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舌尖上的中國觀後感(精選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02W

第一篇:《舌尖上的中國》觀後感

舌尖上的中國觀後感(精選多篇)

姓名:***

專業:******

班級:*******

學號:**************《舌尖上的中國》觀後感

《舌尖上的中國》觀後感

在一次上課的機會,老師給我們播放了最近頗受廣大觀眾喜愛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的第一集,我剛開始看的時候就給我很大程度上的視覺衝擊,無數的誘惑在眼前,引誘着我們不得不聚精會神的看着其中講述的神奇。課上的時候老師就給我們放了一集,在課下的時候我就把剩餘的幾集都給看完了,很顯然這是一場視覺的大享受。讓我認識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很多很好看,很好玩,很好吃的東西,下面我就談一談我看過這部片子的感覺吧! 首先我想説的是,這絕對是一個很好的食物題材的片子,我聽有的人甚至這樣評價他,説“舌尖上的中國,食物中三級片”。的確如此,他對於每一個食物的描寫都是細緻入微的,都是讓人蠢蠢欲動的。我對美食其實不是很感興趣,但在看的過程中也是難掩口水。相比於美食,片子裏面那些普普通通的勞動人民他們的勤勞和智慧更令我印象深刻。《舌尖上的中國》帶給我們温情脈脈的“中國美”。電視鏡頭裏,畫面很唯美,食材很美,做美食的手,更美。

中國有着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在浩若星空的歷史長河中,美食文化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對於美食的內涵,美食與人生的辯證關係,我們的祖先很早就開始關注。

從這部片子中我們瞭解到,每一種美食的產生都伴隨着很多辛勤的汗水的艱辛付出。世界上本沒有這樣許許多多的各種種類的食物,但通過我們這每一位勞動人民的手的修飾,都能以完美的形式展現在我們面前,所以我不得不佩服人民的偉大,辛勤勞動的人民辛勤的付出,必然他們也將得到豐厚的回報,這是他們應該得到的。

在這部片子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聖武和茂榮是兄弟倆,每年9月,他們都會來到湖北的嘉魚縣,來採挖一種自然的美味。這種植物生長在湖水下面的深深的淤泥之中,茂榮挖到的植物的根莖叫做蓮藕,是一種湖泊中高產的蔬菜——藕。在那種惡劣的環境下,每天早上九點來,一直幹活到晚上,就這樣,每年有九個月,為了掙一點錢,為了供孩子們上學,為了一家人的温飽。當我看到他們在接受採訪時,他們説的每一句話都是那麼的樸實,那麼真實,這是一個最基層人的生活,一年到頭來可能都穿不到一件新衣服嗎,這時再想想現在的我們,我感覺我們真的是太幸福了,有的人甚至幸福的有點忘乎所以了。而我們卻不知道在遙遠的那邊卻有一些人在為這些事情,為了一些在他們認為很豐厚的微薄的報酬而戰鬥在我們從來也沒有想過的地方。所以我認為今天當我們有權遠離自然,享受美食的時候,最應該感謝的是這些通過勞動和智慧成就餐桌美味的人們。

在麪食的上面,我最愛的就是蘭州拉麪,總是吃也吃不夠,那個味道就是勁道。蘭州人都説:自己的早晨是從一碗牛肉拉麪開始的,這個有着一千多家拉麪館的城市,每天要消耗一百萬碗拉麪,是蘭州人心目中,當之無愧的主食王者。一碗麪從拉制到煮熟上桌,看似不到兩分鐘時間,但其背後卻有着很深的門道。我想我就快成了蘭州人了。一種面,可以把它轉換成各種各樣的美食,如餃子,刀切饅頭,三色開花饅頭,椒鹽葱花捲,幹炒牛河, 臘汁肉夾饃等等,好多的食品。

餃子是中國民間最重要的主食,尤其年三十晚上,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在中國人的習慣裏,無論一年過得怎樣,春節除夕夜合家團圓吃“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如今,在幾乎所有的傳統手工食品

都已經被放到了工業化流水線上被複制的今天,中國人,這個全世界最重視家庭觀念的的羣體,依然在一年又一年地重複着同樣的故事。每一次過年晚上吃餃子的時候我們都是那樣掛着期待,對未來美好的嚮往和期待,在這個時候,中國人心裏,沒有什麼比跟家人在一起吃飯更重要的事情,我想這就是中國人的傳統,這就是中國人。

