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綠皮書》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17W

《綠皮書》觀後感(精品多篇)

《綠皮書》觀後感 篇一

在昨天晚上的時候,我觀看了《綠皮書》這部電影。使我感觸頗深,一回想起就感慨萬千。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託尼·利普應聘唐·雪利的工作——當一名司機,負責唐·雪利的巡迴演出以及宿舍和鋼琴。

可是唐·雪利是個黑人,而託尼·利普則不喜歡黑人,甚至討厭黑人,把黑人用過的水杯統統都丟在垃圾桶裏。

但是後來託尼·利普改掉了這種偏見的壞毛病,而唐·雪利也漸漸地從十分嚴肅、不愛説話變成了時常微笑、説話比較多的人。

最後託尼·利普完成了任務,回到了自己家過聖誕節,唐·雪利也來了,因為託尼·利普離家兩個月,所以要寫信。而他不會寫,於是唐·雪利就給託尼·利普指導。所以唐·雪利進入這個白人家庭受到了款待。

這部影片其實很好的揭露了人性的假醜惡。演出了種族之間的歧視,説明了白人在一定程度上看不起黑人,認為他們都沒有什麼才能。

舉個例子:唐·雪利就是一位黑人鋼琴家,他彈出來的曲子美妙無比。可是他之所以獲得台下白人的掌聲,是因為他彈出的音樂是使他們感到高雅。一旦唐·雪利下了表演台,他就又變成了白人口中的“老黑”和“茄子”。許多商店、餐廳都對黑人有非常大的約束。還有一次,唐·雪利要上廁所,明明有那麼好的廁所,他們卻讓他上遠處一個破舊不堪的小廁所。

是啊!一個大師、世界級的鋼琴手,就因為唐·雪利是黑人,那些看似高雅的白人們就開始排擠他。

《綠皮書》觀後感 篇二

當看到這部電影的名字時,我在想可能電影講述的是一個人得到了一本表皮是綠顏色的書,書中有一張藏寶圖。然後圍繞這本書展開尋寶之旅。但看完電影,我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黑人博士鋼琴家唐,他擁有極好的藝術才能。可他在擁有了一個自己單獨的演奏廳和每天數百名的觀眾後,卻請了一位叫託尼的失業白人做司機,開始了歷時兩個月的南方巡演。整個過程中他基本上每天都在演出,但觀眾的掌聲,嘉賓對他的稱呼,大家對他的尊重,都只存在於舞台上。一下台,唐在白人眼中仍是老黑”,甚至是當時歐洲盛行的黑奴”。

託尼作為他的司機,免費看了他的每場演出,也親眼目睹了唐所受的不公平待遇。在台上受人尊敬的鋼琴家,下了舞台不能進白人的廁所,不能進白人的餐廳,甚至不能進入正常的更衣室。託尼既為別人對唐的態度而氣憤,又為唐放棄了安穩而受人尊重的演出廳,而來做巡迴演出而不解。

終於,在影片的最後,託尼在唐的一位搭檔口中明白了唐這次巡迴演出的目的。原來他這次巡迴演出是為了用自己的力量,努力改變白人對黑人的看法,為黑人爭取更多的尊嚴,也讓黑人受到應有的尊重!當知道這些,我對唐肅然起敬!

這部電影反映了歐洲嚴重的種族歧視。與此同時,我也慶幸自己生在了一個和平、友好、平等的國家。我們的國家有56個民族,雖然也有語言、相貌、服裝上的'差異,但各族人民互相尊重、和平共處,在祖國的大家庭其樂融融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這是一部引人深思,讓人感動的電影,我把它推薦給大家,希望大家去觀看。

綠皮書觀後感 篇三

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才華橫溢的黑人,構造出一場尊嚴的、種族的捍衞戰。跨越黑白的情誼,叫人傾倒。

——題記

這個週末,我和爸爸媽媽去看了一場電影,名叫《綠皮書》。

電影的名字説來便有趣。美國許多酒店對黑人十分不友好,出了一本小冊子,封皮寫着《THEGREENBOOK》,冊子裏列出了美國所有黑人能去的酒店。

維果。莫滕森和馬赫沙拉。阿里,用他們最出色的演技,展現了一個白人小混混--託尼與一個高貴、出入上流社會的黑人--唐。雪利之間發生的一段黑人和白人之間的友誼,演繹出了一本綠皮書,建立起一座堅固的、跨越種族的友誼橋樑。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發生於1962年的美國。意大利裔、美國籍白人保鏢託尼,因生活所迫,陰差陽錯成了非裔、美國籍黑人鋼琴家唐。雪利的司機。

