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法學習心得【精品多篇】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9.28K

學法學習心得【精品多篇】

學法學習心得 篇一

市市政執法處處長在我們的專項學習中作了“市政管理行政執法隊伍建設管理與執法工作務實”的專題講座,其中有一點我體會頗深,就是目前我們執法隊伍的體制問題,即最主要是編制問題影響我們的工作積極性,市民對我們這支執法隊伍的認同度不高,我認為改革體制,理順關係是當前執法管理的首要任務,不然永遠名不正,言不順。

首先,迄今為止,我國仍沒有一部關於城市管理的全國性法律,城管執法長期存在着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不完善的問題,難以做到“有法可依”。地方不少涉及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規內容過於原則,有很多規定缺乏可操作性和強制性,“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制精神也就無法得到切實保障,

其次,我們這支隊伍的構成十分多樣化,各種編制都有,臨聘的、合同的、工勤的、事編的、專項執法編制的、參公的(參公里面的都幾種)、行編的等,再次,我們這支隊伍的管理機構也不統一,有建委管的,有市政管的,有各級政府直管的……

最後,我們這隊伍管理的事也不統一,別的執法單位不好管,不想管的事都推給我們,全是些得罪人的事,又沒什麼法律保障。

所以,我覺得一是需儘快完善城市管理法律法規體系,使城市建設管理工作有法可依;二是建議國家有關職能部門儘快明確全國城管執法隊伍的身份編制、主體資格、職能職責等;三是在城管執法隊伍中實行“五統一”的管理制度,即統一隊伍名稱、統一服裝標誌、統一執法證件、統一執法程序、統一執法文書,並在城管執法隊伍中建立能進能出的競爭激勵機制。只有體制、關係順了,我們這支隊伍才能適應日益發展的城市管理需要。

學法學習心得 篇二

我有幸在這次繼續教育中學得翻轉課堂,使我有了一個向北大教授學習、提高的機會。 翻轉教學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之前,我也曾出去培訓過幾次,但每次都是以聽教師的課堂教學為主,所看到的都是經過了呆板的講解。這次聽了他們各具特色的 翻轉教學,雖然我不能做一點不漏,但他們新奇的教法、獨到的方式、全新的管理體制,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無不起着重要的作用。這次培訓之後,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為 翻轉教學推廣的信心,給了我們強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論引領。下面是我在培訓中的幾點心得體會

第一; 通過培訓,讓我深刻地認識到必須更新教學方法。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廣泛運用,“填鴨”式的教法已經不適應時代的需要了,這就要求教師既不能脱離教學實際又要為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的研究即不是在書齋進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學活動中的研究。必須使用現代教學手段,並將其運用於教育工作實踐。以教師為本的觀念應當轉為以學生為本,自覺讓出主角地位,讓學生成為主角,充分相信學生,積極評價學生。

第二;通過此次培訓,我在教法觀念上有了很大的轉變,再不能象原來那樣死板的教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老師講天花亂墜,學生聽的昏昏欲睡,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説過:教法是為了最終達到易教,是用簡單的方法來傳授知識,要重在教學生掌握方法,學會學習。而我們今天所學的翻轉課堂不正是這種理念嗎?

第三;通過培訓,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要堅持不斷地學習,掌握先進教學方法,為更好的教學做好準備。隨着時代的發展,教育現代化的進程的不斷推進,當前以多媒體與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迅速興起,正快速地影響着各學科的教學。而翻轉課堂正是在新的媒體時代發展下的必然進步。教師應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展,為了更好的做好自己的任務,就應該充分利用網絡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教學方法的改革深化。

學法學習心得 篇三

最近通過對中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的學習,讓我感觸特深,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的《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於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五個五年規劃》和教育部印發的《全國教育系統法制宣傳教育第五個五年規劃》的精神和要求,指導各地中國小校全面、規範地開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特制定本指導綱要。

要求確保中國小法制教育的質量,充分發揮學校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不斷推進中國小法制教育的深入開展。通過深入學習,反思教學,我體會頗多,表述如下。

