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慶祝大會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5W

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慶祝大會觀後感(精彩多篇)

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觀後感 篇一

30年來,浦東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不僅物慾充足、大樓林立,還有更為生機勃勃的文化風景。浦東價值,既在飛馳發展的金融城以及張江人工智能的高精尖技術中,也在“上下六百米,裏外一百年”的吳昌碩紀念館和不斷建設的文化設施上。

30年來,浦東文化發展從未停止過腳步,如今不僅有上海東方藝術中心、上海科技館、中華藝術()宮、雲間美術館、朵雲書院、船廠1862等文化場所,“十三五”所規劃籌備上海大歌劇院、上博東館、上圖東館、浦東美術館、宋城演藝世博大舞台、羣藝館等一批重大文化設施也將在浦東建成交付使用。

雲間美術館館長徐迪旻是上海松江人,浦東開發後特意從松江來到浦東找尋機遇,在高樓中建立了美術館。“我們美術館和其他不太一樣,建在辦公樓宇間,週一到週五客流量比周六週日更多,附近白領休息時會來看展,他們的教育背景、生活趣味對人文環境有很強需求,所以常態化的文化導入非常必要”。在陸家嘴,白領們下班後會逛展、看書、聽音樂會,休息時也參加綠地上舉辦的“咖啡節”“非遺集市”等,文化活動豐富。

這只是浦東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在上海自貿試驗區世博片區後灘地塊,本是商業用途的臨江地塊變身“城市綠肺”。佔地188公頃的上海世博文化公園倚江攬翠,又將成為浦東新景。

在浦東濱江,過去灰撲撲的“工業鏽帶”亮了,老碼頭、舊倉庫紛紛變身創意空間,不同顏色區分出騎行道、跑步道、步行道、綠化帶。

“聽交響、到東方”早就成為樂迷心中的真理,世界名團也紛至沓來;而就在上個月,全球最大的電競賽事S10英雄聯盟總決賽也是在新修好的浦東足球場舉行。

徐迪旻表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在根本上與文化軟實力提升密不可分,今天我們在回顧30年浦東開發開放的成就上,文化給浦東奠定了底藴,文化讓浦東走得更遠,金融和文化產業共生共榮,是自然生態,也是必然趨勢。

如果説30年前,浦東把寸土寸金的地方給到吳昌碩紀念館,堅守了“城市文脈”;那麼30年後,陸家嘴最後一塊空地留給浦東美術館,滋養了“城市氣質”。經濟與文化齊飛,可以預見,浦東的未來30年依然大可期待。

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觀後感 篇二

30年間,還有一些變化悄然發生。

趙文越當年遇到“最頭痛的問題”,如今仍困擾着一些年輕交警。“相比機動車,糾處非機動車和行人違法的難度更大。”

趙文越印象深刻:剛工作不久,他在執勤時發現一名中年婦女穿馬路未走橫道線,於是走上前,指出其違章行為。中年婦女一臉不屑:“從來沒聽説走路也要罰款,是不是你們想發獎金了?”“我就跟她説,走路違章要罰款是有明文規定的,更何況,作為一個上海市民,一言一行都關係到上海文明都市的形象,更應自覺遵守交通法規。5元錢是小事,重要的是要認識錯誤,改正錯誤。”一席話,説得中年婦女滿臉通紅,自覺遞上了罰款。

“其實,處理好每一起交通違法,讓違法者心服口服,交警除了堅持原則,還要講究方法,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這是趙文越二十多年前總結的工作心得。

如今,“行人通過路口或者橫過道路,應當走人行橫道或者過街設施”明確載入《道路安全法》,當年的“違章行為”升格為“違法行為”。“交通法規不斷完善,執法者有理有據,這是營造良好法治環境的基本保障。”

與剛上班時不同,雖然行人、非機動車違法行為仍較多發,但是趙文越和同事們的執法難度小了。“日常執法中,違法者少了怨懟和不理解,更多的是‘我錯了,下次一定改’……交通參與者的法治意識和素養明顯提升。”這是最讓交通民警趙文越欣慰的變化。

30年滄桑鉅變,“記憶中家門口的大片農田已變身成為一個個現代化的住宅社區,親戚朋友相繼住進了電梯房,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私家車……”土生土長的浦東金橋人趙文越説,自己既是見證者,更是受益者。

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觀後感 篇三

談到上海浦東,人們印象往往還停留在黃浦江畔三幢超高建築,然而在許多文化名家眼中,這片摩天樓羣立足的土地更承載着綿延數百年的文化脈絡。這要從老宅講述的吳昌碩與朋友們説起。

