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觀書有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1W

觀書有感精品多篇

朱熹觀書有感 篇一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曰之計在於晨”。早晨,是讀書寫作的大好時光。我六點就起牀,帶着筆、紙和書來到郊外,尋找寫作的靈感。

陽光明媚,空氣新鮮,人的心情一下子舒暢許多。我漫步在田間小路上,發現前方是個小池塘。池塘邊長滿金黃的油菜花,好似可愛的娃娃露出它們的小臉蛋。一棵棵油菜花緊挨在一起,形成一片油菜花田。從天空中往下看,就像是一片黃色的海洋,十分壯觀。蜜蜂在油菜花間飛來飛去,又開始新一天忙碌的工作,可真是勤勞!一隻蜜蜂停在一朵花上不動,那毛絨絨、胖圓圓的身體,多麼可愛!

欣賞完田間的油菜花,我又把目光轉回池塘。這個池塘不大,目測應該只有半畝,呈方塊形狀。雖然面積不大,但是方塘裏的水清澈見底,水底的水草、沙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水中的天空藍悠悠的,像剛剛被清水洗過一樣,天空中飄着幾朵雲,雲的形狀各不相同,一會兒聚集在一起,一會兒飄散開來。雲朵和天光都映在這方池塘中,景色格外明麗,讓我看後心曠神怡!

我坐在河邊的草地上,望着這清澈的方塘,靜靜地陶醉、沉思,突然,我的腦中產生一個疑問:這方塘裏的水為何如此清澈呢?河裏的水為何一點都不渾濁?帶着這個未知的疑問,我沿着方塘向前走去,這才發現在方塘的源頭,有一條小溪,溪裏的水源不斷地給方塘輸送着水源,使得水塘中的水如此清澈。

觀書有感 篇二

俗話裏有“流水不腐,户樞不蠹”的老話,意思是隻有不斷接受新事物,積極改革才能使自己的觀點保持正確,想要先進首先要對不斷變化的事物有正確的理解。這個道理被朱熹從書中悟出,於是借這一池清水寫了出來。可以説這首詩其實也是一首即景至作。(個人推斷)

鑑在文字發展史上一開始確實就指的是鏡子,鏡子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是用來正衣冠,端形止的。半畝方塘一鑑開,第一感覺,眼前一亮。這裏有個暗示,這首詩是在寫一個池塘,卻也是要寫明白一個和觀察研究事物有關的道理。天光雲影共徘徊,五彩繽紛,複雜多變,這好比千變萬化的事物表相。事物的表面如此匪夷所思,那麼怎樣才能鑑別分析明瞭呢?後一句就告訴了讀者一個方法“為有源頭活水來”,什麼意思,其實就是想要看清事物的本質,就要不斷觀察接受新的觀點,新的成果,不斷充實自己的頭腦,這樣自己才不會被錯覺迷惑,才能正確得分析事情,解決事情。當然這裏面的哲學道理我還不能更深刻的分析,但是對於人類來説求新創造的精神在什麼時候也不能丟掉,人只有不斷改造自然才有空間生存下去。

朱熹是南宋時著名的理學家,他常把自己的觀點隱喻在作品裏,想使讀者明白他的想法,這首詩也不例外。

詩的可讀之處還在於氛圍的營造。像天光雲影共徘徊就使人的眼界開闊起來,剛才還是半畝方塘,現在卻海闊天空,視覺上有種透明的效果,雲彩的飄渺增加了這種效果,有時我覺得這前一句的魅力竟影響了我去理解詩本身隱含的哲理。前一句過於漂亮,而後一句又過於平淡。讀詩,我常常真的很難做到全面,往往僅僅侷限於片面化的極致,好詩的內容卻總是豐富的。所以我不敢説自己的觀點總是對的,錯誤在所難免,就算生搬硬套原詩的文字意思,也還是常出錯。不過,錯多對也就慢慢多了。如果讓我説,這首詩所用的一個天上一個地上的素材,通過對比加深説理的邏輯性的手法,都給我留下了突兀的印象,還有在心理上也感覺有些意料之外。這或許是因為我的文學素養太差吧。

觀書有感 篇三

俗話説:“流水不腐,户樞不蠹,”意思就是説:只有不斷的接受新的事物,並且積極的改革才能使自己的觀點保持正確,而且要對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理解,使自己做事不太死板。而這個道理則被朱熹從書中所悟出,於是借這那一池池水寫了出來,可以説這首詩也是一首即景至作吧!

詩中,描寫了清新的一派田園風光,反覆的讀上幾遍,會覺得無比明麗!你看,半畝方圓的池塘好像一面鏡子放在地面上。而天空和雲彩倒映在上面,雲彩在天空中飄蕩着,映在池塘上,好像陽光和雲彩在互相追逐徘徊。真的是“天光雲影共徘徊”啊!

“這池水為什麼如此的清澈呢?”朱熹高興地自問自答:“因為源頭總有活水補充,一直不停地流下來……其實我們都是普通人,並不是人們口中所説的‘天才’與‘弱智’的比例。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要跟上時代的腳步,掌握現在,賒取未來。只有不斷地吸收新事物、不斷地充實自己,我們的心中才會有永不枯竭的“方塘”。

書中那幅美麗的自然風光圖,已經令人讀完後清晰明確。但是更讓人拍手叫絕的還在後面呢!一看標題,是觀書的感想,頓時美的意境昇華了,把池水與讀書相輔結合,更是錦上添花。

我很佩服朱熹。因為他以一首小詩,説理了:多讀一點好書,會讓自己的思想“年輕,”情操高雅!簡簡單單的字字句句居然有這麼大的道理,並且給人的啟示也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