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基層村幹部學習樑家河的心得體會 樑家河精神心得體會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63W

基層村幹部學習樑家河的心得體會 樑家河精神心得體會

基層村幹部學習樑家河的心得體會範文1

日前,瑞金市沙洲壩鎮潔源村黨支部書記曾小生結束了樑家河村考察之行,談及體會時,他説最讓他印象深刻的便是感受到從知青插隊7年後,先後四次來到樑家河村,心中始終裝着樑家河的父老鄉親們,對農民兄弟的深厚感情。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習在不同場合多次説過這句話,特別是樑家河的經歷讓他對這句話深有感觸。村支書是黨羣關係的橋樑和紐帶,換句話説,就是要多接地氣。

“村支書是抓好《若干意見》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第一責任人。”曾小生説,作為村支書,對比習當年帶領村民艱苦創業和今天樑家河的發展變化,我們感到差距很大。他認為,村支書就是要心中有一本賬,村民想什麼,最需要什麼,我們就要幹什麼。比如,我們要對村莊整治、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民生工程進行逐項逐條梳理;精確細化到田園化建設、土地流轉、產權登記等,結合實際規劃好,積極向上爭資立項,同時把自身造血與輸血有機結合起來。

“一個樑家河帶起來,千萬個樑家河跟上來。”曾小生表示,要認真向樑家河學習,立下愚公志,打贏扶貧攻堅戰。

基層村幹部學習樑家河的心得體會範文2

3月底的樑家河學習考察之行,對我而言,這是一次十分有意義的經歷。

1969至1975年,同志在陝西省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樑家河大隊,度過了七年艱苦的上山下鄉生活,吃糠咽菜,住窯洞,睡土炕,點煤油燈……樑家河的艱苦環境沒有把他擊垮,反而讓他更加堅定服務羣眾的決心。他很快適應了當地生活,不但在生活上過了跳蚤、飲食、生活、勞動和思想“五關”,而且紮紮實實地沉到基層一線,帶領羣眾一起挖水井、打壩淤田、修沼氣池、建代銷社……為羣眾做了大量實事好事,與羣眾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成為最後一個離開樑家村的知青。

正像習講的“基層的艱苦生活,能夠磨鍊一個人的意志”。在樑家河的七年,他帶領羣眾戰天鬥地、徵山治水,攻堅克難、百鍊成鋼,從知青成長為大隊支部書記;七年的插隊生活,他融入羣眾、團結羣眾、服務羣眾,成就了深厚的為民情結。

贛南與延安同屬革命老區,雖然目前還貧困落後,但我們贛南山青水秀、土地肥沃、資源豐富、自然條件好,發展農業產業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特別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在參加江西代表團審議時,專門囑咐國家部委對贛南油茶等產業發展進行調研。

面對黨中央和習的關心,面對眾多的好政策,我想,我們更應該牢牢把責任扛在肩上,教育和引導廣大黨員羣眾學習樑家河人鍥而不捨、堅韌不拔的精神,珍惜來之不易的發展機遇,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堅戰,大力發展生態產業,把油茶、臍橙等產業做大做強,把精準扶貧工作做實做細,帶領更多羣眾早日脱貧致富奔小康。

“學習使人進步”“學無止境”這兩句話從國小開始就已經很熟悉了,但這次樑家河之行讓我有了更深的體會。習在那樣的艱苦條件下,還不忘向書本、羣眾和實踐學習,通過不斷“充電”來豐富自己、完善自己。

樑家河給了我一筆無法用金錢衡量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我終身難忘的一次經歷。今後的日子裏,不管我身在何處,從事何種崗位,面臨多大的困難,我都堅信“人定勝天”“付出就有回報”。

一口口小小的沼氣池,看似小事,但在當時的條件下,卻是一個勇敢的創新,它極大地方便了樑家河村民的生產生活,點亮了樑家河村邁向新生活的第一簇火光。

基層村幹部學習樑家河的心得體會範文3

樑家河,這個延安曾經的偏僻落後小山村,也是曾經工作生活過的地方。3月25日,我滿懷期待和嚮往,與全市的其他14名農村黨支部書記一道,前往樑家河村考察學習。

通過參觀學習確實讓我受益匪淺,增長了見識,激發了思考。在這次學習中讓我記憶尤深的就是40多年前習帶領社員建成的陝西省第一口沼氣池。

站在這口沼氣池旁,我彷彿看到了習懷着極大的勇氣與魄力,和羣眾一塊苦、一塊幹,千方百計、創造條件為羣眾謀福祉的場景,以及樑家河村民滿臉幸福的笑容。

當年,樑家河缺柴少油,燃料和照明是生活的最大問題,當了解到沼氣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專門借錢到四川考察學習,回來後就帶領社員修建了這口沼氣池。直到離開樑家河村前,共修建了22口沼氣池。

