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39W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精品多篇】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 篇一

在看了今天的太空授課之後,我感觸頗深,也覺得十分生動有趣,學會許多知識。

“太空授課”並不是沒有先例,但是這是在中國首次開展的特別的教學活動,令許多人倍感新鮮。在太空中,航天員王亞平女士給大家帶來了生動形象的課程,內容包括:太空自行車、收回漂浮的水以及與同學們進行“天地對話”。其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兩個實驗。

第一個便是我們平時司空見慣的單擺實驗,而單擺的應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是隨處可見,小到鋼琴上的節拍器,大到建築工程的機器,擺錘總是遵循着一定的規律運動,而在宇宙卻截然不同,再失去了重力的環境下無論將擺錘放在任何位置,都沒有了熟悉的往復運動,而是無規則地漂浮。看到這一幕的不禁大呼出聲,因為這隻存在於理想環境的現象終於可以親眼目睹,無疑是一種對眼界的開闊以及對科學知識的落實。

第二個則是用圓環製作水膜。一般的水膜需要藉助肥皂水的特性,來形成一層透明的薄膜,而在太空失重環境中,僅僅需要普通的水即可,看見王亞平王老師將手中的圓環分開再合併,便形成了一個水球,並親切地講解到:“通過水球,同學們還能看到倒影成像哦!”説完,便眨了一下眼睛,讓同學們覺得更親近了。

第三個實驗進行之初我就發現道具是陀螺,黃紅相間,很是漂亮。之間王老師輕輕鬆手,轉了下陀螺,陀螺就一直慢悠悠地翻滾着。但若是在鬆手前就給陀螺一個速度,它就會向前或其他方向推進。兩者有明顯的對比。

看完這次太空授課,我學到了不僅僅是一些未曾初觸及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我見到了許多有趣的現象,更讓我鞏固了對過去書面知識的認知,印象十分深刻。同時太空授課的益處也不僅僅侷限於普通的課堂,它更能激發我們對太空的嚮往以及興趣,使我們從小便有所積累,為將來,為了祖國的發展埋下了希望的種子,這無疑是會推動我國科技進步與發展的。另一方面太空授課也向世界彰顯了我國航天技術的先進性,對國家在國際的影響及發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 篇二

我今天看到了在宇宙中那樣神奇的現象,我就覺得不可思議,比如乒乓球在陸地上,在放進水裏的時候會浮起來,而在太空上會沉下去不動!這也證明了,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同樣,能看到這樣的實驗和設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強大,靠着我們的技術,使我們可以在地面看到離我們那麼遠的太空站裏所發生的一切!

比如説那些在太空上可以用的藍牙耳機呀!可以看電視的設備等等!同時,看到了他們在太空站裏的生活,我也非常欽佩他們,宇航員們在那樣遠的地方工作,還會有危險,真的是非常的有獻身精神,他們也真的非常辛苦,他們不能見到自己的家人!我真的對他們非常的佩服!

我也對我們國家感到欣慰,希望我們的國家可以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探索宇宙最多的國家!希望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大!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 篇三

隨着我國科技日益發達,許多曾經人們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現在已經變成現實。

神十飛行中進行的太空授課將通過天地互動的形式展示一些奇特的物理現象,女航天員王亞平將成為中國第一位“太空老師”。授課內容主要是使青少年瞭解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瞭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航天員將進行在軌講解和試驗演示,並與地面開展雙向互動交流。我們看到神奇的表面張力,有趣的水膜,剔透的水球。太空,製造出奇妙的現象,真讓人耳目一新。王亞平講了個笑話:“如果詩仙李白住在天宮裏生活,就寫不出“飛流直下三千尺”這句詩了。

小球會做圓周運動,而不是我們地面上看到的鐘擺一樣的擺動;小陀螺會翻着跟斗前行,而當它自身旋轉不停時,它又會定向的轉,跟頭自然停止翻滾,地球就是這樣走的吧;一滴水,露珠的狀態,太空像個大大的荷葉,可以接住露珠。失重的實驗,地球上也能做,可在太空眼見着變化,那種奇妙感便更加直觀。

太空照片看見了,太空對話實現了,太空生活也看得見,天地間太空講課交流竟然也實現了!驚歎!神十飛天,太空對接,美女航天員王亞平作為中國第一位太空教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授太空科學知識,她鏗鏘有力的聲音透過雲層,傳遞到全國乃至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讓我們的地球母親也不禁為之震撼。應該説,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壯舉,它不僅標誌着中國已經能夠熟練的運用載人航天技術,也意味着我國的航天科學技術已經向教育領域伸出了橄欖枝。此次,王亞平作為中國航天員的傑出代表,在300公里的太空傳遞科學知識,並用各種太空實驗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發了無數學生對神祕太空的興趣。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講課的方式親自傳授科學知識,這也只能是人類現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壯舉。孔子當年杏林遊學時又怎會想到有一天,他的後輩會像嫦娥一樣奔向太空,並在太空上傳道授業解惑呢?都説“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而摩根和王亞平卻把這種職業的光輝灑向太空,讓整個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輝下。

