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培訓課程心得多篇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65W

培訓課程心得多篇

培訓課程心得篇1

隨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發展,新課程實驗的深入實施,帶來了全新的理念,全新的課堂,創造和問題都推陳出新、層出無窮。必然教研活動的方式也跟隨着發生變化。為了合作與交流、協作與共享,網絡教研應運而生。網絡教研依託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發和利用網上教育資源,建立開放、交互動態的網絡教研平台,實現資源的交流與共享,以教育消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如今,利用網絡上博客做教研成為教研的必然趨勢。

一、傳統的教研活動,由於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教研員與一線教師各自為政,交流少,開展教研活動特別困難,即使有有些零星的新課程培訓,但有些學校由於受各種情況的束縛,往往只有少數人蔘加,並且由於培訓時間短,很難達到教研為教育教學行為服務的效果和目的。而網絡教研,充分利用了網絡速度快,信息發佈及時,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透明度、參與面和交流面都較大等優點,能及時有效地為基層服務。通過網絡博客,還可以進行區域內或跨區域的教研活動,利用博客論壇、發貼等方式還能夠解決眾多教師參加教研活動的時間不一致問題。

二、網絡教研專家在線,民主討論。傳統的教研活動,往往由聽課、評課、主題研討等環節組成,由專家、領導或同行主講,其他教師參與討論,這種交流是面對面進行的,不少人往往礙於面子,不提、少提或婉轉地提反面意見,這樣的形式很容易造成人云亦云的虛假教研,而網絡教研一般由專家或同行在線,因其隱蔽性,使大家不再有這些顧忌,肯定什麼、不同意什麼,都能真正做到有什麼説什麼,即使持基本否定的態度也會直説。這更有利於引起對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思考,無論是教師,還是專家、教研員,都有更大的收穫,真正起到民主研討的作用。從幾個新課程網站的網絡教研情況來看,的確能形成專家與教師、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之間,甚至教育行政領導與教師、學生之間在線接觸,開展更加民主化、真實化的教研活動,這對新課程的健康發展,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三、網絡教研延續研究,空間無限。傳統的教研活動,一旦活動結束,研討也就隨之結束,即使活動中所滲透的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要再通過參加活動的教師轉達,其效果往往也會大打折扣,如時間遠久還可能會遺忘。而網絡教研,可以把活動的內容或活動中所需體現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思想通過網絡傳遞給每一位所需的教師,教師可以不受時間的限制,隨時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學習、分析和研究,發表評論,甚至還可以把繼續學習的心得體會通過網絡發貼與同行交流,即使彼此不在同一地方。通過網絡教研,技術教師還可以將自己遇到的問題或自己認為成功的教案、案例、課件、經驗等發貼到論壇與專家、同行一起共同思考、討論、吸收、分享,使教研活動能夠介入教學全過程,貫穿在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反思等環節。

四、網絡教研促人反思,催人上進。網絡教研促進教師的自我反思和發展,改變了教師的學習狀態、工作狀態,極大增強了教師參與教研的自主性,創生出嶄新的學校博客教研文化。通過教育博客,教師發表自己的教育實踐的教學感想、教案、案例等與同行交流,大家羣策羣力,聚合更多人的智慧,從而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另外,在發貼、回貼的過程中好的貼子會吸引更多人讀貼跟進,教師有了“受重視”感,便會自覺地產生髮表的慾望,積極發表話題。而要發表話題,便會更加關注教學現象,對教學現象進行分析,進而使教師養成了觀察與思考的習慣,催人上進。也實現了網絡教研的同伴互助。在教育博客聚合的環境中,大家以共鳴的方式相互促進與提高,一起構建和諧的抒發、表達、辨析、質疑、批評、總結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規律的網絡環境,一起夠成豐富多彩的“社會大研討”。在充分展示自我,參與交流,質疑和批評的過程中,促進教師學習反思能力的提高和良好習慣的形成,也促進了教研行為的變革,更是一種創新的思維。

培訓課程心得篇2

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營造和諧的氛圍,設計好的教學情境,設置能啟發學生創新性思維的題型,實現現代教學技術與數學的整合等,可以充分開發和發展學生的潛能,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進人最佳思維狀態,使他們的數學學習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1、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

