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費加羅的婚禮》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W

《費加羅的婚禮》觀後感(精彩多篇)

費加羅的婚禮觀後感 篇一

幕啟,羅西娜在為自己受到丈夫的冷落而悲歎。她傷心地祈禱着:“愛情的神啊,請哀憐我吧”!蘇珊娜進場,隨後費加羅也跟着進來,他們三人商量計謀,要合力懲戒伯爵,這樣不僅可以使伯爵回心轉意,同時也可以保護他們自己的幸福。這個計謀分為三個步驟:先偽造一張告密書,警告伯爵説他的夫人將要與愛人約會,教他多留心來人的行動,使他產生嫉妒心。另一面將凱魯比諾打扮成少女,做為蘇珊娜的替身約伯爵晚上在花園裏幽會。

最後是伯爵夫人去花園裏“捉姦”,讓伯爵感到羞愧。男僕凱魯比諾,這時候唱着一首本劇中最傑出的詠歎調《你們可知道愛情是怎麼一回事?》:“你們可知道愛情是什麼? 你們誰理解我的心情? 我要把這一切都講給你們聽。這奇妙的感覺我也説不清,只覺得心裏在翻騰。我有時歡樂,有時傷心,愛情像烈火在胸中燃燒……”這首可愛的歌打動了伯爵夫人和蘇姍娜。他們把費加羅的計劃告訴了凱魯比諾,請他在離開之前幫個忙,凱魯比諾當然不反對,因為這樣他可以參加蘇珊娜的婚禮,順便接近園丁之女巴巴里娜。這時,蘇姍娜拿來一套漂亮的女式衣裙邊為凱魯比諾穿戴好,三人依計行事。

不久,伯爵來到夫人房門前,敲門請求進入,羅西娜讓凱魯比諾趕緊藏到隔壁的卧室裏,蘇姍娜也藏在了窗簾後面。羅西娜打開門,果然,是她的丈夫阿爾馬維瓦,只見他手裏拿着一封告密信氣得渾身發抖。

他追問夫人:“為什麼這麼半天才打開門,是不是有個男人藏在這裏?”夫人故意回答説:“沒有”伯爵不相信,他推了推卧室的門,卻怎麼也推不開,原來是凱魯比諾從裏面反鎖上了。氣急敗壞的伯爵説要去找工具把門劈開。 趁伯爵和夫人走開的一剎那,凱魯比諾從卧室裏跑了出來,蘇姍娜讓他快點逃走,可是,這屋子所有的門都被關死了,他們只得打開陽台的門,凱魯比諾心一橫,跳了下去。蘇姍娜跑進卧室,從裏面又把門反鎖上了。

伯爵拉着夫人回來了,他手裏舉着一把大鐵錘和一把鉗子,氣沖沖地橇門。可是,門橇開之後,真是讓他大吃一驚:裏面的人是蘇姍娜。伯爵夫人鬆了一口氣,她反過來指責伯爵太不相信人。伯爵很尷尬,連忙向妻子賠不是。園丁安東尼奧匆匆跑來,他報告夫人説,剛才有一個人從夫人的陽台上跳了下去,還碰掉了一個花盆,伯爵聽後又起了疑心,幸好費加羅及時趕到,説剛才跳下去的是他,他想在夫人的房間裏和未婚妻相會,又被伯爵撞見會難為情,所以跑掉了。説着,他還假裝一瘸一拐的,説是剛才崴了腳。 這時,馬爾切琳娜和醫生巴爾託洛、音樂教師巴西利奧來了,他們得意地宣佈:費加羅沒有還錢,現在他必須履行約定:娶馬爾切琳娜為妻。證婚人就是醫生巴爾託洛。 這個消息使在場的人表情各異:洋洋得意的馬爾切琳娜和醫生、幸災樂禍的巴西利奧和伯爵、可憐巴巴的蘇姍娜、滿懷同情的伯爵夫人、不知所措的費加羅--唱起一首可笑的七重唱。

費加羅的婚禮觀後感 篇二

奧地利作曲家沃爾夫岡?阿瑪台烏斯?莫扎特,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

1756年1月27日生於薩爾茨堡一位宮廷樂師的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於維也納。

