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2中國科學年度人物頒獎典禮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01W

2022中國科學年度人物頒獎典禮觀後感精品多篇

中國科學年度人物頒獎典禮觀後感 篇一

新中國成立以來,廣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國大地上樹立起一座座科技創新的豐碑,也鑄就了獨特的精神氣質。去年5月,黨中央專門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要求大力弘揚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峯、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這六個方面,構成了科學家精神的主要內涵,是我國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崇尚創新、尊重人才、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濃厚氛圍,必將進一步鼓舞和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爭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創造者、建設科技強國的奉獻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踐行者、良好社會風尚的引領者,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愛國是科學家精神的第一要義。長期以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懷着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憑藉精湛的學術造詣、寬廣的科學視野,為祖國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冊的重大貢獻。從李四光、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輩科學家,到陳景潤、黃大年、南仁東等一大批新中國成立後成長起來的傑出科學家,都是愛國科學家的典範。殷殷愛國情,拳拳赤子心。廣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秉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弘揚“兩彈一星”精神,主動肩負起歷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去,就一定能匯聚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磅礴力量,創造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光榮業績。

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現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更加需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也更加需要大力弘揚勇攀高峯、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要多出高水平的原創成果,為不斷豐富和發展科學體系作出貢獻。”極大調動和充分尊重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創新創造精神,激發創新創造活力,使謀劃創新、推動創新、落實創新成為自覺行動,在解決受制於人的重大瓶頸問題上強化擔當作為,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我們就一定能搶佔科技競爭制高點,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鬥,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擔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提供強大科技支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賦予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歷史使命。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上,廣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能夠自覺踐行、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砥礪“以身許國,何事不可為”的勇毅擔當,激揚“敢為天下先”的創造豪情,勇立潮頭、鋭意進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科學年度人物頒獎典禮觀後感 篇二

9月11日,國家領導人在京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就“十四五”時期我國科技事業發展聽取意見。領導人指出,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

通過全社會共同努力,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但也要看到,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改善、國防建設面臨許多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在長期科學實踐中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學家精神,是國家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攻克科學難題、促進科學進步的重要法寶,是推動國家科教興國戰略、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精神支撐。

弘揚科學家精神,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不是空洞的,而是現實的。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我們要在逆風逆水的環境中開好頂風船,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既需要站得住腳的科技成果,更需要挺得起腰的科學家精神。只有尊敬科學家,讓科學家精神激盪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間,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氣魄,奮勇搏擊、敢戰能勝、百折不撓,才能使科學家精神和改革開放精神同頻共振,為實現既定奮鬥目標注入不竭動力。

馬克思講過:“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弘揚科學家精神作為新時代的必修課、必答題,內化於心、固化於制、外化於形、實化於行,始終秉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去,不負年華、勇立潮頭、鋭意進取,勇攀高峯,不斷為科學家精神注入新的時代內涵,讓科學家精神閃亮新時代。

中國科學年度人物頒獎典禮觀後感 篇三

新文化運動時期,文化先驅們為我國引進了“賽先生”,從此開始了我國的科學進程。時至今日,科學依然在我國佔據重要的戰略地位,科教興國成為了我國既定的國策。然而儘管在科學的道路上我國不斷取得突破,卻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科研學術浮躁、“偽科學”盛行、公民科學素養低下都成了我國科學進程的絆腳石,因而弘揚科學精神,提高科學素養就尤為重要。

弘揚科學精神,提升科學素養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一個國家的發達進步必須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作為推動力,而科學精神便是指引科學技術走向正軌的指路明燈。只有弘揚科學精神才能在全社會樹立人人懂科學、愛科學的良好氛圍,才能進一步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促進國家方方面面的發展。因此,要貫徹落實温家寶總理在科協第八次代表大會上的指示,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全面提升科學素養。

