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第一次親密接觸紅旗渠--參觀紅旗渠心得體會

欄目: 黨員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91W

第一次親密接觸紅旗渠--參觀紅旗渠心得體會

第一次親密接觸紅旗渠--參觀紅旗渠心得體會

長久以來,通過多種媒體模糊的瞭解到,紅旗渠是在懸崖峭壁上開鑿的水渠,對於這種在絕壁上開鑿水渠的做法感到不可思議,對於使用簡陋的工具能在絕壁上開鑿出水渠的事實感到更加不可思議。6月23日,****組織部分黨員到紅旗渠學習,於是有了我與紅旗渠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埋藏心中多年的“兩個不可思議的問題”也有了答案。

答案一:逼出來的壯舉—建設“生命渠”、“幸福渠”。歷史上的林縣極度缺水--林縣人一生中只在出生、結婚以及進棺材的時候才會洗臉,洗澡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1954年4、5月份調任林縣縣委書記的楊貴同志,在分析林縣縣情時,深刻認識到缺水是林縣貧困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人沒有水不能生存,有水便有生命,有生命就能求發展。當時全縣共有90多萬畝耕地,只有1萬多畝水澆地,其它耕地全是靠天種植。大旱絕收,小旱薄收,種麥面積很小,畝產僅有七八十市斤,秋糧也不過百把斤,羣眾仍過着糠菜半年糧的貧苦生活。全縣550個行政村,就有305個村人畜吃水困難,有的跑5裏、10裏去取水,還有的跑更遠路程去取水,羣眾説“吃水如吃油”,但是沒有油吃能過,沒有水吃,一天都不行。面對這些情況,1957年12月,楊貴同志作了發動全縣人民“全黨動員,全民動員,苦戰五年,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動員報告。通過種種努力、克服重重困難,於1960年2月,在縣委書記楊貴、縣長李貴的帶領下,以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敢想敢幹、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開始了“引漳入林”的紅旗渠工程。通過全縣人民的共同努力,奮戰10年,終於建成竣工。

答案二:拼出來的奇蹟—用奉獻和犧牲鑄就。歷時10年,堪稱奇蹟的紅旗渠終於在林縣人民愚公移山的韌勁下,修建成功,他們打地鋪、睡懸崖,自帶工具、自燒石灰、自造炸藥,共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築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紅旗渠總乾渠全長70.6公里。如把這些土石壘築成高2米,寬3米的牆,可縱貫祖國南北,繞行北京,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紅旗渠修建10年當中,先後有81位黨員羣眾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其中年齡最大的63歲,年齡最小的只有17歲。他們用血肉之軀乃至生命的代價,譜寫了一曲英雄主義的壯歌。

通過這一次與紅旗渠親密接觸,我被林縣人民鋼鐵般的意志和大無畏的精神深深地震撼和折服,我不禁感慨,有了這種“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還有什麼樣的事情幹不成功呢!

結合自身工作實際,我想紅旗渠精神的靈魂就是敢想敢幹、實事求是,也是我們立足本職工作的強大動力。學習踐行紅旗渠精神,就是要立足平凡工作崗位,開拓進取,面對困難要實事求是、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難;落實任務要腳踏實地、善於思考、勤於動手、敢於創新,埋頭苦幹與科學巧幹相結合,不為失敗找藉口,只為成功想辦法。

通過參加這次紅色教育活動,決心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踐行紅旗渠精神,把紅旗渠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之中,真正做到立足本職,開拓進取,堅持做一名合格黨員,以更好的精神風貌為礦山救護事業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