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復興之路觀後感(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44W

復興之路觀後感(多篇)

復興之路4的觀後感 篇一

復興之路4的觀後感

今天學校黨員服務站組織了一次“揚改革創新風帆,踐行義務服務”活動,觀看了《復興之路——偉大轉折》紀錄片。作為新一代的大學生,更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我有了深深的感觸,我們國家從一個落後而貧窮的,不為世人所知的末流國家,經歷着不同尋常的偉大變革,而崛起,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成為世界一顆耀眼的明珠。

該紀錄片講述的是自1976年10月,“四人幫”被粉碎,兩個“凡是”被提出,中國面臨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開始,至20世紀末,中國進行了將近20年的改革開放的一段歷史時期。1977年鄧-小-平同志的復出,給新中國的發展帶來的新的希望,他相繼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數千名科學家回到工作崗位,推動了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中國經濟發展奠定技術基礎;1978年《真理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批判的“兩個凡是”的錯誤思想,這為“文-化-大-革-命”後的中國,實現歷史性轉折奠定基礎;1978年11月,鄧-小-平同志提出“一個黨,一個國家,喲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進,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據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如果現在還不施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該段講話的主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其貫穿了以後的改革,而十一屆三中全會,是關係黨和國家前途的,極為重要的會議,其實現了: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實現建國以來的一次偉大改革,開闢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道路;1982年鄧-小-平又提出“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講話,其開闢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道路;1982年至1992年,鄧-小-平同志多次下南方,並發表的講話,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展開了新的篇章,同時確立中國的經濟體制,為今後的經濟崛起奠定製度基矗

20世紀的最後20多年,在世界的東方,中國進行了一場卓有成效的社會變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國人煥發出蓬勃的創造力,書寫了一個時代最為傳奇的一頁,在民族復興的征途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將如何繼續?新世紀的晨光中世界將看到一個怎樣的中國?

《復興之路——偉大轉折》給了我們很多啟示,向我們展示了中國在發展中遇到了什麼樣的問題,又是怎樣解決的,同時讓我們瞭解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偉大任務中,我們仍需繼續努力。新的世紀,是我這一代新人的時候,我們承擔着新中國發展的大任,我們要為現代化建設,為實現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偉大復興書寫新的篇章

《復興之路》讀後感作者: 吳海鷗 發佈時間: 2010/01/08 責任編輯: 陳曉紅 來源: 金華報業

由邱敦紅同志著、當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復興之路》,是一部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精神結合中國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實際,緊扣當代中國發展與世界若干重要問題的好書,是作者幾十年來潛心研究中國近現代史及中國共產黨歷史的結晶。

之所以取《復興之路》這個書名,作者説,“是因為此書的內容都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關”。

在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近代中國遭受了難以細説的屈辱。儘管孫中山先生向國人發出了“振興中華”的號召,並在1911年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但當時的中國並沒有徹底消滅封建制度,也沒使人民擺脱帝國主義的奴役。中華民族復興之路仍是一片渺茫。多少志士仁人為此嗟歎!這種狀況直到中國共產黨誕生,到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後才得以根本改變。但也正如作者所説的,“在一個積貧積弱的大國進行前所未有的社會主義建設,儘管付出了很多努力也沒有使中國甩掉貧窮落後的帽子”。於是,小平同志開創的改革開放新時期從1978年開始起步,中國人民從貧窮走向富裕,全國的生產力得到極大解放,國力大為增強,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巨大。民族復興之路在人們眼中也開始逐漸明朗了起來,而當我們步入21世紀後,這條偉大的復興之路更是清晰可見。

《復興之路》全書分為五輯,55萬多字。內容涉及政治和黨建,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以及“三農”問題,國際形勢、外交和國家安全,港澳迴歸和“一國兩制”,海峽兩岸關係和祖國統一等等內容。其涉及面之廣泛,論述之精闢,論證之嚴密,為政治學家中少見。可以説,通讀此書,會對當代中國發展和世界若干重要問題有更透徹、更全面的認識,從而對本身肩負的責任也會有更深切的體會。

