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民英雄張伯禮抗擊疫情的事蹟感想國中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1.47W

人民英雄張伯禮抗擊疫情的事蹟感想國中

在獲得“人民英雄”稱號之前,張伯禮已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和“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先進工作者”等稱號。今天小編整理了張伯禮抗擊疫情的事蹟感想,大家共同閲讀吧!

張伯禮抗擊疫情的事蹟感想1

“大疫當前,醫生就是戰士,就要往前衝”

“是武漢人民和支援武漢的全國醫務工作者們,眾志成城,共同奮鬥,才取得了目前抗疫的成果。作為醫生,大疫當前,我們就是戰士,就要往前衝,這是盡我們的本職工作。”在火車站,張伯禮院士深情地説,“讓我們感動的是,武漢老百姓非常給力,全國志願者奉獻的精神也令人感動,他們自己開車,自己加油,一直堅持了幾個月。眾多志願者為保證戰疫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在武漢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事例。這也反映我們中國人,在疫情面前,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取得這次勝利。”

張伯禮院士多次謙遜地説:“我們作為醫務人員就應該做這些事。我是一名中醫,此次新冠肺炎主要損害免疫功能,中醫治療正好能很好地提高免疫功能,就像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作為一名醫生,我就是幹了該乾的事,説了該説的話,很普通很平常,受到大家這麼熱烈的歡迎,我覺得受之有愧。”

回首兩個多月的戰“疫”經歷,張伯禮院士感慨良多。現場一位書法家把張伯禮院士作的詩《歸辭》寫成書法:“山河春滿盡滌殤,家國歡聚已無恙。兩月敢忘江城苦,十萬白甲鏖戰茫。黃鶴一眺三鎮秀,龜蛇兩岸千里黃。降魔迎來通衢日,班師辭去今歸鄉。”

這首詩是張伯禮院士在4月8日武漢解封時有感而發,在詩中,他祝願偉大祖國山河無恙、春滿華夏,英雄的武漢人民雲開月明、平安康寧的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張伯禮抗擊疫情的事蹟感想2

1月26日,大年八年級晚上,正在天津指導防疫的張伯禮院士接到國家疫情防控指導組電話,臨危受命,當晚奔赴武漢疫情防控一線。

1月27日開始,張伯禮院士深入定點醫院、方艙醫院、社區,給病人會診,調查疫情,制定中醫治療方案、研究中藥治療新冠肺炎的處方。他提出,必須馬上對病患分類分層管理、集中隔離,建議徵用學校、酒店作為隔離觀察點,給患者普遍服用中藥,用“大水漫灌”的方式達到早期干預的目的。這一建議被採納。

2月12日,張伯禮院士率領209名中醫“國家隊”進駐江夏中醫方艙醫院。該“中醫國家隊”由天津、江蘇、河南、湖南、陝西五省市三甲醫院的專家組成。

2月14日開艙至3月10日休艙,在張伯禮院士的帶領下,江夏方艙醫院收治564個患者(輕症71%,普通型29%),治癒出院392人,其他患者在江夏方艙醫院休艙後轉診他院。患者通過服用中藥、打太極、練八段錦、做按摩、做敷貼、做鍼灸等全套中醫療法的救治,截止到“休艙”時,實現了“三個零”:病人零轉重、零復陽;醫護人員零感染。

2月16日,由於過度勞累,張伯禮院士膽囊炎發作,腹痛難忍,中央指導組的領導強令他住院治療。經檢查,張伯禮院士的膽囊已經化膿、膽管結石嵌頓壞疽了。19日,張伯禮院士在武漢接受了微創膽囊摘除手術。手術後第三天,他就又投入救治工作。

3月19日,張伯禮院士迎來了72歲生日。同一天,武漢新增確診病例、新增疑似病例、現有疑似病例第一次全部歸零。張伯禮説,這是最好的生日禮物。

4月8日,張伯禮院士原本計劃在武漢解封之際回津,由於有些工作需要處理,就一直拖延到4月16日。在這一週多時間裏,張伯禮院士還忙於各種國際連線,為海外華人華僑解“疫”釋疑,幫助國外抗擊疫情,講解新冠肺炎防治的中醫處方,分享中醫藥抗疫經驗等。

