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0觀看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六期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51W

2020觀看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六期心得體會多篇由本站會員“靈魂禁錮”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2020觀看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六期心得體會多篇

我們要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而在此基礎上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永遠推向前進,仍要靠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支持和保障。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觀看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六期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的工作和學習有所幫助,歡迎閲讀!

【1】觀看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六期心得體會

新中國成立71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成就巨大。為什麼中國能在短短几十年間創造如此奇蹟?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發揮市場經濟的長處,又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在歷史上發揮了積極作用,創造過巨大的生產力。在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有以美國為代表的自由市場經濟模式、以德國為代表的社會市場經濟模式、以日本為代表的法人壟斷資本主義模式、以瑞典為代表的福利市場模式等。實踐證明,這些不同市場經濟模式雖然各有短長,但是,都不同程度存在兩極分化、經濟危機、資本壟斷、發展失衡等深刻的矛盾和弊病。2008年嚴重的世界經濟金融危機,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模式黯然失色。那些實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眾多發展中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長期處於落後狀態,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矛盾和弊病更加突出。只有克服這些矛盾和弊病,才能更好地促進生產力解放和社會全面發展。

因此,問題的關鍵不僅在於要不要實行市場經濟,更在於實行什麼樣的市場經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之所以能夠實現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國力的極大增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創造出舉世矚目的經濟發展奇蹟,關鍵就在於我們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市場經濟的發展開闢了新的廣闊空間,顯示了巨大的優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什麼特點,有什麼優勢?

堅持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為社會主義生產的根本目的。社會主義生產的根本目的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們發展市場經濟,就是為了充分發揮市場經濟具有的信息靈敏、效率較高、激勵有效、調節靈活等優點,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提高經濟發展的效率,更好地滿足人民的需要。新中國成立70年,我們就讓近14億人口擺脱了貧困,這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幾百年都做不到的事情。為什麼我們能做到?就是因為我們堅持社會主義制度。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説到底,都是為了更好解放發展生產力,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

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在當今世界,無論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所有制結構都是多元化的混合形態,不存在純而又純的單一的所有制形態。區別在於,在資本主義國家,生產資料私有制處於主體地位,國有經濟只是私人資本的一種補充形式,為私人資本拾遺補闕,可有可無,可多可少。與此不同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保證了經濟發展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向前邁進,穩步實現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富裕。堅持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保障了各經濟主體的利益,調動了各經濟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了推動經濟發展的強大合力。

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基本分配製度。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以私有制為基礎,以最大限度實現資本增值為目標,僅僅依賴市場自發作用,必然造成財富佔有和收入分配兩極分化。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中,美國是最信奉自由市場經濟的國家,也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即1%與99%的分化與對立。與此不同的是,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這一制度既有利於崇尚勞動光榮,鼓勵勞動創造,消除不勞而獲,防止兩極分化,調動全體勞動者的勞動積極性創造性,又有利於調動各類要素主體的積極性,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使各種資源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堅持共享發展理念、走共同富裕道路。共享是對社會財富的共同分享,需要建立在一定社會制度基礎上。在勞資關係根本對立的資本主義私有制中,共享不可能成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內在屬性。社會主義制度則不同,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共享提供了制度保障。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集中體現,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共享發展有着豐富的內涵,主要包括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漸進共享,這四個方面是相互貫通的有機整體,構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重要內容。推進共享發展,一方面,要充分調動人民羣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舉全民之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把“蛋糕”做大;另一方面,要把做大的“蛋糕”分好,讓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到充分體現,讓人民羣眾有更多獲得感。

堅持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兩方面優勢。市場經濟發展幾百年來,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如何解決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都是一個大課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探索讓市場在經濟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同時,也着力探索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政府作用,不同於西方國家政府代表資產階級利益,只是通過彌補市場失靈、提供公共產品,為資本獲得最大利潤創造條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政府,作為生產資料公有制和全體人民利益的總代表,通過合理參與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通過經濟計劃、長遠規劃等,按照滿足人民需要根本目的,在社會範圍內合理配置社會資源,促進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宏觀調控,也不僅僅是起到“消防員”作用,而是既遵循現代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又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勢,不斷創新宏觀調控方式,將當前與長遠、總量與結構、供給與需求、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有機地結合起來。

