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民法典》觀後感個人心得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86W

《民法典》觀後感個人心得多篇

《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重在保護私權利,與我們每個人日常生活密切關聯,我們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各類糾紛和矛盾的解決均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和支撐。共同閲讀《民法典》觀後感個人心得範文五篇,請您閲讀!

《民法典》觀後感個人心得1

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越來越美好,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也越來越複雜。《民法典》就像一個無形的天網,全方位保護人民民事權利,每一條法律規定都凝聚社會生活規則的共識,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法制建設更加深入人心。這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即將精彩亮相。《民法典》的頒佈實施,開啟了我國公民權利保護的嶄新時代,它充分體現了人民的需求,保障了人民的權益,用權利本位構建起整部法典的邏輯主線,必定能夠更好的滿足廣大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民法典》的頒佈實施,必將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座“大廈”的重要支柱,必將為法治中國建設築牢根基,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民法典》是萬法之母,是生活的百科全書,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都離不開民法,可以説,民法是社會生活領域最重要、最基礎的法律,關乎人民的日常生活,關乎國家的經濟制度,關乎社會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明確住宅70年後自動續期,老人再也不用擔心養老問題;設置30天“離婚冷靜期”;人格權法獨立成編;放寬對收養條件限制;擴大扶養人的範圍;明確將自然人的“電子郵箱地址”和“行蹤信息”納入到個人信息保護的範圍等諸多內容。除此之外,民法典還涉及優良家風入法、繼承人寬恕制度、老年人居住權等內容,充分體現了權利保障和以人為本的精神,既有法律的莊嚴,又充滿着人性的温度,這也説明我國在立法技術層面又有了新的提升。

《民法典》觀後感個人心得2

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更是一部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符合人民利益和願望、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劃時代”法典。而在此時,如何實施好“民法典”,切實發揮其效用,各級黨組織及廣大黨員幹部的舉措就顯得尤為重要。要帶頭示範,深刻理解法典條文,將其融入日常工作生活,當好民法典使用的“領頭雁”。要廣泛收集民情民意,將其不斷配套、補充、細化,把“民法典”放在發展的滾滾車輪上。也要用好監督手段,規範公正文明執法,以此為基抓好法治型政府建設。

“以知為行,知決定行”,“理解”是衡量“民法典”效用的標尺。知行合一,亦要先知而後行,是王陽明先生在認識事物時所推崇的思維模式,正如認識“民法典”時,各級黨組織與廣大黨員幹部更要在“理解”上下功夫,從而帶頭髮揮出其優勢。其一,要聚焦理解“民法典”條款。民法典是我國法律體系中條文最多、體量、編章結構最複雜的一部法律,其專業術語眾多,更是要選取與工作相關的進行專業解讀,加快民法典融入政府工作的腳步。其二,要深度理解“民法典”的“人民情懷”。“實施好民法典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要堅持將“人民至上”理念融入民法典的推廣與實施工作,大力開展普法工作,引導羣眾形成自覺守法習慣,鼓勵羣眾靠法的意識和能力解決問題,讓百姓主動拿起法治武器。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民意”是推動“民法典”發展的動力。“法與時轉則治。”亦指法律應與時代需求相切合,民法典的發展思路也是如此。當前,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民法典面臨的是一個又一個時代難題,需要不斷在實踐中去探索、去解決,才能讓民法典久久留下為民服務的身影。而“解鈴還須繫鈴人”,促使民法典完善更新的正是民情民意。故此,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多聽羣眾呼聲,找準民法典在解民憂方面存在的不足,歸納整理,及時上報。要拓寬與民交流渠道,多使用調研、走訪等方式尋找民法典使用、推廣的難點、堵點,聯合地方專業法律機構力量,共同分析研討,爭取早日補足存在短板。要重視地區案例,及時吸納其他地區羣眾意見與相關案例處理經驗,舉一反三,幫助“民法典”發展穩定,從而順利使其融入羣眾,服務羣眾。

“十目所視,十指所指”,“監督”是維護“民法典”宗旨的武器。民法典的出台無疑是為法治型政府建設安裝了“強引擎”,也為維護人民利益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保證。加強對民法典實施工作的監督力度,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提高“民法典”公信力已成為實施“民法典”中的關鍵。因此,各級黨組織以及黨員幹部要從自我監督做起,把民法典作為行政決策、行政管理等日常工作的準繩,不得作出危害公民權益的任何決定。要從日常監督中加大規範行政處罰、行政檢查、行政裁決等活動,並依法嚴肅處理侵犯羣眾合法權益的行為和人員,提高羣眾公信力。要引入羣眾監督機制,促使各級司法機關及時修改完善相關民事司法解釋,統一民事法律適用標準,幫助民法典順利落地生根。

“民法典實施得好,人民羣眾權益就會得到法律保障,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活動就會更加有序,社會就會更加和諧。”就民法典的實施意義做了精準概括。用好民法典,撫平百姓心,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要深刻理解民法典出台之含義,在民法典的實施中摻入濃濃為民情,在維護人民權益與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上貢獻光和熱!

