由想象的空間和時間,促使學生邊看,邊聽,邊思,邊議,這樣使學生產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慾望,然後引導學生通過對某一問題現象的深入研究來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知識的內在聯繫,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社會責任心”時,教師不要直接提問“什麼是社會責任心?”而可以採取多角度,多層次的迂迴式提問,比如,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場景:某市一些公交車為方便乘客,在車廂裏裝了方便鈎,可是沒過幾天,方便鈎就不翼而飛,所剩無幾。這些方便鈎哪裏去了?有的人拿走或損壞時別的乘客會看見,他們為什麼還這樣做?為什麼有的乘客不會這麼做?他們心中是怎麼想的?這種循序的、迂迴的設問,能使學生的思維由淺至深,由窄變寬,由具體到抽象,思維的探索性,深刻性必然會得到有效的培養。

在政治課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利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或典型案例

利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或典型案例創設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例如,在講《誠信是金》這課的時候,可以用社會的熱點新聞“遇到被撞老人不敢扶”引發學生去思考。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藉助多媒體播放新聞相關的案發背景讓學生了解,而後讓學生討論回答,社會現在誠信缺失的問題。

(2)利用學生熟悉的名言、俗語

(3)利用形象的小故事

學生對小故事一般都比較感興趣,如在學習“關注效益與公平”時設問:為什麼“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切好”?為什麼“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經過學生的思考、討論、探究,學生很快掌握了“效益與公平”的辯證關係。

4、主題探究,師生互動

現代心理學認為,多向交往較之單向和雙向交往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相互作用的潛能,即在課堂上形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彼此交往、互相質疑,讓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能夠互相影響、互相激勵,產生鏈式反應。某一學生的新看法可以激發其他學生的新看法,這些學生的新看法又可以激發更多學生的新看法,反過來又影響原來的看法。如此反覆循環,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就能得到異常迅速地發展。

師生互動探究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探究是互動的前提基礎。根據設計的問題情境,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教師與學生間、學生與學生間、人機(計算機多媒體)間的信息交流。學生主動探索,自己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探尋知識。教師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的角色是知識的傳遞者。教師不能直接向學生提供現在的結論或解決問題的方法,結論和方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去發現。教師為學生提供“即時教學”:鼓勵並幫助學生查詢相關資料;鼓勵學生之間進行合作學習;激發學生對新信息的學習動機;並隨時注意感受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偶然性,進行相應的反應。這對於我們教師來説有一定的難度,尤其在那種學生習慣於教師是“專家”而非“學習者”的課堂文化氣氛中。

瑞士著名教育專家皮亞傑曾強調指出:“教師的工作不是教給學生什麼,而是構建學生的知識結構,並用種種方法來刺激學生的慾望。這樣,學習對於學生來説,就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這正是新課程標準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探究性學習方式。現在隨着新課程教學的進一步發展,探究性學習方式也將不斷地得到補充完善,探究性學習方式中的師生也必將會處於一個思維更加活躍的狀態。

高效課堂,堅持探究性學習,我看行!

政治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六

1、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內涵

對於思想政治課而言,要做到真正有效的教學不僅需要教師注重對課本知識的教學,而且需要注意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進行培養。根據以上分析,思想政治課教學有效性的內涵可以理解為: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思想政治教師採取恰當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儘可能多的獲取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識。同時,能夠把這些知識內化成學生的一種品質,昇華為學生的一種精神,從而提高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儘可能多的在課堂上學習政治思想、政治意識,並且將這些知識手段運用於實際生活,去解決其他問題。

2、目前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2.1學生層面

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學習主動性不強,學習習慣不是很好。可能受到社會上的評論或者是家長教育的影響,心裏面存在着對於政治學的誤解,認為政治學是假大空的東西。這樣的認識讓他們對於政治學的學習動力不足,學習主動性不強。還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心裏把政治學科做為副科看待,平時對於政治學科不願花費太大的精力,僅僅在考試前一段時間突擊背誦一下政治理論。這樣的想法對於學習政治都是很不利的。

政治學對於學生三觀的形成至關重要,通過對政治學科的學習,可以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而這些觀念的形成對於一個人的未來人生髮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響。政治學科的學習重在積累,在於平時點點滴滴的思考,僅靠考試前夕突擊背誦來學習政治是遠遠不夠的。

2.2教師層面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中,對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建議提出瞭如下的要求:“注意學科知識與生活主題相結合,努力把基本觀點、原理融入生活題材之中,圍繞學生關注的社會生活問題組織教學;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採用靈活的教學策略,必須重視在教學活動中靈活運用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範例分析中展示觀點,在探究活動中提煉觀點;強化實踐環節,豐富教學內容,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社區服務、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並與課堂教學建立互補關係,全面提高學生社會參與能力;倡導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態度和創新

精神”。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思想政治課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情境創設、案例分析、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