堅持擴大開放,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經濟全球化是時代潮流,是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但長期以來,經濟全球化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全球化,帶有明確“雙刃劍”的性質,一方面,全球化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使物質財富不斷積累,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人類文明發展到歷史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地區衝突頻繁發生,恐怖主義、難民潮等全球性挑戰此起彼伏,貧困、失業、收入差距拉大,世界面臨的不確定性上升。我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把堅持獨立自主和經濟全球化結合起來,堅持把“走出去”與“引進來”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致力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推動經濟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贏方向發展,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促進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在促進自身發展的同時,也為世界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制度優勢。鄧小平同志曾明確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優越性在哪裏?就在四個堅持。四個堅持集中表現在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制度優勢。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中國共產黨代表人民利益,深得人民的擁護和信賴,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在黨的領導下都能凝心聚力,共渡難關。堅持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有利於實現經濟和政治的有機統一,既能激發市場的活力,提高經濟效率,又能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的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個重要特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之所以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之所以能夠大幅度提升,都同我們堅定不移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作用是分不開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改革開放也進入了新時代,我們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繼續在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上下功夫,把兩方面優勢都發揮好,推動經濟社會穩健前行、健康發展。

【2】觀看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六期心得體會

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強調指出,要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堅持一切行政機關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創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政府主要履行調控宏觀經濟、完善基礎設施、優化公共服務、提高行政效率、保障公平競爭、維護市場秩序、履行市場監管等職能。行政管理體系主要是服務和保障政府職能的正確有效行使。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建立,但仍不同程度存在市場秩序不規範、市場規則不統一、市場競爭不充分、行政干預多,以及不同形式的行業壟斷、部門利益和地方保護主義等問題,影響了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阻礙了正常的市場競爭和優勝劣汰。在當前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制約因素,比如上級的行政審批權有的雖然形式上下放給基層,但相關的政策和制度不變,基層仍按照對口上級部門的要求處理,不但沒有簡化反而更復雜了。有的把過去的行政審批和備案權限放給所屬或相關事業單位,手續沒有減少,還增加了費用,影響了企業和羣眾的獲得感,降低了政策實施的效果。這些情況固然有基層工作不主動的原因,但更主要的還是整個行政體系改革不到位、與市場經濟體制不適應的問題。應該説,對於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如何發揮作用,我們在不斷探索和取得進步,但是當面臨困難和挑戰的時候,特別是當發育中的市場出現一些問題的時候,有時容易撿起計劃經濟下行政管理的老辦法,有時又放任不管或者不知道如何管理。

解決好這些問題,核心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高效運行離不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當前,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完善行政管理體系,一是要增強行政體制改革的系統性和協調性。行政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部門之間的職權劃分和相互協作,如部門之間有些審批權限互為前置條件,你改他不改,簡政放權就難以落實。從中央到地方,每一層級在推進行政體制改革中,都要注意政府職責體系的優化和制度政策之間的協調。要加強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當前行政體制改革要按照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的要求,着力解決好政府幹預過多的問題,改革的效果要多聽取市場主體的反饋意見。二是要加強監管能力建設。推進“放管服”改革,大力轉變政府職能,該市場決定的要由市場決定,該政府管的政府要管好。監管的方式要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善於通過建立規則和標準等方式督促市場主體自覺遵守市場秩序,還要大力推行社會共治,廣泛發揮第三方專業機構在行政監管中的作用,不斷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現代化。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將加強監管簡單地等同於部門和幹部追責。加強對政府部門和幹部的考核、依法追責是必要的,但前提是要職責清晰,明確政府在市場經濟以及各種經濟活動中的定位。

【3】觀看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六期心得體會

馬克思認為,經濟有四大活動:生產、交換、分配、消費。馬克思的這個分類是正確的。根據這個正確的分類,旨在解決和平時期生產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的社會主義國家的交換問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其地位是不容抹殺的。但必須明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然是以公有制企業為市場主要的主體的交換經濟,而不能是以私有制企業為市場主要的主體的交換經濟。公有制企業不能交換嗎?當然可以。所以,公有制企業與市場經濟當然是兼容的。從市場的交換本質來看,中國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期既然存在交換,它也就是一種市場經濟,只不過,公有制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較弱,而政府的作用較強罷了。隨着中國經濟發展,公有制企業各方面的力量必然增強,必然能夠更加自主地、自覺地從事交換,因此可以獲得更多的自主權,因此必然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供給主體。相對資本主義私有企業這種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供給主體,社會主義公有制企業作為市場供給主體具有巨大的優越性,必然使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成為超越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市場經濟模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必然因其解決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大生產所催生的交換問題而為世人所承認。

