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暑期教材培訓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66W

暑期教材培訓心得體會多篇

暑期教材培訓心得體會篇1

我參加了龍巖市國小語文部編本一年級教材培訓會。在培訓會上,市普教室胡和春老師首先告訴我們,教材雖然變新了,但傳統的語文素養依然還在,一年級的'語文老師們不用心慌、着急。接着,我們聆聽了市普教室盧小榮老師和莆田市普教室餘英老師關於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的教材分析和解讀以及教學建議。最後,松濤國小普通話國家級測試員塗榮妹老師向我們展示了充滿童真童趣、繪聲繪色的課文朗讀。短短兩天的培訓,揭開了新教材神祕的面紗,讓我對新教材有了更深的瞭解,消除了剛接觸新教材時的疑惑與彷徨,讓我豁然開朗起來,受益良多。

一、愛心滿滿,以兒童為本

部編本新教材,尊重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保護兒童天性,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在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等方面做好過渡銜接。兒童對語言學習活動有着天然的熱愛,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好奇,聽故事、講故事、看圖説話等學前階段的重要語言活動形式,在一年級得以延續,藉助學生的口語優勢實現向書面語的過渡。教材保護兒童探索世界的興趣和好奇心,採用遊戲、活動等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喜聞樂見的遊戲活動中學習,實現幼小銜接,平穩過渡。

教材以兒童為本,給兒童以充分尊重。例如,教材的開篇,從平等的學生視角出發,以“我上學了”為主題,採用參與式和體驗式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安排“我是中國人”“我是國小生”和“我愛學語文”三個活動板塊,引導學生順利進行角色轉換和身份認同,同時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激發語文學習的興趣,初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部分內容同時實現國家認同、身份認同、角色轉換、情感激發、習慣培養等多重目標,以“我是中國人,我很驕傲”“我是國小生,我很自豪”“我愛學語文,我很快樂”的心情,奠定了國小階段語文學習的情感基調。

教材以書面語零起點為設計起點,平緩起步,穩步推進。一年級具有特殊性,因為初入學兒童需要一個過渡期和適應期,教學常規的養成需要一定時間,所以,一年級上冊教材設計了恰當的學習梯度。考慮到漢字的重要地位,以及初入學兒童的語文基礎,教材首先安排了一個單元的集中識字,集中學習一批簡單的常用字,然後再系統學習拼音,由熟悉的語言帶出拼音的學習,容量適中,難度適宜,內容合理有序。

二、精心編排,突出雙主線

部編義務教育國小語文教科書在課文的選取、習題的設計、實踐活動的安排等方面,努力切入當代國小生的語文生活,適應時代的需求,體現時代性。教材的課文有較多的更新,注重經典性並適合語文教學。努力做好價值觀的“整體滲透”,讓語文所包含的語言、情感、審美和價值觀教育融為一體。

教材不僅選文精美, 編排獨具匠心,更是聚焦了“語用”,明晰了語文知識和能力點, 增強了語文學習的趣味性、實踐性。課文編排的主要特點是突出雙主線,比如一年級上冊教材安排了14 篇課文,按“四季”“想象”“兒童生活”“觀察”分為4 個單元。既圍繞四個人文主題,又凸顯語文要素。對語文知識、技能訓練作了通盤考慮,努力體現語文學習體系與教學“梯度”, 突出語文課程的核心目標—— 學習語言文字運用,強調語文與生活的聯繫,以語文能力培養為主線,體現層級序列,增強實踐性、操作性。

改觀最明顯的是課後練習的設計,改變以往第一冊多數是老三篇(認字、寫字、朗讀背誦)的面貌,注重落實語文素養構成的知識點、能力點, 按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學段目標要求來細化那些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訓練,分層落實到各個單元。在落實第一學段閲讀教學的重要任務“識字寫字”的基礎上,從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角度,着重加強了朗讀的系列練習、字詞句的積累運用、閲讀方法的引導等。學習要點更明確了,知識體系更清晰了,操作性更強了。讓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提升綜合素養。

