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民法典觀後感心得新版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48W

民法典觀後感心得新版多篇

民法典對眾多民事法律關係進行的“確認”,將在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共同閲讀民法典觀後感心得最新精選大全5篇,請您閲讀!

民法典觀後感心得1

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各級領導幹部要做學習、遵守、維護民法典的表率,提高運用民法典維護人民權益、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能力和水平。為全面推動民法典的實施提供了根本遵循,對各級領導幹部學好用好民法典提出了明確要求。

帶頭學好民法典。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實施好民法典,不僅對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保障人民權益、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重要意義,而且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注入法治力量。領導幹部作為治國理政的骨幹力量,是國家治理和社會服務的組織者、參與者和推進者,其法律素質的高低、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強弱,直接決定着其依法治理、依法決策和依法辦事的水平。正因如此,領導幹部要堅持先學一步、多學一點、深學一層,帶頭學習好這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深刻理解和把握民法典的重大意義、核心要義、重點問題,為運用民法典履職盡責打下堅實基礎,着力做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切實提高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辦事的能力,更好地增進人民福祉、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帶頭守好民法典。立法為民,守法護民。民法典體現“民有所呼、法有所應”的精神,7編和附則共1260條,涵蓋方方面面的民生關切,構建起全方位的民事權利保護體系。從一定意義上來看,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領導幹部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只有自覺遵守民法典,才能為實現最廣大人民羣眾現實利益提供法律保證。村看村、户看户,羣眾看幹部。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法治思維,增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將履行職責、行使職權的一言一行納入到民法典的範圍和界限之內,自覺依照民法典行使權力和權利、履行職責和義務,做到嚴格依法辦事、嚴格依法行政,時時以民法典來規範自己,事事以民法典約束自己,正確處理好權和法的關係,做到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決不侵犯人民羣眾享有的合法民事權利,切實尊重和維護羣眾的合法權益。

帶頭用好民法典。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在於執行。民法典在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重要作用,決定領導幹部要切實提高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水平,用好民法典來保護公民民事權利不受侵犯、促進民事關係和諧有序。通過推動民法典的全面實施,督促領導幹部樹牢法治觀念、增強法律意識,形成遇事找法的習慣,培養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和能力。在實施民法典的工作中,善於運用法治方式開展工作,強化民法典在維護羣眾權益、調處利益關係中的權威地位,強化民法典在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和諧穩定、發展市場經濟中的保障作用,真正為了人民、依靠人民來實施民法典,用好民法典來造福人民、保護人民,從而更好保障人民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激發人民羣眾新時代幹事創業的動力。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領導幹部要帶頭弘揚法治精神,帶頭成為民法典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衞者,帶頭把民法典的實施體現到工作的各環節和全過程。只有做民法典實施的排頭兵,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正確調整民事法律關係,更好保護民事主體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保障人民美好生活,發揮民事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提供法治保障。

民法典觀後感心得2

5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實實施民法典”進行了第二十次集體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法制建設的重大成果。如何更快、更好地讓羣眾多瞭解、多普及民法典?通過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優勢、加大宣傳動員,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化作促學懂法之風,推動民法典“下基層”“進農村”。

宣傳發動造氛圍,成為教育推廣的“宣傳員”。在“引”上做文章,“吹響”宣傳發動的號聲,基層村幹部在農村宣傳發動上起着很大作用。充分發揮基層資源優勢,結合基層工作實際情況,發動基層幹部力量,通過懸掛宣傳橫幅、張貼宣傳海報、微信公眾號、微信羣等,以多元化方式在“線上”“線下”多渠道進行宣傳,做到讓村幹部“動起來”,讓宣傳推廣“跑起來”,讓羣眾對民法典有初步瞭解。

黨員幹部帶頭學,樹立先學先悟的“排頭兵”。做到黨員幹部“亮身份”,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通過召開黨支部會議、黨員大會、黨小組會議、上黨課等方式,讓黨員充分學習交流、分享心得,通過評星積分等方式,讓黨員幹部“比、學、趕、超”,在羣眾中形成“榜樣”模範,抓典型,促推廣。同時,組織主題活動、知識競賽等活動,發揮“傳、幫、帶”作用,讓黨員幹部先學習、先領悟,基層羣眾跟着學、樂意學。

理論宣講強推進,開設民法典普及的“主課堂”。打造普法講堂,通過黨員教育平台、新時代文明實踐講堂、遠教廣場等平台,打造民法典“普法講堂”,邀請當地司法部門、專家、教授、學者等到基層宣講教學。藉助典型案例、羣眾身邊日常小事糾紛等,化繁瑣枯燥的法律理論為生動形象的“活例子”,促進村民對法典的理解,養成羣眾自覺守法的意識。