莫扎特三歲起顯露音樂才能,四歲跟隨父親學習鋼琴,五歲作曲,六歲又隨父親學小提琴,八歲創作了一批奏鳴曲和交響曲,十一歲寫了第一首歌劇。

他僅僅活了三十六歲。

繁重的創作、演出和貧困的生活損害了他的健康,使他過早地離開人世,他的音樂作品成為世界音樂寶庫的珍貴遺產

莫扎特寫於1785~1786年之間的著名喜歌劇《費加羅的婚禮》,首演於維也納,至今仍活躍在世界音樂的舞台上,

它是莫扎特創作的格局中最重要且影響較大的一部。

《費加羅的婚禮》是莫扎特眾多歌劇作品中最為著名的一部,是莫扎特歌劇中的顛峯之作,也是我國樂迷最為熟悉的一部,是欣賞莫扎特歌劇的入門之作。

《費加羅的婚禮》至今仍是各大歌劇院上演次數最為頻繁的歌劇之一,有如天籟的歌聲和錯綜複雜的男女人物關係,宛如角力般、層出不窮的小計謀和角色錯亂的對白,至今仍是許多觀眾念念不忘的經典。

讓人眼花繚亂的進行速度,帶出男女之間你來我往的情境、種種約定承諾造成的混亂情形、還有誰對誰唱情歌、誰看誰卻不是誰的有趣故事。

隨着近代舞台的技術進步,每一次觀賞此劇時都有全新的體會。

莫扎特創作的四幕喜歌劇《費加羅的婚禮》的歌劇大意是描寫了伯爵府的僕人費加羅馬上要和女僕蘇姍娜結婚了,費加羅正歡天喜地地準備婚事,

誰知蘇姍娜告訴他,伯爵送他們的婚房是不懷好意,是存心要佔她的便宜,仍然要實現他假惺惺地曾經宣佈要放棄的對奴僕婚姻的“初夜權”。費加羅聽後恍然大悟,二人決心和伯爵逗一逗。

另有一老管家瑪切林娜痴心地想要嫁給費加羅,並以一張債據作為要挾,給她出主意的是老醫生巴託洛,十年前,

就是因為費加羅幫助伯爵打敗了想娶貴族小姐羅西娜為妻的他,而使羅西娜成為了伯爵夫人,所以,醫生一直對費加羅懷恨在心,如今,到了報仇之時了。

府中另有一翩翩少年凱盧比諾,成天到處播撒情種,和一個成天以散佈謠言為己任的音樂教師巴西遼,加上一個糊里糊塗的法官和一個整天醉醺醺的花匠。

當然,還有那獨守空房的伯爵夫人。

各路角色齊登場,貴族和平民的較量就此開始。

最後,屬於第三階級的聰明勇敢的平民,終於讓偽善荒淫的伯爵當眾出了醜。

關於歌劇的創作,莫扎特曾説過:“我最強烈和最炙熱的慾望就是為喜劇而創作。

這種思想不斷地糾纏着我,只要一踏入劇院,或聽到別人談論歌劇。

”莫扎特的歌劇體現了他的生活中的快樂和憂傷以及他那個性的衝動。

用音樂的刻畫人物並使其富有活力,還沒有人超過莫扎特的。能力。

莫扎特的歌劇音樂中,優美豐富的旋律佔據着突出的地位,這些旋律與人聲的曲線相符合,給人以美得感染

充分顯示出莫扎特的抒情天才。

他為歌劇樂隊所寫的音樂也從不干擾人聲,而是在表現劇情發展方面起到了奇妙的構架作用。

莫扎特把音樂視為歌劇的基礎,力求音樂和劇情融合成為不可分割的統一體。

全局音樂由序曲、幕間曲以及完整的聲樂部分--詠歎調、重唱和由古鋼琴伴奏的宣敍調組成。

其中序曲一直被認為是歐洲喜歌劇序曲的典範,至今仍常常在音樂會上作為獨立的曲目上演。

莫扎特在這部歌劇中對每個人都進行了精心的刻畫,賦予他們的以獨特的音樂。

同時通過劇情的逐漸展開,從各方面解釋了人物性格和心靈,從而使這部歌劇成為刻畫性格的著名的現實主義喜歌劇。

喜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在法國大革命前夕的社會條件下,對暴露封建貴族制度的黑暗曾起過了巨大的作用,它用反封建制度、反對買賣人身和揭露貴族虛假偽善的主題給了封建統治者有力一擊。

