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電影《幸福終點站》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08W

電影《幸福終點站》觀後感(精彩多篇)

電影《幸福終點站》觀後感 篇一

看完影片,想起很多年前的一期藝術人生,訪談對象是黃磊。他講了一個關於幸福的故事,很簡單的一個小故事,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有一隻小狗狗,一天,它問媽媽:“媽媽,媽媽,幸福在哪裏?”

媽媽説:“幸福啊,就在你的尾巴尖上呀!”

於是這隻小狗狗就一向追着自己的尾巴,轉着圈地追啊追。但是,它發現怎樣也追不到。

它又去問媽媽:“媽媽,媽媽,5555~我怎樣追不到我的幸福呢?”

媽媽親親它,説:“傻孩子,幸福,就在你的身邊啊~”

小狗狗:“唔?”

媽媽笑了笑,温柔地説:“抬起頭,向前走,幸福跟在你身後。”

一向覺得幸福是一種很虛無的東西。或許正因為這點,它有幸一次又一次被搬上大銀幕,成為被人們津津樂道的主題。我不懂,幸福,真的象上面的小故事裏講的一樣簡單麼?那麼人們窮其一生苦苦追尋的又是什麼呢?

《幸福終點站》被我壓箱底有2年了,因為一向對有關“幸福”的議題不慎感冒。你説你幸福你就真的幸福麼?説你不幸福難道就真的不幸福麼?很多時候幸福但是就是一種感覺,然而感覺卻什麼都不是。

維克多(湯姆漢克斯飾演)是一位基本只會點頭yes搖頭no的笨拙並傻氣着的初來乍到紐約城的遊客大叔。誰知咱們的維克多大叔時運太不濟剛到紐約城就得知自己的國家的政府被推翻,一個失去政府的人既不能出關也不能入關只能受困於機場。國家的穩定遙遙無期,沒有身份,沒有錢,沒有朋友,沒有共同的語言,沒有選取——只有等待,換個人可能死的心都有了。可見咱們傻乎乎的維克多大叔絕對是個心態超級好眼光很長遠並且不會想太多的人,井井有條地給自己安排了住的地方,對照着旅遊書籍自學了英語,找到了收集推車鋼崩兒換漢堡的方法填飽肚子,需要洗漱就大白天穿着裕袍在機場跑來跑去。當有機會帶給給他逃跑的時候竟然還是笨笨地留了下來。太多的點點滴滴,向我們描述這個男人的可愛與執着。

機場,從來就不是停留之地。人們或進或出,或出或進。等待,不可忍受。何況是看似無窮無盡的等待!就是這樣一個地方,我們可愛的維克多大叔待足了9個月。期間,他一句“goat”幫忙沒有證明文件的孝子為老父拿到了救命的藥,幫忙墨西哥小夥追到了心愛的姑娘,還因為出色的木工手藝被收編進機場的施工隊。

生活,彷彿不曾在別處。

等待,成為了生活本身。等待心愛的姑娘,等待國家的穩定,等待着去到紐約城完成老父臨終的心願——得到Jazz樂隊40個簽名中的最後一個。當拿到最後一個簽名的時候,覺得比起漫長無邊的等待這真的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我在想,人生不就是一座飛機場麼。有關無關的人們進進出出,很多都只是一面之緣,有些人會給你刁難,有些會帶給真心幫忙,有些則會給與你完美的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目的地,在到達目的地之前的過程就叫做等待。而當你學會堅信必須會到達目的地的時候,等待就變成一種幸福。

你問我究竟人們窮其一生苦苦追尋的又是什麼呢?