弘揚科學精神,提高科學素養就是要弘揚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科學精神的實質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崇尚理性、勇於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這也是科學技術與生俱來的秉性,它要求人們在對待任何事情的時候必須從實際出發,摒棄浮躁,以務實的態度探索未知的世界,去揭示事情的本質以獲求真理。而我國目前學術界及科研領域剽竊、抄襲他人研究成果,誇大研究成果以騙取國家經費的現象屢見不鮮。甚至素有“象牙塔”稱號的高校校園裏,也出現了師生共同炮製泡沫論文、虛假獎項等學術浮躁現象。這些具有欺騙性質的行為反映出科學工作者浮躁、不踏實的工作作風,明顯違背了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無法在學術上進行創新,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着力弘揚實事求是的精神,腳踏實地地專注於科學與學術研究,創造新的科學成果。

弘揚科學精神,提升科學素養就是要弘揚理性探索的科學精神。由“加碘鹽可抵抗日本地震引發的輻射”這樣一條假新聞引發的全國搶鹽潮以及下崗工人張悟本的“綠豆養生説”引發全民喝綠豆湯這些“鬧劇”,無不顯示出我國國民科學素養之低下。究其原因,是我國國民缺乏必要的科學知識,但更重要的是缺乏理性探索的科學精神。面對社會上的傳聞和所謂“專家”的論斷,公眾不是進行理性的思考而是盲目的跟風,媒體輿論也不進行科學的查證就進行吹捧炒作,造成了虛假消息滿天飛,偽科學和封建迷信思想蔓延的嚴重局面。因此,應當引導全體國民形成一種理性探索的科學精神,面對一切問題都頭腦冷靜地進行分析,運用科學知識去破除偽科學和封建迷信思想,從而提升全民的科學素養。

弘揚科學精神,提升科學素養的目的在於在全社會範圍內形成學科學、愛科學、尊重科學、運用科學的良好氛圍,以求實創新的科學精神進行科研和學術,以理性探索的精神面對問題分析問題。唯有此,才能進一步提升我國國民的科學文化水平和素養,才能朝着建設世界文化強國的目標不斷前進,才能使中華民族在未來的競爭中佔領先機。

中國科學年度人物頒獎典禮觀後感 篇四

小時候我曾經崇拜過一為偉大的科學家,她就是居里夫人。為了科學研究,她甘願讓酸鹼侵蝕她柔美的雙手,她甘願讓煙氣燻黑她潔白的額頭,她曾經拿獎盃給孩子當玩具,也曾經為了籌集經費而奔波募捐。她身上具有的頑強、堅定的品質曾經深深打動了我。

如今,我長大了,我知道了更多優秀科學家的名字,袁隆平、錢七虎、于敏、屠呦呦……我被他們的科學精神深深折服。他們那神奇而輝煌的一生,似星星般耀眼的功勛,都讓我們無限敬仰;他們那求真求實,創新奉獻的科學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

是什麼令科學家們奠定了向科學進軍的目標?是早年那孜孜求學的精神。無數科學家,從小就撲進了科海之中。著名的真菌植物病理學家鄧叔羣,年幼時總在勞作之餘跑到學堂外聽課,或翻看父親桌上的書籍。憑着一顆不窮不輟的上進心,他年方13便以出色的考試成績被清華學堂錄取。少年時代的刻苦求學,為他走上科學之路奠定了紮實的基礎。是啊,哪位科學家不是早年勤奮刻苦地學習?他們在啟示着我們,作為未來世界的主人,該如何把握好今天?

是什麼令科學家們敲開了科學大門?是勇於探索,實事求是,不迷信權威的求實創新精神。在舊中國和解放初期,一些來幫助中國找油田的外國專家,輕率地給我國戴上了貧油國的大帽子。地質學家李四光沒有被外國的權威結論嚇倒,堅持認為我國國土遼闊,天然資源理應非常豐富。他和勘探隊員一起風餐露宿,到可能含有石油、天然氣的地區進行調查、勘探,終於找到了大慶油田、勝利油田等一批特大油田,用事實證明了權威的結論是錯誤的。求真務實,探索創新,不正是我們必須發揚的科學精神?