在這部紀錄片中還有很多的有趣好玩的東西,我也不能完全的記錄下來。但我相信中國的博大精深遠遠不是這七集紀錄片的能完美的詮釋的,更多的是需要我們去發現,去挖掘。現在的我們也要嘗便各地的美食,讓我們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能增一些知識。

第二篇:舌尖上的中國觀後感

《舌尖上的中國》觀後感

在近期,老師的上課給我放的《舌尖上的中國》使我感觸頗多,這個節目它不僅僅是一檔美食節目,我覺得同時也透露出各地的風俗人情。我在剛開始看的時候就給我很大程度上的視覺衝擊,無數的誘惑在眼前,引誘着我們不得不聚精會神的看着其中講述的神奇,視頻中的美食,一次又一次的是我們驚奇。

《舌尖上的中國》,他對於每一個食物的描寫都是細緻入微的,使我們在看的過程中也是難掩口水。相比於美食,片子裏面那些普普通通的勞動人民他們的勤勞和智慧更令我印象深刻。從這部片子中我們瞭解到,每一種美食的產生都伴隨着很多辛勤的汗水的艱辛付出。世界上本沒有這樣許許多多的各種種類的食物,但通過我們這每一位勞動人民的手的修飾,都能以完美的形式展現在我們面前,所以我不得不佩服人民的偉大。

那些最原始的獲取食物的方法艱辛而繁瑣,那份辛苦裏飽含了多少汗水與情感,我們可想而知,而那些用最原始的烹飪手法做出的美味,才是你的味蕾與胃和心靈真正需要的,看過你才知道自己碗裏賴以生存的那些,真的是你的天。

一番水土養一番人,東辣西酸,南甜北鹹。舌尖上的中國為我們帶來視覺的美味享受,讓我們感受到不同地域的生活氣息,更展現人們利用不同自然條件,創造出各種美食所展現的智慧。其實最能夠吸引我的還是與辣椒有關的,我覺得湖南人就是離不開辣椒,像我就不怎麼喜歡吃甜的,不過在影片中的食物還是很具有誘惑的。

我覺得現在看《舌尖上的中國》也是很具有教育意義,前段時間一直倡導“光盤行動”,在影片中,我們看到的美食很多都是農民們起早貪黑的工作。當我們要走時看到桌上還有剩菜時,我是是否想過這都是農民們每一滴汗水換來的成果。浪費是可恥的,浪費農民們辛勤的汗水更為可恥,更為可恥的是浪費大自然的饋贈。

所以綜合以上,我覺得在《舌尖上的中國》這一部紀錄片中收穫還是很多,不僅僅是美食上的,還有文化知識,節約意識等等。

第三篇:“舌尖上的中國”觀後感

現在很多人最喜歡看的是美食節目吧?現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即將開播了,讓我們來回顧下第一季的舌尖上的中國。

這幾天,央視的“舌尖上的中國”憑藉着高清的攝影技術,令人眼花繚亂,垂涎欲滴的美食,以及對熱愛美食的中國人的描寫,都令它狠狠地火了一把。作為一個小小的美食愛好者,看完了“舌尖上的中國”我不禁一陣感慨呀。在這裏,我就和大家談談我的心得。

食物,對中國人來説,一直是最重要的,所以大家都説:“民以食為天。”而美食,更是廣大中國人民所追求的,中國人對食物尤其是美食的熱愛恐怕可以居於世界之最。正因如此,無數的美食隨着地域,時間,空間的變化也不斷變化和改進。中國人所創造的食物之多,是不可數的。無論是湘菜,川菜,粵菜,閩菜,浙菜,徽菜,京菜都各有所長,都各有特色,有的以清新的口感,爽口的味道著稱,有的則以香辣的味道,火辣的感覺備受好評。每個人對食物的愛好是不同的,有人喜歡的鹹的,有的喜歡辣的,有的喜歡甜的,有的喜歡苦的,更有甚者喜歡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的。每個人都對各地的菜系有不同的看法,像我,一個湖南人,就只吃得慣湘菜那香辣,濃重的味道,我到了青島,北海那一帶吃味道較為清單的海鮮,就很吃不慣。我認為湘菜,川菜,京菜都挺不錯的,浙菜就不太對我的胃口了。但是,我同學就有很多喜歡浙菜和粵菜的。

食物,真可説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就連性格都可以隨着食物變化,像川湘一帶的人,性格都如同川湘菜一樣火熱,開朗。食物,已經深深地烙印在了中國人的基因裏,用舌尖品嚐中國的飲食文化,食物也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不可磨滅的記憶。