吳昌碩是海派書畫領袖,集“詩、書、畫、印”於一身。他從老家浙江初來上海時,就住在浦東爛泥渡路。爛泥渡路每到下雨天道路泥濘,漿水流淌,一踩一腳泥。但這並不影響吳昌碩喜歡浦東,並與其結緣。

浦東花農擅長嫁接培育,奼紫嫣紅的芍藥花開得端莊俏美,吳昌碩那幅著名《浦東芍藥花圖》便畫於此,題句寫着:“上海浦東田家遍地皆是,好事者移以接牡丹,其色絕豔,乙未暮春,吳俊卿”,這也是吳昌碩僅存不多、寫有地名的作品。

來上海後吳昌碩除了傾心浦東自然風光,更樂於結交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

浦東鄉賢王一亭、陳桂春等創辦上海浦東醫院(現浦東東方醫院),為籌集資金,吳昌碩多次來到陳桂春府上(今吳昌碩紀念館)創作書畫,義賣捐助浦東醫院。浦東高橋錢慧安,有海派書畫“班首”之尊,他對吳昌碩的金石書畫相當敬佩,兩人惺惺相惜,合作《風塵三俠》圖。吳昌碩還與浦東中學創始人楊斯盛交往頗深,盛讚楊斯盛“毀家興學”、重視教育。

建醫院、辦學校、創立書畫社……這些文化名人圈,共同構成浦東深厚的人文底藴。

基於吳昌碩與浦東的不解之緣,浦東開發開放之初,新區政府發展經濟同時,想讓文化名人吳昌碩紀念館落户浦東。據吳昌碩紀念館執行館長、吳昌碩曾孫吳越回憶説,1994年的一天,我還在日本留學,爸爸打來電話,説浦東新建一批經濟文化設施中,有吳昌碩紀念館,讓我回家幫忙,當時我們都開心壞了。

“經濟和文化是就像汽車兩個輪子,要同時發展,齊頭並進”,吳越説,藉着浦東開發開放的東風,吳昌碩紀念館建成了,成為上海第一個藝術名人紀念館。

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觀後感 篇四

11月5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展覽首日,羅氏製藥中國總裁周虹格外忙碌,羅氏展台當天有十多場中外活動,包括瑞士駐華大使等到訪羅氏展台。

到本屆進博會臨近閉幕時,羅氏宣佈“再簽約3年”,借力進博會這個中國對外開放的大平台,善用浦東開發開放優勢,更好擔起領軍跨國藥企的社會責任。

周虹出生於中國温州,12歲時隨家人移居德國。從1996年起,她先後就職於德勤、先靈、拜耳和羅氏等公司,在德國、英國、新加坡和中國工作和生活。2012年,周虹回到祖國懷抱,定居上海浦東。2015年3月,周虹接住了羅氏的“橄欖枝”,任羅氏中國總經理。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當面試時,她提問:羅氏在中國最大的挑戰是什麼?羅氏集團的高層給出的答案是,希望“創新藥在中國同步上市,患者第一時間用上新藥”,而這也正是周虹的夢想。

2020年註定令人難忘。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驗下,企業或多或少都遇到了挑戰,營商環境面臨“大考”。今年春節期間,周虹和生產線上的同事在位於浦東張江的工廠加緊工作,確保供應。羅氏製藥的幾款藥物被選為治療新冠肺炎的急需用藥,其中包括一款名叫“雅美羅”(託珠單抗)的藥物,被列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

周虹將浦東比作一片熱土,在這裏,可以研發引進更多創新藥物、探索創新方式,惠及全中國乃至全球患者。羅氏紮根浦東26年,既是浦東發展的見證者、受益者、貢獻者,也是浦東改革開放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對創新奮鬥者來説,浦東既是最好的“戰場”,也是最佳的居所。

羅氏是第一家入駐浦東張江的外資企業。1993年,當羅氏決定將中國總部落户張江時,龍東大道附近還有大片農田;一年後,上海羅氏製藥有限公司奠基典禮在張江舉行,當時的上海市政府領導首次提出“中國藥谷”的概念。

2019年,龍東大道進一步升級,連接城區與機場。羅氏上海創新中心也在張江園區落成,進一步升級企業創新能力。過去十幾年裏,羅氏在中國培養了一大批科研人員,目前擁有超過300名研發人員,九成以上是中國本土科學家,產生髮明專利200多件。

受益於自貿區先行先試政策,2018年周虹在浦東獲得了首張自貿試驗區推薦“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同年她還榮獲上海市人民政府頒發的“白玉蘭紀念獎”。

羅氏連續三屆參展進博會,今年進博會期間,周虹更加繁忙。她在現場運用多語種優勢,向更多國內外參會者介紹企業的發展歷程,這也是上海浦東“而立之年”最有力的一則“國際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