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看廣西援鄂抗疫英雄事蹟報告會觀後感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8.22K

看廣西援鄂抗疫英雄事蹟報告會觀後感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2020廣西援鄂抗疫英雄報告會觀後感 篇一

2020年本來是幸福美好的一年,可是就在我們喜迎新春的時候,突如其來的新形冠狀病毒卻給我們來了當頭一棒。在這突發的疫情中死亡了很多人。但也有數以萬計的無名英雄逆行而上衝向了疫情的重災區-----武漢。在這無數的英雄中,我要介紹的就是其中最耀眼最權威最感人的鐘南山院士。

鍾南山,1936年10月生,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想必大家熟知他是在抗擊非典的戰役中。2003年,非典襲來,面對未知的病毒,67歲的他冷靜無畏、妙手仁心,不顧自身生命危險在非典一線救治危重病人。他主動要求承擔廣東省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率領團隊總結出了“三早三合理”的診療原則,成為抗擊非典的領軍人物。面對疫情,他説:“把危重病人都送到我這裏!”,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感動了無數人,感到了中國。2020年,新冠肺炎爆發,84歲的他呼籲公眾“儘量不要去武漢”,而自己卻登上了去往武漢的高鐵,衝到了戰鬥的最前線。許許多多的人在新聞裏看到鍾南山這個名字都會鬆了一口氣,“我們有希望了”。在面對新聞採訪時,他首先肯定了有人傳人的現象,整個訪談他絲毫不帶需的,直面疫情、正視問題,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向民眾傳遞信息,報告疫情。《人民日報》這樣評價他“84歲的鐘南山,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

每個時代都需要英雄。而所謂的英雄,也不過是平凡的人作出了不平凡的選擇。鍾南山就是一位普通的老人,但這個老人真的很拼。為人民、為祖國、為自己肩上的責任。他尊重事實的求實精神、鞠躬盡瘁的敬業精神深深的打動着我們。有人稱他為逆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而他只説自己是一個醫生。

在這個灰色的春節,這位老人向我們詮釋了他另外一個名字-----全民英雄。

廣西援鄂抗疫英雄報告會觀後感心得 篇二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大家好!

我是撫松二實驗五年級年部組長數學教研組長,很榮幸,今天有這樣的機會和大家一起交流、學習。其實在座的各位老師都是我學習的榜樣,無論是在教學上,還是在組織管理上都比我有着豐富的經驗。這次交流活動,是對我們開展好教研工作的一次鞭策和鼓勵。今天我與大家交流的題目是《在團隊合作中實現自我超越》。我們數學組現有教師4人,是一個團結向上有凝聚力的團隊。其中既有市骨幹教師,又有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和充滿青春活力的年輕教師。我們以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紮實有效的開展主題教研活動,在團隊合作共同努力下,去年教研組被評為“三星級優秀教研組”,我也獲得了“優秀教研組長”的稱號。這是對我們工作的極大肯定,今年我們再接再勵,申報了“四星級優秀教研組”。

下面,結合我們教研組一年的工作情況,與大家交流幾點做法和體會:

一、校領導重視教研組的建設,建立健全教研組管理制度

撫松二實驗十分重視教研工作,校長親自解讀縣教育局文件,組織各教研組認真討論,使教師深刻理解有效教學的核心內涵,準確把握課堂教學基本要求,對構建生命化的課堂達成了共識,並建立健全了《常規教學制度》、《包保領導制度》、《備課制度》、《教研組長職責》、《優秀教研組評選制度》、《幫扶制度》等,為教研組工作指明瞭方向。

一個教研組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嚴格的管理,同樣教研組的教學常規工作的落實與完善也離不開有效的管理,因此在教研組發展過程中,我們制定《教研組工作制度》、《主題教研製度》、《聽評課制度》、作業教案檢查以及期中、期末的試卷分析制度,促進推動教研組有序穩步發展。