由於作者擔任過黨內“第一支筆”(鄧小平語)胡喬木同志的祕書,長期接受胡喬木同志的言傳身教,因而,他的文章論述起點高,視野寬,立意新。比如,他在論述黨的建設時,就將中國共產黨在21世紀的歷史機遇,嚴峻挑戰和莊嚴歷史使命講得相當清楚;而在《論21世紀的中國共產黨》一文中,則從我們黨執政面臨的外部環境、深化改革給黨的建設帶來的新問題,黨的建設必須不斷創新、實現自我超越,學習和思想教育是根本大計,轉變領導觀念、改進領導方式,反腐敗鬥爭必須常抓不懈等方面娓娓道來,條分縷析,給人以很大的啟發。而其在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規律,對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幾點思考,論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政治文明與黨的執政方式等等文章中的觀點,不僅讓人可以窺見作者的淵博學識,更讓人體會到其企盼中國共產黨珍惜優勢,發展政治文明,鞏固執政基礎,更好地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走向偉大復興之路的熾熱之心。

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黨的領導是根本。而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黨也要十分注意冷靜審視,腳踏實地,切實抓住加快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顯然,作者在這方面對“三農”工作傾注了很大的精力。他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對我國農業的基礎地位、糧食與其他農產品問題、土地承包與規模經營、農民增收與減負、地區差別與扶貧、鄉鎮企業與小城鎮建設、農業科技開發、調整產業結構與農業現代化、農村精神文明和基層組織建設等問題,都結合“三農”實際作了詳盡的闡釋,讀後有豁然開朗之感。

我們國家的現代化建設,離不開國際形勢的穩定。這樣,對中國安全戰略的研究就顯得非常重要了。作者依據其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高度理解和對我國家利益的強烈關注,分別對國際幾大強勢力量之間如俄美、歐美、日美關係作了較深刻的分析,對當前國際形勢的主要特點和中國對外政策的基礎方針作了深入淺出的闡發,同時還對全球化的定義、特點和實質,全球化與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全球化與發展中國家,全球化與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全球化給我國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等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可以這麼説,看過這些文章,加上平時有閲讀、觀看國際新聞的習慣,人們一般就可以在看似千變萬化、撲朔迷離的國際形勢中找到問題的癥結之所在。

崇儒者欲引導中國“走孔子之路”;自由主義者、全盤西化派既不滿專制復古,又排斥馬克思主義,寄希望於走歐美資本主義的道路。地主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封殺馬克思主義,企圖用封建的法西斯主義主宰“中國之命運”。而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開宗明義,首先指出了“中國向何處去”這個關鍵問題。可見,這思

想的較量,主義的鬥爭,其實質是不同的歷史走向之爭,是中國發展道路的選擇之爭。

自誕生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就始終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武裝並指導全黨。正是由於有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中國共產黨才得以正確地判斷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明確了中國革命的對象、任務、動力、性質和前途

一個有生命力的民族,一個強大或追求強大的國家,都需要精神的力量。在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演進中,有過無數的輝煌,也曾多次經受各種天災人禍的考驗。尤其是近代百年,更是內憂外患,災難深重。但是,無論經受怎樣難以想象的磨難,偉大的中華民族總是能夠從坎坷中奮起,百折不撓,闖過難關,攀上新的高峯。正是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形成、發展並傳承着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也正是這樣一種精神,支撐、引導着我們從歷史中走來。這一精神的血脈,源遠流長,生生不息。在林則徐、譚嗣同、孫中山身上看到了它,在李大釗、方誌敏、劉胡蘭身上看到了它,在魯迅、聞一多、朱自清身上看到了它,在雷鋒、焦裕祿、王進喜身上看到了它,在許許多多為了民族的生存發展、國家的興旺發達而犧牲奉獻的無名英雄身上看到了它。當然,隨着社會的發展,愛國主義內涵也必然愈加豐富,在不同的時期,它的主要表現也會有所不同:民族危機時的共赴國難、沙場捐驅,革命鬥爭中的拋頭顱灑熱血、為真理獻身,和平建設時期的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等等。然而,發展之中總有一脈相承,這就是要永遠保持民族的自尊、自豪與自信,時刻將祖國的利益和民族的尊嚴置於首位。這也是《復興之路》所給予人們的啟示。

作為一名大學生,在瞭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程的同時,要知道自己肩負的責任,要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成果,要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奉獻的精神為黨為國家努力工作。

