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小組合作學習的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85W

小組合作學習的心得體會(多篇)

小組合作學習的心得體會 篇一

6月6日,我們裏莊中學一行16人到孫祖中學觀摩學習他們的課改經驗——小組合作學習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成果。聽了他們安排的四節公開課,和授課教師及課改成型的教師進行了座談,最後聽了曹明華校長的經驗介紹,感受頗深。結合自己對課改的認識以及學校實際淺談幾點思考:

從學校層面上,要轉變思想,高度重視,認識到課改的必要性、必須性、緊迫性。從曹校長對孫祖中學課改之路的介紹,我們不難發現:學校領導認識到了學校發展的困境,產生了“窮則變”的思想,進而認識到“課改是推動學校發展的必由之路”。於是領導班子統一思想,達成共識,成立課改小組,學習課改理論,在思想上對課改形成初步的認識;接着,走出去觀摩學習,請專家、課改成熟的老師到學校作指導;特別是帶領學校全體教學一線教師兩次赴平邑街道三中的觀摩學習,震撼了教師的心靈,催生了課改的動力,堅定了課改的信心;從模仿開始,逐步走上了校本特色的課改之路。

從教師層面上,要堅定信心,勇於探索,認識到課改的可行性、長期性、實效性。對於課改,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和制約,老師們往往缺乏主動性,甚至持懷疑態度,再者也不知道從何入手。從孫祖中學的課堂結構和課改經驗來看,他們的課改就從平邑街道三中“1251”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模仿開始,很快便探索出了自己的成熟路子。這就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鑑經驗:從“模仿”入手,逐步探索自己的模式。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始終保持着課改的持續動力,杜絕淺嘗輒止、一蹴而就的做法和思想,認識到課改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另外,教師嘗試課改一定要認識到課改的出發點和歸宿:解放教師、發展學生、提高質量。因此,我們在課改中,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環節,都要落實的紮紮實實。我們是在課改,而不是在“作秀”。儘管最初的“模仿”似乎有些作秀的成分,但是這種模仿是為了探索形成我們自己的課改模式,所以不論最初的模仿,還是今後自己的模式,都要以課堂的實效為前提。我們既要課改,更要質量,課改是提升質量的前提,質量是推行課改的成果。

從學生層面上,要加強培養,樹立信心,細緻管理,調動起參與的積極性。首先,要加強對小組長的培養。劃分好小組後,要培養好小組長(組內學科組長)的組織、協調能力,使他們有能力完成管理的職責;還要培養他們的責任心,使其在組織學習的過程中,關注到本小組中每一名學生,不讓本組內任何一名成員掉隊。進而實現“弱者優先”“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的課改理念。其次,要加強對小組成員的培訓。受傳統的影響,學生到講台上去展示,要面對全體學生還有老師,緊張、害怕、不知所措,在所難免。因此,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培訓:通過一些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展示時要落落大方、要面向同學,不要讓身體擋住了要展示的知識點或任務項;重點知識要做上標記等心態和方法上的指導,既要讓學生動起來,更要讓學生知道怎麼去學習與展示。最後還要建立起切實可行、易於操作、對學生富有激勵作用的評價管理機制,用制度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學生最初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來,要靠規則的強制,等時間長了,就會內化成他們自己自覺的習慣,合作、互助、交流、展示變成了一種強烈的需要,課改的目的也就實現了。

以上就是本人觀摩學習的幾點體會和心得,見識淺陋、文筆粗疏,只期拋磚引玉,引出各位專家同仁的真知灼見,對初試課改的同仁有所幫助。

小組合作學習的心得體會 篇二

上週四,我校邀請城關中學的龔老師和大莊中學的任老師就小組合作學習為我校老師傳經送寶。怎樣進行小組建設和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與討論龔老師的報告讓我在嘗試運用小組合作教學的過程中遇到的許多困惑得以解決。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讓一組的4號同學,二組的6號在小黑板上展示,結果4號的同學字不僅漂亮而且答案正確,6號同學字差但答案正確,6號同學與以前的表現比較進步太大了,怎麼評價獎勵,我覺得有點棘手,大部分同學認為一組應該加分。