二、嚴格執行教研計劃,將教研活動開展到位。 學期初,教研組依據學校的整體工作計劃和教研室的工作安排,從教學實際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教研組活動計劃及日程安排,使整個教研活動制度化、系統化,並且嚴格按照計劃,安排好教研活動的每個環節。為確保教研工作的順利進行,學校規定每週五的下午開展教研活動,包保領導深入到教研組,嚴格按照教研程序進行:讀書交流——主題教研——分科教研。每次活動都有記錄、有重點、有佈置、有準備、有反饋、有理論學習和探討、有教學實踐和總結,有評價反思和資料積累。學期末針對計劃完成情況撰寫教研工作總結。日常教學中,教研組嚴格規範數學教學常規。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強化管理,進一步規範教學行為,併力求常規與創新的有機結合,促進教師嚴謹、紮實、高效、科學的良好教風及學生嚴肅、勤奮、求真、善問的良好學風的形成。 我組織教師鑽研教材、教參,梳理教材知識點及測評要點,科學地制定教學計劃。教學中努力做到:認真備課形成共案,上好每一節課,及時寫個性補改和教後反思,佈置和批改作業、輔導學生、質量檢測各個環節都符合規範化的教學要求。

三、深化數學課題研究,提升數學教師科研素養。以課題研究為切入點,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升教師科研能力,實現主題教研的實效性。我們學校數學教研組的課題是《國小數學單元整合(主題)教學的實踐研究》。此課題是20xx年上半年開始,楊洪毅校長與進修學校李洪濤校長共同研究決定,在二實驗開展此項課題,李校長與劉修良主任先後幾次到學校,進行動員及細緻的理論指導,並深入到課堂聽評課做教學實踐研究的具體指導,老師由開始觀望質疑,到思考嘗試;由幾位骨幹教師選擇合適的單元進行嘗試,到各教研組共同研究每位教師參與,最後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確定了數學單元整合教學的模式,設計了“感受課——理解課——練習課——整理課”四種基本課型。歷時一年的教學實驗研究為課題開題做了充足的準備,20xx年3月,宋玉春校長對《國小數學單元整合(主題)教學的實踐研究》這項課題的深入研究更推進了一步,學校結合“吉林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中國小生數學素養提升的實踐研究》,把此課題申報為子課題。

什麼是 “單元主題教學”?我簡單介紹一下:以一個單元作為教學的基本單位,從單元整體出發,統籌安排,根據課程實施的水平、目標來確立教學主題,以主題為線索,開發和重組相關的教學內容,把感受、理解、練習、整理、考查等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教學整體。四種課型緊密結合,優化課堂教學。

1、感受課。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精心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積極投入感受新知的情境之中。

2、理解課。通過引導、討論、動手操作或相關練習,讓學生領會知識的內涵,發現知識生成的初步規律,使知識與思維、情感、態度有機結合起來。

3、練習課。通過基本練習(常規做法)、變式練習、綜合練習、創造性練習,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4、整理課。把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歸類、對比梳理,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將容易模糊的知識清晰化。設計多樣化的練習題,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研組長不僅是活動的組織者,還應是本組學科教學的引領者, 我作為課題組實驗教師,率先上教研課,嘗試單元整合教學的四種課型,提供了研究的案例。之後,組織教師鑽研教材、梳理知識體系,選擇確定適合的單元進行課題教學實踐研究,集體備課,每人上一節研討課,互相聽評課,主題會診,交流反思,總結教學所得與困惑。

例如: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多邊形的面積》就非常適合進行單元整合。根據單元知識特點和目標,把獨立的四部分內容整合為兩個主題:一是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二是組合圖形的面積。第一主題按照四個課型整合進行教學設計。三種圖形面積的計算聯繫比較緊密,在感受課上學生利用方格紙和割補、拼擺等動手操作和實驗活動,小組合作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感受三種圖形面積的內在聯繫,滲透“轉化”思想,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所研究的圖形與轉化後學過的圖形之間的聯繫,從而發現新圖形面積公式,這樣整體感知以未知向已知轉化的數學方法,更有利於學生建構掌握知識,發展學生思維和能力。感受課時間不夠,可以增加課時,感受充分之後再上理解課。這種教學設計創造性地“用教材”“整合教材”,對實驗教師來説是一種巨大的挑戰。單元主題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為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師以新的教育理念來指導教學,要通盤規劃教學的目標、內容、教學過程以及評估標準,要特別重視學生自身素養全面發展,妥善解決單元主題的相對獨立性和教材內容系統性的問題,要求教師整體解讀教材單元內容、整合並設置學習目標、單元課時重新合理分配等。這樣真真正正、實實在在的課題研究給老師帶來了壓力,也帶來了改變。

