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創新之路觀後感(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4.53K

創新之路觀後感(多篇)

創新之路觀後感 篇一

此次由李成才導演的《創新之路》一共拍了1000多小時的視頻,但是最後只剪出450分鐘。

李導可謂電視片導演中最近工匠精神的人,他的幾部紀錄片《華爾街》,《大國崛起》都堪稱經典。

我看了,拍的特別好,我在國外我都看,太棒啦,受益匪淺,題材不錯,所有家長,教育界同仁,放下三尺講台,一起聆聽創新之路關於教育的聲音,我國教育體制需改革,改大學聯考會考,課堂

專利制度,不是專制制度。不能説無用,但用這個來作為大國崛起的原因過於玄幻了。資本主義是一系列條件的耦合,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有的條件不能説。説專利制度是大國崛起的主要原因和洋務派説西洋人強盛主要靠船堅炮利一樣不靠譜。

創新之路觀後感 篇二

央視十集的紀錄片《創新之路》大規模梳理世界創新,涉及國家眾多,對創新各領域進行深層挖掘,在歷史與現實的兩個維度中,為中國創新尋找他山之石,為轉型中的中國提供一份思考的力量。其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探討歷次工業革命、科技革新,為不同國家、產業帶來的命運轉折。希望為決策者提供依據,為實踐者提供借鑑。該片採訪了全球頂尖企業家、投資人、科學家,以及眾多諾貝爾獎得主,融匯創新思想精髓。觀賞完畢,感慨良多。

人類歷史每前進一步,都伴隨着新的發現、新的創造。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企業繁榮發展的動力,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永葆生機和活力。為此,大力推進科技進步,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特別是原始創新能力,不斷用先進科技改造和提高經營質量,努力實現生產力的跨越發展,已經成為新時期企業發展的歷史選擇。

創新的成果需要市場來驗證。只有通過了市場的認可,創新才能走到消費者中,才能發揚光大。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市場是眾多企業和投資人爭搶的新大陸。面對錯綜複雜,瞬息多變的環境,企業必須充分運用現代信息系統,掌握方方面面的信息,並不斷做出創新的決策。決策管理是關係到企業興衰成敗的關鍵。享譽全球的諾基亞,是曾經連續14年蟬聯手機市場的霸主,拯救了芬蘭瀕臨絕境的經濟。但是在漸漸興起的智能手機進入市場時,諾基亞的管理層卻錯誤的判斷了其未來的趨勢,定義智能手機只是小眾市場,而錯失了良機,在根本來不及反應的情況下黯然退出歷史舞台。創新成就了蘋果的傳奇,也導演了眾多公司在市場上的交替更迭。

資本的注入加速了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速度。數以萬計的天使投資人在市場中不斷尋找着商機。他們成就他人的夢想,也成就了自己。正如投資人們冒着風險投資項目,十次裏有九次是失敗的,但是隻要成就了一次,其收益大大可以彌補其他的損失,企業創新也一樣,不要懼怕失敗,再堅持一點點,也許成功就會出現了。

創新不僅僅是少數人思考的問題。每個有夢想的人都有都可以參與其中,無論力量大小都有一方發揮自己的天地。一個想要改變的動機,一顆堅定而善良的心,以及一項小小的技術革新,也可以成就一個意義非凡的創新。藉助創新,一個人的力量看似微小卻也有改變世界的可能。而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就是由眾多個人力量共同創造的。喬布斯不是原創發明人,但是喬布斯對手機進行重新整合成就了蘋果手機。硅谷也不是原創發明的所在地,並無發明創造,但是硅谷善於想辦法使這些技術為人所用。

在知識經濟的浪潮中,我們需要整合中西管理文化的精華,探索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管理模式,企業要效益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以市場來實現生產體系中的每一個環節。面對眾多的競爭對手,從你死我活的競爭理念向競爭與合作和統一的競爭理念的創新。其實,這是為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客觀要求。目前,國際上原來競爭對手的企業之間,紛紛掀起合作浪潮。例如:電子產品領域中美國的IBN與日本東芝的聯盟;汽車行業中美國的福特與日本豐田公司的聯盟;電器設備製造業中美國通用電器與歐洲西門子聯盟。當今世界出現的這種競爭與合作相統一的現象,不是個別企業的經營戰術,而是知識經濟時代要求企業所具有的競爭觀念創新的表現。 《創新之路》提供了一種思考,一種趨勢,一種方向。總結創新規律,提供歷史鏡鑑帶着中國的問題與希冀,在全球範圍尋找答案,共赴一場對國家崛起、人類未來的探尋。企業家們可以以此為鏡,以夢為馬,放開手腳,大膽去探尋自己的創新之路。