一口口小小的沼氣池,看似小事,但在當時的條件下,卻是一個勇敢的創新,它極大地方便了樑家河村民的生產生活,點亮了樑家河村邁向新生活的第一簇火光。

為了羣眾敢做敢為、敢於擔當、敢於吃“第一口螃蟹”,為村民辦了一件又一件好事實事,將温暖送到羣眾的心坎裏。作為年輕一代的大學生村官,我們肩負着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重任,要時刻以習為榜樣,敢於解放腦子想、放開膽子闖、團結羣眾幹,在服務羣眾中不拈輕怕重,不怕丟面子,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最受羣眾歡迎、最能給羣眾帶來實惠和最迫切的具體工作做起。

我要切實擔負起幫助貧困户脱貧致富的時代責任,引進現代農業新品種和新技術,努力辦好村裏的“雙帶致富”基地,帶領貧困羣眾早日摘掉“貧困帽”。

基層村幹部學習樑家河的心得體會範文4

在樑家河學習考察的短短一天時間裏,我們無不為習在任大隊支書時帶領羣眾創下的那些“一等工作”所觸動,被他的為民的情懷、奮鬥精神、紮實作風和廉潔情操而經受洗禮。

艱難困苦是我成長最好的環境。初到樑家河,這裏的自然條件可以用惡劣來形容,土地貧瘠,自然資源匱乏,水土流失嚴重,尤其缺水,想想當年插隊時的條件應該比現在還要艱苦得多。但是,習“自覺地接受艱苦生活的磨練”,在這裏一呆就是7年。經過這7年的磨練,他從一個迷惘、彷徨的少年,成長為有着堅定人生目標、充滿自信的有志青年,在艱苦的環境中獲得了脱胎換骨的成長。

聯想到自己,作為外鄉人來到楓林村任大學生村官,我也過了“四關”。語言關、認路關、距離關、思想關。通過這“四關”的磨礪鍛鍊,我慢慢地在村裏承擔起更多的工作,最後擔起了全村的擔子。

基層羣眾是我成長最好的老師。在樑家河插隊的7年,習和羣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真誠與羣眾交朋友,和羣眾打成一片,真心實意為羣眾幹實事,最終成就了在樑家河的一番事業。服務羣眾,我認為這是基層幹部的根本職責,我也嚴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要做到全心全意為村民服務。兩年多來,從分户口、新立電錶的證明手續,到辦理新農保、新農合,從幫助羣眾辦理醫療救助申請,到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工作,共走訪農户800餘次,接待羣眾諮詢及辦理業務近千人次,從羣眾不認識、不信任的大學生,變成了羣眾有事就找的“小王書記”。和羣眾距離一次次拉近,讓我工作起來越來越有底氣,和羣眾的一次次交心,也獲得了羣眾的信任和肯定。

實幹創業是我們成長最好的實踐。當年在樑家河時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實幹,説到辦到。在習擔任大隊村支書兩年多的時間裏,帶領當地羣眾打水井、打壩淤地、建沼氣池、建鐵業社、代銷店、縫衣社、磨房等,辦了許多好事實事,40多年過去了,鄉親們對的“能吃苦、幹實事”依然由衷的稱讚和擁護。我所在的村,自《若干意見》出台實施以來,村莊面貌得到極大改善,這是黨中央《若干意見》政策扶持的結果,也是我們村“兩委”班子實幹的結果。目前,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各地紛紛打起了扶貧攻堅戰,我們楓林村仍有40多户農户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對此,一方面,我們對每一户扶貧户都制定了一套有針對性、切實可行的幫扶方案;另一方面,大力發展農業產業,以產業扶貧。

基層村幹部學習樑家河的心得體會範文5

樑家河之行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習在樑家河謀事、創業、做人處處都透露了一個“實”字。可以説,40多年前,年輕的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三嚴三實”這個做幹部的重要遵循。我理解習的“實”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我認為凡事必須實事求是,只有結合實際,才能真正做到好心辦好事。看到當年習打壩淤地的地方,感覺陝北跟我們贛南比,耕地少、農業生產條件惡劣得多。習當年在解決這個困難的時候,就給我們樹立了榜樣,他通過因地制宜,從樑家河實際出發,帶領羣眾通過打壩淤地,來增加耕地面積,減少水土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正是有了在樑家河的寶貴經驗,讓能夠“居高位而知基層,攬全局更懂細節”。