然而就目前思想品德課的現狀來看:教學理念落後,教學方法單一,有些教師照本宣科,採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可以看出“滿堂灌”這種傳統的、説教式的教學方式仍是思想政治課的主要教學方式,這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是完全相悖。這就致使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不高,思想政治課變得枯燥、乏味、死板,出現了教師在講台上口惹懸河地講着,學生卻無精打采目光呆滯的聽着。

3、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3.1分清主次,以學生為核心展開教學活動

在整個政治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整個教學環節的主體,教師起着輔助作用,政治教學的好壞最終取決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進行政治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緊緊圍繞學生展開,分清主次,才不至於偏離主要方向。

在以學生為主展開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站在學生的立場和視角來思考,設計能夠贏得他們認可的教學內容及講課方式。否則,一堂課老師講得再好,學生不接受,也是做無用功。這就要求老師要轉換思維,不以自己的喜好來安排教學活動,而是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由此展開課堂教學。這樣,政治教師可以採用學生樂見的講課形式,來達到傳授知識的目的。

由於年齡、價值觀等方面的差異,學生和老師之間存在着很大的鴻溝,這就要求老師要不斷完善自我,並且擁有廣博的胸懷,不以自己的個人喜惡來對待學生。筆者認為作為人師,最基本的是能夠放下自己的情感偏見,公正公平的對待每一位學生,認清自己作為教師的最基本職責——傳道、授業、解惑。曾聽過一個剛邁入教師行業的人講,學生如果惹到他,讓他不順心,他會不管那位學生,潛在意思是毀了那個學生的將來。對於這種思想,筆者完全不能苟同,如果對學生沒有一個包容之心,錙銖必較,這樣的人可以説並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

以學生為主進行課堂教學,這就不僅僅要求教師要把握教學大綱,還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學生作為個體,他們之間存在着很大的差異,然而,他們也存在共性,有個共同的特點以及價值觀念。這樣,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僅要注意每個學生的不同性格特點,同時還要注意研究當前學生的主流價值觀念。從他們共同認可、感興趣的事物入手,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2互相應和,互相尊重,營造輕鬆愉悦的課堂氛圍

傳統教學活動中,比較常見的現象就是教師高高在上,學生低低在下。雖説這能夠保持教師的權威,讓學生產生敬畏之情,但是往往也讓學生“敬而遠之”。這也是為什麼很少有學生喜歡和老師呆在一起的主要原因,其實,塑造這種高高在上的形象,不僅學生畏懼,教師本身也感到累。既然如此,教師為何不拿出自己的“真面目”來面對學生呢?向學生坦誠自己,或許更能贏得學生的理解支持和發自內心的喜愛跟敬重。

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對於很多問題的認識並沒有統一的答案,這樣老師應該注意聽取學生的意見。如果他們的觀點新穎並且不乏道理,老師也可以轉而為學生喝彩,為他們鼓掌。學生看到老師真心聽取自己的意見,相應地他們也就會悉心聽從老師的話語,這就有利於學生和教師之間形成一種相互應和、互相聽取對方言論的良性循環。

在中國這個社會環境下,老師這個職業可謂是非常神聖的職業,很多人都願意相信老師的意見。學生作為與教師接觸最密切的人員,教師對他們的影響非常

深刻,而學生最想贏得的也是老師的認可和尊重。因此,在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應該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鼓勵他們思考以及講出自己的觀點,這樣才能促成和諧課堂環境的形成,創造一種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提高政治課堂的有效性。

3.3設置新鮮有趣的課堂內容,展望政治發展新未來

中學時代的學生,思想處於一個比較開放的階段,他們還沒有形成穩固的價值觀,對新鮮事物有極強的接受能力和濃厚的興趣。因此,如果在政治教學活動中穿插新近發生的事情或者有趣的故事,一定能吸引他們的目光。很多政治老師在教學活動中都會發現,只要一講故事,學生都是全神貫注。那麼,為何不讓政治課成為一門生動的故事課呢?其實,與其他科目相比,政治與生活的聯繫更加緊密,非常容易將課堂內容與日常趣聞以及小説故事相聯繫,讓學生在聽故事中學到知識,何樂而不為?當然,這就需要政治教師投入更多的精力,不過相信在這付出的過程中,老師們也能收穫自己的人生。

4、結語

國家的希望和未來幾乎都有賴於無數莘莘學子,教育者作為培養下一代的主要工作者,可謂責任重大。如何提高政治課堂的有效性,使政治成為一門受歡迎的學科,這是所有政治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馬克思唯物辯證法裏講到,在解決矛盾時,需要分清主次。而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只要把握他們的所思所想,才能朝着正確的方向前進。在政治教學活動中,使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模式,無疑也有助於學生喜愛上政治這門學科。同時,老師注意尊重學生的意見,和諧相處能夠從根本上消除學生的牴觸心理,讓他們在接受政治老師的基礎上接受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