一、懂要求、明原則、知任務、曉內容

通過學習,我明白了國小法制教育的總體要求、實施原則、主要任務和內容等等。

(一)我懂得了國小法制教育的總體要求。開展中國小法制教育,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密結合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着眼於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要求;結合中國小生的生活實際和成長特點,致力於幫助他們不斷提高法律素養,牢固確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逐步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我知道了國小法制教育的原則。通過深入學習,我明白了綱要實施的原則,

1、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

2、法律知識教育與法治實踐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3、整合性原則;

(三)我知道了國小法制教育的主要任務。開展中國小法制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努力培養中國小生的愛國意識、公民意識、守法意識、權利義務意識、自我保護意識,養成尊重憲法、維護法律的習慣,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樹立依法治國和公平正義的理念,提高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引導他們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四)我知道了國小法制教育的主要任務。在國小階段,進行初步的法律意識、權利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的啟蒙教育,使學生具備初步的法律觀念和權利觀念。

1、瞭解社會生活中有規則,法律是社會生活中人人都要遵守的具有強制性的規則。法律規定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各種特定條件下能夠做什麼、必須做什麼或禁止做什麼。

2、初步瞭解法律的作用,體會法律代表公平正義,維護秩序,保障自由,保護人身、財產等權力不受侵犯。

3、瞭解自己依法享有的權利,任何人的權利不可隨意剝奪和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瞭解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據,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初步建立憲法意識。

5、初步瞭解未成年人權利的基本內容,瞭解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利的內容,知道生命健康權、人身自由權、姓名權、受監護權、休息權、隱私權、財產權、繼承權、受教育權等基本權利應當受到保護,增強權利意識。

6、掌握初步的自我保護方法,知道權利受到侵犯時如何尋求法律保護,瞭解尋求法律保護的渠道。

二、踐行綱要、“落地”課堂、突出效果

作為國小法制教育的實施者之一,通過學習“綱要”,在“綱要”的要求、原則、任務、內容指導下,我們要身體力行地踐行“綱要”,踐行“綱要”的重要環節在於“落地”課堂,“落地”課堂最終要有突出的效果顯現出來,這才完成了法制教育的全環節,達成了教與育的目的。

通過學習“綱要”,我的法制觀念得到了強化,我的法制教育觀念得到了提升。我準備在今後的課堂教學、德育教育、活動開展中積極踐行“綱要”,力爭讓法制觀念在學生心中生根、讓法制行為在學生生活中開花、讓法制制度在社會的大家庭中結果。

1、身體力行,潛移默化

教師作為社會生活的一員,每時每刻都生活在法律的制度約束中,我自己就要恪守法制,做一名優秀的遵紀守法的公民。這樣在學生面前才能有説服力,正所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與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我還要把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些法律事件,聽説的一些涉法事件,(當然其中不乏有與學生相關的,不乏有學生感興趣的),講給孩子們聽。讓法制的春風潛入學生的大腦,讓鮮活的“教材”在學生的大腦中默化為規則。

2、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法制這個詞語雖然很抽象、很空洞,但是因為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它又是具象的、生動的。法律的條文是嚴肅的、是空洞的,對國小生進行法制教育就要化嚴肅為活潑,化空洞為生動,在形式上要講究多樣化,在內容上要講究豐富而多彩。

形式的多樣化,比如可以請進來搞講座,可以走出去訪社會;可以坐着聽(新聞、講座、故事),可以站着做(故事表演、規則遊戲、以身説法);可以有圖片展覽、有視頻播放、有公審現場、有文本閲讀;可以有故事會、有隊會、宣講隊、手抄報等形式。這些形式多樣化了,內容豐富了,自然學生就感興趣了,有興趣了效果就不言自明瞭。

3、正面教育為主,反面教育為輔

生活中真實法制故事不少,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有感人的、有血腥的,有廉潔的、有腐敗的,有陽光的、有陰暗的。作為教師,我們空間應該怎樣運用這些故事來影響學生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我個人認為,法制教育必須要做到正面教育為主,反面教育為輔。