是什麼令科學家對科學探索如此痴迷?是為科學,為人類甘願付出一切的堅強意志和默默奉獻的精神。居里夫人在那個破木棚裏,既是學者,也是苦工,她以驚的毅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忘我工作,從數噸的瀝青油礦渣找到了新的元素釙;從3噸鈾礦渣中猶如大海撈針般的提純出0.1克鐳。為此她付出了自己的一生與健康。居里夫人這種不畏艱難、不怕困苦,為科學獻身的精神多麼令人崇敬啊!

是什麼令科學家流芳百世?是那一顆火熱的愛國心。兩彈元勛王淦昌為了研製自己國家的原子彈、氫彈,放棄了許多名利雙收的好機會,從1961年到1978年,隱姓埋名了17年之久,為增強我國的國防力量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科學不分國籍,可科學家們卻有自己的國籍。許多中國科學家都曾在國外留學,但最終他們還是回到了故土。因為他們的根在中國,情繫中國。他們的中國心讓我們敬佩,讓世人稱讚,更讓鮮豔的五星紅旗高高飄揚!

偉大的科學家,我們向你致敬。你們的獻身科學、奮力拼搏、堅忍不拔、契而不捨、勤于思考、勇於實踐的精神,將引領我們走向更加美好,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如今我們生長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這樣一個偉大的國家,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向這些偉大的科學家致敬、學習?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和弘揚他們身上的精神品質,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用自己的方式為我們的祖國增光添彩!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中國科學年度人物頒獎典禮觀後感 篇五

目前,我國的科技事業蒸蒸日上,實現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的重大變化,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湧現。隨着中國綜合實力的穩步上升,開始越來越關注核心科技的掌握和引領,而在移動互聯網的大背景之下,不少中國企業也開始轉移到核心技術層面,比如華為的5G。5G的影響力在全國有目共睹,中國在全球範圍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這個不僅僅是科技的進步,也是各國在世界地位、掌握話語權等綜合實力的象徵。

國際上越來越多的評論認為中國正在擺脱科技創新跟蹤者的角色,已經具備了實現跨越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正以趕超者的姿態,加快邁向世界創新中心。但是,我們還是面臨着許多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我國在一些領域還處於“跟跑”地位,有的關鍵技術經常被“卡脖子”。除了芯片,半導體材料、超高精度機牀等方面也是中國的“短板”。不能總用別人的昨天來裝扮自己的明天。根據“中國製造2025”戰略,半導體市場已成為中國優先發展的重要領域,目標是降低對國外技術的依賴,並扶持本國的行業龍頭。廣大科技工作者秉持在科技創新方面開天闢地之氣勢,把握大勢、迎難而上,開闢出一條自主創新、科技強國之路。

作為新一代的我們,應該講學習與推動科技創新、建設科技強國緊密聯繫起來,把人生的華美篇章寫在祖國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到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

中國科學年度人物頒獎典禮觀後感 篇六

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對於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峯、潛心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堅決支持,積極響應。

隨着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智能製造作為產業變革的重要方向,正成為全球製造業變革和科技創新的制高點。智能製造作為製造強國建設的主攻方向,近年來發展成效顯著,但重大裝備和關鍵核心零部件的短板和瓶頸問題仍然突出,智能製造支撐強國建設依然任重道遠。我們廣大科技工作者要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號召,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充分認識創新是第一動力,着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切實增強科技報國的責任感、使命感,為實現製造強國的偉大目標勇挑重擔,建功立業。

