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觀後感多篇2020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12K

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觀後感多篇2020

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對我們科技工作者尤其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觀後感有哪些?共同閲讀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觀後感5篇2020,請您閲讀!

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觀後感1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愛國是科學家精神的第一要義。長期以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懷着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憑藉精湛的學術造詣寬廣的科學視野,為祖國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冊的重大貢獻。從李四光 錢學森 錢三強 鄧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輩科學家,到陳景潤 黃大年南仁東等一大批新中國成立後成長起來的傑出科學家,都是愛國科學家的典範。殷殷愛國情,拳拳赤子心。廣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秉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弘揚“兩彈一星”精神,主動肩負起歷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去,就一定能匯聚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磅礴力量,創造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 無愧於歷史的光榮業績。

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現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更加需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也更加需要大力弘揚勇攀高峯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極大調動和充分尊重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創新創造精神,激發創新創造活力,使謀劃創新 推動創新落實創新成為自覺行動,在解決受制於人的重大瓶頸問題上強化擔當作為,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我們就一定能搶佔科技競爭制高點,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鬥,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擔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提供強大科技支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賦予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歷史使命。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上,廣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能夠自覺踐行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砥礪“以身許國,何事不可為”的勇毅擔當,激揚“敢為天下先”的創造豪情,勇立潮頭 鋭意進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觀後感2

我國科技事業起步晚,在很多領域從“大”到“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不是單打獨鬥可以完成的任務,需要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這也不是一代科學家可以完成的使命,需要甘為人梯 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

今年是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誕辰110週年,華羅庚最初只有國中畢業文憑,卻被一步步破格提拔,成為清華大學的圖書館管理員 教員教授,就是因為有更老一輩的科學家甘為人梯;後來華羅庚先生自己又當伯樂,把陳景潤從廈門調到北京來。正是這種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讓中國的科學家精神薪火相傳,使中國的科技事業後繼有人。

當前,我國現代化建設進入了新時代,經濟發展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有大量龐大而複雜的難題,需要團隊協作才能加以解決。“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在講述他赴武漢抗疫故事傳説時這樣感慨:“科學研究是一個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的創新事業。”當時,科技部等部門對新冠病毒應急科技攻關給予大力支持,國家花數十年時間建成的多個國家醫學重點實驗室在疫情中迸發出強大力量,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的科學抗疫。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鬥,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擔當。我們期待着,胸懷祖國 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峯 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 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 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共同形成了新時代科技工作者普遍認同的價值觀,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觀後感3

2020年是新中國成立71週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面對新徵程新使命,廣大科技工作者要大力弘揚愛國 創新 求實 奉獻 協同育人的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勇做科技報國的踐行者和示範者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追夢者和築夢者。

偉大時代孕育偉大精神。中國人民具有偉大夢想精神,中華民族充滿變革和開放精神。自西學東漸以來,有識之士為科學救國而奔走呼號,空有才華卻報國無門。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科技工作者才真正實現了科技報國科技興國的人生抱負,我國科技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從無到有 從弱到強,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時空中,閃耀着一代代科學家奮力前行的奪目光芒。同樣的愛國之情 同樣的報國之志同樣的卓越之才,他們心中想的都是祖國 是事業。在深海的驚濤下,在荒島的風沙中,在最美的年華里,在投身新中國建設的偉大實踐中,那些“用熱血去守護用生命去捍衞”的故事傳説從未間斷。追夢一生,他們把中國夢播種在廣袤大地。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大科技工作者接過前人的精神火炬,披荊斬棘 砥礪前行,湧現出以李保國 南仁東 黃大年 鍾揚王逸平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先進典型,他們以豐碩的創新爭先成果,詮釋了心有大我 至誠報國的濃烈情懷,無愧於民族脊樑 時代之光。

不同的時代,共同的精神品質;不同的行業,共同的價值取向;不同的貢獻,共同的目標追求,折射出科技工作者品質之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之美中華民族精神之美,美美與共,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創造精神 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和偉大夢想精神的時代觀照。不管時代如何變化,這種精神始終能夠薪火相傳並愈加煥發出勃勃生機,召喚激勵着更多科技工作者奮勇向前。

新的時代更需要偉大精神。當前,中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亦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盪。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僅打開了國際科技競爭制高點爭奪的機會窗口,極大重塑着全球創新版圖,更進一步推動了科技與經濟 科技與社會 科技與人的全面發展相互交織 深刻影響,國際體系在各種制度 體制機制的不斷蜕變中正呈現新的面貌,國際關係內涵發生深刻變化,我們正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央。

面臨百年未有之時代大變局,應對創新的複雜性和全球性問題,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我們能否在新科技革命的激烈競爭中勇立潮頭,既取決於我們的發展戰略創新制度是否完善,取決於人才培養是否科學,更取決於精神氣質是否彰顯。我們比以往更加強烈地需要科技工作者秉承國家使命 人民情懷 引領潮流 大力協同化育新人的精神氣質,爆發出更強大的時代感召力和引領力。