如果説浩瀚的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麼強大的綜合國力、紮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打開這本書的智慧鑰匙。王亞平的太空授課,王亞平已經為我們開啟了神奇的太空之旅,她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着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廣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遠也給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就必須大力發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而我們也期待神舟十號的此次太空歷險記將我們帶到更遙遠的地方去,好讓更多的地方都能夠傾聽到“中國好聲音”。

這次太空授課,激發了學生們對學習的內心喜愛,這樣就可以轉化為愛祖國、愛學習、愛科學的樸素情感,讓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説教,多一些用心,激勵培養我們未來的接班人。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 篇四

今天,白老師給我們看了一段視頻,裏面有3名宇航員來給我們上課。王亞平把每個角落全給我們介紹了,王亞平拿來一個有吸管的水袋,用吸管吹了一下水,吹出兩個泡泡來,王亞平把這兩個泡泡吃了,真像吃果凍一樣。又給我們做了一個實驗——一個大水球。找到一個裝滿水的袋子,弄了一勺水放在一個勺子上,像放大鏡一樣。又找來一個針管,扎進這個水球裏,在水球裏做了一個小水球。過了一會兒,又用針管把這個小水球吸進針管裏,王亞平把那朵和她女兒做的粉紅色的花朵放進了大水球裏,在慢慢的變大。又把那朵粉紅色的花朵從水球裏取出來,又把一個東西放進水球裏,它也在慢慢的變大,又把那個東西從水球裏取出來,這個實驗做成功了。

看完這段視頻,我也像他們一樣,給人們做重大貢獻。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 篇五

天宮一號是中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這次,神舟十號將會與天宮一號進行對接。作為學生,我感覺到我們非常幸福,因為這次神舟十號的宇航員將會在天宮一號為全國的中國小生們開展一堂非常有意義的太空授課,我們都在翹首以盼太空授課的到來,太空授課的時間為2013年的6月20號。

20號早上10點許,中國的第一次太空授課正式開始。首先,王亞平、聶海勝兩名宇航員為我們展示了在太空中“打坐”。在失重的情況下,宇航員可以輕易地在空中做出一些高難度的動作,同學們都看得很入神。隨後,三位宇航員進行了五個實驗,分別是:打開“箱子”測質量、神奇單擺做圓周運動、陀螺軸向不變向前飛、“水膜”內嵌入中國結、普通水變身“魔法水球”。在這次太空授課過程中,同學們和老師都看得津津樂道,大家還進行了熱烈的討論。雖然我們不是很明白其中的一些實驗,但是,我們還是對這些科學現象保持着非常高的求知慾。

太空授課完成後,同學們都給予了熱烈的掌聲,我們為宇航員感到自豪。聽老師介紹,宇航員在太空中是失重狀態,他們要保持鍛鍊才能避免肌肉萎縮。我想對這三位宇航員説一聲謝謝。他們為了人類的航天事業而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向着未知的太空不斷去探索,為科學世界添磚加瓦。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 篇六

在宇宙某處,在月球上,有我們中國的一份土地。2021年10月16號,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載着王亞平,翟志剛,葉光富三名宇航員成功飛上太空。而在12月9日下午,我們上了一堂來自太空的課。

八年前,“太空教師”王亞平,就為全國6000多萬學生授課,只是當年我還小,遺憾錯過課堂,現在她又踏上了太空之旅,成為中國首位進駐空間站,中國首位出艙的女航天員。

我們觀看了航天員的在軌生活場景展示,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件“企鵝”服,它有效對抗了肌肉萎縮和心腦血管功能下降,僅此一件衣服,就體現出人們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在觀看睡眠倉時,我最喜歡的就是那個小窗口,像飛機上的小窗子一樣,光透過玻璃照進來,好像對宇航員們加油鼓氣説:“別怕,有光”,雖然在茫茫月球上只有他們三個人,但我們全國人民的心和他們緊緊聯繫在一起,衷心祝願他們平安歸來!

中國航天人的浪漫是把神話變成現實,中國人民的航天夢從嫦娥奔月到,“兩彈一星”,“嫦娥”奔月,再到“天宮”攬月,“天問”探火,到現在的“神舟”系列,遨遊蒼穹,一次次的突破,一步步的前進。讓我們的航天夢,不再是神話,成為探索太空的現實詩篇。現在我們中國的科技水平,讓那句“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鼈”不再是虛寫!

少年強則國強,中國未來的航天之旅,還需要讓我們這一代來續寫,我們的航天步伐將更大更遠更加堅定,彰顯出中國少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