課題研究深化了課堂教學改革,有效提高了教學質量。在教學中,我們組教師統一思想,以學定教,以促使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為出發點,課堂中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活動為主線,自主探究為主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構建生命化課堂,努力提高全體學生的數學素養。上學期期末數學取得全縣第四名的好成績。

四、重視讀書反思交流,提升教師理論水平。

校領導十分重視教師的讀書情況,為教師購買了大量的書籍,閲覽室、微機室向大家開放,方便每位教師可以隨時讀書、查閲資料。校長定期推薦同一本書、同一篇文章,教研組長每兩週,推薦大家齊讀共談一篇文章。每位教師要讀出理解、體會,讀出問題,做好讀書筆記,寫出讀書心得,並在教研時間,交流讀書感悟,與大家分享閲讀的快樂。我把年組訂閲的《人民教育》、《現代中國小教育》《吉林教育》、《白山教育》一份裝訂成冊,放在年組辦公室,一份每人傳閲。讀書使大家學會了思考、提升了境界

生活中學會反思,就能長足進步;教學中善於反思,教師的理論水平就會大大提高。我們每次活動都有記錄,記錄收穫與困惑,記錄所思所悟,並督促老師們善於總結。對於自己所研究的課題,要做到研究在平時,處處實踐自己的研究,勤於動筆記錄自己的點滴收穫。每週教研分科研討時,我們互相交流着教學中的點點滴滴,分享着快樂,解決着困惑。本學期第十週和十一週年組開展教學反思交流,每組推選一名教師參加期末學校的教學反思交流活動。

五、搭建平台育新秀,以身示範樹榜樣

作為學校基層工作的教研組長,工作的着力點要立足於給老師們的成長出點子、搭台子、鋪路子,充分挖掘出教師的內在潛力,讓老師們在各自的平台上充分展示自己。我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形成結對幫扶聯盟,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學習和展示機會,儘快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早日成為一名優秀教師。20xx年6月28日,我指導青年教師韓波結合科研課題做了一節展示課—《植樹問題》感受課,得到領導和教師的一致好評。

發揮教研組長的引領和示範作用,為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提供學習的平台,對全面推動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具有極好的導向作用。從1997年,我就擔任年級組長教研組組長,無論是教育科研、教學工作還是班級管理,我都是衝鋒在前、永不懈怠,充分發揮了骨幹教師和優秀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 。20xx年9月被評為“撫松縣教學改革標兵” 。20xx年8月被認定為“白山市中國小市級骨幹教師”。 20xx年7月獲白山市國小數學教學“十佳”榮譽稱號。。20xx年,20xx年評為局“優秀共產黨員”。20xx年評為“省級教科研骨幹教師”。我用成績、用行動感召着周圍的教師,引領他們體味教學改革的創新、享受愛崗奉獻育人的快樂。

作為年級組長,我始終把自己定位為一個融入羣體的合作者,團結協作、相互尊重、彼此關心,做共享合作的組織者。只有這樣才能以自身的威望調動本組內教師相互合作,資源共享,從而創設一種民主、和諧、協作的氛圍,我們真心交流,互相學習,共同努力使教研工作踏上新的台階。

我們數學組並不滿足取得的點滴成績,規劃了今後的總體目標:努力實現從經驗型教研組向智慧型教研組的轉變,成為具有高尚師德修養、先進教育理念、厚實專業基礎、較強創新能力的一支優秀團隊!