--“抬起頭,向前走,幸福跟在你身後。”

單純而傻氣的男人有時候也能夠很迷人。如果運氣實在不濟,做一個堅信幸福的傻子似乎也不錯。

2022幸福終點站觀後感作文大全 篇二

如果我們做這樣一個假設:我們存在在這個世界,但我們不屬於這個世界。聽上去,這是一個多麼可笑,多麼荒誕的假設,或許也無法想象這是怎樣的局面。但是《幸福終點站》的男主人公維克多就是如此。

故事的起因是一個承諾,維克多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找到最後一個爵士音樂人,得到他的簽名,他千里迢迢從卡科日亞來到紐約。然而不幸的是,他的簽證失效,被迫在候車室尋找落腳的地方。

九個多月的時間,他被死死地困在紐約的候機室裏,活動範圍僅侷限於那小小的候機室。當人們詢問他的住處,他一遍遍重複“57候車室”。人們帶着不解、疑惑,拒絕提供幫助,拒絕提供工作。面對眼前的困難,他似乎毫不在意,他的陽光似乎能夠融化整個紐約的冰雪。

新的一天開始,故事還在繼續。這一天,他幫助了別人,丟失了自己的餐券。這一天,他傳遞了愛,也收穫了友情。這一天,他精心佈置了一個局,這一天,他用勤勞和智慧演繹出一座噴泉,這一天,他贏得了。

很多零碎的點,慢慢連成了直線,構成了畫面。這些畫面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正直,善良,機智,勇敢的維克多,面對潛在的危險,因為別人的請求和自己對他們的允諾,就答應出面解決,看到同是流浪在異鄉的無助者,除了同情,更彰顯了他的人格魅力,機智地解決了一場不大的危機,得到的是擁抱,是感激,是微笑,還有人們的敬仰。

2022幸福終點站觀後感作文大全 篇三

《幸福終點站》,看完了。才發現居然又是一個關於爵士樂的童話。漢克斯演的維克多·諾沃斯基一直抱着一個花生醬罐頭的罐子,誰都想知道里面是什麼。後來他對在機場裏面認識朋友們説,裏面是爵士。後來他又對美女澤塔瓊斯説,那裏面是承諾。那裏面有56位爵士大師的親筆簽名,那是他的爸爸託人寫了許多的英文信寄到美國要來的。他爸爸有張照片,上面是57位爵士大師的合影,他爸爸要到了56個簽名,只差一個,就去世了。諾沃斯基承諾他爸爸一定要到紐約要到這最後一個簽名。

原來這部電影還是在宣揚美國人最自豪的兩樣東西:紐約,和爵士樂。

紐約,代表了自由。

電影最後,諾沃斯基終於走出了機場,踏上了美國的土地。他招來一輛出租車,司機問他從哪裏來,他説卡科日亞(電影中虛構的國名),那司機説他來自阿爾及利亞,星期四剛到。這就是美國人想讓外國人知道的美國,不管你來自哪裏,只要你來了,就有機會。

《幸福終點站》,美好得虛假的電影,講了一個只有在童話中才能發生的故事。看似25歲的澤塔瓊斯説她39歲。在印度刺傷了一個警察的老頭在紐約的機場安安份份的做清潔工。諾沃斯基因為護照問題在機場裏一住9個月,居然還找到一個裝修工的工作,賺得比海關官員還多,為了和澤塔瓊斯約會,還在機場裏的服裝店裏買了一套HUGOBOSS的西裝。居然還利用機場裏的飲水池和碎盤子做了一個大噴泉。

所以説《幸福終點站》是個關於美國,關於爵士樂,關於自由,關於愛情,關於命運關於。的童話。不過,童話就是童話,再虛假,也會讓人喜歡。就像小時候看格林童話,明知都是假的,還是會希望那是真的。

現實中從來不會有那麼簡單美好的東西,那麼,就只好讓它們都發生在童話裏了。

一直很想再重温一遍藍精靈。近日忽然發現可以下載,於是下載了一集來看,可是看了一下卻大失所望。完全是給小孩子看了逗樂的,現在再看已經覺得太傻了。不過儘管如此,還是不能抹去小時候看藍精靈的美好回憶。

2022幸福終點站觀後感作文大全 篇四

如果你身在異鄉,突然聽聞故土硝煙瀰漫,而你本人種種身份也無人承認,語言不通,身無分文,被扣在機場進出不得……你該怎麼辦?