深受啟蒙運動的莫扎特通過這部歌劇表現了他對黑暗封建制度的不滿,用自己的創作表達了他進步的意向。

這部為下等人贏得了尊嚴的歌劇,無情的揭露、腐朽和道德墮落,熱情的歌頌以費加羅和蘇珊娜為代表的所謂“下等人”的機智、勇敢和正直。

全劇閃耀着強烈的、反封建的民主主義思想光芒。

費加羅的婚禮觀後感 篇三

《費加羅的婚禮》是音樂天才莫扎特在30歲時(1786年)創作的喜歌劇,兩百多年來一直是全球各大歌劇院上演最多的歌劇之一。歌劇改編自法國作家博馬舍兩年前在巴黎公演的話劇《費加羅的婚禮》(又稱《狂歡的一天》),但是卻一改博馬舍話劇中那種劍拔弩張、山雨欲來的大革命前緊張的階級矛盾,淡化了對愚蠢腐朽的封建貴族的諷刺和抨擊,讓火藥味兒十足的革命樣板劇成了笑料百出的輕喜劇。

實際上,博馬舍以費加羅為主人公創作了三部的話劇,第一部叫《塞維利亞的理髮師》,第二部才是《費加羅的婚禮》。《塞維利亞的理髮師》講述了機智聰明的理髮師費加羅幫助阿爾馬維瓦伯爵成功追求美麗善良的羅西娜的故事,通過與羅西娜的監護人巴爾託洛醫生鬥智鬥勇,終於有情人終成眷屬。這部話劇在1782年被改編成了歌劇並大受成功,因此莫扎特受此啟發,也根據話劇而創作了歌劇。不過,我們現在看到的《塞維利亞的理髮師》是意大利作曲家羅西尼在30多年後的1816年創作的,當時24歲的羅西尼用了13天就完成了創作,一舉奠定了他在歌劇史上的地位,以後有機會再説説這部歌劇。

《費加羅的婚禮》緊接第一部的故事,講述了理髮師費加羅和侍女蘇珊娜在婚禮這一天發生的故事。隨着時光流逝,伯爵對費盡心機才追到的伯爵夫人慢慢喪失了激情,反而對年輕開朗的侍女蘇珊娜百般挑逗,但聰明機靈的蘇珊娜並沒有讓伯爵得手。眼看兩人就要步入婚姻的殿堂,伯爵不由得百爪撓心,甚至企圖收回廢除初夜權的承諾。費加羅和蘇珊娜為了維護堅貞的愛情,伯爵夫人為了挽回裂痕斑斑的婚姻,三人聯手,設計捉弄伯爵。伯爵偷腥不成,反被眾人發現,最終羞愧難當,請求夫人原諒。最後,伯爵與夫人言歸於好,費加羅和蘇珊娜花好月圓,眾人皆大歡喜。

“狂歡的一天”就從費加羅和蘇珊娜共同佈置新房開始,中間穿插各式各樣的愛情:

費加羅和蘇珊娜為了維護自身愛情而勇敢地鬥爭,但在捉弄伯爵的過程中卻出了小插曲,從上當受騙到將計就計,由懷疑到釋疑;

對侍女垂涎欲滴的伯爵想揹着夫人偷腥,同時對漸失愛意的夫人充滿了不信任,妒意十足,疑神疑鬼;

對婚後生活不滿意的伯爵夫人對丈夫失望不已,但始終希望重獲伯爵的愛意,用善良、寬厚和仁慈拯救婚姻;

到處招蜂引蝶的小雜役一會兒希望得到伯爵夫人的愛,一會兒和蘇珊娜打情罵俏,一會兒又和不喑世事的花匠女兒打鬧玩笑;

老醫生和老女監護人這對昔年的歡喜冤家在破壞費加羅婚禮這一點上再度攜手,誰知道卻意外發現費加羅是當年失蹤的親身骨肉,於是破鏡重圓,一家人其樂融融;

在花園裏各種私會,你看得見我,我看不見你,我以為你是他,你以為她是我,亂糟糟,鬧哄哄,局中局,騙中騙,最終真相大白,皆大歡喜……

整出歌劇充滿了眼花繚亂的計謀,錯綜複雜的情節,詼諧幽默的語言,引人入勝的故事。而這一切都融進了莫扎特天才的旋律裏,自然流暢,天衣無縫,既有活潑熱烈的歡快場景,又有緊張激烈的衝突情節。三個小時的又唱又跳,喜怒哀樂,欣賞下來一點不覺得沉悶枯燥。

費加羅的婚禮觀後感 篇四

4月2日,小西天電影資料館。

典型的四幕劇形式,鋪墊—敍事—高潮—結尾,但這場“電影”卻是很有意思的一次體驗。

整整播映了三個小時,沒有想到的是,歌劇是原聲,而且無字幕。沒有字幕,沒有任何字幕,意大利語、英文、中文,沒有一個字或字母跟表演同時出現。這就很有意思了,什麼都聽不懂唉,哈哈。