以推動本組教師全面推進教研組的各項工作。

援鄂抗疫英雄事蹟報告會觀後感 篇三

1月28日晚,上海第一批援鄂醫隊駐地三樓的會議廳,53位來自上海全市各院醫療戰線的黨員們齊聚一堂,上海市援鄂醫療隊全體黨員第一次會議在這裏舉行。黨員們手握拳頭,高聲朗讀誓詞,宣告抗疫前線臨時黨總支正式建立。

上海援鄂醫療隊隊長、上海第一人民醫院的副院長鄭軍華教授,結合目前一線醫護人員的具體工作,為全體黨員上了一堂生動而深刻的黨課。鄭軍華表示,全體醫護人員應當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針對防疫工作的講話精神,發揮醫療隊伍中黨員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的帶頭作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尤其要把擔當與作為這兩個當前工作亟需的理念深刻領會。上海醫療隊迅速集結,來到武漢,人生地不熟,開展工作需要面臨的挑戰是必然的,有所擔當,一方面體現在醫護人員要有相當的適應能力和過硬的業務本領,另一方面則體現在敢於亮劍的精神,勇敢地與病人並肩戰鬥,不拋棄,不放棄,在現有條件下,盡力而為。

專家組組長周新作為此次黨員全體會議的另一位發言人,在會上表示,醫療隊一方面要做好本職工作,同時也要認識到自己正處在全民關注的輿論風口浪尖。自上海醫療隊進駐武漢金銀潭醫院以來,武漢當地對於醫療人員的後勤保障,工作交接都付出了極大努力,客觀上也切實保障了春節這個特殊階段,全國物資緊缺的狀態下,上海團隊可以高效、正常的運轉。然而,網上不止出現一次有關周主任和醫療隊缺醫少藥、缺乏物資的謠傳,在不斷闢謠的同時,也相應耗費了時間和精力。因此黨員同志更要提高對於輿論環境的認識,並且帶動整個醫療團隊,以一個客觀、真實、健康的形象,展現在國人面前。

作為上海援鄂醫生黨總支第五支部的書記,來自上海瑞金醫院重症監護醫學科主任陳德昌教授,向醫護人員們講述了中國共產黨篳路藍縷的成長之路,以此來説明,光榮與勝利之路的背後,總是充滿荊棘與挑戰。

來自中山醫院的徐璟是醫療隊危重護理組的一員,也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剛來到武漢,她就排入了救治危重患者的班次。口罩、眼罩磨腫了鼻子,臉也被勒變了形,動輒八九個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在一線奮戰,姑娘卻總是抱着樂觀的精神。她説:“今天,來自社會的愛心企業為醫護人員免費提供了奶茶,下班喝到熟悉的味道,她真切感受到了整個社會對上海醫療隊工作的關心和支持,而身邊黨員醫護人員兢兢業業,不畏艱難的工作精神,也激勵她不服輸、不怕累的精神。”

上海援鄂醫療隊臨時黨總支將從一線工作,到日常生活,以每一個黨員為單位,關心一線醫護人員,建立起健全的談心制度,對全體醫護人員的所思所想、所急所需提供一個上通下達的通暢管道。

廣西援鄂抗疫英雄報告會觀後感心得 篇四

老師們、同學們:

下午好!

踏着春天的節拍,我們迎來了新的一年、新的學期。我們用這樣的方式,表達對未來美好的祝願。無論是先進班集體代表的發言,還是首屆傑出學生高三(6)班孫力萌同學的心聲,還是北大中學校長實名推薦高三(3)班黃超然同學的倡議,都傳遞着這樣一種信息,在當下,作為省中學子的我們有何追求?如何作為?