張伯禮抗擊疫情的事蹟感想3

今天看了張院士主講的戰疫第一課,感受頗深。這次的新冠病毒來勢洶洶,短短几日其病疫的魔爪就伸向了整個中國,其嚴重性比起非典可以説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儘管其疫情讓人望而生畏,但今日的中國早已不再是以前的中國了,現在的中國人不願再看到無辜的人死去了。經歷了十七年前那場沉重的災難,每個中國人都蜕變成了一位勇士。疫情當前,無論是什麼人,小到垃圾工人,大到國家領事,都在為人民出力。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包括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在內的多方面顯著優勢,能夠在急難險重關頭高速高效運轉

在這次疫情當中,中藥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降低了病情的轉化,能幫助病人恢復。效果明顯,有利於鑑定中醫藥文化自信。中醫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世界衞生組織的認可。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有必要及時有效運用中醫藥治療確診與疑似病例,充分發揮中醫藥防治疫病的優勢作用。

苦難只會鑄就輝煌,風雨只會造就彩虹!這場鬥爭必定贏,因為我們不再像十七年前非典肆虐時那麼弱小,那麼無力,人民強大了,國家也強大了!今天,我們不想再重演十七年前的悲劇,每一個人都在努力地奉獻自己的力量,我們想拯救更多的人!我堅信,我們定會戰勝疾病,戰勝一切!

楊攀

張伯禮抗擊疫情的事蹟感想4

“我的最大心願是培養出一批超越我的學生”

張伯禮在中醫藥人才培養上傾注了大量心血,提出了“知識、能力、素質並重,以拓展學生創新發展能力為核心”的教育理念。他捐出“何樑何利獎”、“中醫藥國際貢獻獎”、“百篇優博指導教師獎”40多萬元獎金,設立“勇搏”基金,用於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他一直堅持在教學一線指導研究生、親自給本科生授課。他常説:“一流的醫生,應該坐下來會看病,站起來能演講,閉上眼會思考,進了實驗室能科研。”他言傳身教、桃李芬芳,培養出站博士後、博士、碩士140多名。他指導的3篇博士論文被評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其中一篇論文出自他的一名殘疾學生。

為培養高素質的中醫藥人才,他提出“政治思想過硬、學會中醫思維、臨牀能力強”的人才培養目標。倡導問疑精神和專業實踐,創建了“基於案例的討論式教學-自主式學習聯動”的教學方法,得到了學界的廣泛認同和高度評價,獲得了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從他的身上,學生們體會到了他對中醫藥事業的無比熱愛,也從中學到了他為事業而不懈奮鬥的精神。有一次,他買進一台利用全血檢測血小板聚集性的儀器。在摸索實驗條件、建立基礎數據線的過程中,需要大量新鮮血液進行反覆測試,為此張伯禮連續8次抽取自己的靜脈血。他説:“只要實驗能取得進展,抽點兒血不算什麼!”

多年來,張伯禮高度重視中醫藥教育質量,致力於創建中醫藥高等教育規範。2008年,他主持制定了《中國·中醫學本科教育標準》,在6所高等中醫藥院校開展了中醫藥標準化建設和中醫學專業的認證工作,對規範中醫辦學、保證教育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2008年他主持制定了世界中醫學教育史上第一個國際標準--《世界中醫學本科(中醫師前)教育標準(草案)》,提交首屆世界中醫藥教育大會討論,2009年獲審議通過,並向全世界發佈,有力推動了中醫藥教育的國際化和標準化。

張伯禮抗擊疫情的事蹟感想5

疫情發生以來,年過古稀的張校長一直在堅守在抗疫前線,將患者的生命健康,置於自己的生命健康之前,在膽囊摘除手術的第三天不顧自己身體的虛弱,投入到救治工作中,一邊打着點滴,一邊工作這,心繫着患者,一切為了病人,不計個人得失,只願山河無恙。在由中醫全面接管的大花山方艙醫院,充分體現了中醫特色治療的充分優勢,為緩解患者的情緒,張校長把醫生患者變為朋友,更好的救治病人,大花山方艙醫院五百多名患者無一例轉為重症,無一例醫務人員感染。張校長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為國為民,醫者仁心。穿上白衣,就是戰士,為國為民,戰鬥到底。在抗擊非典和此次新冠疫情中,中醫發揮着巨大的作用,中醫是傳承五千多年的國粹,張校長扛起了以中醫藥國粹為國效力的脊樑,將發展中醫藥作為畢生使命,一直在不懈地推動中醫的發展。張伯禮校長是我們中醫藥學子的驕傲,是我們國家的驕傲。此次疫情張校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我們廣大的中醫藥學習上了深刻的一堂課。作為中醫藥傳承者的我們,我們應當學習張校長的精神,應當時刻謹記作為中醫藥人的初心與使命,紮實學好理論知識,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展現出我們青年人該有的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