落實行動有保障,構建答疑解惑的“諮詢室”。理論學習的關鍵還是在於運用到實踐生活中來。讓羣眾形成遇事找法的習慣,依託村內綜治調解室、便民服務中心等機構,為村民提供諮詢服務、民事糾紛調解,定期到村民家中,談心談話,通過面對面、心貼心的交流,做好羣眾的“知心人”,打造起能讓村民“安心”“放心”的“諮詢室”。

形成文明新風尚,成為民法典駐村的“守護者”。在做好民法典普及化的同時,在村民間培養會懂法、能用法的氛圍。通過將民法典寫入村規民約等方式,樹新風,助傳承;將民法典編寫成趣味宣傳小冊子、掛曆海報,讓法典進入到村民的生活中來;通過巾幗志願隊、老人協會成員等羣體組織,起到踐行監督的作用,讓民法典長長久久地走進羣眾心中。

民法典觀後感心得3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高票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5月29日,中央政治局舉行第二十次集體學習,就“切實實施民法典”發表了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民法典的地位和意義,也對民法典的宣傳、實施和研究提出了明確的指示和要求。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世之儀表也”。無法則無安,這部關係每個人一生的“百科全書”已經開啟“閲讀模式”,各級黨政部門和司法部門必須佔領法治制高點,在黨的領導下,立體佈局全面落實民法典精神,更好地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更好地保障人民權益,提升人民羣眾安全感、幸福感。

橫向拓展民法典的有效實踐。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而實施的關鍵是有效。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中強調,有關國家機關要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加強同民法典相關聯、相配套的法律法規制度建設,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修改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在司法實踐中不斷強化立法觀念,堅持問題導向,以民法典為準繩,對同民法典規定和原則不一致的相關規定,應該及時清理、修改或者廢止。同時制定民法典相關法律解釋,及時明確法律規定含義和適用法律依據,在新的實踐基礎上推動民法典不斷完善和發展,確保在司法實踐中民法典的穩定性和適應性。在具體實施進程中,行政、司法機關要發揮實施主體的作用,各級政府要以保證民法典有效實施為重要抓手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以民法典實施效果作為檢驗行政權力或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試金石;各級司法機關要秉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審判水平和效率,不斷提升執法質量和司法公信力。

縱向深入民法典的理論研究。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的頒佈標誌着中國正式步入民法典時代。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中強調,要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立足我國國情和實際,加強對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論研究,儘快構建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為有效實施民法典、發展我國民事法律制度提供理論支撐。十八屆四中全會對編纂民法典作出部署後,歷經5年心血,終於完成這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法典,實現幾代人的夙願。深入開展民法典的理論研究工作,構建屬於中國人自己的民法理論體系是當前和今後我黨在法治領域的重要任務。發揮民法研究會理論研究資源,結合中國法律實踐經驗,借鑑傳統大陸法系民法解釋學經驗或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訓詁與解釋方法,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性、立足國情的民族性、源於客觀的實踐性、與時俱進的時代性,探索中國特色的民事法律制度,形成具有中國特色法治理論體系,在保持民法典穩定性基礎上,使之永遠葆有生機與活力。

全方位部署民法典的普法工作。民法典既是護民之劍、利民之器、惠民之策,更是治國之基、利國之本、強國之道。民法典要實施好,就必須讓民法典走到羣眾身邊、走進羣眾心裏。在實施民法典時同步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將其作為“十四五”時期普法工作的重點來抓,培養羣眾解決問題的法律意識。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把民法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娃娃抓起,培養青少年法律觀念。把司法人員、法律服務工作者、民法學者作為宣傳主體,按照文化程度、傳統觀念、法制意識差別制定不同的宣傳內容,聚焦民法典總則編和各分編需要把握好的核心要義和重點問題,圍繞民法典以人民為中心的精神做好一系列的民法典闡釋工作。把民法典的時代意義、價值理念、知識概念、權利體系、規範規則、制度內容以及職能職責,包括可能遇到的問題挑戰等,用法律共同體、黨政幹部和社會大眾都能夠聽得懂、記得住的語言精準闡釋清楚和廣泛傳播。

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各司其職,廣大人民羣眾共同參與,讓民法典的精神和內容內化於心、外踐於行,融入日常生活,成為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規範。這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必將助推“中國之治”躍上更高境界,在事業奮鬥征程上樹起又一座法治豐碑。

民法典觀後感心得4

2020年5月28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稱民法典),一經公佈,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和討論的熱點。作為基層幹部,就要蹭這個熱點,加強民法典學習宣傳的同時,做人民羣眾的知心人、帶頭人和老實人,讓民法典根植於心、篤於行。