第四篇:舌尖上的中國觀後感

現在很多人最喜歡看的是美食節目吧?現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即將開播了,讓我們來回顧下第一季的舌尖上的中國。

“民以食為天”,飲食也成為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中國幅員遼闊,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由於地域和文化之間的差異,各地各民族的美食文化也各不相同。美食文化是人們幾千年來養成的飲食習慣,不像其它特色文化那樣容易消失,只要這一地區還有人,那麼這一地區的美食文化就不會消失。

近些天,一部以美食為主題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連續幾個深夜,讓無數人守在熒屏前,看得食指大動、口水漣漣。然而,作為紀錄片,它不同於以往的影像素材裏,以“烹飪大師”或“美食名家”結構,展現的是“精湛的廚藝”和“繁複的過程”,亦或是能夠在電視節目中看到的 “比賽”形式。在本片中,中國美食更多的以輕鬆快捷的敍述節奏和精巧細膩的畫面,向觀眾展示中國的日常飲食變遷,中國人在飲食中積累的豐富經驗,以及那千差萬別的飲食習慣和獨特的味覺審美。

中國人常説“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地區的人吃什麼,這其中涵蓋着歷史和文化的因素。人與食物的關係已經達到密不可分的境界。《舌尖上的中國》用一個個具體的人物故事串聯起祖國各地的美食生態,這其中,有製作的技巧,有艱辛的勞作,有相濡以沫的真情,有端上桌的美食,也有食物的演變過程,有方寸間的方桌廚房,也有廣袤的祖國山河……人文關懷貫穿其中,用最質樸的表現手法展現那些貫穿於日常生活的東西。

1)自然的饋贈 對於餐桌上的美食,我們在品嚐美味的同時,還要感謝大自然的饋贈。本集選取生活在中國境內截然不同的地理環境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個人、家庭和羣落為故事主角,以及由於自然環境的巨大差異,所帶來的截然不同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為故事背景,展現大自然是以怎樣不同的方式賦予辛勤勞動的人們神奇的食物。

2)主食的故事 從北到南,從西到東,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風貌,唯一相同的是作為中國人對主食樣貌、口感的追求。主食是餐桌上的主要食物,是人們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從遠古時代賴以充飢的自然穀物到如今人們餐桌上豐盛的、讓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一個異彩紛呈、變化多端的主食世界呈現在你面前。

本站範文網【】

3)轉化的靈感 由豆腐、到酒、到醬,再到泡菜,那芳香濃郁的味道令人難忘。一罈罈、一罐罐的發酵,敏鋭又果斷地打造出食物的新境界,這種味道是人與微生物攜手貢獻的成果,它逾越了障礙,營造了條件,把握了機緣,經歷了失敗。祖宗傳下來的方法,自己掌握到的技術,轉化的靈感是最大的智慧!

4)時間的味道 醃臘、風乾、糟醉、煙燻,藴藏着中華民族對於滋味和世道人心的某種特殊的感觸。鹽的味道,它來自時間,也來自人情。它已經在漫長的歲月裏和故土、鄉親、念舊、勤儉等感情交雜在一起,才下舌頭,又上心頭,讓我們幾乎分不清哪個是滋味,哪個是情懷!

5)廚房的祕密 與西方“菜生而鮮,食分而餐”的飲食傳統文化相比,中國的菜餚更講究色、香、味、形、器。由炊具的變化到菜式的變化,水火本是兩家人,對立卻又互相牽制,對於廚師而言,水火關係的調控,是他們技藝的展示。而廚房的祕密無非就是人類對美食的共同熱愛!

6)五味的調和 甜苦鹹酸辣,五味是評定一道“藝術”的關卡,亦是人生的滋味。甜是收穫,是被認定的喜悦與幸福,不僅僅是對一道菜,更是一位廚師,一種文化的認可;苦是苦盡甘來,化腐朽為神奇的魔術;鹹是吃得苦中苦,厚重的味道也能得到味蕾的認同;酸是不堪糾纏而難以言説的苦難,然而在菜裏它卻是不可或缺的“畫龍點睛”之筆;辣是堅韌與果斷,尤以川菜聞名。

7)我們的田野 不管是高山、平原、湖泊、海洋,城市還是鄉村,不管是糯稻、海蔘、河蟹、芋頭、青稞,農田還是菜園,不同地域的中國人,用自己的智慧,適度、巧妙地利用自然,獲得質樸美味的食物。“他們在埋頭種地和低頭吃飯時,總不會忘記抬頭看看天!”從餐桌迴歸大地,頗似頭尾呼應的手法,也為《舌尖上的中國》畫上圓滿的句號……

美食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獨特文化,美食文化的發展與保護關係到一個國家文化發展的根本。但美食文化的發展與保護不同於其它文化,美食文化是一種大眾文化。所以,美食是不分廚師等級,不分國界的,但是請別在接納他國美食文化的同時,丟棄了屬於你自己的鄉土人情!