創新之路觀後感 篇三

很多人都説中國學子都是缺乏想象力與創新的一代,應試教育與整齊劃一的標準答案考試製度,讓我們在學習中缺乏對世界的思考與答案的質疑,想象力被禁錮在小小的井中;因為不允許失敗,所以我們也缺乏挑戰思維,按部就班就好,求穩不敢挑戰更好。

但是查閲就可以看出來,關於創新的書籍和資料數不勝數。所以關於創新能力的開發的書籍和資料應該不缺乏。

其實雖然創新看起來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但是創新類的書籍偏學術性,讀起來相較於故事、小説來説,還是更加枯燥乏味的,所以一般情況下我們可能會更喜歡看小説。這是無可厚非的。

應課程要求,我最近讀了毛正行作者寫的《創新之路》這一本書。

本書首先為我們解釋了創新的概念,及一種新的或獨特的流程、產品、服務、策略或任何東西,只要它能夠創造價值或者增強競爭優勢。

點子往往是靈光一現,每個人都有創新的可能,而這本書裏的觀點,便是告訴我們要如何做到運用這靈光一閃的點子,如何使其有實際效益,如何能讓這靈光一閃不被白白浪費,而是能用其創新。

書中提到了八大創新法則,分別是“聽、領、計、提、連、承、行、變”。從這八個原則入手,細緻闡述“創新行為”從培養到規劃貫徹乃至具體執行、有效反饋的過程。

聽,是指傾聽;領,是指引領和領導計,可以理解為設計、規劃;提,是指推廣;連,是指連接;承,是指承繼;行,是執行;變,是變化和效果。

這八個字都是很容易理解的,其中一部分也是我們每個人幾乎無時不刻不在做的事情。創新真的`是一件很神奇的東西只要把這簡單的八個字結合起來,就可以創新,多麼神奇呀。

創新是一件既困難又不困難的事情。只要你善於思考,善於發現,創新無處不在。

我們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發展的先鋒力量,必須要努力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勇於創新,為祖國未來的發展增加新的活力。

創新之路觀後感 篇四

營造全面學習的氛圍,重新定義創新,詮釋創新,更好的運用在工作及實踐中,6月21日和林事業四部運營處組織組長以上人員,針對《創新之路》進行學習、共享!創新學習,運營處在路上!(本次學習內容《活力版圖》、《科學基石》)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蒙牛公司又引領了新的文化價值觀,“誠信、創新、激情、開放”,我們沿着文化地毯也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及交流。

當我們再一次學習《創新之路》記錄片的時候,我對創新又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與體會。

創新是引領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我們要大膽去想,勇於突破,要以創新的思維對待工作,要坦誠透明,多方位主動溝通,貫徹並嘗試新方法、新思路的理念,從多個角度來突破日常管理的陳規和固有模式。

創新是一種文化,可以是任何好的想法,我們不要怕想法天馬行空,那也許就是未來的方向,創新不能把它條框化,應該有開放的環境和平台。

我會繼續用我們蒙牛人特有的創新的文化力量與企業共同成長,在工作中,每天改變一點點,在更新的積累下創造新的事物,通過工作方式的變化最終改變生活方式,我會將它融入到日常工作當中,更好地去實現它所承載的特殊意義和使命。

創新之路觀後感 篇五

該片由科學技術部、中央電視台聯合制作,逐一探討科學、教育、政府、市場、法律、資本、人才等因素如何影響着創新,總結創新規律,提供歷史鏡鑑,帶着中國的問題與希冀,在全球範圍尋找答案,共赴一場對國家崛起、人類未來的探尋。

在全國“科技三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國家發展和科技創新面臨的重大機遇,提出了中國特色科技創新道路的豐富內涵、目標任務及總體要求。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僅在中國,更在世界範圍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而紀錄片《創新之路》的正式播出正是對這一焦點的及時的、有針對性的迴應!《創新之路》思想深邃、內容豐富、視角廣闊,不是提供一種具體的創新方法,而是提供一種思考,一種方向,一種規律,不僅呈現當代創新,更追溯至工業革命時代,探索創新背後的制度、傳承、影響,以整部人類現代史的厚重來承載對創新的思考。

湖北省科技館把此次觀看《創新之路》紀錄片,作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科技三會”精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進一步充分地認識到這部紀錄片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創新之路觀後感 篇六