三、匠心獨具,改進版式設計

教材根據每篇課文的不同特點,配有不同風格的插圖。教材的設計除了滿足審美的需要, 還充分考慮低幼兒童的閲讀心理,關注兒童的閲讀體驗。例如,以不同顏色的對比和字號大小的對比突出主體內容:拼音階段的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選用不同的顏色;拼音音節的拼讀過程作了灰度處理,更加突出音節這一主體內容;課文中漢字和拼音的大小對比非常鮮明,強調視覺優先選擇漢字,以引導學生及早進行漢字閲讀。這些基於兒童閲讀心理的版式設計,能有效地突出學習內容,充分利用學生的視覺記憶,提高學生的識記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拼音的每課都配有情境圖,而且是整合的情境圖。注重以圖提示字母的音或形,幫助學生藉助形象的事物建立字母音與形的聯繫,充分利用學生的口語基礎,發展學生語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與單圖相比,整合的情境圖功能更加豐富, 因為它包含着故事情境,可以將拼音學習融入學生熟悉的、喜愛的看圖講故事活動,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學生藉以觀察圖畫、看圖説話,將發展觀察能力、表達能力與學習拼音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不至於在集中學習拼音的階段,阻滯學生的口語發展,使學生的發展顧此失彼。

每幅情境圖都藴含着豐富的拼音學習資源。如《ɑi ei ui》一課的情境圖,描繪的是一羣小朋友放學後圍坐在一起聽老奶奶講故事的場景。圖中的小朋友“一個挨着一個”,桌上放着“杯子”,老奶奶戴着“圍巾”,其中的“挨”“杯”“圍”提示了本課複韻母的音。除此之外,圖中老奶奶的頭髮是“白(bái)”的,小朋友的頭髮是“黑(hēi)”的;最左邊的小女孩雙手放在“腿(tuǐ)”上聽得多專注;右邊的兩個小朋友“背(bēi)”着書包;杯子裏有“水(shuǐ)”……圖畫中暗藏着許多拼音學習元素,等待着學生去發現。同時,圖畫還藴含着豐富的人文內涵——老奶奶和孩子們沉浸在閲讀中,十分陶醉,畫面營造出的濃厚的閲讀氛圍,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觀念和行為。

暑期教材培訓心得體會篇2

通過國小數學新教材的培訓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今後我會根據新課程標準來認真備課上課,認真執行新課程理念。下面就根據我自己這次的培訓學習談點心得體會:

為一名數學教師,首先我們就要學習課程目標,課程目標在黃金三環中屬於why,也就是課程目標是我們教學的基礎和依據,我們只有弄清楚課程目標,才能更好進行教學,真正實現教有所依。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就是使學生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我們在教學時就要因材施教,根據每位同學的不同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讓每位同學在數學學習上都有不同的發展和進步。

教材要求我們重點培養學生的四基四能,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與我們數學中的6個核心素養相輔相成,因此我們堅定四基四能的目標,依據課程目標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本學期我教的是六年級,依據課程目標要求學生能夠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日程生活中的一些量。在實際情境中理解比例的含義,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通過具體的情境,認識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會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係的數據在方格紙上畫圖並會根據其中一個量估計另一個量的值。能找出生活中的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關係量的實例,並進行交流。學生能利用方格紙按一定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與縮小。學生了解比例尺,再具體情境中會按照給定的比例進行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換算。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圓柱的體積和表面積以及圓錐提及的計算方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相信通過對課程目標的學習,掌握每節課的重難點,我會更好的備課,上課,學生能更好的.進行學習。

總之,通過培訓使我受到很大的啟發,給我提供了更為專業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理論,我將努力踐行課標新理念。

暑期教材培訓心得體會篇3

這兩天參加全縣三、四年級的教材培訓,認真傾聽了各鎮代表教師對單元的分析以及專家團對專項問題的分析,各位老師不僅就自己的教學經驗給我們談自己的體會,還結合各年級的實際內容給我們分析,組織我們分組討論,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了新教材和新課標的精神。我受益匪淺。下面就是自己學習之後的一些膚淺的認識和體會:

