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生學習微課程心得多篇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39W

學生學習微課程心得多篇

學生學習微課程心得篇1

這學期的形勢政策課涉及到國際國內形勢、國內政策等宏觀問題。老師通過滔滔不絕的講述和豐富多彩的素材讓我們領略到了一個真正思維活躍的人的不凡表現力,形勢政策讓我們深刻的認識到,瞭解當今局勢不僅關係到個人的發展更關係到整個民族的復興。社會的大發展早以成為決定個人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大學生又是受社會的大環境影響比較大的羣體,我們未來的工作生活受到這個社會大環境的制約。我們必須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靈活變通,具備創新能力。

與此同時,我們還應順應形勢與政策,發展自我:找準自己的發展目標,結合自己的優勢,定位自己的方向及發展地位;利用形勢與政策的導向作用,把握住當前的發展方向,讓其為我所用,形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鋭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養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膽識和能力。

在學習農村土地改革政策的時候,我有更多的學習心得與體會。在深化農村改革方面提出的重大理論和政策突破是: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共同發展,賦予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允許農民以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鼓勵承包經營權向農業企業流轉,允許財政補助形成的資產轉交合作社持有和管護,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種養業,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佔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權,選擇試點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保障農民工同工同酬,保障農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鼓勵社會資本投向農村建設,允許企業和社會組織在農村興辦各類事業,把進城落户農民完全納入城鎮住房和社會保障體系、在農村參加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規範接入城鎮社保體系,完善對被徵地農民合理、規範、多元保障機制,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推進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統籌發展,改革農業補貼制度,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鈎機制,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

這些重大論斷和政策突破,必將對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規律,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發展方向。從理論上講,工農關係、城鄉關係的內在聯繫決定了城鄉要一體化發展。

農業和工業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兩個支柱產業,農村和城市是人類經濟社會活動的兩個基本區域。工業和農業之間、城市和農村之間存在着內在的、必然的、有機的聯繫,彼此是相互依賴、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農業和農村發展,離不開工業和城市的輻射和帶動;同樣,工業和城市發展,也離不開農業和農村的支撐和促進。

學生學習微課程心得篇2

作為一名大三的學生,隨着對專業知識的深入學習以及對專業形式的瞭解,面對剩餘不多的學習生活,越發覺得學習時間的緊迫,感歎時光的飛逝,感覺大學的生活越來越短暫,面對不可知的未來,有着更多的期待的同時卻不免有一些茫然與恐懼。慶幸學校開展形勢與政策這門課程,雖然在過去的教學中也曾經學習過,但大一時的懵懂以及大二時的不夠成熟讓我在學習之餘還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學習的動力好像隨着時間的推移而變得越發減少。豐滿的理想總是在骨感的現實中變得那麼虛無縹緲。有着一股刻苦學習的幹勁卻偶爾也會

因為茫然而悄悄停下前進的腳步,未曾真正感到就業壓力的巨大。每天習慣花大量的時間認真專研自己的學習,覺得遨遊在知識的海洋是一種無以言比的幸福。不願意這麼早就面對未來的社會,就像個不願意長大的孩子一樣,偶爾會逃避似的不去了解時事,不去關心當前的形式政策。但理智又把自己拉回現實,我是當代的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大學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價值取向,將直接影響到國家的未來,事關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復興的全局。從我做起,才能談祖國之未來,民族之希望,我不能在這象牙塔裏做只十足的井底之蛙。於是又不斷的給自己充電,不斷了解時事,緊跟時代步伐,學習理解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堅定自己學習的信心與決心,發奮努力。通過對形式與政策課程的進一步學習,我慶幸自己還有戰勝逃避現實的理智頭腦,更感謝老師的授業解惑。偶爾茫然的自己似乎找回了信心與希望。面對未來,不再是那麼懼怕。前進道路的方向更加清晰,目標也更加明確了。思想再次得到了昇華,就算不那麼偉大的説成是為了為國家,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而是為了能讓自己的才華得以施展,自己的人生過得更精彩而努力學習吧。老師的講解讓我更加理解當前形式與政策的重要性,增強了我對社會的緊迫感,讓我更加全面正確地瞭解和認識黨和國家面臨的形式和任務,把握時代命脈,增強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偉目標的信心和社會責任感。

時代在進步,我也不能落後,跟緊時代的步伐,不做社會前進的絆腳石。深刻的認識到不全面的自己還需要不斷努力的學習,我應順應形勢與政策,發展自我:找準自己的發展目標,結合自己的優勢,定位自己的方向及發展地位;依據個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努力奮鬥,構建知識結構體系,拓展素質,不斷提高個人能力,利用形勢與政策,為我所用,形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鋭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養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膽識,利用形勢與政策,實現自我大發展。樹立一個遠大理想,做一個有理想的人,努力奮鬥,這樣才能爭取早日把自己培養成為符合社會主義的人才。