本來,偶然從第六集《政府的作用》看到的。然後在網上搜索,從頭到尾基本上基本過了一遍。

感到這是一部做得不錯的電視片。當然,也存在一些硬傷,主要體現在對於創新的鑑賞力關注得不夠。

第一集差不多是個序言;第二集講述了近、現代科學發展背景(這是一個講技術進步的記錄與評論片,將科學視為基礎,並不計劃將科學當成創新的話題,按照中國的傳統,將科學研究歸入了“發現”範疇);第三集是“放飛好奇”,本節認為,講述創新來源於好奇;其實,科學發現的基礎來源於好奇,而技術創新並不完全源於好奇。定位不是很對。這一集還提到了熊。皮特的理論:經濟發展並不只是原料,工時,價格(可能還包括剩餘價值),而是具有原來不可預料的新元素(尚不明白中國社科院的朋友們如何協調這些這些新概念與《資本論》之中觀念的差異);第四集是“大學的作用”,還沒有細看。第五集是專利制度的作用,第六集是講政府的作用,這一集邏輯上不連貫,前面講“創新是可遇而不可求”,後半集則説要守株待兔(在後面第九集,施一公更明確提出,創新重點在人,而不是項目,這個思路其實是與第六集前半部思路完全衝突);第七集與第八集則説市場與資本的作用,這其實已經是創新的延伸處理了;第九集是“一個人的力量”,再一次強調了創新的個人作用(從思路到推廣),似乎沒有非常照顧歷史唯物主的臉面。第十集是“未來”,還沒有看,大概是預料未來的創新特點吧。

感到中國觀念在進步。該電視片其實關係到不少饒有興致的課題,當然本文無意對於與社會理論(政治經濟學,歷史唯物主義)密切相關的內容作深入探討。

有一點值得作簡短説明,那就是《創新之路》對於“創新鑑賞力”關注不夠。“創新鑑賞力”其實非常重要。鑑賞力不但關係到從事創新的人們選題、預判,直接關係到人們選題的取向,也關係到市場與投資人預判,準確的取向。如此重要的話題,居然編輯們沒有注意到。當然編輯們其實立即面對這方面忽視引起的苦果:由於編輯們的“創新鑑賞力”不夠好,題材選出問題了:例如其中説馬斯克打算送幾百萬人去火星,並形成自給自足的社會,顯得很沒譜,模糊了“創新”與“信口開河,異想天開”界限,這與該片相對嚴肅的論題顯得協調。如果編輯具有良好的“創新鑑賞力”,如此不靠譜內容應當毫不猶豫地過濾掉。可惜,編輯不太重視這個“鑑賞力”,因此問題在所難免,當然也情有可原。

創新之路觀後感 篇七

目前,資本對創新企業的包容度也越來越高,“只要做好信息交流,把策略、步驟清晰地和市場講清楚就可以了。”康敬偉説。如今,他給市場的答案就是分別按照客户數、GMV和利潤進行優先級的確定,“我們第一天就是這樣和市場交流的。”他説。

“讓大家最後比的不是拼爹,不是拼從哪來的,而是在於你有沒有思想,有沒有想法做一個有創新的人,想做一個成功的人,想幹出一番與眾不同的事。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和激情,我們這個平台會幫助你吸引到最好的資源,幫助你實現你的夢想,這就是我們的初衷。”科通芯城董事長康敬偉坐在白色沙發上,談到未來眼裏閃閃發光。

截至2016年3月31日,科通芯城控股的硬蛋平台吸引了超過890萬名粉絲及超過10000個物聯網項目。根據財報,硬蛋平台貢獻的GMV(平台成交總額)達到人民幣4.006億元,佔總GMV的10.3%。同期,科通芯城的GMV合計人民幣38.8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6.0%,其中61.9%來自自營平台、25.0%來自第三方平台及13.1%來自新的供應鏈融資業務。

2016年5月,逾1200萬名粉絲及接近13000個物聯網項目於該平台註冊。截至2016年3月的三個月整體而言,GMV的43.0%產生自藍籌客户,57.0%產生自中小企業客户。

實體經濟創新的好時機

誠然,今天的中國製造業面臨很多問題,但康敬偉保持樂觀,“中國未來十年,我們如果能真正從世界第二變成世界第一的話,一定是我們在核心的製造業有了根本的突破”。

硬蛋平台的成長就伴隨着這樣的契機。它為全球各地的智能硬件創新企業提供O2O一站式供應鏈服務,是中國目前最大的智能硬件平台,並以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生態系統為目標。除了硬蛋與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生產商Mobileye()的戰略合作和在重慶市場的佈局作為建設智能汽車生態的戰略性環節之外,公司在機器人、新材料及智能家居等其他領域亦同時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性進展。

4月,硬蛋與Mobileye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計劃在中國市場O2O的推廣上進行戰略合作。據瞭解,硬蛋一直佈局重慶重要的汽車研發及製造市場,並促成Mobileye與當地主要汽車製造企業以及政府部門的對接。

5月,硬蛋宣佈與Intel牽手共建機器人創新生態圈。Intel將為硬蛋平台上的機器人項目提供國際前沿尖端技術,為平台上的機器人企業提供核心芯片、關鍵模塊、參考設計等服務,硬蛋的母公司科通芯城將為硬蛋平台上的機器人企業提供行業優質資源以及行業大數據,最終形成全球最大的產、學、研、用一體的硬蛋機器人生態。按照規劃,機器人創新生態圈今年將聚集1000+機器人項目團隊,300家供應商。