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就勾勒了這樣一個背景,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描繪了一個這樣的人物。名叫維克多·納沃斯基的卡科尼亞旅客來到底特律機場,卻被告之卡科尼亞國內發生政變,他所持的護照等身份證明已無法獲得入境批准;而國內戰爭仍在持續,回國的所有航班都已停飛。維克多·納沃斯基成了一個“不被承認的人”。他既不能回國,也不可踏入美利堅國土半步,除了候機大廳他無處可去,機場負責人狄克遜讓他耐心等候。心急如焚的維克多待在大廳裏,不懂英文的他找不到可以幫助他的好心人,僅有的幾張食品券還被掃進了垃圾桶。他身無分文,無家可歸,徹底成為了一個陷入絕境的人。

維克多開始在候機大廳裏尋找安身立命之所。尚未使用的69號登機門成了他的家,他每天在洗手間洗漱,並且努力學習英文。很快維克多效仿別人為機場整理小推車賺到了錢買了吃的。但機場負責人狄克遜卻將他視為麻煩並處處與他作對。狄克遜安排專人整理小推車,維克多失業了。好在天無絕人之路,他和機場開食品車的年輕人、清潔老人古普塔等交上了朋友,吃喝住都有了着落。維克多在機場邂逅了美麗的空姐愛西莉婭,為了和她共進晚餐他努力在機場中尋找工作。碰巧,他隨手裝修的牆壁被一個包工頭髮現,維克多被正式僱傭了——維克多的生活居然步入了正軌。一日,機場扣留了一個神色癲狂的俄國男人,狄克遜無法與他溝通;情急之下他想到了維克多。維克多穩住了狄克遜和那男人。他憑着自己在機場的這段時間學到的東西幫助那男人擺脱了困境。狄克遜因此大為光火,但維克多卻成了整個底特律機場的英雄。每家商店都貼上了他的手印。每名工作人員都對他笑臉相迎。愛西莉婭與他再一次相遇。在愛西莉婭的追問下,維克多説出了自己堅持去紐約的原因: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他要前往紐約向一名爵士樂手索要簽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愛西莉婭被維克多的真誠深深的打動了。

陽光燦爛的早上,卡科尼亞的內戰結束了,此時的維克多已困居機場9個月。當每個人都期待他達成誓言時,狄克遜卻要求他立即回國。並以遣返印度老人古普塔回國蹲監獄作為條件來威脅維克多。為了朋友維克多隻有選擇回國。當他候機的時候,古普塔老人毅然選擇被逮捕以此換回朋友的夢想。每個人都落淚了。狄克遜也不再阻擋,美國向維克多打開了,紐約向維克多打開了。他終於實現了承諾,可以安心回家了。

當美國向維克多打開的那一刻,應照了那句貫穿了全片的話:“同情心是最重要的。”機場就像是濃縮的美國社會一樣,形形色色的人、語言、國籍、文化……維克多憨厚的笑臉和隨機應變的靈活腦瓜,以及與朋友相處忠實不二的性格打動了熱情的美國朋友,尤其是在他救下俄國男人後,更獲得了各種族各國籍朋友的認可。嚴格不苟的冰冷法律可在熱忱的同情心中融化。維克多實際上是獲得了美利堅文化的認可。兩種文化在個小小機場中交融碰撞,最後閃現的,是一顆顆赤誠之心。

電影《幸福終點站》觀後感 篇五

一個來自東歐最小國家的Viktor,去美國幫父親實現一個未了的夙願。從飛機起飛到在肯尼迪機場落地的這一段時間,他的國家發生政變,Viktor因此突然成為了沒有國籍的人,無法入境,也無從出境;縱然紐約和美國就在數米之遙的門外,他仍然只能等在候機大廳裏,直到身份明確。