我總覺得二組不加分的話,會打擊6號同學的積極性,不知該怎麼做。聽了龔老師的報告,我知道了提出的問題對於不同層次的同學要區別對待,做出創造的回答要給予獎勵。

我覺得在小組建設的過程中要科學化,更具操作性,而不是繁瑣複雜,老師無從下手的過程。我校的課改剛剛起步,在未成熟的階段,須全體教師付出艱辛的努力,就像任老師説的要有責任心,愛心,信心,耐心。因此,我們要喜歡100分的同學,他有可能成為科學家;要喜歡80分的同學,他有可能成為我們的同事;要喜歡60以下,他有可能成為比爾蓋茨,喬布斯。

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 篇三

隨着21世紀人才培養模式的多元化發展趨勢,“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正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成為教育教學研究與探討的熱點。那麼,什麼是“小組合作學習”呢?我認為,“小組合作學習”應是基於學生個體的獨立思考與實踐探索前提下的積極主動地與他人合作探討、研究、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方式。這種小組可以是學生根據需要隨機組合的,也可以是教師為達成一定的教學目的並按照一定標準劃分的人員比較固定的小組。自新課程標準實驗稿頒佈以來,各種新的教學方式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令人目不暇接。而小組合作學習堪稱是教學方式百花園中的一朵小花,下面僅就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認識與做法。

一、“小組合作學習”要有明確的目的性

“小組合作學習”,顧名思義,是一種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性”學習,理應充分地發揮“小組”的作用,合理地運用“合作”的手段,真正體現“小組合作”的實效性。教師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時必須有明確的目的:在新的課程理念指引下,開展這一課題研究的真正內在意義是培養學生充分的自主實踐意識與合作探究能力。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要有科學性。

1、合理編組,科學排座,使學生充分地合作

我們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學生之間由於學習的需要隨機自由組合的小組,有的是按學生身高編排座位前後桌自然形成的小組。小組的人數一般以4~6人為宜,通常視班型及教室面積大小而定。在筆者任教的班級裏是以四人為一個小組。我在編組時先讓學生根據興趣、愛好自由組合,然後教師再綜合男女生心理與生理差異、能力與智力差異及個性與氣質差異等方面情況,進行更加合理的調換搭配。

2、教師應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係,使學生在温馨愉悦的氣氛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新課程標準倡導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係。同其他教育教學思想的貫徹一樣,我們必須牢牢抓住課堂教學這塊主陣地。因而,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應放下居高臨下的架子,主動地參與到學生的小組學習當中,真誠地和學生探討問題,共同研究解決問題,傾聽並尊重學生的意見,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想法。教師應面帶微笑地走進一個個小組,鼓勵學生把握機會積極地表現自己,而不應使學生因教師的到來而有所顧忌,影響原本正常的學習秩序。再者,我在帶領學生編好了小組以後,引導他們給自己心愛的小組起個富有競爭力和個性化的名字。比如有起“金龍隊”的,有叫“飛虎隊”的,還有的叫“天馬隊”……孩子們盡情地發揮了想象力和創造力。只要教師給小組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展開合作學習,使人人都有表現的機會,就會撞擊出許多意想不到的思維火花,讓學生逐步體會到小組合作的樂趣和帶來的成功感受。

3、編號分工,明確責任

為進一步激勵學生小組合作的責任感,我們讓小組成員互相編號,組員之間要有具體的分工。例如:可由一號同學擔任小組討論的組織者,二號同學做記錄員,三號負責收集討論所需的各種資料,不言而喻四號就成了小組的代表發言人等等。並且這種角色並非一成不變,今天的一號組織者,可能明天擔任四號發言人。當然,角色與號的變更不是隨心所欲的,必須與當天小組合作中的表現結合起來,獲得小組成員的一致認可方能生效。