對於“如何保護和培養孩子們的問題意識”這個問題,從我的角度看,學生的問題意識的培養關鍵在於老師的引導。陶行知先生説:“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數人的創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數人之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峯,應創設教學中良好的師生關係。”為此,教師要努力與學生溝通,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的選擇,學生的個性,關心每一位學生,而不在學生中人為的劃分等級。在彼此的交往中,不僅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言語表揚,而且要用微笑、點頭、注視、肯定的手勢以及關懷性的接觸方式進行鼓勵。而我們有些老師戴着有色眼鏡看後進生,但他們提出一個很幼稚或者與教學內容不符的問題時,一個討厭的眼神,一個不在意的手勢,都會壓制孩子內心的質疑能力的發揮,讓他們的自卑心理在課堂肆意生長。還有,但後進生出錯時,其他學生的譏笑、諷刺,而老師又不能正確引導,這也會給後進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我曾經對我的學生説做學生時的故事:我上學的時候很調皮,每天的主要工作除了學習以外,就是從課本中找難題來難住老師,我每天都能找到我解決不了或者我的理解與答案不符的問題來難為老師,那是我一天裏最喜歡做的事情。結果老師不但不討厭我,反而很喜歡我。我問學生:知道老師為什麼反而喜歡我嗎?學生們想了想説:可能是因為你喜歡動腦筋吧。我告訴他們:每個人都有聰明的大腦,沒有笨與聰明之分,對於同一個問題,每個人考慮的'角度不同,所以會提出不同的問題,我們不應該嘲笑別人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你能回答,你應該做個小老師幫助他才對。現在我們班的孩子們在觀察信息窗中的信息後,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我都是先讓他們在小組內討論解決,然後把有難度的共同分析。這樣既維護了後進生的自尊心,激發了他們的問題意識,又通過小組中優生的榜樣作用引導他們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感覺我這樣做的效果不錯。

作為老師,對於後進生的問題意識的培養還要在課外下功夫。要多找他們談心,或者提前輔導他們預習教學內容。我班有個孩子很內向,數學基礎很差,不管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外都很難看到他張口説話。於是我放學後和他一塊往家走,問他為什麼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還邊走邊看的課本,對於新內容,我問他自己能看懂哪些,哪裏存在疑問,然後我對他的問題做了一一解答,但我留了一個有難度的問題沒有幫他解決,然後告訴他,回家自己看看書,能不能自己根據老師教的學習方法或者請家長幫忙解決,並且要求他明天上課的時候把這個問題説出來。我對他説:這個問題肯定能難住很多同學。

第二天上課的時候,我出示信息“種植6平方米的玉米,需要50克種子,大約有100粒。”當我讓孩子根據信息提問題時,我就用眼神示意他站起來,他小心翼翼的舉起手,我立刻就叫起了他,剛開始他都不敢抬頭,話都結巴了,其他學生一陣鬨笑,我鼓勵他繼續説下去,他好不容易把話説完。我把問題“種植900平方米的玉米,需要多少克玉米種子?”(其實這個問題是課本上的,我上課習慣讓孩子們不看課本)寫在黑板上,立刻問:誰能回答?孩子們都靜下來,大多拿出筆在本子上做着,一會有些學生説老師這個算式不對,除不盡。

學生們都做成了:50÷6×900。然後我又讓那個孩子起來説説自己怎麼解決,看來他晚上請家長幫忙分析了,站起來説的頭頭是道,他列的式子是:900÷6×50孩子們都用新奇的眼光看着他,我看到他從心底浮上來的喜悦。在以後的課堂上,他一次比一次積極,敢説,敢問了,成績也趕到了中上游,家長打電話給説孩子現在好像變了個人,回家做完作業就預習下課找問題。聽了我這話,我感到很欣慰。

我們都説“十個指頭不一樣齊”,每個孩子都存在差異,在問題意識的培養上,我們老師應該對孩子因材施教,對問題因題示叫。給每個孩子一個表現的機會,讓每個孩子都順着自己方向發展。

暑期教材培訓心得體會篇4

為進一步優化和整合教育教學資源,瞭解青島版教材的編寫特點及使用方法,促進各單位、各學段教師的教學水平的平衡,7月13日—24日我縣組織了國小數學教材培訓,這次培訓包括教師對單元教學的解讀、專家團隊的專題報告、視頻對專題知識探討、分組討論等環節,通過培訓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局及周局長對我們教師的關心,對我們教師的教學水平與個人綜合素質的關注。本次學習不僅澄清了我對一些數學問題的一些模糊認識,而且對我今後如何實踐新課改理念,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的最優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現將自己的點滴體會總結如下:

一、對教材有了更加深刻的整體認識。

青島版教材的總體特點是情境串引發問題串,讓學生在解決現實情境中問題的過程中引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然後把學到的新知識又作為解決新問題的工具,讓學生把解決問題與知識學習融合在同一過程中。同時在情境圖的解讀過程中滲透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儘管每學期我們都對所教教材進行了解讀,但我們對教材的認識僅停留在本冊教材上,只是對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教材處理等進行淺層次理解。對其他年級各冊教材與本冊教材之間的關係,知識結構,目標體系知之甚微。通過學習,對青島版教材有了新的認識,新的理解,每單元的知識基礎是什麼,在教材中的地位是什麼,通過學習都已經做到了心中有數。這樣為我在今後每單元的教學中,如何做好與前面知識的銜接,如何向後續知識延伸和拓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二、明確了每單元、每課教材的教學策略

1、每一個單元的教學,要樹立單元教學思想,抓住關鍵,突出重點。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弄清學生每一個單元已經學習了哪些知識,要學習哪些知識,為哪些後續知識做準備。

2、每一課的教學要讀懂圖中故事和圖中信息,在讀懂信息的基礎上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並且一定要把問題寫在黑板上。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操作觀察——形象感受——抽象概括等過程,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重視解題方法和解決問題策略的比較和提升。

教師要加大對學生的解決問題思維方式的引領和指導力度,給學生留下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進一步拓寬學生解決問題的渠道,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學習能力,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幫助學生有效地開展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重視自主練習的處理,對每一道練習題目,不僅要能正確解答,而且要更深層次的挖掘練習的含義,有些新知識的學習就放在一些練習題目中。

三、知道特殊版塊的的教學方向。

這裏的特殊版塊指的是實踐活動、我學會了嗎、總複習、教材總體分析、豐收園等,這些板塊是教師在平常教學中容易忽視或者説教法差異最大的環節。在培訓中韓國棟主任抓住了教師在這裏的困惑,重點讓教師分析解讀從而讓教師不再茫然。讓他們知道從何入手,從何教學。我非常有幸對三年級下冊總複習進行教材解讀,通過自己與團隊成員的努力對總複習教學有了深入的研究,明白了教學中的策略,掌握了複習的方法,並對知識有了整體的、系統的掌握。

四、掌握了五種課型的基本模式

在xx年韓國棟主任就對課的教學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並結合縣組織的系列達標課對數學課的教學模式進行研究探討。那時我已經瞭解了基本的教學模式,但對於這種課到底怎樣上還存在困惑,這次的培訓不但讓我瞭解了課如何上,更加深入的掌握了五種課型的教學模式及教育理念,對其中的教學策略、注意問題更明確。

(一)計算課

計算課在解決問題這一環節的具體流程為:列算式---説意義---試做---彙報交流---算法優化。

對於計算教學我們研究的較多,而且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獨特見解。但往往我們更加重視計算的真確率,從而忽視了計算的過程以及對算理的研究,特別是計算課在解決問題這一環節更容易忽視學生對題意的理解也就是學生對自己所列算式的解説。我感覺對學生來説列算式不難,難在説題意上,我們發現我們的新課型注意了這點讓學生“説意義”,只有真正理解了題意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二)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的具體流程為:自主探索(整理信息——列式——理由——解答)——合作交流(交流——彙報)——總結提升(優化)。

對於解決問題這種課型我想從我聽過的兩節課談起:一節是高春霞老師講的相遇問題,一節是吳正憲老師講的二年級兩步運算的問題,這兩節課都很好的運用了我們的新課型。他們都把重點放在了自主探索中的整理信息上。因為只有把信息整理到位也就是學生真正的瞭解題意|——理解題意——掌握題意,才能進入下一個環節。兩位教師利用讀題、説題、直觀演示、畫題等不同的方法深入的對題意進行解析,而且吳正憲老師還利用辯論會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彙報,讓學生在爭論中發現問題的關鍵,明確解題的入手點。兩位教師的做法為我們以後上這種課型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暑期教材培訓心得體會篇5

這次,有幸參加一年級下冊語文的新教材培訓,一天下來,不僅在物質上得到了滿足,也在精神上有了更深刻的洗禮。雖然,我也不是語文科班出身,在磕磕絆絆中學習,在戰戰兢兢中前行,但的確獲益良多。

首先是聆聽了朱老師的《樹與喜鵲》,從一些象形字的發展導入,瞭解合體字的含義。再用童稚的語言進入新課教學,教學中有側重點,學生在多次朗讀、合作讀、男女互讀當中體會樹和喜鵲的情緒變化:從前-“孤單”,後來-“有了鄰居”,最後-“快樂”,課文的思路相當清晰,也很流暢,可見是經過了精心的準備。同時,在教學中也不乏夾雜着對一些字詞、偏旁的教學,內容豐富,環節緊湊。而且,他打破了我們傳統的先教字詞,再深入課文的教學模式,而是先進入課文,在朗讀中學習字詞。這是一個突破,也是一個挑戰。我們在教學中還要斟酌再斟酌。