這一等,便是9個月。

在這9個月的等待中,Viktor一點沒有虛度;他在待改建的67號登機口給自己造了一個家;靠着自己的智慧,幫了一個買藥救父的俄羅斯人,撮合了一段姻緣,邂逅了一段浪漫,征服了一羣原本拿他當笑話的人;當他離去的時候,這個初時語言不通的東歐人,已經讓整個機場為之感動。

138分鐘的片子, 除了最後的幾分鐘,幾乎都濃縮在極其有限的一個小空間裏---肯尼迪機場候機大廳。在這個有限的空間裏,形形色色的人們,把時間延展;他們做着不同的工作,卻在做着同一件事情---等待: 折騰着Viktor的海關局長Frank,等待着老局長卸任,等了17年;

Gupta,因為在印度犯了案被通緝,逃匿在機場做一個清潔工,一做23年,而他或許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等待。

美女空姐Amelia,從18歲到39歲,等着男人的一個承諾;她總是住酒店,為的就是男人的BP響起時,能夠隨時打包起身。

開餐車的Eique,等着一個機會向暗戀的女孩靠近;

Viktor的父親,用了40年,收集了57位爵士高手中的56個簽名,他在九泉之下,等着兒子幫他圓上最後一個簽名。

甚至連機場大廳裏的背景中的各色人等,也都在各自等待。.。.

不是每一個等待,都會很快就有結果,譬如那些在海關等着通關的人們,這個等待,只需要1分鐘而已;

也不是每一個等待,都會有美麗的結局,如同抱得美人歸的An;

即使每一個美好的結局,也都不一定都有美麗的過程,好像Viktor。

Spielberg説,我們每個人都如Viktor一樣,在這充滿變數的人生中,或許在某一個瞬間都會迷茫,然後去尋找去等待;而Tom Hanks説,“Viktor終於明白,這個世界不是按他自己的方式前進的;身處其中,只有為自己掙個好生活。”

不知道作家Andrew Niccol在寫這個小人物時,是不是想着一位叫做Viktor E Frankl的人。這位飽嘗納粹集中營種種艱辛的倖存者這樣説,“在任何特定的環境中,人們還有一種最後的自由,就是選擇自己的態度。”影片中的Viktor,不是心理學者,也不是成功學家,他只是在那樣一個無從選擇的環境裏,在他那張憨厚的笑臉裏,在七零八落令人捧腹的英語中,一連串令我們忍俊不禁的小事中,展現給我們如何樂天知命,如何心存良善,如何努力的讓自己離結果更近一步。而其間的深意,與Viktor Frankl的表達,異曲同工。

這部Spielberg導演,Tom Hanks和Catherine Zeta Jones主演的片子,據稱票房並不理想。老實説,這部片子的確漏洞不少,結尾也多少有點畫蛇添足;可是,這3個人的組合,卻讓這一步看似俗套的片子無限鮮活,甚至那一個個不起眼的小人物,也都刻畫得個性鮮明,令人難忘。縱然這不是你所熟悉的斯氏大片,你仍然可以從中看到清晰的斯氏烙印---天馬行空甚至滿懷童心的想象以及對人性的高調宣揚。

你或許可以覺得這是好萊塢的俗套,可是,我就是喜歡在外面颳着風的夜晚,抱着小瓜子,看一出充滿温暖情調和輕鬆幽默,並充滿“個人英雄”和毫無新意的“Happy Ending”的輕喜劇。然後,笑中含淚,若有所得。

P.S.:後來在海報裏,看到這部片子的TagLine是“Life Is Waiting”;禁不住會心一笑。

電影《幸福終點站》觀後感 篇六

這是一篇情與理並融的電影。

它有兩部分,一部分是貫穿於整個電影,我們一向能夠看到的這個維克多一段不尋常的經歷;另一部分就是情的線索,維克多遵守父親的一個承諾,印度老人毅然攔下飛機的時候,結尾維克多最後能夠告別這一段流離生活的時候,這些都讓我比較感動。