4、注意教給學生小組合作的方法

國小生的合作能力還不是很強,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和幫助。我們在剛開始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小組裏經常會出現“有的聽,有的看,有的什麼也不幹”的情況。由於國小生的注意力時間比較短暫,在對合作的意義不甚明瞭的情況下,這種“別人的發言與我何干”的認識在所難免。這時,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明確小組合作的意義,教給學生傾聽的方法:要一邊聽一邊想,特別是要把別人的發言與自己的問題聯繫起來思考,同時學習在別人的)本站○(啟發下不斷髮展和完善自己的觀點。

另外,我們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實驗當中還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一些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不自覺地眼着別人的問題走了,竟忘記了自己最初要解決的問題。為此,教師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之前,先讓學生將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寫在紙上,在合作中邊聽別人的發言邊做記錄,同時準備自己的發言。要善於動腦筋思考,提出不同的見解,展開爭論和辯論,有時甚至可以跨組談論。只要對解決問題有益的方式和行為都是允許的。同時要引導學生以平和的、心存感激的態度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不斷提高與人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要有導向性和激勵性

1、評價前有具體明確的要求,給學生正確的導向

比如:我在教數學第十冊“分數的認識”時,教材中出現了一道判斷題“假分數的分子大於分母”。全班出現了對錯平分秋色的局面。看來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還不是很透徹。於是,我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研究,並提出“看哪個組的理由最多且充分”的評價條件。於是’各小組紛紛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彙報時,有的同學直接指出“假分數”的意義,使這句判斷與概念之間形成自相矛盾、不攻自破的情景;有的用舉例子的方法直觀地説明:如7/9是假分數,7/7也是假分數,而後者的分子和分母是相等的,所以這句話是錯誤的。由於教師提前給出了具體明確的評價指導,所以學生討論的時候就有了明確的目標,討論效果自然回比較理想。

2、採用“累計積分制”,提高學生的集體觀念。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集體觀念,激勵學生的合作興趣和意識,我採用了“累計積分制”這種整體性的評價辦法,對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十分有好處。我們在學生小組合作後的集體交流時,有意識任意指派各組的某號同學代表彙報,該生髮言的成績就代表全組合作學習的水平,記人“小組排行榜”,每週累計各組積分,周未評出“優勝小組”,該組每人都可在班報評比欄中升一面“合作旗”。在這樣的以團隊為整體的激勵性活動中,學習基礎好的學生便會主動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完成本組的學習任務,帶動性格內向不愛發言的學生為了集體的榮譽而戰。

四、克服“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幾個弊端

弊端一:馬蹄型座位不利於兩邊的學生長身體的需要

國小生正是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而學生端坐課堂的時間佔一天在學校的大部分時間,學習小組的人員一經編定則不輕易變動。這樣,坐在兩邊的學生看黑板時需要把身體側轉過來或者偏着頭斜着眼,不但不利於正常體型的生長,也有形成斜視的可能。為了克服這一弊端,我讓學生每週按順時針方向調換一次座位,既做到了防患於未然,又使學生對自己的座位及鄰居的更換抱有新鮮感,從而加深了對小組的感情。

弊端二:“小組合作學習”有時不利於學生獨立思考

雖然原則上“小組合作學習”是建立在個體獨立學習基礎上的,但是因為國小生還沒有形成正確價值觀,總有個別學生報着投機取巧的心理,不肯自己動腦子想,但凡遇到一點小問題就去找組裏的好學生詢問。長此以往,容易形成思維的依賴性,也不利於獨立學習習慣的養成。對於這種情況,除了可通過整體性的評價機制來約束以外,還要經常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使其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懂得尊重別人的自由和時間。慢慢地,學生就會樹立獨立解決問題的信心,學會發現問題的方法,嚐到自主學習的快樂。

弊端三:小組成員的參與機會不均等

由於組員的學習能力不同,有的甚至存在較大的差異,故而有時有限的小組合作時間成了好學生的“一言堂”,中差生只能做聽眾、當陪襯,失去了鍛鍊的機會。針對這種情況,我在課題實驗中,要求每次小組合作討論時,先由中差生髮言,並在組員分工時設一名調控管理員,負責監督提醒長篇大論者適可而止,這樣,就為每個小組成員提供了平等的參與機會,也使他們的惰性無處可逃,激發主動思考的積極性,學生的思維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