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數學課程培訓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6.05K

數學課程培訓心得體會多篇

數學課程培訓心得體會篇1

暑假裏再次對《國小數學課課標》進行了解讀。通過這次學習,不僅使我對新課標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教學片段及專家的講解給了我極其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到新課程的時代氣息,體現着素質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益。

新的課程標準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以及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明確的説明。所以我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努力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應有的能力呢?以下是我的幾點簡單認識:

一、利用教材。

培養應用意識現行國小數學教學中,與學生生活、社會生活緊密聯繫的內容各冊均有。低年級學了“元、角、分”後,就穿插了根據手帕、牙刷等圖形,到商店調查價格,再進行填數練習;學習重量單位“克”是安排了一隻梨,一包味精的估算。到了高年級,則要求學生填寫發票、計算銀行利率等結合實際應用的內容了。教學時,教師應利用這些內容,充分對學生進行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同時,教師還應設計好有關“看一看”、“掂一掂”、“算一算”等演示操作、調查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去領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認識到數學在社會生產中的重要地位,從而提高應用意識。

二、提高觀察。

懂得應用價值在實際生活中,數學隨處可見,無處不有。教師應根據教學的實際,讓學生所學知識和周圍的生活環境相聯繫,幫助他們在形成認識、技能的同時,感受數學應用範圍的廣泛。如當學生對“長方形”這個要領形成表象後,讓學生觀察教室裏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的,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特性後,讓學生聯想在哪裏見過運用這種特性製成的設施……學生觀察到教室裏許多物體的面都是長方形的,教學樓的鐵拉門是應用了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性設置的等,從而對學習產生了更濃的興趣,不僅加深了要領的理解,更懂得了數學實際運用的價值。

三、動手操作。

訓練運用技能操作啟動思維,思維又服務於操作。在數學教學中,有一些教學內容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演示、實驗等方法理解、掌握。在學生手腦並用中,提高他們的數學應用能力。如學生通過演示實驗,掌握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後,再讓學生講怎樣讓三角形的穩定性為我們的生活服務呢?在討論中,學生的求知慾再次被激發,他們不僅列舉出相關的例子來説明,有的還在課後找來木條和工具,應用所學的三角形有關知識修理班裏幾張會搖動的課桌……在實踐中,學生進一步嚐到了數學應用於實際的甜頭。

四、聯繫生活。

提高應用能力大綱指出,要使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並且能夠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在市場經濟的今天,學生會經常獲取類似商品折價、銀行利率變更信息。怎樣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諸如“這件商品現價多少元?”、“我存200元到‘紅領巾’小銀行,一年後有多少利息?”等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這時,教師可先佈置學生調查該件商品的原價和降價的百分率、銀行當時的一年期利率,並記錄在冊,再回到課堂與同學交流討論,使之得出要解決前面的問題,其實就是解決“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問題,最後讓同學列式解答。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有意設計教學的內容,讓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從而解決問題。這樣,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就能得到不斷的訓練和提高。

總之,只要教師重視在數學教學的全過程中,有意識、系統地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學生在得到數學知識的同時,還能學到技能。

數學課程培訓心得體會篇2

聽了史寧中教授對新課標的解讀,我對新課標的要求又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理解新課程的教育理念的改變,從“以知識為本”到“以人為本”。學科核心素養變成談論的重點。通俗的講,就是通過數學學科教育,我們最終要培養一個什麼樣的人?數學核心素養是具有數學基本特徵的關鍵能力、思維品質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在低年級學段數學核心素養表現的更加具體,更側重意識;到了高年級學段,則傾向於一般,更側重能力。

二、理解數學課程的變化趨勢。

數學都包括四個領域,即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在數與代數中,強調整體性和一致性,將負數、方程、反比例移到國中教學中。在圖形與幾何中,強調幾何直觀,增加尺規作圖的內容。就是增加動手操作環節,增強對數學的感覺。

首先史寧中教授從新課程標準的“課程標準修訂背景與要點”“核心素養理解與表達”“內容變化與教學建議”三大版塊出發,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老師們做了細緻而有深度的解讀。在這次學習中對史寧中教授解讀數學核心素養部分感受最為深刻,把數學核心素養定義為是具有數學基本特徵的關鍵能力,思維品格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現在我們逐漸的把數學核心素養集中到“三會”上面,就是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通過此次學習我不僅瞭解了課程標準修改的內容,修改的教學要求等,還明確了修改的目的與意圖,更感受到了新課程標準給我們帶來的便捷性與指導性,為今後的教學指明瞭方向。