學生學習微課程心得篇3

網絡學習還是個新生事物,如同罩着一層神祕的面紗,使不少人望而卻步,不知自己是否能夠適應這種全新的學習模式。隨着家用電腦的普及,網絡學習愈來愈呈現出其特有的優勢。學習資源豐富,學習時間靈活,其教學資源亦日趨成熟。網絡不只是新新人類的寵兒,而已演變成為大眾的學習媒介。

本人於__年春季參加__網院的英語學習,迄今已一年有餘,並榮獲了北__網院__屆優秀學員稱號,對網絡學習有了一定的瞭解。北外網院為學生提供了非常全面的學習的平台,每一位學員都可以根據自身要求,有選擇的利用其中的部分資源,便可以順利完成學業。

本人在網院學習期間能夠按照網院的要求進行網絡學習,積極參加面授輔導課,認真聽講,作筆記,在課堂上與同學進行充分交流。每次面授輔導之前基本做完兩個單元的學習任務,做到有備而來。每天登錄平台學習網絡課件,做到聽讀互換。每學完一個單元,便及時填寫學習記錄卡,對一個單元的學習進行即時的檢驗。認真完成作業並按時提交,這也是回顧已學知識點的很好的途徑。經常上網瀏覽網院通知,掌握網院動態。登錄學習論壇,瀏覽與所學課程有關的帖子,汲取所需。

此外,本人每學期初都會按照成功指南提供的學習策略做一個大概的學習計劃,所有的學習活動儘量按計劃進行。偶有調整,但是並不影響整個學習情況。本人認為網絡學習與課堂學習最大的區別在於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網院已經為網絡學員提供了充分的學習策略和學習資源,只要按照網院要求,根據自己所需善加利用,必能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學生學習微課程心得篇4

首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形勢與政策》這門課所講授的內容,以具體的事件、政策、社會現象為主,而不像其他思想政治理論課,有很清晰的理論脈絡和講授線索。於是,這裏就存在一個問題,《形勢與政策》課如果幹巴巴地講事件、政策等實際問題,那就沒味道了,似乎也“沒有必要”了,因為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各種現代傳媒瞭解到正在發生的一切。其實,單純地羅列時政,本身也不符合《形勢與政策》這門課的初衷,不符合形勢與政策教育的要求,不能滿足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形勢觀、政策觀及科學方法論教育的要求。因此,《形勢與政策》課決不能就事論事,一定要因勢論理、因事論理、事理結合,把理論闡釋與實際問題分析緊密結合起來,讓我們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彰顯《形勢與政策》課的魅力。

其次,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原則。如前所述,《形勢與政策》課所講授的都是現實生活中的時政熱點問題,需要事理結合,進行理論分析。但光有這些還不夠,還需要有歷史感,將現實問題與歷史分析結合起來。因為任何社會現實問題都不是憑空產生的,都有深刻的歷史背景,都有一個發展變化的歷史過程,如果我們不瞭解現實問題的歷史背景及發展變化過程,《形就很難對其有全面和較為深入的理解,勢與政策》這門課就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如果老師在教學中忽視問題的歷史與背景傳授,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一種半截子教學。因此,在教學中,老師既要重視時政問題的橫向聯繫,又要重視縱向聯繫,不僅要告訴學生問題在當下是什麼形態,還要告訴學生在歷它是什麼形態,是如何發展演變而來的。

再者,講授與對話相結合的原則。在信息時代,隨着互聯網技術的深入發展,現代傳媒日益發達,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更加便捷,對信息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高。當代大學生思維敏鋭,思想活躍,利用現代傳媒獲取信息的能力越來越強,基於這一特點,《形勢與政策》課的內容對於他們而言並不陌生,有的甚至非常熟悉,也都有自己的看法、意見和建議。這就要求“形勢與政策”課教學不能搞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而必須充分調動併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潛力,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討論和發表自己觀點的機會,同時對學生比較片面的觀點給予恰當的引導。這樣,課堂教學才會有聲有色,充滿活力,富有魅力。

最後,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如前所述,《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內容具有非常顯著的現實性特點,基本上都是當前的熱點問題。這些社會熱點就發生在我們身邊,都能夠切身感受得到,都可以進行調查研究。因此,《形勢與政策》這門課不能關起門來搞教學,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教聖賢書,而要把課堂上講與走出去看結合起來,讓我們帶着問題到社會上去調查研究,然後把調研心得帶回到課堂,實現理論昇華。這樣既可以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拓寬思路,讓學生對課堂內容有切身的體會,又可以豐富教學的載體和內容,增加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強教學的效果。