有個教育故事值得學習。銀行是怎樣培訓僱員識別鈔票的呢?英國銀行協會每年都組織一個培訓班,幫助銀行職員識別假鈔。在培訓期間,學員們一張假鈔也摸不到,訓練時用的都是真鈔,上課時講的都是真鈔的特點。專家們解釋説,學員們通過反覆接觸真鈔,手指、眼睛都習慣了真鈔的感覺,以後在工作中一旦遇到假鈔,就會感到特別不習慣。雖然他們對假鈔的特徵一無所知,但潛意識告訴他們:“這不是真鈔!”據統計,接受了這種培訓的職員,對假鈔的識別能力要強得多。

對學生,尤其是對鑑別能力尚弱的國小生來説,正面的教育形成正面的影響,負面的教育形成一種心理陰影可能更大。

4、反覆抓,抓反覆

學生的法制教育是一個長期過程,不可企望一蹴而就,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不厭其詳,以多種形式,多彩內容,反覆強化。當然,學生行為有反覆也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我們要不失信心,要反覆抓,抓反覆,不放鬆。

5、外部施教,內化行為

內化是一種自主行為,任何一種東西經過多次的、長期的影響後,人的大腦都會產生自主內化。所以法制習慣的養成這需要我們反覆的外部施教。認識這一點很重要,以免我們產生急功近利的心理。

教師的法制教育是一種外部施教,長期一以貫之,讓學生眼、手、耳、腦都“習慣了真鈔的感覺”,久而久之形成習慣,經過學生的自主內化,然後在大腦中形成自己獨有的法制模塊,最終養成良好法律意識,並指導自己在法律制度許可的範圍內行為,做

學法學習心得 篇四

近年來,有關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研究成果越來越多,行動導向教學法被認為是改變當前職業學校教學方法的有效手段。在上學期末聽了專家的介紹和針對性的培訓,使我在原來運用簡單的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的基礎上,加深了對行動導向的具體認知。行動導向教學法是職業學校的教學方法之一,對提高學生的能力是目前職業學校所採用的很多傳統教學方法所不能比擬的,優勢明顯,但實施的難度也不小。下面是我對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瞭解和心得:

一、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特點

所謂行動導向,是指學習是個體的行動,學生是學習的行動者,教師是學習行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諮詢者,為了“行動”來學習並通過“行動”來學習,從而達到“手腦統一”。行動導向教學法不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在教學中重視“案例”教學,重視“項目”教學,重視“解決實際問題”及“自我管理式的學習”。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作用,在於既可使學生更快地掌握專業技能,又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能力、與人協作共事的社會能力和創新精神。

行動導向教學方法有以下特點:

1、注重學生個體的行動性

行動導向教學方法,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行動性”,即參與性、實踐性和互動性,體現“以人為本”的職業教育思想。通過教師引導、師生互動,突出“我聽到的,我會忘記”;“我看到的,我會了解”;“我做過的,我會記住”的思想。

行動導向教學法要求教師精心設計教學案例,通過頭腦風暴法、小組討論法、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辯論法、卡片調研法等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行動來理解專業知識。學習過程結束,教師讓學生演示成果,使其充分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其間教師和學生對其成果進行討論並給出建議。這就在提高自己專業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社會溝通能力。在應用行動導向方法的過程中,學生也學到了方法,從而提高了學習能力。

2、注重教學過程的完整性

行動導向教學不追求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而注重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的完整。行動導向教學過程從引入課題到評估,有着環環相扣的教學環節。而在傳統教學中,往往只涉及或重視其中個別階段,如獲取信息和實施,忽略諸如對學習過程的思考、計劃、檢查、反饋等關鍵性環節。

3、注重學習行動的合作性

行動導向教學法以學生興趣為出發點,重視關鍵能力的培養。由於行動導向的教學面向典型職業活動中的實際問題,注重學生將知識轉化為應用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尤其是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強調合作式學習,強調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的師生、生生關係,有利於構建師生與生生之間新型的互動協調關係,從而有利於培養學生與人協作共事的能力。

