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76W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後感精品多篇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後感 篇一

看完這部電影,由心的發出一句感歎:“WOW”!

很特別的電影,特別的、特別的印度。電影不是來自“寶萊塢”,而是出自《猜火車》的導演丹尼·博伊爾之手。

選擇這部電影的理由很膚淺,因為影片介紹中加註了“在第33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該片奪得最高獎‘人民選擇獎’;英國獨立電影獎最佳英國獨立電影、最佳導演以及最佳新人獎;20__美國國家影評協會最佳影片、最佳新人和最佳改編劇本獎”等諸多獎項。

雖然對這些獎項瞭解並不深入,但是在印象中都是一些很講究的電影節,離美國奧斯卡的銅臭味比較遠。選擇這些電影節的獲獎作品觀賞,或許會找到不少藝術含量高很多的影片。

看完整部電影后,感覺還是不錯的。我想用一種東西來形容它,想了許久,覺得黑咖啡是對它最為貼切的表達。有苦澀,卻苦澀得浪漫;有情調,卻情調得灰暗。不管用怎樣的眼光看,電影的上上下下都充滿了夢想與現實的衝撞。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後感 篇二

看完這部電影沒有喜悦,沒有感動,沒有痛苦,沒有悲傷,僅有類似記錄片帶來的震撼!

擁擠不堪的棚户區,骯髒的污水,生存的打鬥,這些都是貧窮的表象。貧窮到底意味着什麼

貧窮意味着能夠沒有道德底線。在影片中,沒有父母可依靠的孩子,欺騙,貪婪,敲詐,偷盜……可這些在以生存為目的的現實面前不值一提。扒火車,偷鞋子,裝作導遊等等,男主角和夥伴們做的那些事,不僅僅沒有讓人指責他們,反而為他們堅強的生存毅力叫好。貧窮讓人成了本能恢復的動物。

貧窮意味着沒有尊嚴。就因為男主角出身貧民窟,答對了問題,就會被懷疑,被審問,拷打。拉提卡就因為窮,被男人當成玩物,身不由己。沒人問過她的意見。中國有句古話人微言輕。在那裏,甚至沒有微人,沒有輕言。貧窮讓人成了裝飾品。

貧窮意味着對生命的不尊重。影片中似乎是宗教衝突殺死了主角的媽媽,其實不然。在貧民窟裏,爭取更多的利益,空間才是目的。還是因為貧窮。在那裏,生命如同草芥,幾十個活生生的人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轉瞬沒了蹤跡。小孩子的眼睛被人弄瞎,沒人在乎。貧窮讓那裏的人們穿上了隱身衣。

可是就在這樣的條件下,男主角艱難長大了,貧窮並沒有讓他放棄所追尋的友情,感情。這給影片沉重中帶來了一抹亮色,讓人充滿期望。他真的貧窮嗎

恰好今日的報紙上有一則關於女大學生承受不住找工作的壓力而自殺的消息:她沒有生存的壓力,沒有尊嚴喪失的危險,沒有生命的威脅,她只是覺得找工作太難了。好的工作,人家不要我;不好的,我還不想去。這讓她了無生趣,於是自殺了。她真的不窮嗎

物質的貧窮,精神的貧窮,到底那一種更可怕?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後感 篇三

長期以來,許多人一直在想:人們活着是為了什麼?錢權力潛在的電影中的三個人都是貧窮的孩子,他們在貧民窟長大,受到欺凌和侮辱。他們是一羣無辜而貧窮的孩子。當富裕家庭的孩子們大喊食物不好吃時,他們只能被銷燬並用作食物和衣服。他們別無選擇。

主人公的兄弟謝里姆為了避免將來的麻煩殺死了首領。我感到的是無助和痛苦。當他為了錢賣掉了他的哥哥傑瑪和兒時的玩伴拉提卡時,我看到了慾望和貪婪。當他為了幫助拉提卡與傑瑪重聚而放走拉提卡,最終被幫派頭目殺死時,我心中浮現出覺醒太晚的悲傷。謝里姆可能是一個矛盾的綜合體。他可以為了金錢和慾望放棄很多東西。然而,他的心可能更無助。他心地善良,但他能用什麼來為貧民窟的孩子們掙錢呢?他選擇作惡。為了達到平衡,他只能在主面前懺悔,並在每次任務之前請求寬恕。