兩個不同世界的男人、兩段原本平行的人生,因此要共度長達幾個月的時間。託尼一開始也對唐有着強烈的種族歧視,連幫他提行李箱都唾棄,但後來慢慢被他的才華與上流的氣質所折服。高貴古板的唐,也逐漸被不羈、幽默風趣的託尼所影響。刻板沉默的他,也逐漸變得開朗活潑,好動起來。到最後,二人成滿分作文網為了知心的朋友,他們互相依靠,友誼持續了幾十年。彼此愛上了,不曾熟悉的另一半世界。

有一段十分令我動容:當車子損壞時,旁邊有一個大農場,裏面有許多黑奴正幹着活。當他們看見一個白人為一個黑人修車,並扶他上車,幫他關車門,並尊稱他為先生時,一個個手中的活兒都停了下來。他們是有多麼詫異呀。唐慢慢的搖上了車窗,車子發動了,唐的眼神十分複雜。他的心情一定也十分糾結。他好像説了什麼?他在呼喚:“種族平等!平等!平等!”

當我看到最後託尼家過聖誕節時,開門看到唐,他們緊緊擁抱在一起,我也感動的熱淚盈眶。

因為我們是中國人,這個故事離我們很遙遠,但是,人與人的心是連在一起的。那跨越黑白的美好動人的情誼,令整個影院的觀眾為之傾倒。那本綠皮書,連着兩個知心朋友,連着兩個種族,跨越了一切障礙,讓世界變得美好。人與人之間本該如此呀!

這個電影回家後我還細細品味了很久,也和爸爸媽媽一起查閲了美國那個時刻無處不在的種族歧視的背景。才能瞭解,這個唐的舉動,是有多麼偉大,託尼和他之間的友誼是有書包範文多珍貴。這個真實發生的故事真的打動了我,希望有機會你也能去看一看。

《綠皮書》觀後感 篇四

奧斯卡獲獎電影《綠皮書》,開頭不夠吸引人,當看到託尼和人比賽吃熱狗,以26個獲勝時才有了看下去的興趣。之後,才進入托尼與唐·雪利一同去巡演的故事。兩個階層不一樣的人在旅途中從僱傭關係到朋友關係,體現了友誼的進化。

種族歧視沒有經歷,階層歧視也不想探討,只是電影給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友誼。

產生友誼的基礎在於近距離接觸。託尼與唐同乘一車,大部分白天時間都在一起,再不同的膚色與階級也不能阻止友誼的產生。“道不同不相為謀”,道相同情誼與日俱增。他們有共同的行程,又主要在狹小的空間裏,交流頻率多了,友情也就產生了。像學生們,總是從離的近的開始交朋友。上大學以前,座位的左鄰右舍是最親近的;上大學以後,室友是最親的。

友情的交流從吃喝開始。《綠皮書》裏,託尼逼着唐一起吃炸雞,分享美食也是在傳遞自己的善意。生活本就是平淡的,大風大雨需要一起扛的時候比較少,大家在一起吃吃喝喝的時候才是最多的。就像大學裏的哥們,想表達下友情,總是以吃飯為媒介的,有時候還需要些酒助興。在吃吃喝喝間拉近了彼此的友情。開學了要一起吃飯,放假前要一起吃飯,過節了要一起吃飯……

《綠皮書》裏的託尼與唐,一起走過一段路,吃過一樣的美食,友情自然產生了;我們也是,在人生的路上遇到各色各樣的人,只有同食同行的人才是對的人。

《綠皮書》觀後感 篇五

最新的奧斯卡最佳影片,老題材,老類型,老套路,卻能把一個嚴肅的歷史問題,激奮的真實故事,用輕喜劇的形式展現出來。沒有緊張刺激的劇情,沒有燃爆屏幕的科幻打鬥,卻讓人一分鐘都不願錯過,無論是背景的色彩,還是一段段的音樂,更是整個旅途兩個男人,不同膚色,不同修養,不同地位(各有高低)彼此相吸,相惜的温暖。