4、注重教學評價的開放性

行動導向教學的評價既有對所學技能與知識的定量分析,也有對學生所獲得的能力的定性分析、所有的評價結果是開放性的、特別是在教學評價中,允許學生自己制定評價標準並檢查自身的學習效果,這就使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從評價的“旁觀者”成為評價的“主持人”,評價標準的制定基礎不是對知識的複製、拷貝,評價的宗旨是幫助學生改進自身的學習,幫助教師更好地優化教學過程。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實施步驟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實施步驟,最常使用的就是“六步法”: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具體步驟如下:

1.資訊(引入課題):

首先,準備工作:設計學習領域和學習情境之前,教師先把課堂上最基本的教學媒體——工作過程設計好,並準備好工作用設備、器材、參考資料、參考用的學習(工作)流程以及學習(工作)表單等。

其次,向學生提出項目任務:常常由教師提出一個或幾個項目任務設想,然後同學生一起討論,最終學生自行確定或師生共同確定項目的目標和任務。也可由教師提供相關信息、設疑,由學生提出和確定項目任務。

第三,分組。小組成員要強弱搭配。分配具體任務時,要注意成員之間水平差異、性格特徵,力爭小組的每一個成員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

2.制定計劃:先由學生討論、制定項目工作計劃,確定工作步驟和程序,最後得到教師的認可。

3.決策(收集信息、篩選信息):學生根據課外相關的學習領域通過相關的媒體進行學習,從書本上、網絡上查找有關信息,並整理、加工、篩選信息,並提出設想或探索的路徑或方向。

4.實施計劃:學生確定各自在小組中的分工以及小組成員合作的形式,然後按照已確立的工作步驟和程序進行工作。

5.檢查評估:先由學生對自己的工作結果進行自我評估,再由教師進行檢查評分。師生共同討論、評判項目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學習行動的特徵。通過對比師生評價結果,找出造成結果差異的原因。

6.評估應用:作為項目的教學(實踐)成果(產品),應儘可能具有實際應用價值。因此,項目工作的結果應該歸檔或應用到學習或教學(生產)實踐。

三、對中職學校行動導向教學的思考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有着先進的教育理念,這種教育理念符合人特別是邏輯推理能力較弱的青少年的認知規律。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課都適合完全採用這種教學模式,如一些概念性學習又沒辦法進行探究的課程學習,這類課程更適合使用講授法、演示法。而有一些課程雖然內容上適合採用這些方法,但學生的學習能力還不能達到,因此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一定的改良,如這類教學方法要求給出大量的學習資源供給學生自主學習,並且具有合作學習的特點,但職業學校的學生普通存在閲讀障礙、沒有溝通技巧等問題。因此在教學流程的安排中,應該加入這類學習方法的指導,並根據學生的情況適時的調整教學流程,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可以循序漸進地進行,不追求一步到位地達到“標準”流程。

與此同時,作為青年教師,我們中許多人的教學能力並不成熟,而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卻要求教師在執行過程中作為一個細緻的觀察者、引導者。而這些角色在傳統備課中一般很難體現出來。因此大部分青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放羊”的現象,對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困難觀察不到,指導不力,造成最後的教學達到度較差。雖然表面看起來教學流程符合“標準”流程,實際上教學效果卻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因此,如何真正尋找或改良適合中職學生學習心理、中職青年教師容易執行的行動導向模式的各種教學法,還需要我們去更多的探索。

學法學習心得 篇五

通過學習《2011年版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對新課標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並獲得了教材實驗操作上的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形成轉變為在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深知要教好這門課,就必須對這門課程的課程標準完全瞭解。在現在的教學改革背景下,國小數學的新課標有了巨大的變化,那現在的國小數學對於學生來説,到底是一門怎樣的課程呢?通過這次學習了國小數學新課標,再結合具體的工作實踐,我有了如下幾點體會:

一、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二、學習模式的多元化。教育家陶行知説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係,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繫。

三、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説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會動腦筋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實踐操作能力。我們體會到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要注意做到:既重視科學精神,又充滿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紮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練,還要關注每一個孩子,尊重學生人格,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要善於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鋭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

四、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 baihuawen.c n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滿足於學生説出是與非,或是多少,至於説話是否完整,説話的順序如何,教師不太注意。這樣無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髮表見解,並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並讓儘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説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説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