第五篇:舌尖上的中國觀後感

沈立普2014300040113

舌尖上的中國感後感

《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播出之後,自己老是在網上看到一些圖片:一份看上去很精緻的泡菜,後面配着文字説明“舌尖上的韓國,全劇終”;一份色澤鮮明的壽司——舌尖上的日本,全劇終;一份炸的金黃的薯條——舌尖上的英國,全劇終;一個肯德基常見的漢堡——舌尖上的美國,全劇終??我被網友們的高級黑給逗笑了。是的,我們知道世界上除了歷史悠久的中國和浪漫情懷的法國在食物方面可以稱得上是“大餐”外,其他國家雖然也不至於只有泡菜、薯條、壽司,卻要遜色的多,而《舌尖上的中國 》正是對中國的美食介紹的一個紀錄片。在《舌尖》之前其實我就特別喜歡看紀錄片的,在這之前看了一部央視和bbc合拍的《美麗中國》,那是一部主要關於中國自然和人文介紹的,拍的相當不錯而《舌尖》的成功之處我認為她是立足於美食一個點,以食文化為切入點,滲透着滿滿的人文的關懷,滲透着人類對大自然虔誠的態度,滲透着中華民族尊重勞動,尊重自然,尊重傳統的行為素養。美食,以及美食背後的人與事,無不散發着濃郁的中國韻味。加上簡潔明快的鏡頭切換,恰到好處的解説詞,想不火都難。

有位哲學家曾經説過:人就是他所吃的東西。《舌尖》講的就是中國人所吃的東西,除了國人傳達一種美食文化外,更向國外也傳揚了國人的精氣神。《舌尖》帶給我們的,是遠遠超越了美食的思考。“和紹興處在同一緯度線上,同屬古越地區的安徽省休寧縣。73歲的程進順,也在忙着釀造自家的糯米酒。對於老人來説,做酒算不上一件難事。富庶的江南地區,稻米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年前正是農閒,做幾壇米酒祭神敬祖、招待客人、犒勞自己,都是自然不過的事。”從舌尖上的中國,到味蕾中的故鄉,《舌尖》所展示的厚重感,體現了該片的獨特性——“通過美食這個窗口更多地看到中國人、人和食物的關係、人和社會的關係”。

影片的拍攝基本涉及到了中國的大江南北,看完這部温馨感人的紀錄片,我有的同學在他們的朋友圈曬起了小時候“媽媽的味道”,有的曬起了“家鄉的味道”,也有的體會到了“粒粒皆辛苦”的不易,更有人昇華到了“愛國主義”的境界,還有人上升到了“文化輸出”的高度??《舌尖》的影響早就超越了美食這一個話題,這部以美食為題材的紀錄片肩負了另一層含義,那就是展現祖國的大好河山和深厚文化積澱,反(本站 推薦)映我們的故土、鄉親、勤儉、堅忍等等,引起人們對傳統文化、社會變遷等內容的思考。

我們這一代經受了較多的美國文化、日韓文化的洗禮,中國文化在我們身上的烙印卻越來越少。是國際化的發展還是文化的缺失?《舌尖》用了一系列的温馨的細節鏡頭,把文化這一沉重的主題表現的温暖感人,正是都過普通中國大眾的喜怒哀樂、家長裏短向國人向世人展示了中國大眾的形象。從香格里拉採松茸到浙江挖冬筍,從西安泡饃到新疆烤饢,從滷水豆腐到過橋米線??《舌尖》在端上視覺饕餮盛宴的同時,更記錄了中國千年沉澱下來的飲食文化,以及一菜一羹背後的人情温暖。

經過兩年多時間的等待,《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在眾人的期盼中總算華麗迴歸了。雖然開始的一兩集小有爭議,卻絲毫不影響她的魅力。可以説這是一部原味的中國紀錄片,感動了大眾,傳承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