關於美國那段歷史,種族歧視,在美國南部,甚至至今還有遺毒,而且涉及亞裔。至於裏面白人司機與黑人音樂家,彼此接受,改變,容納對方,類似於那部《觸不可及》並不是電影的光芒。倒是雨中白人司機與黑人音樂家彼此的爆發式傾訴,更感人:他是白人,沒有被種族歧視的顧慮,但卻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在夜店見慣了社會種種的陰霾,他覺自己更像個黑人;他是黑人頂級音樂家,孤獨的住在城堡裏,看似高貴,並不瞭解黑人同胞的底層生活,卻只是一個為上流社會的白人提供娛樂和展現自身修養的道具,可以被奉為貴賓,也同時承受着連上廁所,試衣服,住宿都受限制的歧視和侮辱,他只是不那麼黑的黑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的境遇,不必羨慕或傲視,該懂得同情,包容和公平。如果有能力去改變周圍,國家,社會,世界,那當然更值得敬佩。最後引用劇中台詞:改變這個世界,不僅需要天賦,還需要勇氣。.。.。.

《綠皮書》觀後感 篇六

看完後,感觸很大。

影片的故事起伏不大,是僅僅的敍事,卻給人深深的震撼。

兩位主人公的幾次上車下車,預示着兩人之間的微妙改變。

從拿到手的綠皮書開始,肯德基、幸運石、寫信、遇難、化險,在走走停停的過程中,兩個人逐漸敞開心扉,接受自己,解除偏見,互相尊重。

剛開始託尼對黑人的成見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影片開場不久就扔掉了兩位黑人員工喝過的杯子。到後來成為雪利的司機,他從開始的桀驁、偏見,到後來見證了雪利的優秀,接受了雪利的優秀,同時被這種優秀所感染。

雪利本身是個足夠優秀的人,一般來説跟託尼這個老粗在一起理應學不到什麼,但他卻得到了走出孤獨的勇氣。

在電影中隨着旅途的進行,我們能看到兩人相互影響,不斷改變與成長。我覺得,這種看得見的成長才是最打動人的。

在影片中,雪利博士是一位極富教養的鋼琴家,理智地剋制自己所有的情感,將自己訓練成一位優雅而憂鬱的貴族。然而這樣的他,是不快樂的。他屬於黑人中的異類,白人中的笑話,他永遠無法融入這個世界。然而託尼出現了,他拿着炸雞告訴雪利:“我父親曾經説過,無論做什麼,都要百分之百地做,工作就工作,笑就笑,吃飯的時候要像最後一頓。”

最終,雪利博士敞開心扉,接過了託尼的炸雞,走出了寂寞,更是收穫了一段珍貴的友誼。

影片的結尾,雪利敲開託尼家的門,當託尼向家人介紹雪利後,寂靜無聲,面面相覷。而下一秒,眾人歡慶,將雪利擁入房間。託尼的夫人擁抱着雪利“謝謝你幫他寫那些信”與“謝謝你把丈夫分享給我”相呼應,是如此温馨。

綠皮書觀後感 篇七

可以給《綠皮書》貼上很多的標籤,包括:種族歧視、意大利裔美國人、同性戀、階層、雙雄、公路等等。但《綠皮書》的好處就在於對於這麼多的矛盾衝突,影片始終以一種淡淡的、温和的態度來描述一切,既沒有無視,也沒有將各種矛盾激化。

一黑一白兩個人在美國南方的八星期旅行就像是一面鏡子,照出了六十年代白人至上階段美國的各種社會現象,或者説美國白人心理深處的固執概念:對黑人客氣,並不代表尊重他們。

影片循序漸進地將情節慢慢推進。從鋼琴師和司機剛上路時的交鋒,到酒吧裏的衝突,到幸運石、炸雞和寫信的橋段,以及鋼琴師對黑幫招人的擔心,直到回紐約時司機在後座上的睡眼朦睲等等。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從冷冰冰的僱主關係,逐漸發展為相互幫忙、進一步相互照顧、再進一步相互引導。這一條“情感”基線沒有大起大落,卻逐漸平滑。兩個人心靈漸近,獲得了生命的大和諧。