現在,國內A股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做實體經濟的,雖然有時候説做得不好,但是另外一個程度上可以看出政策的導向是希望把資本引向實體,即使實體經濟回報率不高,但政府的初衷是想通過政策的導向把錢更多地流向實體經濟,“從這一點來講,我認為對今天在中國做實體經濟的創新創業者,是一個最好的機會。”康敬偉説。

在這些動作背後,是未來科通芯城的三個併購方向:第一,是最傳統的IC元器件行業,科通芯城會在行業內做整合者,用康敬偉的話説就是“企業服務的超級連接器”。第二,是發力智能汽車、機器人、新材料、智能家居和大健康這五個新興領域。在這幾大領域中,硬蛋的供應鏈會比科通芯城要廣,包括軟件、人工智能、IT設計等供應鏈行業。隨着硬蛋的發展,廣義供應鏈會遠遠超過IC元器件這一類業務,而這些不僅僅是快速變現的渠道,也是行業的主流和經濟發展的動力。

“我們相信通過一個互聯網平台,能夠把中國過去二三十年積累下來的製造業上面的優秀資源通過互聯網推廣到全球的很多地方去。用互聯網的模式,用分享經濟的模式,把全世界的頭腦和中國製造聯繫在一起,一方面幫助全球的創新者,另一方面也幫助我們整個中國的製造業做轉型和升級,這就是我們從切身的角度怎麼在實際工作中,把中國製造從一個傳統的中國製造一步一步提升,變成未來的下一代的智能製造。”康敬偉在第一財經技術與創新大會論壇上表示。

把資本引向未來

儘管淨利潤增長與GMV增長存在差異,硬蛋平台在投資人的眼中仍是一顆閃閃發光的“金蛋”。

關於科通芯城的未來,他的信心也來自於投資者。就在5月20日,科通芯城公告稱,與大成國際簽訂諒解備忘錄,大成國際已有條件地同意按每股12.5港元的價格,認購不少於1.248億股及不多於1.872億股的科通芯城新股,並於六個月內訂立具有明確條款的配售協議。值得説明的是,12.5港元的配售價格,比5月20日當天的收市價10.96港元/股溢價了14%。

科通芯城目前股本約13.58億股,此次大成國際認購科通芯城1.248億股至1.872億股新股完成後,預計將佔科通芯城現有股份的9.19%至13.78%,一舉成為第一大機構投資者。

作為大成國際溢價認購新股的條件,科通芯城大股東康敬偉,將對此次入股的投資者,按照三年期對本金以及每年1%的利息做出保底。

這次的溢價入股被康敬偉解讀成科技通芯城未來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中國的電子製造業被看好,甚至也對面向未來製造業的硬蛋有一種肯定和鼓勵的意味。

“我們有一個不好的地方,就是身為上市公司始終會受到市場短期的影響,私營企業就可以考慮更長遠一點,這是雙刃劍。今天來看,資本在看的是未來的成長性,相對來講對短期利益看得沒有那麼重。”康敬偉説。在他看來,投資人之所以願意為股票付出更高的估值,為的就是買它的未來。如果不做硬蛋,短期股票走勢會更好一點,可如果這樣,科通芯城就將成為下一個傳統企業,投資也失去了意義。

“作為一個新型企業,我們必須要投資未來。我們要投入近期不掙錢,但是有未來性的行業,比如智能汽車、新材料。如果不做投入,我們的回報更高,可是未來的成長性在哪些地方?在做科技互聯網公司的時候要考慮好優先級,是市場份額還是未來更重要?我們會把這些向市場交代清楚,現在,市場希望我們跑馬圈地。”康敬偉説。

公司的盈利模式在於電商,包括自營平台和第三方平台。自營平台上,通過對藍籌客户(大客户)的免費策略及優質服務,將其吸引到平台上來,他們龐大的採購量使得科通芯城可以在上游大供應商處拿到有競爭力的價格,這樣再從中小客户處獲取訂單並賺取差價就很容易了。簡而言之,就是藍籌客户走量,中小客户賺錢。此外,科通芯城還向所有的客户提供多種服務,比如技術支持、供應鏈金融、軟件服務等。而第三方平台則滿足了中小客户和中小供應商的相互對接需求,擴大了客户羣體,也可以從中抽取佣金。

在問及未來硬蛋一旦單獨上市後是否會對科通芯城造成影響時,康敬偉回答得非常乾脆:“硬蛋的成功是嫁接在科通芯城成功的基礎之上。”

目前,資本對創新企業的包容度也越來越高,“只要做好信息交流,把策略、步驟清晰地和市場講清楚就可以了。”康敬偉説。如今,他給市場的答案就是分別按照客户數、GMV和利潤進行優先級的確定,“我們第一天就是這樣和市場交流的。”他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