《民法典》觀後感個人心得3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向世界宣告着“民法典時代”正式到來。這是人類法治濃墨重彩的時刻。占人類總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有了自己的《民法典》。民法典是當之無愧的國之重器,是中國法律的鴻篇鉅製,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招牌商標,甚至是人類法治史、文明的一樁大事件。

民法典是中國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一部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典,一部以人民為中心的法典,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自己的法典。民法典將一箇中國人從成為胎兒時所帶的權利,到離世時擁有的權力和該盡的義務,涉及到人身、人生、財產、親友夫妻關係、知識產權、企業等方方面面可能接觸到的法律問題都儘可能涵蓋進去,它不是完美無缺的,但是通過今後的司法實踐和民眾反饋,通過未來無數的案例和立法者、釋法者不斷的補充,終將真正成為中國人民的生活百科全書。

一部好的法典,必然要緊扣時代脈搏,映射偉大時代的奮進征程。民法典的編纂不僅充分體現了民主立法、科學立法,更體現了其與時俱進的時代特徵,充分迴應了“中國之問”和“時代之問”“一部優秀的民法典,嵌入和映照着整個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大脈絡,並非言過其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之後,人民的物質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人民羣眾的精神需求進一步提升,對公平正義、民主法治等的需求更加強烈,需要維護人格尊嚴,不僅要吃得飽,穿得暖,還要活得有尊嚴、有體面,對財產安全、人身安全保護的需求也更加強烈。民法典開啟了全面依法治國新時代,也開啟了我們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徵程,為實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提供了堅實可靠的法治保障。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這場“盛世修典”,記錄下時代發展的印記,迴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樹立了法治中國新標杆。

民法典的出台,全面強化了對人民羣眾人身權、人格權、財產權的保護,保護人民羣眾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民法典迴應了民生的關鍵問題,更好地體現了人民的要求、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意志,對生活、消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一一予以解答,對人民羣眾反應強烈的許多問題明確迴應,豐富地展示了人民生活的點點滴滴,能夠真正用來解決和調節現實生活中人民羣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各種矛盾和問題,迴應社會關切,將在保障人民權益、增進民生福祉方面發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民法典也為民事規範的基本準則提供了穩定的架構,有利於司法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法典的靈魂在於體系性。民法典的系統化,意味着民法更加專業、全面、協調、為更多人熟知,也必然會被越來越多人接受並進一步指導人們從事好社會生活。作為現代社會的一般私法以及百科全書,民法典通過合理的架構為民事活動提供各種基本準則,為交易活動確立基本的規則依據,更提供了穩定的價值體系,體現了現代民法所要求的“人的全面發展價值”,並圍繞這些價值進行全面有序的制度安排。

對於法律工作者而言,民法典是正確適用法律的重要保障。體系化的民法典不僅融合了形式的一致性、內容的完備性以及邏輯自足性,還統一了市場法則,能保障法制統一,避免民法規範與行政法規、地方法規等的矛盾衝突。此前我們往往在“找法”時無從下手,在眾多單行法、相關司法解釋及行政法規中難以抉擇,常常出現“同案不同判、同法不同解”現象。今後,通過領略民法典的規則和精神,法官就可以找到民事裁判的主要依據。我們檢察人員也更容易刑法與民法的界限、從而區分罪與非罪。

當然,司法者、執法者和守法者對民法典必然會有不同的見解,因此,學好民法典,是法律工作者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作為一名檢察人員,我們在工作、生活中,都要不忘學習和運用民法典,同時對身邊的人和案件中遇到的當事人積極普法,幫助他們更好地運用民法典保障自己的權益。

《民法典》觀後感個人心得4

2020年5月28日,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頒佈。這是一部凝聚着中國人民共同意志的法典,這是一部寫滿14億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夢想的法典。生活的温度,在法典的一字一句之間流淌。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民法典》保護公民合法權益,是公民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了編纂民法典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立法任務,通過對我國現行民事法律制度規範進行整合、編訂,形成了一部適應發展要求,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體例科學,結構嚴謹的法典。《民法典》不僅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自信,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髮展,也能為人類的發展進步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民有所呼,法有所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權益。隨着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人民羣眾在民主、法治、公平、安全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希望權力保護更充分。從民事權利保駕護航,到物權的嚴格規定;從合同法的詳細分類到人格權的強力保護;從婚姻家庭的瑣碎到繼承的合理調整,《民法典》的頒佈健全了民事權利種類,形成了更加完善的民事權利體系,立圖保住羣眾的“錢袋子”,美好生活的“菜籃子”。從高空拋物侵權到“套路貸”、“校園貸”恣肆,從網絡支付到婚前財產處理,《民法典》回答了新時期遇到的新問題,新難題,不斷加強法律的前瞻性,預防和化解民間糾紛,弘揚家庭美德,更好的維護公民合法權益,不斷增強人民幸福感、安全感。