假如沒有痛苦的磨難,假如一切都順心如意,那麼,瑞士只會多出一位平凡的的鐘表師,但世界將會損失一位思想和文化的巨匠。是啊,不經歷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人生最大的意義,也許就在於無數次跌倒之後,仍然能爬起來,帶着微笑衝向終點。

老師們,同學們,無論是先進,還是優秀;無論是傑出,還是卓越,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標杆”,來衡量我們的現實,到底離它們還有多遠?省中是培養精英的搖籃,我們選擇這所學校,就是選擇這樣的人生。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這樣的“精英”或“優秀”的光環之下,但應該值得追問。名校的牌子,只是別人看你用的,只有那段無悔的青春經歷才是留給自己回憶的!正如,我國著名氣象學家、地理學家竺可楨在任浙江大學校長時,在一次演講中提到,“諸位在校,有兩個問題應該自己問問:第一,到浙大來做什麼?第二,將來畢業後做什麼樣的人?”這兩個問題,在每年新生入學的時候,浙大將它們印在大學錄取通知書上;每年畢業生離校的時候,又將它們題印在畢業紀念冊上。新年伊始,我們也應該問一問自己這樣的問題,將這些問題想清楚、想明白之後,再上路也不遲。

老師們,同學們,當今我們所處的時代,如果要用兩個詞來概括,這兩個詞,我想比較恰當,一是快速發展,二是功利浮躁。在快速變革的今天,我們是追求時尚,隨波逐流呢?還是堅守信仰,甘於寂寞呢?以下一則新聞,或許能説明這樣的道理。在今年1月11日,----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連續空缺兩年、在過去10年中空缺達7次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頒發給了四代科學家,歷時50年完成的'《中國植物誌》。當代中國,沒有哪一部著作,能像這套擁有126卷冊、5000多萬字、9000多幅圖的《中國植物誌》一樣,用了半個世紀的時間才最終完成;也很少有什麼著作能像《中國植物誌》那樣由四代科學家辛勤耕耘、通力合作而成。《中國植物誌》的編纂,就是一個奇蹟,但昭示着一個樸素的真理,這一個時代,或許更需要一羣甘於做冷板凳的人!

老師們,同學們,在我們的求學生涯中,在我們的人生路途上,事實上,是不可能一帆風順的,淚水多於掌聲,痛苦多於歡樂。假如沒有痛苦的磨難,假如一切都順心如意,那將會怎樣?有一位少年出生於瑞士,他只上過短短的幾年學,13歲就去做了一個鐘錶匠的學徒工,他喜歡讀書,但卻不安分守己,經常收到師傅的責罵,單調乏味的工作和艱辛的學徒生活,終於讓他感到厭倦了。從此,他開始四處遊學。多年之後,他撰寫了《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等鴻篇鉅著,這些著作至今仍然在人類思想和文學的最高殿堂中熠熠生輝。假如沒有痛苦的磨難,假如一切都順心如意,那麼,瑞士只會多出一位平凡的的鐘表師,但世界將會損失一位思想和文化的巨匠。是啊,不經歷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人生最大的意義,也許就在於無數次跌倒之後,仍然能爬起來,帶着微笑衝向終點。

老師們,同學們,在新的一年、新的學期中,我們將迎來更多的機遇和更多的挑戰。高三年級將迎來“一模”、“二模”和大學聯考;高二年級面對的則是學業水平測試;高一年級通過本學期的考試將要進行選課組班工作。無論哪個年級,無論哪位學生,都要迎來一場又一場的考試。從某種程度上講,人生就是一場場考試串聯起來的。對於考試,省中學生,向來是不怕的;對於考試,省中學生,向來就是考不倒的。

最後,我真誠地祝福大家,在春天播種希望,在秋天收穫喜悦。只要心中充滿陽光,我們就永遠生活在春天中,幸福在秋天裏!謝謝!

廣西援鄂抗疫觀後感 篇五

6月5日19時,由自治區衞生健康委、教育廳、科協主辦的“禮讚逆行英雄,弘揚戰‘疫’精神——廣西援鄂抗疫英雄事蹟報告會直播課”在廣西廣播電視台科教頻道等平台播出。全區700多萬中國小生齊聚雲端收聽收看直播,聆聽廣西首批援鄂醫療隊的兩名英雄在湖北抗疫一線的感人故事。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一病區主任温漢春,是廣西首批援鄂醫療隊醫療組組長。她為廣大中國小生帶來了題為《八桂巾幗無所懼 武漢戰“疫”保家國》的精彩報告。她回顧了援鄂前後的心路歷程,講述了抗疫期間生活、工作中遇到的挑戰,將疫情阻擊一線的真實經歷、所思所感娓娓道來。