現代教育學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因此課堂活動應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要積極營造一種活潑生動的課堂氛圍,消除學生的心理隔閡,促進學生主動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要注重課堂教學方式創新,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與空間。教師在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練習的安排等過程中,儘可能要讓所有學生主動參與,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形成一種寬鬆和諧的教育環境。可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進行合作教學,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於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通過設計集體討論、查缺互補、分組操作等內容,鍛鍊學生的合作能力;特別對一些不易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在班集體中開展討論;學生在這樣的輕鬆環境下,暢所欲言,敢於發表獨立的見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將幾個想法組合為一個更佳的想法,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的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首先都要最大限度調動學生潛能,要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進行合理的分工和組合,在小組內部責任要確定到每個學生;其次要注意調控,按照最近發展區原理,循序漸進,通過設置分級學習目標,讓師生在合作學習中都要有作為,開展有效地討論。

2、創設促進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

當今流行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當信息滲透於有意義的情境之中的時候,當創設隱喻和類比的時候,當給學習者提供能夠使其產生與其個人相關聯的問題的機會的時候,學習者就能夠進行理想的學習。赫爾巴特等也提出,應該讓學生就學科內容形成問題,想知道“事情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然後再去探索,去尋找答案,解決自己認識上的衝突,通過這種活動來使學生建構起對知識的理解。問題解決活動有可能使學生更主動、更廣泛、更深人地激活自己的原有經驗,理解分析當前的問題情境。高中數學新的課程標準也指出:“通過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學生自主探索活動,使學生理解數學概念、結論逐步形成的過程,體會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我們強調把數學學習設置到複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生合作解決真正的問題,來學習隱含於問題背後的數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並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因此,我們認為,首先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學生善於觀察,認真分析、發現問題的能力。其次,積極開展合作探討,交流能得出很多結論。當學生所得的結論不夠全面時,可以給學生留下課再思考、討論的餘地,這樣就有利於激發學生探索的動機,培養他們自主動腦、力求創新的能力。教師要注意的是,要從教學目標和內容來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切忌牽強附會。

3、設置能啟發學生創新性思維的題型

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數學課程應力求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歷程,發展他們的創新意識。”要想創新,就應指導學生大膽質疑,勇於批判,敢於向權威挑戰。然而學生認為教師和教材的權威性是不可侵犯的,都習慣於接受教師和教材講述的一切,不會去思考、懷疑、批判,所以很難有創新意識。同時,教師在課堂提問中,提出的問題大多是陳述性問題,並讓學生圍繞某一知識點進行大量的題海戰術,缺少了對開放性創新題型的設置。我們認為,只有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才能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數學在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們認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注重數學知識的產生過程,讓學生髮現和尋找數學的規律及其表現形式;要把包括概念形成、結論的尋找推導、方法的思考過程作為教學的主要過程,改變那種忽視這一過程,過分強調應用的狀況,從根本上改革課堂教學。在課堂上有意設計創新性的新題型,改造舊題型,使練習、測試與培養開放思維相結合。另外還要注意將數學學習與現實世界、學生的數學現實相聯繫,不過早進人封閉性的演繹推理,在重視數學知識產生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4、實現現代教學技術與數學的整合

改革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質量也勢在必行。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與數學的整合,是解決課堂效率的有效方法。多媒體教學具有許多十分突出的優點,如聲、文、圖並茂,動靜結合,能使抽象的概念、複雜的公式形象化。在這樣一種教學環境中,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感官同時接受信息,因而大大增加了課時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學生在這樣輕鬆、愉快的教學環境中學習,不再感到單調枯燥,相反會越來越有興趣,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

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掌握有效的策略,能激活學生們的思維,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培訓課程心得篇3

通過幾天的培訓,我對課程標準、課程設置、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四點:

一、新課標下,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體現了教學的階段性和過渡性,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觀點。發揮歷史學科的特有功能。轉變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手段,培養創造型學生。

二、國中歷史新課程標準要求:歷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現階段,我國大多數的學校教育還是以傳統的傳授教學為主,這在我們農村中學中更為普遍,中學生採用的仍然是以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為基本特點的歷史學習方式。這種注重機械記憶的學習方法,嚴重製約了學生的思維主動性、新穎性、限制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不利於學生的長遠發展。這也是我們的課題研究中圍繞的中心話題。

三、在教學中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標。更新教學觀念,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培養學生的歷史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善於培養質疑意識,形成創新精神;適時運用討論法教學,提高創新能力。歷史新課標強調面向全體學生,突出體現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為學生進入和適應社會打下基礎,為學生進一步接受高一級學校教育打下基礎;使學生獲得基本的歷史知識與技能,培養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避免專業化、成人化傾向,克服重知識、輕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歷史學科體系的完整性;倡導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評價,發揮歷史教學評價的教育功能。

四、歷史新課程遵循時代性、基礎性、多樣性和選擇性的設計原則,重建歷史課程內容,使課程內容與社會進步、科技發展、學生經驗有機聯繫起來,把知識技能的學習與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但是,仍然有幾點顧慮,需要得到同行的幫助:國中新課程歷史課內容繁多,想説愛它確實不容易。如何處理問題:

(1)教學內容的處理——哪些該講,哪些不該講?講到什麼程度為止?