維克多的經歷讓我看到了現實生活中的一部分。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處境會相當困難。應對這些,就應學會維克多的隨欲而安,去適應這個陌生的環境。

人是複雜的,人生是充滿變數的。或許這便是生活的本身。應對種種的變數,提高我們的心裏的抗壓潛質,這樣我們會變得堅強。當我們迷茫的時候,不好感到絕望,樂觀的看待所有的一切,靠自己的潛質去生存。

影片中的維可多靠擺放推車維持生計,最後又被一個工程師看中成了建築工人等等這一切都能夠看出他是用心的去應對生活的,而且毫不埋怨,完全理解現實!

過去無論後悔也好,懷念也罷,我們我法倒回。將來誰都無法預測,能夠把握的只有此刻,要塌實充實的扮演好此刻的主角,要過得真實。

影片開頭就是機場,機場雖然只是個小小的物理空間,但在那裏,每一天都上演着許許多多的悲歡離合,各式各樣的人在那裏演繹着屬於自己的人生故事。這個機場或許正是整個美國社會的縮影。

當電影演到維克多救那個可憐人時,我很受感動,他能夠在自己陷入困境的情形下救助從不相識的人,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這讓我突然想到這樣一句,是金子總要發光,而我要是讓光輝照耀每一個人!

透過印度老人的經歷我看到了,美國表面的波瀾不驚,而實質上卻如沸騰的開水。人是有情的,制度是冰冷無情的。

一個制度能夠體現一個國家的風格,卻不能代表所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或許維克多的第二份工作是一筆交易,但同樣能體現他的樂觀和樂於助人。正是正因如此讓他和在機場的很多人都成為了不錯的朋友!這也告訴我們幫忙周圍的需要幫忙的人,在我們需要幫忙時,就不會孤獨無助!

維克多是執着的他為了父親的承諾去紐約,能夠去全心全意的去等一個電話,等一個人。靠自己的發奮去爭取幸福。

這片電影只是生活中的的一部分,生活不會正因電影的結束而結束。本篇的結局或許是比較圓滿的,但更讓我滿足的是,維克多透過不斷的發奮,兑現了自己的諾言!

電影《幸福終點站》觀後感 篇七

一個明敞豪華的機場,一個終日穿梭於此的人,一把剃鬚刀,一個罐頭盒,和一個小皮箱的陪伴。

無聲無息地等待,他在那裏,度過了人生中的九個月。

滯留,是因在那樣漫長的時光裏,他意外變成了一個沒有歸屬的人。

維克多,電影《幸福終點站》的主角,為完成父親遺願前往美國。然而途中家鄉發生政變,政府被推翻,所持證件不被美國承認,也無法辦理回國手續,被迫滯留肯尼迪國際機場。片刻,甚至只是一小段新聞的時刻,他便讀到了心痛和拋棄,來自他的家,也來自他誠心遠赴的國度。他是被推搡的人,暫安在肯尼迪機場,他成了不存在的。

接下來的只有等待。在擁擠不堪的人潮裏,在深夜空曠的大廳裏,在映着一個個生面孔的落地玻璃前,在一排排寫着陌生語言的書架間,突如其來的開始,遙不可期地等待。

人們總是在馬不停蹄地奔走。機票上的幾個墨字,是空中拉線的手,它肅穩地指揮着穿梭於機場中小小的人兒,任他們不留意相撞,不經意相離……儘管奔忙的人們行色匆匆,縱使趕赴的方式林林總總,可芸芸眾生如我,真的明白這樣匆碌的節奏究竟為何嗎?金錢、事業,或許尚且遙遠;成長、學業,可能已不假思索。難道人生的騰飛,必經此番拼盡心力的助跑?