復興之路觀後感 篇二

影片敍述了從辛亥革命失敗到新中國成立的歷史。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並沒有成功,因為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中國的社會性質沒有發生變化,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了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在中國逐漸形成了三條道路的鬥爭。一條是共產黨的道路,主張推翻三座大山,驅除帝國主義出中國,實行新民主主義,最終把中國引向自由民主富強;一條是國民黨的道路,既不贊同蘇聯的共產主義也不贊同西方的民主自由主義,主張建立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結合的法西斯專政,對外投靠英美,維持官僚資產階級的獨裁專制統治及其利益;一條是第三黨的道路,主張實行歐美的民主自由制度,把中國改造成類似歐美的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國家。最終共產黨及其道路取得了勝利,這是歷史的選擇。

從辛亥革命的浪潮開始,中國人就開始走上了救亡圖存的救國之路。從從無到有建立一個地下黨,到逐漸壯大,再到和當時當政的國軍聯手抗日,最終贏得解放戰爭的勝利成為中國大陸的執政黨,中共的勝利是每一個為之犧牲的共產黨員的生命換來的。革命早期的中國共產黨員大多經歷過艱苦的生活,但他們懷有最忠誠的共產主義信仰,真正能做到為了革命而犧牲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看到龍華烈士陵園為了勝利拋頭顱灑熱血的先烈事蹟,我還是被深深震撼了。是什麼值得他們連最寶貴的生命都可以捨棄?是心中對革命必勝的信念和對國家美好未來的期許。

我們這一代人,是生長在太平盛世,從未親歷到過戰亂和動盪,可能很少能體會幾十年前那些犧牲的先烈所經歷的一切,但深知現在的穩定生活是多麼來之不易。飲水不忘思源,我們每一個年輕人能力所能及做的,可能也就是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地奉獻自己的所學之識了。

但作為一名大學生,有所思,有所為,有獨立之思想,有批判之精神,不一味地賦予在歌功頌德的聲浪中,同時也對我們黨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有思考之精神,才是一個優秀的大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

九十年風風雨雨是一段輝煌的歷史篇章,我們應該牢記每一位拋灑青春和熱血的共產黨員,也應該以更理性和客觀的目光從中為鋪築未來更輝煌之路汲取經驗和教訓。

復興之路觀後感 篇三

復興之路,顧名思義,就是從衰落到再次興盛的過程中所探索走過的道路。而國人,或辛酸或憤苦或彷惶或堅定地在這條充滿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每一步都流着苦澀的淚水;每一腳都能踩出濃豔的鮮血。

這段時期,不僅是中國的近代史、血淚史和屈辱史,更是我們付出了太多代價之後換來的沉痛的教育史;它為我們指明瞭前進的道路,使我們認清了身上的擔子之重大,付予了我們振興中華的神聖使命。

片子包括千年局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6集,影像資料豐富,解説詞準確感人,生動再現了160多年來中國人民為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而前赴後繼地奮鬥追求的歷程,清晰地勾畫出中華民族從倍遭屈辱、奮起抗爭到走向復興的歷史脈絡,主題鮮明,氣勢恢宏,既令人振奮,亦發人深剩以“復興之路”為題,可謂提綱挈領,抓住了關鍵。

即要辨明歷史的正確走向,就必須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引。即如片中所言,鴉片戰爭後,隨着帝國主義侵略的擴大,民族危機日益加劇,中國出現了千年未有的變局。這時,各種思潮交相激盪,主義之爭此起彼伏。尊孔崇儒者欲引導中國“走孔子之路”;自由主義者、全盤西化派既不滿專制復古,又排斥馬克思主義,寄希望於走歐美資本主義的道路。地主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封-殺馬克思主義,企圖用封建的法西斯主義主宰“中國之命運”。而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開宗明義,首先指出了“中國向何處去”這個關鍵問題。可見,這思想的較量,主義的鬥爭,其實質是不同的歷史走向之爭,是中國發展道路的選擇之爭。

回顧歷史不是為了給千篇一律的生活增添一些他味,亦非為久壞失修到麻木的靈魂豐富情感,銘記歷史是為了明白昨天是什麼,現在該做什麼,將來要成為一個什麼樣子。我想,這是我們反覆温習歷史最起碼要得到與明白的。

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到以馬克思主義為指針、以共產黨為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國人民積百年之力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建立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初步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之後,正為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努力奮鬥——這就是歷史的選擇、時代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在黨的十七大召開之際,電視政論片《復興之路》自覺地“用歷史感悟未來”,在中國未來應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重大問題上,進行了有説服力的論説,這對於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信念、凝聚共識,很有益處。