數學課程培訓心得體會篇3

8月的尾聲,我有幸參加了温州市教師教育院為經開區老師舉辦的“基於核心素養的國小數學單元整體設計”24學時培訓,聆聽了雷祖聽、符玲利、陳加倉等名師的精彩講座。通過幾位老師精彩的講座和分組討論參與活動,我更進一步瞭解了最新的教材教法的發展方向和目標,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受益匪淺。

什麼是單元整體設計?以我的理解就是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對整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握,理清單元中各個課時的教學重點、難點內容,並將相似內容或有緊密聯繫的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和歸類,對單元整體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探究方法及數學核心素養點進行統一安排和細化,最終進行統一性的教學。

進行單元整合後,單元知識內容和結構更加緊密,因此要求教師對課時安排進行重新劃分,在劃分時要將時間向重難點內容傾斜,將有聯繫的內容進行有效合併。單元教學的課時少了,那麼自然就有時間對學生開展數學拓展的學習和數學文化的滲透,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單元整體教學的思想,讓我們教師能夠站在一個較高的角度去看待單元教學內容,而不是以往的孤立的一個一個知識點。單元整體教學的提出,老師在教學時要從整個單元乃至整個國小階段,對學生的數學發展這一高度去考慮,老師就要至少對整個國小階段的教學內容整體把握到位,所以也促進了老師平時的學習,加強了老師對教學的研究。

當然我也有一些困惑尚未解決,某些單元對整合點的把握不夠準確,如何順利的過渡整合點,整合後課堂教學能否讓後進生學有所得,不同層次的學生該如何把握,多出的課時的教學內容該如何確定和把握等等,希望在後續的學習和實踐中能有所進步。

數學課程培訓心得體會篇4

在本次連片教研活動的數學新課標培訓中,使我受益匪淺,我從王校長透徹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數學20xx版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的變革。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其中“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新課程標準》給我最深的感觸。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

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學生把學習作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渴望,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二、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數學課程標準》還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力求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數學源於生活。因此我教學時必須緊密聯繫實際,注重對數學事實的體驗,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中學習數學,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三、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

小組合作互動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通過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學到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的方法,進而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充分體驗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學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從而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數學課程培訓心得體會篇5

開學前,我參加了縣裏組織的學習培訓活動,感到收穫甚多。現就這次的培訓活動談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改變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理念之二是“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基本理念之三是“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深入、全面地學習課程標準,理解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掌握課程標準的思想內涵,通曉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才能目的明確、方向集中地鑽研教材,具體、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從而得心應手地駕教材,靈活自如地選擇教法。

二、學習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

自主學習就是自己作為學習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責任,有助於弘揚主體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它強調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有助於形成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機,批判的思維品質和思考問題的習慣。

三、健全新的評價機制。

不但有終結性的評價,還要有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應該側重的是一個階段後,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發展,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元領域的綜合評價,其目的在於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更好的發展,這樣,評價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才會有始有終科學的。

總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為我們教師提供了更寬廣的舞台,也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願我們每位教師都能踐行課標理念,還原數學本色。

數學課程培訓心得體會篇6

通過暑假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培訓,我學習到了許多教學的方法,解決了一些在教學中的困惑,受到了較大的啟發。

蘇霍姆林斯基説:“當知識與積極的活動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時候,學習才能成為孩子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體驗學習是在新課改理念下產生的一種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通過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獲得過程、參與思維的形成過程、參與問題的解決過程;使學生在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創造,在創造中發展;使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充分的發展。在教學中,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精彩、探究的快樂、成功的喜悦,是每一位數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課程標準》給我們的建議,可見體驗的過程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體驗學習是知情合一的學習,能為學生的認知結構與知識結構之間架起一道無形的橋樑。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一、結合“四基”、“四能”,靈活有效地實施課堂教學

伴隨着新課標“四基”、“四能”的提出,緊跟着解決問題多樣化的腳步,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被推向前列。而研究課堂教學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教學是否“有效”。新教材的特點之一是“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開放性”,即教學內容是基礎而豐富的,呈現形式是豐富而開放的。因此,我們在備課時要認真挖掘教材的資源,吃透文本中的“八個着眼點”,即教學內容的重難點,知識的生成點,培養的技能點,情趣的激發點,思維的發散點,合作的討論點,滲透的育人點,知識的引申點等,才能設計切合實際的目標,呈現豐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給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維空間。