但是,必須注意到,馬克思還認為,在生產與交換的關係中,生產決定交換。沒有生產,哪裏來的交換的產品?而且,生產條件往往也決定着交換條件。比如,生產規模越大,生產成本就越低,交換的價格就越低;生產總量越小,交換就可能越需要藉助於與自由市場相對立的配給制。這意味着,在社會主義經濟理論中,關於生產的理論是比關於市場的理論更為重要更為基本的理論。在改革開放的30多年中,中國正是由於忽略二者的主次關係,缺乏一種關於社會主義生產的主流理論,導致我們在許多領域沒有能夠生產出本來可以生產出來的產品。比如,1976年時,本來中國可以生產汽車、飛機、計算機了,但在之後的幾十年中,這些領域的生產都停滯了。中國這些生產已有起步的領域在不適當地應用市場經濟理論中停滯不前了,而這就給了資本主義國家這些領域以價值實現的機會,延續了資本主義的繁榮。這本身就證明,關於市場的理論是比關於生產的理論更次一級的理論。不承認這一點,就會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在實踐中推到錯誤的極端。實際上,西方20世紀50年代的發展經濟學也同樣認為,經濟落後國家生產力低下,沒有什麼產品可以交換,根本談不上市場經濟,因此,也談不上用市場的辦法去發展經濟。從學理上看,西方發展經濟學的這一觀點的價值實際上也是源於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所闡明的生產決定交換這一基本原理。

【4】觀看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六期心得體會

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強調指出,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經濟社會各方面總體上實現了有法可依。同時要看到,形勢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各種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出現也需要法律進行規範和引導,法律體系必須隨着時代和實踐的發展而不斷髮展。當前經濟發展中出現的不平衡、不協調、不適應、不可持續的問題,與經濟社會活動未能建立在規則和法治基礎之上有關,也與法律體系本身的不完善有關。

10月2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圍繞“對標國際先進經驗,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作介紹。攝影/中新社記者?張宇

國務院近期頒佈了《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針對當前營商環境存在的突出問題,從體制機制上進行了一些規範。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面對改革發展的繁重任務,要緊跟中央的部署,善於及時將黨言黨語轉變為法言法語,堅持改革和法治相統一、相協調,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發揮法治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在改革過程中完善法律。各種成分的經濟產權以及合法利益需要法治保障,要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在法律層面消除各種隱性壁壘。行政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需要及時廢止不適應的法律,也需要通過制定新的法律來鞏固改革成果,將那些實踐證明有效、人民羣眾滿意、市場主體歡迎的改革舉措用法律制度固定下來。要進一步落實有關推動國有企業改革、促進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的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反壟斷法、企業破產法等法律,為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提供法律保障。適應互聯網、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發展要求,加快數據傳輸、信息保護、平台管理、社會誠信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設。完善立法體制機制,着力解決各地反映的行政政策和制度與法律法規的協同性差、法律難操作、落實難度大等問題,使法律體系與行政管理制度和政策相適應。

【5】觀看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六期心得體會

營商環境説到底就是包括企業在內的各類市場主體開展經濟活動的外部環境,是一國經濟制度、政治制度、社會制度及其運行效果的集中反映。優化營商環境不僅是當前的一項重點工作,也伴隨着經濟體制改革全過程。40多年經濟體制改革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極大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然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建立起來的。從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提出“在公有制基礎上實行計劃經濟,同時發揮市場調節的輔助作用”,從而開啟建立市場經濟的探索,到黨的十二大提出“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原則、十二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黨的十三大堅持“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和“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經濟運行機制,再到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十四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才搭建起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制度框架。

1993年11月1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閉幕。會議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圖/新華社發

此後,對建設什麼樣的市場經濟體制以及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繼續探索完善,認識不斷深化。從1997年黨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到黨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再到黨的十七大提出“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2012年黨的十八大全面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的經驗教訓,提出“更大程度更廣範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進一步明確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繼續強調必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可見,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始終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任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關鍵問題。優化營商環境和“放管服”改革必須着眼於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妥善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機制,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

建立完善激發各種所有制經濟活力實現共同發展的市場經濟體制

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理論和實踐都證明,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資源配置方式。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要求我們建立一個使各類市場主體共同發展、充滿活力的經濟體制。黨的十五大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確立為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明確提出“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六大提出“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黨的十八大進一步提出“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黨的十九大把“兩個毫不動搖”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作為黨和國家一項大政方針進一步確定下來,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強調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要堅持好“兩個毫不動搖”。

一個使各類市場主體共同發展、充滿活力的經濟體制,必然需要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在投資准入上,要打破各種各樣的“捲簾門”“玻璃門”“旋轉門”,向外資開放的領域原則上都應向國內民間資本同等開放,凡是法律法規未明確禁入的行業和領域都應該允許民間資本進入。在經營運行上,要為民營企業獲取人才、資金、土地等生產要素提供公平的環境,降低市場主體的所有制因素在經濟政策中的分量。對於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之間發生的正常經濟交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給民營企業發展創造充足的市場空間。在履行責任上,要建立形成鼓勵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機制和氛圍,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一樣,要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在經營過程中對利益相關方、社會和環境負責,最大限度地創造經濟、社會和環境的綜合價值,促進可持續發展。

2020觀看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六期心得體會精選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