現在中國正走在復興的路上,正是迴歸世界領先地位的關鍵時期。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GDP躍居世界第三,世界500強中,中國也佔了30個席位(大陸23家,台灣、香港7家)有人預測2020年中國GDP將超過日本,2050年經濟總量超過美國,這不是狂吹,這是對中國成績的肯定。“嫦娥”的升-天,也使中國穩居世界航天第三位,衞星發射次數佔世界總數的17%,世界各國也越來越感覺到同中國交往的重要性,世界上不少國家也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中國熱,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中國文化、漢語感興趣。

復興之路4觀後感 篇四

從1976年~1992年,中國以思想解放為起點,經歷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曆程。農村改革的進行和經濟特區的設立,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幕。建立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撕開了高度計劃經濟的僵化體制,邁出了走向市場的重要一步,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任務同時被提上日程;在經歷了轉軌過程中的種種矛盾和蘇東劇變國際大氣候的多重考驗後,鄧小平的南方談話再次為人們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思考指明瞭方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走上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

1976,十年文革浩劫剛剛結束,中國正處在一個百廢待興的時期。此時中國應該何去何從?這個時候,“兩個凡是”的出台又讓人陷入困惑。這是否意味着中國還要走“文化大革命”的老路?這時有一位老人站出來了。他以一篇《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來論證毛主席“兩個凡是”的錯誤思想。他就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在1977年的一場足球賽上,消失了兩年多的鄧小平第一次公開亮相。美國新聞週刊的評論認為,“在經濟事務方面,預計他將逐漸發揮關鍵作用”。1977年秋天,鄧小平恢復了大學聯考制度;幾個月後,他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提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1978年11月,又發表了主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演講;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 1980年初期在中國大陸的農村推行的一項重要的改革——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放了我國農村的生產力,開創了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黃金時代,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優越性。農業的發展也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正是這一年,深圳、珠海等四個經濟特區開始籌建;這一年,中美兩國的合作有了新的基礎;這一年,中國開放的大門註定再也關不上。從此,中國開始走向一條繁榮富強的道路。

1982年,一個決定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命題被提了出來: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個命題伴隨我們走過風風雨雨,經歷了轉軌過程中的種種矛盾和蘇東劇變國際大氣候的多重考驗後,至今有無數人為之奮鬥。 面對如今依舊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鄧小平的話語同樣給我們指明瞭一條道路: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沒用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在如今的形勢下,我們依舊要結合馬克思主義,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生產力,讓中國真正成為一個世界經濟強國。

回首這一百多年來,中國從被外強侵略到又重新站在世界的舞台上,我認為都是歷史的必然性。即使是吞噬了中國十年光陰的文化大革命也是如此。文革是中國長期存在的兩股思潮——公平優先和效率優先,相互碰撞的必然產物。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文化和革命領導階層不同發展模式的形成,使文化大革命有了它的歷史必然性。而改革開放也是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心血”的形成,既是當代共產黨人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結果,也是當代世情、國情、黨情的必然產物,有其歷史的必然性。人類發展生產力的根本目的決定了人類必然在實踐過程中不 斷提高自己的認識和實踐能力,必須要掃除阻礙生產力發展的各種障礙,所以,歷史演進有着不可消除的方向性,或者説必然的 趨勢,這一趨勢即生產力獲得不斷的發展,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 水平和人民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人民認識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中國歷史演進的這百年來,有過辛酸,有過彷徨,有過曲折、坎坷。但這些都是國家、社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經歷。那些犯過的錯,那些誤入歧途的懲罰,就像一記記警鐘,讓我們以此為戒,不要重蹈覆轍。如今我們也已經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有了奮鬥的目標。這條復興之路註定漫長,也不會一片平坦。但是,即使這樣,我們也將堅定不移的走下去。我相信,總有一天,中國會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光彩。

復興之路觀後感 篇五

1997年2月19日,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去世,聯合國為這位老人降半旗誌哀,百姓們自發前來送行,感謝他為國家和人民做出的卓越貢獻,感謝他帶領中國人走上富強的道路,這一年全世界都聽到了一個堅定的聲音,中國將沿着鄧小平開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繼續前進。

我們這次大會的靈魂就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十五大將無疑以這一點為標誌堅持鄧小平理論,在實踐中繼續豐富和創造性地發展這個理論,這是黨中央領導集體和全黨同志的莊嚴歷史責任。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道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修改後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