第一幕開始的時候,演員開唱,觀眾席上有些響動,都奇怪怎麼沒有字幕。於是坐着等。等來等去,發現字幕君的爸爸可能都還未成年,字幕君的出生遙遙無期,就有人開始起身離開了。

我坐在那兒,一頭霧水地看。起初看過簡介,所以知道一些,又是蒙又是靠着某些和英語相近讀音的詞語猜測,愣是大體明白了故事的情節。仍然有人陸陸續續地離開,但我在這種完全無知的狀態下,卻忽然覺得很有趣。

起初覺得穿着華麗的貴族在熒幕上,就像是撲克牌上的JQK們蹦了起來在唱歌。後來又在不懂語言的情況下,注意到各種有意思的小細節:例如伯爵袖口長長的蕾絲花邊,五分短褲和粉色的高跟鞋;又比如管家推門出去的時候我注意到了他的絲襪;再或者費加羅對着要被送去當兵的侍僕小夥子唱歌時那幸災樂禍的小表情,都很有意思。

特別棒。

記得中學時候上音樂課,老師給我們看《卡門》之類的歌劇時,給我們講,意大利語中的元音佔字詞比例很大,所以歌劇用意大利語唱出來要比其他語言順耳,而且更容易拉長音。那會兒看的都有字幕,所以眼睛也就一直跟着字幕,注意不到許多別的內容。今天看的時候,就注意到了演員的口型,自己在下頭也跟着張圓了嘴巴,哈哈,忽然想起看駱駝時學它們咀嚼的小英子,被自己笑到了。

二重唱、五重唱、七重唱,等等等等,羣唱的時候其實很有意思。對於同一個事實,每個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所以各個聲部所要展現出的情緒很不一樣。比如説費加羅被債主威脅不能還錢就要娶她時,那一組羣唱,債主、管家(應該是管家吧?反正我是猜的哈哈)志在必得,伯爵和男僕幸災樂禍,伯爵夫人充滿了同情,蘇珊娜幾乎要失去未婚夫而顯得可憐巴巴的,主人公費加羅則是不知所措,同樣的曲子,幾個人語調各異,卻並不混亂,那種戲劇的衝突、矛盾被很好地展現了出來,哪怕我不知道他們具體唱的是什麼。

費加羅的婚禮觀後感 篇五

昨天有幸在國家大劇院欣賞了法國博馬舍的著名的“費加羅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費加羅的婚禮》(首演於1778年)。這是一部喜歌劇,莫札特作曲,大劇院的國際性的又一傑作。這些年來,大劇院的歌劇製作成績斐然,影響巨大,讓歌劇愛好者們大飽眼福和耳福!高大的歐式佈景顯示了歐洲歌劇的輝煌,展現了宏偉氣勢。.。.。大劇院建立了自己大型樂隊和人數眾多的合唱團,並能加工複雜精緻的舞台佈景……讓傳統的西洋歌劇在中國的舞台不斷上演。.。.。.北京有相當多的歌劇觀眾,所以場場座無虛席,人們穿着考究的服飾,賓賓有禮地欣賞演出,並對演員的唱段頻頻鼓掌,長久的謝幕,意猶未盡地有序離場都顯示了歌劇藝術特有的魅力……

昨晚演出中,音樂和演唱由始至終未斷,獨唱、對唱、合唱,三重唱、四重唱……直至十一重唱。真真的“歌劇”!

外國導演為中國觀眾排戲,讓我們學習到許多,但我以為他們對中國觀眾研究不夠,加上前兩天看到外國導演導的京劇《浮士德》,更讓我有些感概。昨晚的《費》劇也有同感。

此劇,人物眾多,矛盾尖鋭。.。.。可惜導演對此未加處理,人物及人物關係交待不清,讓觀眾迷茫,費解。事件和矛盾衝突,起承轉合處理不明、全劇節奏缺少變化,高潮不突出。第一和第三幕燈光處理,只顧“立體化”,許多調度中,演員面部黑暗無光,大大影響了觀眾的視覺和演員的表演。無論什麼劇種,塑造人物形象是首要任務!此劇人物眾多,除童僕一角給人印象最深外,許多人物似把精力全用在聲樂演唱上了,這是美中不足……舞台調度,環境空間。.。.導演的語彙未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