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劉永坦院士先進事蹟心得體會3篇

欄目: 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01W

劉永坦院士先進事蹟心得體會1

劉永坦院士先進事蹟心得體會3篇

2019級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生 周寶嘉

他生於亂世,面對破碎的山河、動盪的時局、流離的百姓,堅定了報國之志,誓用平生所學建設祖國;他紮根東北數十載,把一生獻給對海探測領域,用幾十年的不懈努力與探索帶出了一支敢於並善於攻堅克難的雷達研發團隊,用智慧和汗水鑄就了捍衞國家領土主權的海防重器,使我國成為了世界上極少數擁有新型遠距離雷達這一核心技術的國家,為我國維護萬里海疆、建設海洋強國作出了卓著貢獻;他淡泊名利,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一意為科學研究、為國家發展、為年輕一代科學家的培養而奮鬥不息。這位經歷過戰亂卻百折不撓的老黨員用60多年的無悔付出,詮釋了愛國奉獻、忠於職守、為人師表等優秀品質的深刻含義,用行動和業績向深愛的祖國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彰顯了愛國學者的崇高精神與情懷。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雷達與信號處理技術專家,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先生。

出生在南京的劉永坦年少之時就隨家人開始了十餘年的逃難生涯。“永坦”不僅是家人對他人生平安順遂最好的祝願,更是對國家命運最深的企盼。1953年,他懷着投身祖國建設發展事業的決心考入哈工大,並靠着一種遠超常人的求知、求真精神努力學習,打下了紮實的理論基礎。1958年,他回到哈工大參與組建無線電工程系,正式成為學校的青年教師和科研骨幹。即使是在艱苦的六七十年代,到基層插隊的他依舊心懷祖國,心繫熱愛的科研與教育事業。1979年,他作為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公派留學生遠赴英國深造,也正是在國外深造期間,劉永坦開闊了自己的視野,他深刻意識到雷達技術的重要性,以及我國在這一尖端領域尚且處於空白的現狀。一心想要學以致用並報效祖國的他,心中萌生出這樣的宏願——開創中國的新體制雷達之路,徹底扭轉我國技術落後的被動局面。

在此後數十載的雷達技術開發生涯中,劉永坦帶領團隊爬坡過坎,在遠離城市、生活條件簡陋的地方安營紮寨。有時為了節約時間和經費,劉永坦會把隊伍拉到離試驗場地最近的廢棄民房裏,現場環境十分惡劣、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他們常常一待就是幾個月。為了儘快把科研成果投入國防應用,他們時常吃睡在現場,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甚至連熬幾個晝夜。在技術條件有限,生活工作環境複雜的情況下,劉永坦和他的團隊堅定科技報國之志,在國內率先開展了新體制雷達研究,如今其成果領跑世界,併成功實現於工程應用之中。即使已是耄耋之年,他依舊堅守在科研一線,為推進我國對海探測能力的進一步發展發光發熱。他的創造性科學成就和突出貢獻,使我國雷達技術與應用水平步入國際先進行列,為國內外同行專家所矚目,為國人和無數行業領域的後輩所景仰。

劉永坦不僅是雷達技術領域的尖端人才,也是善於教書育人的優秀教師。從教60年來,他一直致力於電子工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先後講授過專業數學、電工基礎等10多門課程。80年代以來他又根據新時代學科發展的需要,講授了統計無線電技術、數字信號處理等新課程。此外他出版了專著《雷達成像技術》,並在國內外學術會議和學術刊物上發表了200餘篇學術論文,為教育學生、培養下一代優秀科研人員、解決國家發展亟需專業人才的實際問題做出了突出貢獻。

劉永坦院士用一生詮釋了一名科學家的初心和堅守,是無數學者學子做人的標杆、學習的楷模、奮鬥的航標。他是科學素養深厚、組織領導能力突出的戰略科學家,踐行科學家精神的傑出典範;是擔當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的優秀代表;是淡泊名利,不計較個人榮辱得失的賢者典範。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劉永坦院士“時代楷模”稱號的決定,是對劉永坦院士的卓越貢獻和崇高品質的充分肯定,也是在激勵我們學習劉永坦院士的愛國情懷、報國之志,以及矢志不移投身祖國建設的奉獻精神,引領青年人樹立遠大理想,用學習和實踐提升自我、奉獻社會、報效祖國。作為一名研究生,我們應以劉永坦院士為模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培育高尚的情操,以百折不撓、堅定不移的精神潛心治學,將所學知識用到實處,爭做真正有利於國家、社會和人民的經世濟用之人。