(2)對於教學方式的改變——要不要探究,哪些該探究?哪些不該探究?又如何探究?

(3)教輔資料的的選擇——選什麼資料?如何使用?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注重進行教學反思,最好在每個班的每節課後都能寫一個反思。努力學習提高個人素養。除了要多讀史學專著,還要多讀一些文學、藝術、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做一個有情趣、有思想、不僅工作出色而且還要會生活的教師。

培訓課程心得篇4

一、師資隊伍的培訓,有兩個途徑:

1.在職教師的新課改培訓。其主要內容有:

主要學習課程改革的相關文件,包括:教育部頒發的大綱,介紹教育部培訓計劃的內容,教育廳培訓計劃的內容,以及各地的經驗。

教師新課改培訓,着重解決幾個問題:

(1)教育觀念的轉變。從社會發展的角度出發,基礎教育要適應社會的需求。我們的社會從精英教育向義務教育轉變,正在普及高中教育,我們的社會將要進入全民教育和終身教育。傳統的教育難以適應這個變化,教師必須建立新的教育理念,才會接受和自覺地投入這場教育的改革中去。 在培訓中,我們強調一個全新的教育觀: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介紹學習最優化的幾種理念,即:動腦、動手、動口的“三動式”創新學習;全腦學習(即左腦與右腦協調、大腦與小腦協調);全面發展素質的學習;課內與課外學習的結合;校內與校外學習的結合;理論與社會實踐結合。我們着重指出,這些理念是分別站在不同的層面的專家的研究成果,他們分別適應不同對象。我們學習之後可以找到與自己相近的一點來嘗試,體驗現代教育理念與教學的關係。

(2)切實執行課程計劃。各地、各校執行新的課程,凡是具有現代教育理念的教師,都會理解新的教學計劃,忠實執行這個計劃。這恰好説明為什麼教育觀念的轉變是首要問題。

(3)對教師的支持。執行新的課程標準和教學計劃,學校、教師都認為需要取得上級的支持除了介紹各地的經驗,還邀請一些教師介紹他們的成果;分層召開教師座談會,交流實施新課程的心得;要求每個教師都必須開展創意活動與外出交流。

2.教研活動 。由物理教研組牽頭,制訂教研活動計劃,將開展新課程作為中心任務。主要活動包括:學習新課程的心得,教材分析,教學體會,怎樣開展研究性學習,座談交流,小組研究,青年教師與新教師培訓,公開課、實驗課介紹,研究性學習實施與成果彙報,。 教研活動與新課改培訓從不同的層面為教師理解新課程提供了支持。

通過師資培訓,為支持新課程培養了一支骨幹隊伍。有了這支隊伍,我們的教學就會不斷取得成績,不斷進步。

二、教學控制是實施新課程的保證.

教學控制,一是教學計劃對教學的宏觀控制,二是對教學過程的控制。

1.在教師培訓中,幫助教師的教育理念轉變,使他們樂於接受新的教學計劃,體現了宏觀的控制。

2.有些教師教學的難度會超過教材的難度,不是因為他們對教材把握不好,而是他們擔心教學的難度不夠,會影響質量。在教師培訓活動中,我們指出教材的要求適應多數學生,教學應從多數的學生出發,同時兼顧少數資優生、後進生,要求教師上課前先了解學生,“上課時面對多數、課外兼顧少數”,一定要使全體學生都能受益,都得到各自的發展。難度控制不應片面的降低難度,也不應片面的加大難度,而是體現教學讓所有的學生都有進步,控制難度是一門教學的藝術。 邀請教師交流教學經驗,互相取長補短,各校相互交換資料,探索教學控制的變量與學習方法,體現了教學過程的控制。例如:變量包括學生投入的時間;教學的難度;學習興趣。方法包括自學法;研究法;合作學習法;討論法;調查法。一些教師説:拿別人成功的經驗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可以説是“投入少、收效快”。