而他是安靜的。胡尖兒冒了一茬又一茬,簽證退了一遍又一遍,他不放下等待。他用衞生間的水龍頭洗澡,將拼湊起的座椅當成睡牀。當他以善意的謊言為買藥救父的旅人解難,當他用踏實和發奮賺得維持生計的硬幣,當他為友人的安危放下此行的初衷,他的真誠與善良已暖化人心。

或許這才是幸福的真諦。以幸福為終的站點,不取決於跑過多少航班,在疲累中熬過多少個夜晚,而是★★在塞滿的日程中保留一方清淨。心間的一抔土不該是蕪穢,充實也並非沒有等待,若能在等待中看到時光的温柔,豈不是勝過忙亂裏為刻意投奔目的地而身心俱疲啊!

誠然,等待是需要魄力的苦差。在這漫長艱苦的過程中,每一縷期望似乎總在現實的地面沉睡。彷徨、焦躁接踵而至,不安、低迷周身包圍,以前的期盼,竟是一場彩繪的謊言,咫尺天涯的渺茫。

然而人總要有一些東西沉沉地墜在心底,才不至於輕至無形;總該多一些有分量的付出,才不負以時光加作籌碼的等待。待到花開時,所有的鞍馬勞頓都將是安心休憩的資本,不悔那段艱澀時光,換此刻笑意純白。

影片結尾時,維克多最後拿到了簽證。當綠色的“透過”字樣踏實地擲落有聲,當久盼的紐約真正在一步之遙的門外,當自由重新歸附於他,這個憨態可掬的老實人,張開了雙臂擁抱天空:“美國,我來了!”九個月的等待,在一個落雪的夜晚,隨着父親期盼的最後一張簽名,安然躺在了那個舊罐頭盒裏。

在匆忙的生活中尋一片小憩的地方吧!等花開,等風來,等一曲完美的歌吟,等一陣清越的雀鳴,等待,石碑上婆娑着松樹的碎影……其實當你放慢匆匆的腳步,便會發現身旁一切都在,你會驚喜地睜大眼睛:“哦原來你也在那裏!”

當波西米亞人被問到,為何每走一段路便會停下來一會時,他們回答:是為等待自己的靈魂。別走得太快,朋友!路上奔忙的你和我,才是被等待的人。

請讓疲累奔波的身體等待靈魂,同賞那如痴如醉的陌上花開。

幸福終點站電影觀後感 篇八

這是一個沒有國籍的人,在一個不被人留意的地方發生的故事。雖然看上去平淡無奇,但其中不乏動人、精彩、歡愉之處。想想,我們在不經意的時候,奔波在這個人頭攢動的大學校園裏,我們得到了什麼,兩個字——空虛。我們不知道為什麼忙,不知道我們的目標是什麼,我們只不過好不吝嗇的把自己的時間交給了很多無意義的事務。

有時,我們確實需要停下來,靜靜想一想我們需要什麼。向《當下的力量》裏面説的,保持一種了“臨在”的狀態,作為一位旁觀者看看自己的思想流,看看裏面到底是些什麼東西。在這個信息橫流的時代,我們需要一雙慧眼,披沙揀金以內心深處的聲音為指引來執着的追求我們所需要的東西。

高中時候,修為頗深的語文老師常説的一句話——沒有信仰的社會是一個瘋狂的社會。多門的貼切。21世紀雖然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人們的精神生活卻大打折扣,可以説這也是付出的一種代價吧。返回來問一下,人到底是物質重要,還是精神重要;是肉體重要。還是靈魂重要。以本人的觀點看,人最重要的就是靈魂的純潔,説的俗點就是一個字“爽”,一切的物質就是為了這個東西而做鋪墊,一切行為都是實現它的過程,不是嗎?一顆高貴的心靈遠遠比金山銀山更重要。

請適時的停下追求功名利祿的心,讓那顆疲憊的心放慢腳步,欣賞沿途的風景吧。它不需要被那樣的束縛,它更需要的是用一種純潔的執着來驅動它,並且可以在途中吸收更充足的養分。