接力精神火炬奮進新的長征。“科技三會”吹響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我們正闊步走向偉大復興的“新長征”。科技工作者作為時代中堅社會之光,不畏任重,不懼時艱,把個人理想自覺融入科技強國偉業,洞察變革於端倪,補短板增長板,擺脱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打造未來競爭新優勢,拓展全球視野,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在奮鬥中成就創新夢想 實現人生價值。

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觀後感4

新文化運動時期,文化先驅們為我國引進了“賽先生”,從此開始了我國的科學進程。時至今日,科學依然在我國佔據重要的戰略地位,科教興國成為了我國既定的國策。然而儘管在科學的道路上我國不斷取得突破,卻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科研學術浮躁“偽科學”盛行 公民科學素養低下都成了我國科學進程的絆腳石,因而弘揚科學精神,提高科學素養就尤為重要。

弘揚科學精神,提升科學素養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一個國家的發達進步必須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作為推動力,而科學精神便是指引科學技術走向正軌的指路明燈。只有弘揚科學精神才能在全社會樹立人人懂科學愛科學的良好氛圍,才能進一步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促進國家方方面面的發展。因此,要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全面提升科學素養。

弘揚科學精神,提高科學素養就是要弘揚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科學精神的實質是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 崇尚理性 勇於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這也是科學技術與生俱來的秉性,它要求人們在對待任何事情的時候必須從實際出發,摒棄浮躁,以務實的態度探索未知的世界,去揭示事情的本質以獲求真理。而我國目前學術界及科研領域剽竊抄襲他人研究成果,誇大研究成果以騙取國家經費的現象屢見不鮮。甚至素有“象牙塔”稱號的高校校園裏,也出現了師生共同炮製泡沫論文虛假獎項等學術浮躁現象。這些具有欺騙性質的行為反映出科學工作者浮躁不踏實的工作作風,明顯違背了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無法在學術上進行創新,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着力弘揚實事求是的精神,腳踏實地地專注於科學與學術研究,創造新的科學成果。

弘揚科學精神,提升科學素養就是要弘揚理性探索的科學精神。由“加碘鹽可抵抗日本地震引發的輻射”這樣一條假新聞引發的全國搶鹽潮以及下崗工人張悟本的“綠豆養生説”引發全民喝綠豆湯這些“鬧劇”,無不顯示出我國國民科學素養之低下。究其原因,是我國國民缺乏必要的科學知識,但更重要的是缺乏理性探索的科學精神。面對社會上的傳聞和所謂“專家”的論斷,公眾不是進行理性的思考而是盲目的跟風,媒體輿論也不進行科學的查證就進行吹捧炒作,造成了虛假消息滿天飛,偽科學和封建迷信思想蔓延的嚴重局面。因此,應當引導全體國民形成一種理性探索的科學精神,面對一切問題都頭腦冷靜地進行分析,運用科學知識去破除偽科學和封建迷信思想,從而提升全民的科學素養。

弘揚科學精神,提升科學素養的目的在於在全社會範圍內形成學科學 愛科學 尊重科學運用科學的良好氛圍,以求實創新的科學精神進行科研和學術,以理性探索的精神面對問題分析問題。唯有此,才能進一步提升我國國民的科學文化水平和素養,才能朝着建設世界文化強國的目標不斷前進,才能使中華民族在未來的競爭中佔領先機。

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觀後感5

新中國成立以來,廣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國大地上樹立起一座座科技創新豐碑,也鑄就了獨特的精神氣質。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我國科技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報國的科學家前赴後繼接續奮鬥的結果。正如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亞湘所説的那樣:“科學家精神能夠鼓舞年輕一代,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愛國。”

愛國奉獻是老一輩科學家的優良傳統,也是新時代對年輕一代科學家的需求和召喚。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當今世界,科學發現與科技創新早已不是少數天才個人貢獻,而成為現代國家支持下展開的團隊合作活動,是國際政治經濟和文化角逐的焦點。在建設科技強國的征途中,愛國 奉獻的“家國情懷”,就是每一位科學家矢志奮鬥的錨點和初心。

創新 求實的“科學態度”,是科學家精神的本質,解決了“科研怎麼做”的問題。

創新是科學家精神的關鍵內核。進入新時代後,隨着國力增強和基礎的夯實,我國科研條件與幾十年前相比已經好了很多。為加快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我們不能滿足於作學術的跟隨者,而要勇攀高峯敢為人先,朝着領軍者的角色邁進。

求實是科學家精神的道德底線。中科院院士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名譽所長姚檀棟説,科學誠信是科學道德的底線,必須堅持誠實 公正嚴謹。當前,科學期刊上發表的某些論文因數據造假被撤稿,每次都會在學術界引發熱議和批評。這就是沒有做到科學證據 科學方法,突破了求實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