以人民為中心,問計於民、服務於民,做人民羣眾的知心人。民法典是一部“社會生活百科全書”,因涉及面廣,涵蓋面深,對每一個人的言行具有很強的約束意義。作為基層幹部,是為基層人民羣眾服務的,是人民羣眾身邊的知心人,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為中心開展,始終做到人民羣眾在哪裏、幹部的心就在哪裏,人民羣眾需要什麼、幹部就要去想什麼,人民羣眾盼什麼、幹部就要幹什麼。只要時時處處想着人民羣眾,急人民羣眾之所急,解人民羣眾之所憂,化人民羣眾之困,人民羣眾就會把幹部的實幹精神藏在心頭、放在嘴上,幹羣關係就十分融洽,人民羣眾就會把幹部當親人,有什麼心裏話都會跟幹部講,還處處誇獎幹部的好,把幹部當成無話不説的親人,大家共同攜手為小康生活齊心奮鬥。

以法律為準繩,依法行政、依法辦事,做黨紀國法的帶頭人。民法典第一章第十條規定:“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作為基層幹部,是離人民羣眾最近的人,也是跟人民羣眾經常打交道的人,在日常的工作中,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識,特別是在服務人民羣眾領域內的法律法規知識,不僅要熟記,還要落實在行動上,時刻做到依法行政、依法辦事。在民事糾紛、鄰里糾紛和家庭矛盾等調解化解中,要公平公正依法做好人民羣眾的調解員,在體現法律的公信力的同時,也是體現基層幹部帶頭學習黨紀國法、應用法律維護合法權益,也是體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在基層人民羣眾中,大力開展學法普法宣法活動,基層幹部更要時刻以黨紀國法規範言行,在人民羣眾中樹立學法用法的典範。

以典型為榜樣,學有成效、行有標準,做甘於奉獻的老實人。身處基層就要為基層人民羣眾謀事幹事,首先要講奉獻,奉獻是指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為人民服務、為國家利益至上等甘於奉獻,為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也要甘於奉獻乃至生命。在新冠肺炎救治中的白衣天使、“直播帶貨”的縣長、深藏功名60多年的老英雄張富清、排雷英雄杜國富、奮戰在脱貧攻堅付出寶貴生命的黃文秀等都是大家學習的榜樣。“人不率,順不從;身不先,則不信。”作為基層幹部,在學習榜樣中、汲取榜樣的力量的同時,要在實際的工作中修身做表率,才能做到學有成效、行有標準、做有樣子,就有人民羣眾的“口碑”,幹部所做的事業就會芝麻開花——節節高。

民法典觀後感心得5

近日,有公眾號發佈:民法典與“小明”的故事,在網絡上引起了廣大網友的共鳴,故事用插畫文字的形式展現了民法典與人民羣眾生活息息相關的點點滴滴,通過“小明”的成長展示民法典的發展和不斷完善,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歷程,深刻反映出“人民至上”的幸福感、獲得感。

民法典是市民生活的基本行為準則,是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據。翻開歷史的畫卷,從1954年到2017年民法典走過了漫長的道路,一部“法”的誕生伴隨着中國社會60多年跌宕起伏的發展,伴隨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飛躍”。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以“人民至上”絕不動搖,為“人民幸福”保駕護航。

從呱呱墜地到耄耋之年,保障一生無止境。故事的主人公“小明”未出生時,“還是個胎兒的他,也有繼承、接受贈與等權利”,把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的個體。“那一年,小明60歲”,民法典草案人格權編:“自然人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獻的,該自然人死亡後,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共同決定捐獻,決定捐獻應當採取書面形式。”到“小明”80歲時,民法典草案繼承編:“打印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一字一句深含為民本色,“生命至上”是民法典從誕生起便與生俱來的温度,也是“人民至上”的最有力度的説明。

從生活的雞毛蒜皮到人生終身大事,更新服務零距離。從生活中的充值、“霸座”到結婚登記、夫妻債務等,從細節中為人民羣眾的“錢袋子”“米袋子”保駕護航,為人民羣眾打開幸福之門提供有力保障。

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法典,使命是打造公平正義環境。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為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了日常遵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滿意度不斷加強。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矛盾變化的過程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驅動下的創新創造,在這個過程中,“法”提供了堅強的法治保障。

從“小明”懵懂時為遊戲充值,再到初入社會時網貸平台的“利滾利”,再到見義勇為時不慎造成的損害,再到接到無數垃圾短信的維權,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卻記錄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歷程,展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不斷完善,體現了中國社會矛盾的轉化過程。在“小明”生活的點滴中,是“一枝一葉總關情”的人民情懷,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成果展現。民法典讓社會更加公平發展,讓羣眾步入幸福安康的生活。

時過境遷,生活變化反映社會發展,生活進步得益於科技發展,民法典為中國創新創造保障開路。民法典也是市場經濟基本法,伴隨着民法典的不斷完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中國製度優越性不斷顯現,“中國名片”在世界範圍的影響力越來越強,中國車、中國橋、中國路等“中國奇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式的發展。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人民用勤勞和汗水創造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一躍而上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果來之不易,其中和諧安定、科學規範、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是關鍵,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不斷完善的體現,為中國創新創造提供了不斷成長壯大的優渥環境。“小明”的成長記錄中國法治改革歷程,彰顯“中國之治”的力量,一部民法典,一生守護的人民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