學生學習微課程心得篇5

中華古國,悠悠五千載;中華文明,綿綿無千年;中華經典,浩浩五千卷。中華經典的星空裏,羣星閃耀。詩情融花意一體,智慧與激情齊飛。閲讀經典就猶如與先哲同行,聆聽他們對世界、對歷史、對人生的感悟,就會被那蓉智的思想靈光所感染,比如,《三字經》中的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的言而有信;恩欲報,怨欲忘,抱怨短,報恩長的廣闊胸襟;《道德經》中的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的宇宙萬物的奧妙……厚德載物、達濟天下的廣闊偉略,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社會理想;其中不僅藴含着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深刻的智慧美,更沉澱着一個偉大民族不朽的靈魂。毋庸置疑,國學經典已經成為我們民族精神約定俗成的輔助教學書,成為一種長效的民族素質滋養濟,更是當代學生學習的模範用書。

是這本書教會了我何為真誠,讓我領略了真誠的無限魅力!以言語温暖他人也是泛愛眾。人生有限,可祝福別人的機會屈指可數,利用好自會喜悦。當老師以真誠心幫助學生,昔日視若無睹的機會驟然間變得清晰可見、觸手可摸。方知沒有哪種職業會比國學經典更有功勞、最愉快,漸漸在享受經典。原來我的生活習慣不節儉,現在的習慣令人讚歎,這一切佳績源於《弟子規》潛移默化間教會學生逐漸形成高尚的品德、強烈的責任感,嚴謹細緻、團結守信、處處為人着想的待人處世方法,鍥而不捨、善思好學的態度。德育和教學並駕齊驅,相得益彰。

我喜歡眼見為實。一本《弟子規》讓我明白立身處世接物的道理,耳濡目染於聖賢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中,慶幸聖賢與己如影隨形。懂得經典是拿來做的,不知何時起贏得了家長從未有過的尊敬,只因我請了古聖先賢來幫我。

樹的本是根,人的本是孝。孝是我們做人的根,是我們成長的根。我們一定要從小做起,把根扎牢,讓世世代代的人都知道做人要孝順父母,尊敬老師,把孝永遠傳下去。我向善啟孝心的國學經典致敬,是你為我們紮下了正確做人的深根。雞蛋原理中,因為雞蛋是幼小的生命,在破碎的那一刻,我們一定會心靈傷痛。我們要喚醒和保護他們那一顆生命同體的仁愛之心。那是一種很清晰的感覺——心靈得到了深深的淨化,同時,又把自己深藏在心底好久都沒有去關注的東西給喚醒了。

我相信,我們班的每個同學,自小就讀過很多中國儒家的名句和文章,而且很多都是在課堂上經過老師講解的,深諳其中的道理,印象都應該很深刻。可是這些寶貴的東西,在重複的考試和自我的奮鬥中,離我們越來越遠,已經和那些染塵很久的器皿一樣,被埋沒了。

現在,系又把國學經典強調走進我們日常生活,又一落到很現實的行為點上。修身,對古代人而言是人生的終極追求。但對於現代人又何嘗不是呢?處在全球化的時代裏,我們更身處在一個多元文化所交匯的國家裏。日復一日快節奏的生活,使我們變得急功近利,忘了去關注自己本質的東西。可是拋掉根本,我們會變得一無所有。

古人的話語值得我們好好去聆聽。因為這些話語歷經千年,依然如珍珠般奪目。不學禮,無以立,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禮儀一直被當做人生的基礎課程而備受重視。在人類邁進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講究禮儀已上升成為一個國家或民族進步、開化與興旺的標誌。而我們要做社會的文明人,更需要學習和講究禮儀。以平等心對待別人,幹什麼事情都不要有很強的優越感或自卑感。

真是令人自豪,中國人在幾千年前就領悟到了這個道理;可是也令我們感覺有些悲哀,我們趨之若鶩地去搜尋、閲讀那些外國人士寫的成功之道,卻忽視了自己祖宗留下的東西,甚而將它拱手給了別人。看看現在國外越來越熱鬧的中國文化研究潮,我們真該反省了。

人生幸福的根源確實是愛和被愛。看着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獲得了成功,自己同樣地興奮和雀躍。默默地把自己的愛給予別人,自己的心同樣是温暖的。而作為被愛的人,我們更能感受到這一點。最真切的便是撫育我們的父母。只有他們從你一出生,即開始擔當兩個守護天使的角色。縱使你到了那遙遠的天邊,他們還是始終不離地關注着你。你忘乎所以地忘掉了他們,他們卻將你時時掛在心頭。每次説到父母,正在嬉笑的我都會心有濡濕,對他們充滿了愛敬。