影片的另一條“成就”基線是下中社會階層的意大利裔司機和上下社會階層的黑人鋼琴師地位之間的逐漸變化。鋼琴師在影片開始時是處於高高在上地位的。居高臨下的寶座、命令的語氣和司機無可奈何地遵從無不顯示了這一點。

但在兩個人的交流中這種情況逐漸起了變化。教吃雞、教寫信,用意大利家庭喧喧鬧鬧的温情表現引出司機對鋼琴師孤獨生活方式的評議。從司機逐漸學會羅曼蒂克的寫信方式,不再需要鋼琴師的指教可以看到雙方地位的逐漸接近。鋼琴師離開寶座,離開空空蕩蕩的房間,來到司機家過聖誕,司機以主人的身份接納鋼琴師,也是雙方成就的象徵。兩個人相擁一抱,獲得了生命的大和諧。

種族歧視和同性戀歧視是《綠皮書》很重要的一條“矛盾”基線。從北方到南方,逐漸清晰的歧視環境和歧視態度在聖誕夜最後的一場演出之前到達了高潮,也一直被觀眾所期待着。但這個高潮其實並不高,衝突發生地並不大。最後出手為鋼琴師解決問題的人是意大利裔司機,這一切與美國白人無關。比較明顯的暗示在於兩名白人樂手明白一切卻從不作為,這是一種政治正確之外的另一種政治正確。

很多人不喜歡《綠皮書》,可能因為影片對黑人種族歧視的問題只描述沒控訴。但《綠皮車》至少比20年之前的《為黛西小姐開車》更進了一步,於脈脈温情之外顯示了來自兩邊的嚴峻。

恭喜鋼琴師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但我更喜歡阿拉貢國王維果?莫特森的表演,沒獲獎有點遺憾。最能體現他演技的包括腆着肚子回家睡覺的片段、堅持自己名字的片段、樓梯上解釋不參加黑幫招人的片段和被叫醒從車後座上爬起來的片段,非常隨意自然,不做作不加戲,對影片保持温和的整體基調非常有幫助。

130分鐘的《綠皮書》容納了很多的情節,除去開篇和結尾,在旅途中發生的片段至少有十四個。這也造成了所有的情節和衝突都是淺嘗輒止,鋼琴師或者司機剛剛對眼前的經歷剛剛發表了幾句有點深意的言論,立刻就被切換轉場,這維持了觀影的興趣和新鮮體驗,但讓人來不及深想。如果這是有目的性的刻意為之,那可能是這部電影最大的優點。影片中也能看出很多經典影片的痕跡,包括《為黛西小姐開車》、《雨人》、《午夜狂奔》、《午夜牛郎》、《忠奸人》、《國王的演講》等等。

《綠皮書》很優秀,個人認為還到不了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而無可爭議的程度。但不管怎麼樣,好萊塢對現實主義影片保持着一種不離不棄的執念。

《綠皮書》觀後感 篇八

窗外下着小雨,慵懶地躺在牀上看了一部電影《綠皮書》,看完電影整個內心非常地平靜,感覺自己也被治癒了。甚至有一個大膽的想法想要每週都花點時間看一個電影。

記得很久以前,我去參加一個秋招的面試,面試官是某房地產公司的營銷經理,於是我問他最喜歡的營銷類書籍是什麼,他説,我很少看書,但是我每天都看一部電影。

好的電影就是如此,我們通過導演的鏡頭,看到了不同地方的美景,體驗了一把別人的人生的感覺。好了,廢話不多説,進入今天的正題吧。

故事的主要脈絡很簡單,講述了白人司機和黑人音樂家南下巡迴演出的故事。為什麼強調了黑人和白人呢,因為故事發生在上世界60年代,種族矛盾突出。

影片的一開始,我們的主人公託尼就展現了他非凡的社交能力,很能應付人際關係,博士雪利也體現了他的禮貌優雅和涵養。旅途開始,託尼就被塞了一本《綠皮書》——黑人旅行指南。