幸福終點站觀後感 篇九

午後,窗外陰雨綿綿,我一個人窩在客廳裏,看完了這部2004年上映的老電影——《幸福終點站》。

電影根據納塞瑞的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由於祖國發生政變,護照和身份證件因此失去效用,而被迫滯留在肯尼亞機場生活的維克多·納沃斯基的經歷。

觀影中我同情於他語言不通,睡在機場大廳廢棄的椅子上,在機場衞生間裏洗澡,靠為路過的乘客服務,換取每天的漢堡維持生活;亦動容於他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在機場裏生活之久;更感動於當他完成父親遺願後,司機問他去哪,他呢喃着:“我回家。”並信誓旦旦點頭的這一幕。他那時心中洋溢着的是終於可以回到祖國的歡喜吧!

但觀影結束後,最令我難忘的是維克多·納沃斯基身上人性善良的光輝。

他願意提醒趕時間上班的阿米莉小心濕滑的地板,並在她哭泣時遞上手帕;更願意在米洛卓格維奇向弗蘭克央求將藥帶走時,謊稱藥的使用者是山羊,而非他父親。只因為如果藥用在動物身上,便不需要購藥許可證,就可以將藥帶走。

也正因為他體諒朋友古普塔在印度誤傷警察而逃亡,小心地做着機場清潔工,所以當弗蘭克以讓古普塔坐牢而放他進入紐約作為威脅,要求他回國時,他只是站在那兒説:“別動他們,我回家。”在弗蘭克的追問下,一遍遍説着“Yes”。

如果説“心存善意,定能途遇天使”,那麼影片中的古普塔或許就是深諳了維克多·納沃斯基的善良並願意用自己來成全他的“天使”。

視線落在機場大型落地窗外,窗裏是候機回國的維克多·納沃斯基,窗外則是古普塔拿着拖把,向準備起飛的飛機小跑過去的背影。他跑向它的一個輪子,用拖把一下又一下地敲打着,進而轉過身,面對維克多·納沃斯基,揮舞着一隻手,大喊着“我回家了,走吧滿分作文網!”,臉上滿是釋然的笑意。

馬克·吐温曾言:“善良的,忠心的,心裏充滿着愛的人不斷地給人間帶來幸福。”維克多·納沃斯基被迫滯留機場,卻沒有忘記懷揣善良,並温暖了機場的其他工作人員。

如果説維克多·納沃斯基的善良僅是自身靈魂高尚的體現,那麼《感動中國》的吳錦泉,這樣一名熱心公益的磨刀老人,也許更能使人感受善良的能量。夫婦兩人除了磨刀,無其他收入來源。2010年,吳錦泉夫婦得知甘肅發生強降雨引發泥石流的消息後,帶着幾個月磨刀掙的幾百元硬幣,倒了三趟公交車,輾轉兩個多小時來到市紅十字會捐錢。據統計自2008年以來,他已累計捐了23392。2元。一把刀一塊錢,一千元幾乎是老人三個月的磨刀收入。他的善良,是對社會責任的承擔,更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高度體現。

但在我們這個時代,卻有人不願懷揣善良,傳遞善良。“碰瓷”事件的發酵,使人心設防,不願再給予善良;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的沉痛後果,和旁觀者的“不作為”的態度——放棄上前勸阻,哪怕報警的善舉息息相關。

眾所周知,人與人之間充滿善意,人人懷揣善良是消除內耗,建設一個富強、文明、和諧、幸福社會的重要基礎。

作為我們青年一代,給予打飯阿姨,送外賣的員工一聲謝謝,給予幫忙解答疑問的老師一聲謝謝,給予陌生人一個微笑,都可體現善意。“善良與品德兼備,猶如寶石之於金屬,兩者互為襯托,益增光彩”。善良為我們增添的是個人修養,更使我們擁有人格魅力。

願我們都長成方海權所説的那樣:“善心為眾福在後,良心範己必在前。不管去到哪裏和做任何事,都不能迷失自身的善良。”

願我們無論身處何種境地,勿忘懷揣善良,時刻用善良來豐盈和淨化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