現在重新審視我們家幾代人對自己長輩所做的微不足道的、在常理之中的事情,我才發現孝道在我們家隨處可見、無處不在。因為我們從小就在孝道的氛圍中長大,認為對長輩本來就應該這麼做。可以説孝道在我們頭腦裏已經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式,在行動上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一切都顯得那麼自然,那麼平常。現在看來,所不同的就是家突出了一個孝字和身教。由於孝,兒女們聽話,母親和我的理念得以灌輸;由於孝,兒女們懂得尊敬師長,人人喜歡;由於孝,兒女們懂得仁愛,同學團結;由於孝,兒女們奮發學習,成績優異;由於孝,他們好好做人,不讓媽媽操心等等。就是因為做到了一個孝字而一順百順。

我才開始明白,別人沒有錯,所有的錯誤都在自己德未修呀。此生最大的幸運就是聆聽到聖賢教育,然而當自己的修養沒有達到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時,很有可能出發的目的是好的,做着做着就偏離方向了。在這個假期的國學經典學習中,我深深感到像我這樣從小好逸惡勞的人,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要改習氣,立身行道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的。自己一定要堅持改過向善,做到久自芬芳。

從小到大,我都在取,到了該予的年紀時,還是一事無成。我希望能為別人做點事,學習儘自己的本分做人。國學經典使我明白做一個真正的人,一個大愛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使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有了很大的轉變。國學經典,聖賢滌盪了我們心靈的污垢,淨化了我們的靈魂,使我們有一種脱胎換骨、再世為人的感覺。如果把這幾天的學習用兩個字概括,我想會用這樣兩個字:感動。國學經典教我們怎樣孝敬父母,怎樣與兄弟姐妹和睦相處,怎樣為人師、為人父、為人母,怎樣和朋友相處,怎樣善待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甚至每一件物品,讓我們時時刻刻都懷着感恩之心。系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我係努力的將中華文化承傳,成全我們的家庭,成全我們的幸福,誰能説,國學經典不是我們生命中的貴人呢?你們用自己的善行義舉實踐着聖賢的教誨,用自己的一片愛心去成就他人,為我們做出了表率,相信你們今日種下了福田,種下了善的種子,他日定能開出世間最美麗的花朵,結出累累的善果。

學習經典,首先要從自身做起。我們要時時懷着一顆感恩之心,包容之心,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與人為善,也與己為善。回校以後,我要積極地向全校師生、推廣力行經典的理念,讓全校師生都來接受經典教育,並通過青年路x石化職業技術學院使全校師生受益一生,來影響和帶動x市經典教育的開展,讓更多的學子接受聖賢智慧的教誨,能夠擁有更加健康美好的人生!一個人對父母不敬,對你的性德是最大的損傷,我不騙你,一個人只要對父母不孝,整個業障絕對快速現前。國學經典的道義、情義那厚重的力量生養了我們,我們懂得了自立、自強,奮鬥不息,這是我才感到自己曾經把父母傷得那麼深,可是父母對兒女的愛,卻永遠不會改變,那是一種最最真摯永恆的愛。我是在幸福中長大的孩子,比起父母來説,我簡直就像金枝玉葉一樣,而父母只是卑微的小草。但是父母這株草,活得有尊嚴,有志節,不低頭,也不奢求,非常快樂,從小就知道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社會的污染,從來都沒有誘惑、動搖過父母。

人的一生,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而父親母親,永遠是我源源不絕的支持力量,伴隨我,也引領我。《弟子規》正是在時時處處、引導我們如何仁愛待人,正確處事,分寸有度接物的好教材。在現實生活中真是隨時可以用到的啊!

學生學習微課程心得篇6

近段時間我們學習了國學經典,通過學習漸漸的瞭解了書中的意思。

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傳統經典文化是中華文明傳承數千年的重要載體,內容博大精深,流傳的經典浩如煙海。

國學經典中不僅有名家名言,還有貼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膾炙人口的著作選讀。其中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還有的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艱辛”也在民間廣為流傳。這些使國學之精華更接近人們平時的日常生活,讓我們更容易理解,方便記憶,能把聖人之訓用在實處。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論語》一直閃耀着特別的光芒。兩千多年來,《論語》中“仁愛”的核心思想,始終浸潤着“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光芒,它為不同時期、不同年代的人們所推崇,所向往。原來總以為孔子是離自己很遙遠的古代聖賢,《論語》是學術家們才研究的歷史文化遺產,從沒有想到它會如此親近地來到我們身邊。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作為教師,假如我們能感受到這些,那我們的心中肯定會少許多怨言,肯定會是一名快樂而幸福的教師。真正好的老師應像孔夫子這樣,平和地跟學生商量把這種天地人三才共榮共生的關係講透。面對不同的學生,我們老師就需要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態。

就像孔子所説的那樣要“愛人”、“知識”。關愛別人,就是仁,瞭解別人,就是智。對學生多些瞭解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對成績差的學生應以一種積極的心態,正確地引導,相信他們一定會在自己的教育下有所轉變,只是遲早而已。

國學經典裏的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了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理,在擴大我們的閲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着我們的思想、行為。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着我們,讓我們一起在聖賢的光芒下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