在這節課的洗禮下,我們又聆聽了幾位前輩對一下教材編寫特點的分析。不難看出,一下教材比起一上對學生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針對一年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一年級下冊教科書從漢語言文化、節日民俗等方面,反映中華傳統文化。比如,借鑑古代蒙學讀物《三字經》《百家姓》《聲律啟蒙》的形式,加以改造,編入教科書,讓學生在有節奏的吟誦中識字,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對今》;《春夏秋冬》一課,也體現了中國傳統蒙學讀物的編排特點,其中的詞和短語不僅讀起來琅琅上口,而且語言典雅,富有文化內涵。

還有識字方法的教學,利用漢字規律識字,在《動物兒歌》中,小動物的名字都是形聲字,《小青蛙》的“青字族”識字,滲透了形聲字規律,讓孩子在有趣的兒歌學習中,領略漢字的趣味與精妙。《猜字謎》利用了有趣的傳統遊戲形式,揭示了形聲字的造字規律。一年級下冊的課文大多富有童真童趣,有表現自然之美的《春夏秋冬》,有反映現代兒童生活的《怎麼都快樂》,有體現家人關愛的《夜色》,有介紹傳統節日的《端午粽》,有培養好習慣的《文具的家》等等。題材多樣,有童話,有散文,有兒歌,有故事,不僅確保了教材全面的思想內涵,而且保證了教材的可讀性和感染力。

同時,在這次培訓中,我也知道了教學的一些重點,比如朗讀(長句子、感歎句、問句),閲讀(找出文中的信息,根據信息做出判斷),口語交際(全班參與,師生互動)等等,這也讓我今後的教學有了前進的方向。

暑期教材培訓心得體會篇6

7月10日,我有幸參加三到六年級數學新教材暑期培訓。這一天培訓內容主要是教材修訂專家對教材的調整和變化作一些説明。

新教材主要調整和變化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新整合原來有聯繫的小單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如三年級上冊重新整合乘、除數是一位數的乘、除法。第一單元是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例題是筆算兩位數乘一位數,試一試三位數乘一位數,這樣通過對比促進計算方法的主要遷移,引導學生依據已有計算經驗適當總結計算方法。第四單元教學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整個單元內容豐富、龐雜,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合理組織教學內容,促進計算方法的自主遷移。四年級上冊合理整合除數是兩位數除法計算的教學內容。五年級上冊整合小數乘除法,適當加強小數四則混合運算,更加強調聯繫整數四則計算的方法、探索相應的小數計算方法

二、解決問題策略方面作了調整和變化,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年級上冊增設了“從條件出發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其中教材大幅度降低了例題習題的難度,突出瞭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增設“從條件或問題出發分析思考”的策略,清楚地呈現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理解、分析、列式、回顧反思。四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策略主要編排特點: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歸納瞭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即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係、列式解答、檢驗反思。或者列表整理條件和問題、從條件和問題出發分析數量關係、列式計算、檢驗反思。創設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整理條件和問題的願望,改變問題的呈現方式,經歷把現實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過程。五年級上冊降低用列舉策略解決問題的難度,突出有序思考的意義和價值,不涉及分類列舉。

三、從三年級上冊開始逐冊安排“探索規律”專題活動。讓學生經歷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過程。但應用規律不作要求沒有習題,不作為考試要求。三上安排了《間隔排列》,四上安排《簡單的週期》,五上安排《釘子板上的多邊形》,六上《表面塗色的正方體》。

四、其它調整和變化。

提前在三上安排“平移、旋轉和軸對稱”適當降低教學要求,注重現象。

後移“24時計時法”“觀察物體”和“可能性”等內容。

第二學段四年上冊可能性不要求用分數表示,只要學生定性把握可能性大小。

更加重視組合圖形和不規則圖形面積的計算。

用字母表示數從四下移至五上。

總之,教材的重新修訂更加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重視學生的活動過程,重視學生的學習需求,重視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根據新課程標準,用好新教材,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為以後社會生產和日常生活的廣泛的應用提供保證,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