我們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的光榮傳統,嚴謹求實、潛心鑽研、淡泊名利、奉獻社會。我們要崇尚學術民主,加強科學道德自律,恪守科學倫理。我們要深入基層、深入企業、紮實做事、不尚空談,用我們的科學知識和聰明才智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我們希望智能製造領域的廣大科技工作者,繼承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和勇攀高峯、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堅持科學、嚴謹、求實、誠信的科研作風,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和科研誠信的自覺踐行者,為實現我國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偉大歷史性轉變而勇挑重擔,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主席團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康樂:科學研究和技術應用首先要服務社會、造福人類

近年來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合成生物學、基因編輯技術、器官移植技術等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前沿研究成果,不斷挑戰人們的認知和社會倫理規範,已成為全世界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從歷史和全局的角度看,科技和倫理是相互作用的,科研工作中“求真”和“至善”不能分割,倫理應主動貫穿科技發展全程,並隨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而發生調整和改進。科技工作者在科學研究和技術應用中應自覺關注倫理問題,並遵循科學研究和技術應用服務社會、造福人類的這一根本倫理原則。

在事關人的健康和發展的生命科學領域,科技倫理問題顯得尤為重要。對於科研活動,如今很多科技工作者更多考慮的是科研課題能否得到資助和獎勵,卻忽略了研究動機與社會價值。在生物科技迅速發展和知識極易擴散的互聯網時代,科技倫理失靈和監管失靈是我們面對的難題與挑戰。由於科技工作者掌握專業的科學知識與技術,對科學知識及技術可能應用前景和倫理價值的判斷,相比其他人更全面和更準確,因而科技工作者及所屬機構應該承擔更多的科技倫理責任。

中國科學年度人物頒獎典禮觀後感 篇七

11月24日下午,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王春秋受邀來到山東大學附屬中學,為國小部的師生們作題為“弘揚科學家精神樹立科學報國理想”的宣講報告,300餘名師生一同聆聽了報告。

以84歲的鐘南山在疫情最嚴重時刻星夜馳援武漢的故事切入,用清晰易懂的語言、生動形象的圖片、感人至深的故事為到場的師生們帶來了一場精神盛宴。報告深入淺出,內容詳實,情真意切,分為三部分講述了“什麼是科學家精神”、“為什麼要弘揚科學家精神”和“如何培養科學家精神”。

在講述“什麼是科學家精神”時,王春秋以“兩彈一星功勛”郭永懷壯烈許國的故事告訴同學們,科學家精神是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以“人民英雄”陳薇帶領團隊研製新冠病毒疫苗的故事,闡述科學家精神是勇攀高峯、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以中國物候學創始人竺可楨幾十年如一日精心觀測氣候的故事,闡述科學家精神是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以“中國天眼”奠基人南仁東12年選址天眼的故事,闡述科學家精神是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這些精彩動人的故事深深打動了同學們,整個報告廳座無虛席,掌聲不斷。

在講述“為什麼要弘揚科學家精神”時,王春秋指出,國家昌盛、民族繁榮需要科學家精神;社會時代的發展需要科學家精神;個人自身的成長需要科學家精神。同學們正處於人生中長知識、打基礎的重要階段,也正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型的重要階段,一定要多去了解科學家的故事,踐行科學家的奮鬥精神,從科學家精神中汲取成長養分。

最後,圍繞“如何培養科學家精神”,王春秋勉勵同學們,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從小就弘揚科學家精神,樹立科學報國理想,立鴻鵠志,做奮鬥者。一是要樹立遠大理想,明確人生目標。要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定能夠實現的堅定信念;二是要學習科學知識,探究科學方法。時刻不忘一代學子的時代責任,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用心錘鍊各項本領技能;三是要勇於開拓創新,鍛鍊科學思維。積極參與各類科技活動,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四是要培養科學精神,立下報國之志。樹立為祖國科學事業獻身的理想,向老一輩科學家看齊和學習,不斷地探索無窮世界,為祖國和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同學們紛紛表示,今天的報告會內容精彩,深受鼓舞和感染。科學家愛國、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精神,將不斷激勵他們認真學習,積極探索,以後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