十五大更進一步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明確了中國跨世紀發展的戰略部署,並對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等問題作出了新的論斷。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國運興衰,繫於教育。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努力把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這是意義深遠的重大戰略決策。

經過五年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探索,1997年時的中國人擁有了許許多多值得珍藏的記憶,這一年中國創造了15000億的國內生產總值,外匯儲備也紀錄地達到近1400億美元,併成為世界排名第十的貿易大國。這一年,中國告別了短缺經濟,人們開始體會幾千年來所向往的小康生活。這一年,中國國旗在香港冉冉升起,這片一百年前被迫割讓的國土重新回到祖國,兩年後,澳門也順利迴歸祖國,作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越來越成為國際舞台上一個重要而積極的力量,在一場不期而遇的危機中這份力量更是贏得了世人的尊重。 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危機暴發,這場金融危機迅速波及東南亞各國和日本、韓國等地,為了擴大出口,緩解危機,不少亞洲國家的貨幣大幅度貶值,這使得中國出口商品的價格高出,外貿出口遭遇巨大的壓力。此時,如果人民幣貶值中國商品就能加大國際競爭力,但這將會使整個亞洲地區的危機升級,世界注視着中國。中國承諾:人民幣不貶值。中國領導人向世界傳達了堅定的信號,這讓許多外國觀察者對負責任的中國刮目相看。就在亞洲金融危機的餘震還未完全消散的時候,考驗就接踵而至。1998年夏天,中國遭遇了又一次嚴峻的挑戰,那是一場來自自然界的災難。長江爆發全流域性大洪水。

20世紀末,隨着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再次提速,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變小,市場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變大,全球競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激烈態勢。如何才能儘快完善國內體制應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巨大挑戰呢?早在1986年,中國就開始了回覆關貿總協定締約方的努力,十幾年過去了,世界貿易組織取代了關貿總協定,中國的復關申請變成了“入世”談判,但距離成功卻依然路途迢迢。面對入世將會付出的代價,國內也不時傳出憂慮的聲音。

1997年10月26日江澤民訪問美國,對於渴望到世界市場游泳的中國經濟這是一次肩負使命的遠行,在嗅覺靈敏的國際觀察家眼中這是一次將會影響世界的對話,一時間,美國總統克林頓舉行的歡迎晚宴的請柬成為最熱門的入場券,正是這次訪問,確定了中美兩國將共同致力於建立面向21世紀的建設性戰略伙伴關係,訪問也加快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步伐。

北京時間2001年11月10日23時38分,隨着擊槌敲響,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此時,距離中國遞交復關申請已有15年,有人説中國從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到加入世貿組織這一刻,實現了一次歷史性的跨越。

中國的確變了,變得自信和從容了,中國又沒有變,細心的人們發現經過市場洗禮後,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的國有企業,不僅在國內市場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而且已越來越多地在國際競爭中嶄露頭角。

而這一變化的背後,也離不開法制的不斷完善,有人説:市場經濟也是法治經濟,從1992年到2002年的10年間,中國的法制建設快速推進,全國人大共修訂法律167件,其中,涉及市場經濟的有61件。

世紀之交,中國人不僅在市場經濟的風浪中強壯了筋骨,初步展現出一個發展中的負責任的大國形象,而且還創造性地踐行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贏得了舉辦世界上最重要體育賽事的榮耀。2002年秋天,中國共產黨再一次表現出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品質。“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一步回答了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麼建設黨的問題。在黨的十六大上,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道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並寫進了《中國共產黨章程》。

十六大不僅總結概括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經驗,而且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在新世紀的晨光中,人們發現中華民族燃燒了整整一個世紀的復興之夢,獲得了更加堅實的基礎和明確的目標。

100年是漫長的也是短暫的,在人類告別風雲變幻的20世紀時中國告別了這個世紀曾經的苦難,經過100多年的求索與奮鬥,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中國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紀跨越,中國人跨越的絕不僅僅是一個時間的節點,伴隨着國家一起邁入21世紀的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

經過十多年的創新和實踐,中國開創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開啟了一段新的奮鬥征途,獲得了充分自信的中國人站在了新世紀新階段的起跑線上。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將薪火相傳。