三、在教師中開展探究性學習的研究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新的理念下的學習。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自己選題,自己制訂學習、研究的方案,自己實施研究,自己總結研究的成果。這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研究性學習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對學生的選題給予引導、支持、幫助。遇到教師不熟悉的其他學科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蒐集資料。研究中遇到的技術問題,教師給予支持、幫助。研究性學習把師生的距離拉近了。

培訓課程心得篇5

在這個暑假裏,我參加了高中新課程遠程培訓,在這十幾天的時間裏,通過觀看專家講座的視頻,參與在線討論、交流,使我受益匪淺,走入新課程後,我對過去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方法進行了分析,並融入新課程的理念,總結了一些自己的認識,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有關教學過程中幾點想法

就以上認識,本人結合新課程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

1、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高中物理的學習有一定的難度,要把我好度,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在學生對高中物理有了一定的認識後,再逐步地提高難度。

2、嘗試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性學習在實施起來一定的困難,實施探究性教學需要的時間多,而課時是有限的,並且這種教學模式並沒有現成的東西供我們使用,但絕不能因為這些原因而放棄嘗試,我們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地、有意識地去嘗試、去摸索,教師可以試着自行調節,探究的力度可以輕重緩急,該探究的地方一定要探究,有的探究內容可適當放鬆處理,從而節省出一些時間,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也可以加強對所學物理知識的應用。

3、教師備課要新

教師備課要下功夫,切忌照書本講,要根據實踐內容以理解為主重在理解,切忌讓學生死記硬背。在高中物理知識中,需要記憶的東西並不太多,必要的物理公式和常數需要記憶,而大多數物理知識應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切忌死記硬背。

4、課堂重過程

課堂內容不可一味注重結果,學習的過程很重要,要加強物理實驗的觀察,滲透物理思想。一定要把從物理現象總結歸納的過程講清楚,不要草率地給出結論,要使學生體會到物理學是注重講道理的科學,要理解每一個過程。

二.對新課程及新教材的認識

1、教學方法的改變

探究式教學是新課程理念的集中體現,是一種通過提出假設,進而進行實驗,最終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教學模式,是針對學生在生活、活動中遇到的困難提出問題,幫助他們分析問題。可以猜想探究學習是新課程下物理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探究式教學作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經歷和體驗知識形成過程,增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成為學生與教師共同參與的過程,而不是像舊課程中教師在唱獨角戲,探究性學習可以讓學生經歷成功和失敗的艱辛,不僅獲得了科學知識,最重要的是瞭解了科學探究的方法與思想,學會以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激發其不斷創新的精神,這才是終生受益的。

那麼對於新課程的高中物理學習,最重要的就是要改變過去的學習方式,培養正確的學習觀,要求同學們要從學會物理到會學物理。學生不能侷限於題海戰術、死記硬背的苦學方式,要學會與他人的合作,新課程要求從獨立學習轉為合作學習,它可以使學習物理的效率有更多提高。

2、教學理念的改變

新課程與舊課程相比有很大的差異,舊有教學方式注重教知識,而忽視能力和德育的教育,在新課程中特別注意這一點,課程目標即設定三方面,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這三個方面的設計,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單單考慮如何教好,而是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把學生置於教學的出發點和核心地位,即新課程強調了 學, 教是服務於學的。

基於新課程教學理念的改變,作為教師首先要學會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課程教學中的身份和地位,在新課程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卻也要成為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與參與者。例如可以進行探究式學習,教師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時間,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在教學中,自主學習、互相交流、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等。

3、教材的改變

高中物理新教材特別重視情景的展現,注重過程探,教材中強調以社會生活為原型的物理知識的應用,因此,新教材的高中物理學習需要更多的實踐、探索、思考和感悟,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領悟到物理學的意義,從而鼓勵學生自我拓展物理學的學習。

另外,新教材與舊教材的一個明顯的不同就是物理的知識體系不再象舊教材那樣嚴謹,有些知識顯得有點零亂,再加上教學內容的範圍是靈活的,是廣泛的,不僅僅侷限於課本,既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只要適合學生對知識的認識與瞭解,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的材料都可作為學習內容,所以教師要靈活的學會如何利用好教科書,在教學過程中認真去研讀課標,可以自己開發教材,適當補充一些內容,不必千篇一律的照課本講,教師要創造性地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可以推陳出新,製作出自己獨特的課本。

新課程培訓結束了,更重要的是我們今後在教學中如何落實新的課程理念,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努力工作,認真學習新的課程理念,把新課程理念融入教學中,更好的授課於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