雪利不許託尼多講話,不許他抽煙,不許他偷東西,不許他亂扔垃圾。一開始託尼迫於他是老闆不得不服,後來聽了雪利的演出後,被他征服。

雪利也開始教託尼寫情書,教他忍耐有禮貌,託尼也幫助雪利走出監獄困境,幫助他減少了內心的自卑感,融入到黑人的生活世界裏。

一開始的雪利總是在忍耐,到了最後一場演出的雪利已經建立了自信,他非常堅定地捍衞了自己的尊嚴,拒絕了演出,來到了黑人專屬的酒吧放飛了自我。

電影一直在做反差對比,突出了當時的整個大環境。但又是非常地治癒的,不管是兩位男主之間的和解,還有他們內心與自我的和解。看完電影我非常地寧靜,感覺自己也有一些被自己接納和解了。

《綠皮書》觀後感 篇九

今天,陽光明媚,太陽把我曬得十分快樂,一路興高采烈,去幹嘛呢?我和媽媽逛到了電影院,看到醒目的廣告牌《綠皮書》介紹,據説點評分數特高十分好看,哇!我情不自禁稱讚道,媽媽:“它曾獲奧斯卡小金人獎耶!”於是我懷揣着好奇心進入影院。

故事主要講了託尼是個吊兒郎當遊手好閒的混混,在一家夜總會做侍者,這間夜總會因故要停業幾個月,可託尼所要支付的房租和生活費,不會因此取消。所以他當務之急去尋找另一份工作來填補這幾個月的空缺。在這個節骨眼上,一位叫唐·雪莉的黑人鋼琴家提出僱傭託尼。唐·雪莉即將為期八個月的南下巡迴演出。可是,那個時候南方人對黑人的歧視十分嚴重,於是託尼成為了唐·雪莉的司機兼保鏢。一路上,兩人迥異的性格使得他們之間產生了很多矛盾。與此同時,給託尼付錢的唱片公司給他了一本“綠皮書”指南,上面列着當地黑人可以吃飯睡覺的地方,因為很多旅館和餐廳都只限白人,從這以後,唐·雪莉在南方所遭受的種種不公平的對待,也讓託尼對種族歧視感到深惡痛絕。

看完後,我陷入了沉思,黑人和白人都是人,都有自己的特點,都生活在地球上,為什麼白人看不起黑人?在我看來,黑人更有素質,更有公共道德意識,應該是黑人看不起白人而不是白人歧視對方。但黑人就受着不去還手,這不是白人要學的嗎?這讓我想起了在我們班裏,不能因為某個同學學習差,而去歧視它,我們是一個小集體,應該互幫互助,不是一個人好,就算好,我們應該平等對待一些活動,我們每個人都有份,要人人蔘與,所以我深有體會。

“人人平等,萬物平等”我們應該互幫互助,平等對待每個人,尊重每一個生命。

《綠皮書》觀後感 篇十

當我看到這部電影的名字時,我想也許是關於一個男人得到了一本綠色皮膚的書,裏面有一張藏寶圖。然後圍繞這本書開始尋寶。但是看完電影,我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有着卓越藝術天賦的黑人醫生鋼琴家唐的故事。然而,在擁有自己的音樂廳和每天數百名觀眾後,他僱傭了一個名叫託尼的失業白人作為司機,並開始了為期兩個月的南方之旅。在整個過程中,他幾乎每天都在表演,但觀眾的掌聲,嘉賓的致辭,大家的尊重,只存在於舞台上。唐下台的時候,在白人眼裏還是老黑,甚至是當時盛行於歐洲的黑奴。

作為他的司機,託尼免費觀看了他的表演,目睹了唐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一個在舞台上受人尊敬的鋼琴家離開舞台是進不了白色廁所的,不寫字也能進白色餐廳,甚至進不了正常的更衣室。託尼對其他人對唐的態度感到憤怒,對唐放棄一個穩定而受人尊敬的演出大廳進行巡迴演出感到困惑。

最後,在影片的結尾,託尼從唐的一個夥伴口中,明白了唐此行的目的。原來他此行是想用自己的力量,試圖改變白人對黑人的看法,為黑人爭取更多的尊嚴,讓黑人得到應有的尊重!當我知道這些的時候,我尊重唐!

這部電影反映了歐洲嚴重的種族歧視。與此同時,我很高興我出生在一個和平、友好、平等的國家。我國有56個民族。雖然語言、外貌、服飾都有差異,但各族人民互相尊重,和平共處,幸福地生活在祖國大家庭裏。

這是一部發人深省、感人至深的電影。推薦給大家,希望大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