其次,工作必須真心實幹,只有幹部帶頭,才能真正贏得羣眾的信任和支持。想當初樑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產生活最大的問題,習就站在羣眾的角度,羣眾想什麼,他就帶頭做什麼,羣眾盼什麼,他就帶頭幹什麼。於是他就帶領村民打井,建了陝西省第一口沼氣池、創辦鐵業社等,解決了羣眾生產生活用水、照明等問題。他也以“能吃苦,幹實事”的黨員幹部良好形象,贏得廣大羣眾的高度讚譽和真誠擁戴。“空談誤國,實幹興邦”,一定不能在羣眾面前誇誇其談,説漂亮話,做表面文章。俗話説:村看村、户看户,羣眾看幹部;説一千,道一萬,不如干部帶頭幹。作為一名基層的黨員幹部,今後,我們更應該在服務羣眾的工作實踐中,以羣眾滿不滿意、實不實惠、幸不幸福來衡量和檢驗。

第三,我覺得做人做事必須實實在在,只有求真務實,才能真正樹立幹部的良好形象。據瞭解,樑家河村在建大壩時,在水溝旁剷土是個苦差,總書記是會主動去水溝旁剷土。這雖然是個微小的細節,但卻體現出習做人做事實實在在的樸實品質。我時常在思考,我們幹部的形象怎麼樹?威信從哪裏來?去了樑家河,聽了事蹟後,我覺得就是靠廣大黨員幹部通過實實在在、點點滴滴的工作累積起來。我相信自己多一點苦、多一點累,羣眾就會少一點愁、少一點難。

通過學習習當年在樑家河的動人事蹟,更加堅定了我紮根基層,真心服務羣眾這一理想信念。

基層村幹部學習樑家河的心得體會範文6

當看到習住過的土窯洞,用墨水瓶做的煤油燈,聽老一輩同志介紹着習的感人事蹟時,我腦子裏的畫面尤為清晰,彷彿就像在聆聽着昨天發生的故事。

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樑家河村,是當年下鄉插隊7年的地方,也是他和村民們一起艱苦奮鬥、攻堅克難的地方。作為一名農村黨支部書記,我有幸參加赴樑家河學習考察活動。

3月25日,帶着激動而期盼的心情,我跟隨考察團一行從贛州出發,經過在火車和汽車上連續顛簸20多個小時後,來到了延川縣文安驛鎮樑家河村。在考察團的組織下,我迫不及待地開始了學習考察之行。

在樑家河期間,我們認真參觀了習當年插隊時住過的窯洞、土炕和修建的陝西省第一口沼氣池、知青淤地壩,依次拜訪了習的入黨介紹人、時任村黨支部書記樑玉明,與習一同入黨的農村黨員、時任生產隊長石玉新,考察學習了國家水土保持示範園現場點——骨幹淤地、村黨支部及村史館建設、樑家河蘋果專業合作社、山地蘋果園、移民安居工程和正在興建的知青體驗園等,並在習住過的窯洞前,與樑家河黨員幹部一同交流革命老區扶貧攻堅、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等方面的體會。

當看到習住過的土窯洞,用墨水瓶做的煤油燈,聽老一輩同志介紹着習的感人事蹟時,我腦子裏的畫面尤為清晰,彷彿就像在聆聽着昨天發生的故事,深深地感受到樑家河羣眾對習真摯的情感。

作為一名農村黨支部書記,經過此次學習考察,更加堅定了我紮根基層、幹事創業的信心。回到村裏後,我要第一時間組織全村黨員幹部羣眾學習習的感人事蹟,以及在他的影響帶動下,一代代樑家河人拼搏創業的精神和加快脱貧致富的經驗做法,讓大家思想接受洗禮,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同時,結合本村實際,按照上級統一部署,充分利用“三送”工作平台,做實、做細精準扶貧工作,讓雙江村民早日脱貧致富奔小康。

今後的日子裏,不管我身在何處,從事何種崗位,面臨多大的困難,我都堅信“人定勝天”“付出就有回報”,這是我在樑家河學習考察的深刻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