劉永坦院士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

2021級俄語語言文學劉虹成

童年困苦,離家輾轉多有磨難;報效祖國,打破列強技術攔;胸懷大志,願為國家瀝肝膽;半生風雨,萬里海疆波濤藍。1982年,中國簽署《聯合國海洋公約法》,使我國擁有了12海里的領海權和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但沒有優秀雷達的我國根本難以守好它,面對這樣嚴酷的事實,從上世紀80年代起,劉永坦院士從零開始,着手研究新體制雷達,為祖國築起一道堅實的“海防長城”。在那個年代,美國、英國都沒有這種新體制雷達,因此有人提出質疑“我們中國為什麼要花巨資研究?”“如果研究不能成功,國家所投入的鉅額資金豈不打了水漂?”在這樣的質疑聲中,劉永坦院士往返於哈爾濱與北京之間,一年內去了北京多次,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新體制雷達項目終於得到了相關單位的認可,尤其是受到為“兩彈一星”做出重大貢獻的陳芳允院士的高度重視。為了儘早立項,劉永坦院士帶領團隊夜以繼日地工作,經過半年推導論證,在1983年拿出十幾萬字方案報告,中國的新體制雷達創新之路於此正式開始。1986年7月,劉永坦帶領團隊,經過800多個日夜的努力,新體制雷達研發的理論體系破冰確立,但劉永坦院士並不滿足,他説“只有理論突破還遠遠不夠,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紙上談兵”,而是具有實際意義的雷達實驗站!”50歲的劉永坦院士收拾再出發,在**年,帶領團隊在山東威海建成了我國第一個新體制雷達站。在遠離城市的荒灘中捕捉一道雷達信號,攻克電離層雜波問題,為國家建立了一套完備的全距離全天候海防預警體系,使我國成為極少數掌握遠距離實裝雷達研製技術的國家之一。在2019年1月8日人民大會堂舉辦的大會上,劉永坦謙虛地説: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師和科技工作者,這份殊榮不僅屬於我個人,更屬於我們團隊屬於這個偉大時代所有愛國奉獻的知識分子。時至今日,85歲劉永坦院士依然走着創新之路,還想要新體制雷達小型化,更加廣泛實用。我見祖國多嫵媚,料祖國見我亦如是。

劉永坦院士先進事蹟心得體會3

學碩1班 俄語語言文學 胡恆

紮根黑土地,他帶領團隊從零起步,艱難探索40年,為中國的萬里海疆修築了一道“海上長城”。9月29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在劉永坦院士的事蹟報告中,我聽到最多的詞就是“國家”。家國情懷從童年的顛沛流離中就深深地融入了坦先生的血液裏。而在之後院士克服萬難,開拓創新的一生中更是將對家國的赤子之心體現得淋漓盡致。

沒有強大的海防,就沒有穩固的國家安全。如何給我國的海疆裝上“千里眼”,做到料敵機先、有備無患?如何為萬里海岸線築就“新長城”,保家衞國、堅不可摧?這是劉永坦用一生回答的問題。而他歷經數十年的篳路藍縷、艱苦奮鬥後最終交上了一份輝煌的答卷。一次次衝破國外技術封鎖,一次次突破國內科技瓶頸,開闢了我國新體制雷達之路,造出全天時、全天候、具備遠距離探測能力的對海探測新體制雷達,總體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核心技術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我國也由此成為極少數掌握遠距離實裝雷達研製技術的國家之一。

劉永坦院士長達40年的潛心研究之路告訴我們,要完成技術突破絕不能淺嘗輒止,要聚焦問題難點,專注、純粹、深入、堅持不懈地鑽研,才有可能取得成功;面對從零起步的科研難題和國內外重重質疑,劉永坦院士仍堅定信心、矢志不渝,這啟發科研工作者應堅定科研信念,自主創新,敢於擺脱對國外技術、儀器的依賴,勇於突破國外技術封鎖;劉永坦院士矢志報國、擔當有為的家國情懷激勵着我們要志存高遠,心中有國家人民,勇擔重任,面向國家重要需求,深耕細作,把成果寫在祖國大地上。

信仰如太陽,目標如火炬。穿越時空,追隨着坦先生的足跡,我感受到一種震撼靈魂的精神力量。劉永坦院士的事蹟,令我感觸頗深的還有其工作的開創性意義。面對國家重大需求他帶領團隊敢於碰硬、從零起步,40年堅守在對海探測領域,實現一次又一次重大突破的科研攻關,開展這樣的課題可謂是白手起家,沒有任何可以借鑑的經驗,這種敢於攻堅克難的毅力我們一定要學習和傳承。我想,在以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劉永坦院士的精神將伴隨我前行,而我將牢記使命,不忘初心,為祖國的發展奉獻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