打鐵還需自身硬。作為檢察機關幹警,要牢牢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始終把羣眾冷暖放在心上。首先加強自我學習,認真學習民法典內容及相關精神,學法、懂法、知法、用法,將法律學習及運用貫穿到工作始終。自覺通過各種形式加強民法典理論學習,強化法學素養,不斷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辦事的能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樹立法律,提高檢察機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運用法律武器切實保護人民的權益不受侵犯。

君不見生活瑣碎悉數寫進民法典,提高了法治服務能力;產權登記讓羣眾吃下定心丸,保障了合法權益;君不見婚姻家庭雞飛狗跳,民法典前瞻後慮,保全夫妻雙方利益。民法典打開人民羣眾的幸福之門,鍛造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體現“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情懷,以“民”為本,以“和”為中心,讓羣眾駛入幸福美好的未來!

《民法典》觀後感個人心得5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包含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共計1260條,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打開手機、電腦,能直接的感受到各大主流媒體的報道中,都在傳遞着民法典對我國法治體系建設的重大意義,也在傳遞着民法典是一部真正以人民為中心、將人民羣眾的利益放在首位的法典。作為一名非法學專業畢業的書記員,認真學習民法典,對做深做好檢察新聞宣傳,促進、傳播檢察文化,推動檢察工作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民法典的頒佈與實施是人民羣眾的意志和意願的重要體現。

“實施好民法典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民法典的編纂以人民羣眾的呼聲為起點,對羣眾普遍反映呼籲的問題,積極做出迴應。民法典的誕生,緊扣着社會關切,迴應了人民期待,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保障,更藴含着“人民至上”重千鈞的理念。

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近幾年頻頻出現的一些新聞:在生活中遇到被高空墜物砸傷誰負責的問題、在遇到“套路貸”“校園貸”怎麼合法維護自身權益的問題、在出行中遇到老人倒地想扶卻不敢扶的問題、在未成年人偷用家長手機對主播進行打賞能不能退回的問題等方面,民法典都進行了詳細迴應。同時,民法典也與時俱進,針對不斷髮展的經濟社會、不斷變化的生活方式、不斷調整的社會關係,以人民為中心,對接人民的法治需求,把人民羣眾的所思、所盼、所急,實實在在地寫進了法律條文中,從法治層面主動推動痛點難點問題。例如,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民法典的編纂工作結合疫情相關的民事法律制度進行梳理研究,對民法典草案進行了修改完善。針對疫情期間家長隔離、幼兒在家無人照料等情況,民法典也都及時收納進行規定與解答,充分體現了人民的意志和意願,將“人民至上”放在心裏、落於行中,為人民羣眾打開幸福之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此期間,通過網絡,我們也看到多地針對疫情期間的特殊情況,出台相應的規章制度,只為充分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確保人民利益至上。

二、民法典為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堅強的法治保障。

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王晨在《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的説明》中指出,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從1954年到2017年,民法典的編纂走過了漫長的道路,一部“法”的誕生伴隨着中國社會60多年跌宕起伏的發展,伴隨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飛躍”。

隨着中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滿意度不斷增強,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矛盾變化的過程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驅動下的創新創造,在這個過程中,《民法典》的頒佈實施,標誌着我們國家法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標誌着我國依法治國邁上新台階。它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事領域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它是社會的基本法,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立法表達;它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為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了日常遵循;它更是一部代表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權益的好法典,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法典。正是因為民法典中健全和充實了民事權利種類,形成規範有效的權利保護機制,才能更好地維護人民權益,不斷增加人民羣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對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知行合一,做好民法典的宣傳員。

“民惟邦本、法系根基。”民法典的出台與每個公民息息相關,將深刻影響每個中國人的生活。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學好民法典,自覺遵守、執行、適用民法典,讓民法典真正落地生根。

“民法典要實施好,就必須讓民法典走到羣眾身邊、走進羣眾心裏。”作為一名檢察幹警,不僅要堅持把學習民法典作為提升自身能力素質的重要內容,深學悟透、精準運用,不斷提升法治意識和法律素養,努力把法典的法治精神、法治觀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做尊學守用民法典的模範。同時,還要結合自己的本職工作,將民法典普法工作融入日常,推進民法精神的認同和民法功能的實現,當好民法典的宣傳者。及時、廣泛的用人民羣眾能理解、易記憶、用得上的方式方法進行宣傳民法典,突出顯示民法典姓“民”的根本要義,充分調動人民羣眾的主動性、參與性,使人民羣眾認識到民法典既是保護自身權益的法典,也是必須遵循的規範,真正讓民法典入腦入心,推動民法典融入人民羣眾的日常生活,切實提升人民羣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更有力地助推檢察業務宣傳、檢察輿論營造、檢察品牌樹立、檢察文化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