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民英雄”張伯禮人物事蹟學習心得體會多篇彙總

欄目: 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62W

“人民英雄”張伯禮人物事蹟學習心得體會多篇彙總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張伯禮主持研究制定中西醫結合救治方案,指導中醫藥全過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取得顯著成效,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貢獻。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民英雄”張伯禮人物事蹟學習心得體會5篇彙總,但願對你有借鑑作用!

“人民英雄”張伯禮人物事蹟學習心得體會1

張伯禮常説:“中醫藥學雖然古老,但它的理念、方法並不落後,現代生命科學所遇到的很多困難和挑戰,將從中醫藥學中得到啟發。”30多年來,他嘔心瀝血,鍥而不捨,用現代科學技術繼承和發展中醫藥。共承擔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40餘項,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國家發明獎1項,省部級科技一、二等獎20餘項。作為科技部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建設專家組組長,參與組織、指導20餘個省市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建設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2006年,張伯禮率先提出了“名優中成藥二次開發”戰略,他主持的對30箇中藥大品種二次開發與產業化研究被列入天津市20項自主創新產業化重大項目。4年來,30個品種中年銷售額過億的品種已從2個增加到9個,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走出了一條新型的產學研結合之路。同時,張伯禮帶領他的團隊開始組分中藥研究,組建了國內首個組分中藥技術工程中心,開展中藥數字化分析及中藥配伍組分研究,構建了10661箇中藥組分和235個化合物的中藥組分數據庫,使中藥研發由單純經驗上升為優化設計,用現代科技方法揭示中藥成分、作用機理,這項中藥現代化的重要成果為中醫藥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貢獻。

針對傳統中藥生產中存在的劑型落後、工藝水平陳舊、質量控制水平低等問題,張伯禮潛心探索以提高療效、便於服用為目的的中藥現代化之路。1999年,他申報的“方劑的關鍵科學問題的基礎研究”獲國家“973”項目資助。他發現了複方丹蔘方的藥效物質基礎、優選了配伍比例,提出了名優中藥小複方二次開發模式,突破了千百年來憑經驗組方的侷限,為現代中藥研製提供了科學依據。2010年,複方丹蔘滴丸成為我國第一例完成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二期臨牀試驗的中成藥,邁出了中藥打入發達國家醫藥市場的關鍵一步。

“人民英雄”張伯禮人物事蹟學習心得體會2

張伯禮,1948年2月生於天津,籍貫河北寧晉,中共黨員,中醫內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醫藥衞生學部主任,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技術副總師,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內科學科帶頭人。[1-2]

張伯禮1982年畢業於天津中醫學院,獲得中醫內科學碩士學位;1992年任天津中醫學院中醫工程研究所所長;1999年任天津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2002年任天津中醫學院院長;200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06年任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2010年任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2011年被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14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16年獲得吳階平醫學獎;2017年被授予“全國名中醫”稱號;2019年獲得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2020年8月,授予張伯禮“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2-4]

張伯禮長期從事心腦血管疾病防治和中醫藥現代化研究工作。

人物經歷

1948年2月26日,張伯禮出生於天津市南開區。

1982年7月,畢業於天津中醫學院,獲得中醫內科學碩士學位。

1982年9月—1992年7月,任天津中醫學院中醫研究所室主任。

198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92年7月—1999年12月,任天津中醫學院中醫工程研究所所長。

1999年12月—2002年8月,任天津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

2002年8月—2006年10月,任天津中醫學院院長。

2003年抗擊“非典”期間,組建中醫醫療隊,擔任中醫治療“非典”總指揮,應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救治患者。

2006年10月,任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

2010年12月—2018年12月,任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

2020年2月,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率領由來自天津、江蘇、湖南等地中醫醫療團隊組成的“中醫國家隊”,進駐武漢市江夏方艙中醫院。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張伯禮長期從事心腦血管疾病防治和中醫藥現代化研究工作。20世紀80年代開展中醫舌診客觀化研究,開拓了舌象色度學和舌底診研究方向。20世紀90年代開展血管性痴呆(VD)系統研究,制定了VD證類分型標準和按平台、波動及下滑三期證治方案;明確了中風病證候和先兆症動態演變規律,建立了綜合治療方案;創立了腦脊液藥理學方法,揭示中藥對神經細胞保護作用機制。自1999年開展方劑關鍵科學問題研究,創建了以組分配伍研製現代中藥的途徑和關鍵技術。21世紀初完成了首箇中醫藥對冠心病二級預防大規模循證研究,建立了中醫藥循證評價系列方法。開拓中成藥二次開發研究領域,促進中藥科技內涵和質量提升,推動了中藥產業技術升級,培育了中藥大品種羣。

學術論著

截至2019年6月,張伯禮已發表論文400餘篇,SCI收錄80餘篇,主編專著20餘部。

承擔項目

截至2019年6月,張伯禮已承擔並完成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40餘項。

張伯禮主持的方劑關鍵科學問題研究連續三次得到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支持。

“人民英雄”張伯禮人物事蹟學習心得體會3

“大疫當前,醫生就是戰士,就要往前衝”