鄒炎華是廣西江濱醫院呼吸內科護士,他在武漢抗疫一線火線入黨。他報告的題目是《“90後”醫護人員的使命與擔當》。他用樸實的語言將自己援助武漢市黃陂區中醫醫院的經歷一一講述。從申請支援前線的堅定、面對困難時的堅持、還有平安凱旋時的淚目……字字句句感人肺腑,催人奮進。

兩位抗疫英雄用親身經歷向全區中國小師生們展示了他們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崇高職業精神。這堂直播課在全區中國小師生、家長中反響熱烈。不少老師表示,抗疫英雄最美逆行展現的是家國情懷與使命擔當,彰顯了中華民族在重大災難面前同舟共濟、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直播課將愛國主義情懷厚植於廣大青少年心中,激勵他們爭做新時代學生楷模。

廣西援鄂抗疫英雄報告會觀後感心得 篇六

今日,我收看了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令我受益匪淺,刻骨銘心。我對中國在疫情中的擔當感到驕傲自豪,同時也對新型冠狀病毒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以及學習並掌握了預防措施。

磨難壓不垮、奮起正當時。在舉國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時刻,我們不能親臨主戰場,但我們能堅持在大戰中堅定信心、不負韶華。

首先,新型冠狀病毒是一個大型病毒家族。因為表面的凸起像國王頭上的王冠,所以叫冠狀病毒。它是目前已知的第七種能夠感染人的冠狀病毒。感染人羣一般出現咳嗽、發燒、頭疼、胸悶等症狀。

其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雖然來勢洶洶,給我們的生活都蒙上了厚厚的陰影。可是,作為學生的我們,要把這次的疫情當作是一種學習的機會,去學習前輩這種處變不驚,捨己為人的精神,我們要利用好這個機會,靜下來想一想自我的人生規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強大,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另外,還要學會如何做好防護措施:第一,儘量不出門,如果必須去公共場所記得佩戴口單;第二,要經常洗手,第三,不要過度疲勞,這樣會降低免疫力。

疫情在全球的蔓延速度之快,威力之猛,使得世界不斷聚焦中國防控疫情的成功經驗,認為中國採取“最勇敢、最靈活和最進取的”嚴格防控措施,有效遏制疫情,為世界公共衞生事業作出重要貢獻。中國戰“疫”的速度、決心和力度是世界的榜樣,應當學習中國的應對措施。

中國有着非凡的基建和制度,迅速組織人力開展大規模的工程、建立“發熱門診”、迅速隔離感染者、鼓勵在線醫療、關掉學校、為隔離在家的人們配送醫藥和食物等。科學技術成防疫急先鋒,救援機器人、無人機、人工智能等技術用於防疫。“在與新冠病毒抗擊的戰鬥中,中國部署了消毒機器人、智能頭盔、配備熱像儀的無人機和先進的面部識別軟件。一些外賣平台利用機器人將食物從餐廳送到外賣配送員和顧客手上。

中國的學校停課不停學,數百萬學生每一天經過直播軟件上課。疫情下的許多行業仍然堅持繁榮,包括健身、廚藝和音樂等線上課堂。

疫情如令,職責如山。在這場眾志成城、同仇敵愾的戰鬥中,中國人民的團結信念和職責感令世界印象深刻。

經過一堂思政課的教導,我明白了許多。明白了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的道理,明白了愛國的意義。這不僅僅是一堂課,更是對我們人生的引領。

看完這個全國大學生疫情防控思政大課後,必須會注意疫情,增強疫情意識我們雖然不能“親近戰場”可是我們永遠是國家、武漢、的後勤部隊。中國加油!武漢加油!鍾院長加油!期望疫情早點結束,早點能夠回學校,早點回到我們學校上課。最終為逆行的勇士們祈福,平安歸來!加油武漢!加油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