二、準確把握教師角色,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

教師要解放自身思想,轉變教育觀念,轉變自己的角色,努力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只有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課堂中獲取本領,真正有效地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效率。例如在教學中,遇到一些疑難問題時,老師先不告訴學生而讓學生去思考去討論。“學以思為貴”,愛因斯坦説:“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提問題、想問題、鑽研問題。明人陳獻章説:“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良好的師生關係與寬鬆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是學生主動學習、創造性學習的先決條件。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不再是教科書的忠實執行者,而是能創造性使用教材,並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組織者;教師不再只是教書的匠人,而是擁有正確教育觀念,善於使學生髮現探索的引導者;教師不再是凌駕於學生之上的聖人,而是善於走進學生心靈世界真誠的合作者。課堂上教師不僅考慮“我應該講什麼知識?”還要考慮我應該如何讓他對這些有熱情?因此,在備課時也要充分了解學生,建立起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走進學生中間,瞭解他們對即將講解內容的興趣、知識儲備和他們所關心的話題,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思維特點及生理心理狀況進行分析。

數學課程培訓心得體會篇7

我有幸參加了這次國小數學教師的培訓,經過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我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澱,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我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等都得到了更新,而且我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法、教育教學策略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這次培訓的內容相當豐富,講了許多專家教授的現場講座,能擁有此次學習機會,實在值得珍惜!給我們創設了共同交流學習的平台。

一、加強學習,提高專業水平

教師要想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就必須具備一桶水。但要想學生永遠取之不盡,用之不盡,教師就得時時給予補足,專家的話就充分印證了這句話。他們用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旁徵博引給我們闡述深奧的理論知識,講得通俗易懂,讓我們深受啟發。比如在講解《超級大洞》,利用一張紙剪出更大的洞,剛開始所有學生剪的大洞都被紙張侷限,而許衞東老師利用一個追問你能利用這張紙剪出一個能穿過一條牛的大洞嗎?讓學生產生質疑,再將方法告訴學生,並通過對比作品展示討論誰的更大,讓學生自己總結出為什麼剪的更大?又怎麼樣才能剪的更大。讓學生明白原來數學是那麼的有趣,它隱藏在平時生活中一件不起眼的小事物中,只是我們沒有用數學的眼光發掘出來。

二、積極參加調教活動和聽專家的示範課

培訓時,專家們的講述,環節嚴謹,重點突出,過渡自然,使我深受啟發,爭取在教學時精心設計習題,用行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懂得數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人人學有用的數學”。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學生更樂意接受。其中仲廣羣老師的五年級《解決問題策略》和吳正憲老師二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兩節課風格不同,所面對的學生年齡不同,教師講解的方法不同,但他們對課堂的組織,對學生的關注,都是相同的,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去動手,去發現,去總結,去創新,會説,敢説,會動,敢錯,會問,敢問。

三、教學行為需要轉變

對於每位教師都要面臨的備課和上課任務,在這次培訓中我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日常工作中面對龐大的班級學生數,面對堆積如山的要批改的作業,再加上那麼些個後進生,教師已經忙得不可開交,談何每天細心備課,認真鑽研教材,日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內心來説實在讓人堪憂。專家吳正憲老師的講解為我們在這些方面的思考提供了一些可借鑑的方法。空談理論不切實際,屏棄理論也不合邏輯。我們應理論結合實際,在日常工作中根據自身工作量在學期初為自己制定好工作目標,如細緻備多少節課,進行多少節課堂教學研究等。簡而言之,就是有選擇性地進行教學研究,保證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中做到充分利用。可謂:量不在多,貴在精。我想這樣一種教學行為的轉變,才能真正意義上運用到我們的實際工作中,才能讓學生獲得更為有效的教學。

培訓已拉下帷幕,而我覺得只是一個開端,不過這次培訓也使我補足了元氣,添了靈氣,煥發出無限生機。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滿智慧的事業,深刻意識到教師職業的責任與神聖。寫在紙上的是思想的足跡,化作動力的是思想的延伸,願“一片金色的回憶,一份永久的紀念”化為我重新跋涉的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