“是武漢人民和支援武漢的全國醫務工作者們,眾志成城,共同奮鬥,才取得了目前抗疫的成果。作為醫生,大疫當前,我們就是戰士,就要往前衝,這是盡我們的本職工作。”在火車站,張伯禮院士深情地説,“讓我們感動的是,武漢老百姓非常給力,全國志願者奉獻的精神也令人感動,他們自己開車,自己加油,一直堅持了幾個月。眾多志願者為保證戰疫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在武漢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事例。這也反映我們中國人,在疫情面前,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取得這次勝利。”

張伯禮院士多次謙遜地説:“我們作為醫務人員就應該做這些事。我是一名中醫,此次新冠肺炎主要損害免疫功能,中醫治療正好能很好地提高免疫功能,就像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作為一名醫生,我就是幹了該乾的事,説了該説的話,很普通很平常,受到大家這麼熱烈的歡迎,我覺得受之有愧。”

回首兩個多月的戰“疫”經歷,張伯禮院士感慨良多。現場一位書法家把張伯禮院士作的詩《歸辭》寫成書法:“山河春滿盡滌殤,家國歡聚已無恙。兩月敢忘江城苦,十萬白甲鏖戰茫。黃鶴一眺三鎮秀,龜蛇兩岸千里黃。降魔迎來通衢日,班師辭去今歸鄉。”

這首詩是張伯禮院士在4月8日武漢解封時有感而發,在詩中,他祝願偉大祖國山河無恙、春滿華夏,英雄的武漢人民雲開月明、平安康寧的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人民英雄”張伯禮人物事蹟學習心得體會4

誰説90後、00後都是長不大的孩子?在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中,這些年輕人用實際行動證明,他們是有擔當的一代,是“奔湧的後浪”。90後、00後在抗疫中的優秀表現得到社會廣泛認可,全國兩會期間也引發代表委員們熱議,稱讚這些年輕人有情懷、有擔當。

全國人大代表張伯禮:

被抗疫的年輕人所感動,90後是可託付的一代

“在武漢疫情期間,我覺得90後年輕的醫務工作者、志願者,他們的所作所為都可圈可點。”5月24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在接受現代快報記者採訪時,講述了自己在武漢抗疫期間的所見所聞。他説,90後是讓人放心的一代,可託付的一代。

今年1月27日,72歲的張伯禮臨危受命奔赴武漢,在武漢抗疫82天。他告訴現代快報記者,疫情期間,一名滯留武漢的大學生志願者讓他至今難忘。

△疫情期間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的90後醫務工作者

“她過年沒有回家,疫情發生後成了一名志願者,幫急需藥品的小區居民買藥。有人需要藥時,她記在自己本本上。有的藥不好買,需要跑十幾家藥店,還要買最便宜的,送給居民時,她會很用心地寫一張紙條告訴藥怎麼吃。”張伯禮説,除了這名大學生,還有奮戰在方艙醫院的年輕醫務工作者都讓他難以忘懷。

在醫院一線,這批年輕醫務工作者每天都堅持五六個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張伯禮説,“在困難時刻、特別危險的地方,他們搶着往前衝,我覺得他們是讓人放心的一代,可託付的一代,非常好,被他們的精神感動。”

“人民英雄”張伯禮人物事蹟學習心得體會5

利用春節假期,我觀看了《人民的好兒女》系列教育片,其中大醫精誠——張伯禮的事蹟深深感動了我。?張伯禮,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他是當今中醫藥事業發展奠基人之一。他以唐代名醫孫思邈“大醫精誠”之道激勵學生:“要成大醫,必先修身,‘無醫德者不可為醫’,為醫者應有良好的醫德”。?就是這樣一位有着崇高醫德的一位老黨員,在中醫領域裏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繼承發展祖國傳統醫藥,為人民健康服務。”這是老共產黨員張伯禮的堅定信念。作為中醫藥學的傳承人,他嘔心瀝血,鍥而不捨,用現代科學技術繼承和發展中醫藥。多年來共獲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20餘項,授權專利20餘項,發表論文200餘篇,主編專著10餘部。2009年,他提交的世界中醫學教育史上的第一個國際標準《世界中醫學本科教育標準》獲得通過,有力地推動了中醫藥教育的國際化和標準化。這些沉甸甸的榮譽,不僅凝結了一位科學家的無窮智慧,也體現了一位共產黨員的崇高理想。?張伯禮把“賢以弘德,術以輔仁”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他身兼數職,工作繁忙,但堅持每週出門診。他處處為病人着想,從不開大處方,不做不必要的檢查,不收病人任何禮物,為病人精心診治。?同時張伯禮總是拿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於教學,即使工作在繁忙,也要走上講台為本科生上課,走進實驗室與研究生一起做實驗搞科研。他捐出“何樑何利獎”、“中醫藥國際貢獻獎”、“百篇優博指導教師獎”的40餘萬元獎金,在學校設立了“勇搏”基金,用於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同樣是一名醫務工作者,同樣是一名共產黨員,張伯禮院士那種為病人、為中醫藥事業奉獻一生的事蹟深深感動着我,雖然我永遠無法達到張院士所取得的成就,但是我可以像張伯禮院士那樣以無限的熱情關心病人,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對待工作,講奉獻,心中有羣眾,辦實事,不圖虛名,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堅定地實踐着共產黨員的無私奉獻的精神。

“人民英雄”張伯禮人物事蹟學習心得體會5篇彙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