《復興之路》觀後感 篇六

《復興之路》觀後感

《復興之路》是一部以獨特的現代視角、整體視角、全球視角,以高度的歷史概括和嶄新的藝術創造,全面地、有條理地、生動地表現了中華民族從1840年到2009年一百六十九年近現代史的歷史紀錄片。片子按照歷史線索,選取各個歷史階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圍繞千年局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六大主題,生動準確地講述了中國從備受壓迫到奮起反抗、再到取得勝利、最後到一步步實現富強的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以及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取得的偉大成就,令人振奮,引人深思。

《復興之路》用國際化的視野、全景式鏡頭觸摸歷史,使我感受到了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而進行的思考和實踐,回顧了中華民族100多年來在危難中崛起的強國之夢和在拼搏中奮進的不懈探索的偉大曆程。翔實的史料、恢弘的氣勢、深沉的語言、珍貴的歷史圖片,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復興之畫卷。 她是一部永恆的光影史冊,記錄着中華民族一百六十九年崢嶸歲月中的滄桑與絢爛;是一尊不朽的記憶豐碑,鐫刻着中華兒女卓絕奮鬥歷程中的英姿與豪情;是一塊精琢的藝術瑰寶,綻放着復興凱歌中歷史的精魂與時代的魄力!

《復興之路》利用現代科技營造震撼視聽,實現了現代視覺的完美體現,其思想性和藝術性俱佳。畫面精美、考究,色彩美麗,音樂很好地契合了畫面的內容。例如“渡江戰役”畫面:在1949年4月20日那個羣情激奮的夜晚,在震天的槍炮與號角聲中,一艘用文物“渡江先鋒船”、運用多媒體手段還原的巨型“渡江先鋒船”乘風破浪,打響了加速全國解放至關重要的一仗。《復興之路》的感染力和衝擊力使人們思緒萬千 ,讓人感覺突然得到了一次精神和藝術的洗禮,這就是這部電影特有的魅力和氣質!

《復興之路》是一部有深度、有力度的優秀政論片,為我們提供了一次生動、深刻的教育載體,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引發了我們關於民族復興的議論和思考。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又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國共產黨勇於追求真理、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優越性,深深打動、感召着我。看完《復興之路》,我情緒激昂,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更喚起我振興中華的信心和決心。它讓我們再一次瞭解歷史、重温歷史,讓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自從有了共產黨,中國才找到光明的出路。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景燦爛輝煌。我相信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我們所選擇的偉大道路會越走越寬廣,我們國家的明天會越來越美好。

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要充分地認識到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與自身的前途息息相關,我們要牢記歷史要用我們的努力去慰藉近代以來為中國的前途犧牲的仁人志士的在天之靈,牢記黨賦予我們的職責,繼往開來,為祖國的繁榮富強添磚加瓦,讓我們的青春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讓我們的人生的航線找到正確的燈塔!

熱門搜索
入黨積極分子考察寫實表 《離騷》知識點梳理 有創意的大學畢業活動策劃 光盤行動宣傳標語幽默 企業換屆工作報告 悄悄地提醒作文精彩 國小五年級下冊英語教學計劃 參觀辛亥革命紀念館有感600字 校長派讀書心得 2021競聘上崗個人演講稿範本 業務員試用期轉正工作總結 七夕的個性簽名 奶茶店項目創業計劃書完整版 學憲法講憲法心得體會600字 詩人寫的邊塞古詩經典10首 民辦非學校自查報告 大班幼兒保育工作計劃參考多篇 開學典禮感想作文精品 工廠薪酬績效管理制度 林心如 工人學習全國兩會思想彙報總結 重陽節送老人經典祝福語精品 個人社區矯正工作總結 學校資產管理制度精品 教育後心得體會簡短 辦公行政崗年終工作總結優質多篇 縣級醫院報告多篇 學習強國學習心得 微笑的力量七年級話題作文 寫蝸牛的作文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心得體會 激勵會考加油的句子經典 考教師培訓心得體會新版 新版解除勞動合同 袁隆平故事作文精品 國中《帶上她的眼睛》作文600字精彩 幼兒教師年度政治思想工作總結 醫院藥劑科個人年終總結 小本創業項目 2020鼠年四字吉祥語祝福詞 比較吸引人的網名 讀開學第1課寫心得體會 配送員的崗位職責 國小生觀察作文 感悟人生路的經典句子句子 五月母親節文案句子 榜樣5直播觀後感心得精彩 文明禮儀活動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