謝里姆並不邪惡。他就是喜歡錢。從未嘗過貧窮滋味的人永遠不會理解金錢的意義。謝里姆又窮又苦。他追求金錢。誰能説這是他的錯?即使他追求金錢,他真的傷害了傑瑪和拉提卡嗎?不,一次也沒有。當他聽説傑瑪不會原諒他時,他感到很難過。當傑瑪差點把拉提卡帶走時,謝里姆並沒有傷害傑瑪,而是把拉提卡帶了回來。

很多人都這麼説;人在江湖,情不自禁謝里姆從殺死首領的那一刻起就別無選擇。只有加入更大的幫派,他才能保全自己。只有更好地完成老闆分配的任務,他才能生存。只有賺更多的錢,他才能填補內心的空虛。

在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許多人看到了傑瑪對感情的執着和對拉提卡的執着。他們看到沙利姆毫不妥協地追求金錢,但沒有人能理解沙利姆內心的善良和掙扎。傑瑪是他的兄弟,他唯一的兄弟,也是在逆境中成長的最好的夥伴。當他傷害傑瑪時,他不會感到內心的痛苦嗎?他也是一個有血肉和感情的普通人!當他看到傑瑪為了找到拉提卡而參加電視節目《誰是百萬富翁》時,他最終在情感和金錢之間選擇了情感。他放了拉提卡,儘管他知道這樣做的後果是死亡。

謝里姆最終死在一個滿是紙幣的浴缸裏。臨死前,他似乎看到了傑瑪和拉提卡重聚的喜悦。謝里姆是個窮人。雖然他不是主角,但他比傑瑪和拉提卡更讓我震驚。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後感 篇四

雅各布斯在《美國電影的興起》中提出:“電影有三個方面的屬性:一是商品,二是工藝,三是社會力量。”好萊塢的影片大都很好的遵循了第一條屬性,但要成為一部經典,則既要給觀眾視覺上的刺激,又要讓觀眾心靈得到震撼,《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則很好的將電影的這三方面屬性結合在一起,讓我們在享受感官愉悦的同時,心靈得到撫慰,靈魂得到洗禮。《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一部最富娛樂性的出色作品”今日美國如此報道。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放映之後,《紐約時報》驚歎,“100分還未足以顯示這部電影的過人之處… 它是我最近看過最富娛樂性的出色作品”。截止到2009年5月21日,《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全球票房已經達到了3.1億美元,這其中包括了1.7億北美以外的海外票房。影片在中國舉辦了隆重的首映之後,上映當週即創下2000萬人民幣的票房佳績。在韓國,影片票房首周位居第二,但在中國首映式之後的第二週,它立刻佔據了韓國票房排行榜榜首。商品屬性是電影首先要考慮的問題,這就需要電影本身具有娛樂大眾的功能,可以説好萊塢的經典影片無不在吸引觀眾方面有自己的過人之處。《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在商業上巨大成功的元素我認為可以歸納為三個反方面:好萊塢造夢傳統的延續,經典愛情主題,大團圓的浪漫結局。

一、好萊塢造夢傳統的延續

電影又被稱為“銀色夢幻”,它可以製造逼真於現實卻又遠比現實完美的心理幻覺。《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之所以動人,在於它既拍出了真正的黑暗與殘酷,但是在這樣的殘酷和黑暗中,主人公一直都沒有放棄理想和純真,最終他不僅贏得了百萬大獎,還抱的美人歸。這個世界上,幾乎人人都有成為百萬富翁的夢想,這和每個小女孩都有個灰姑娘的夢想,差不多是與生俱來、順理成章的。畢竟,巨大財富所擁有的青蛙變王子的神奇魔力總是能夠讓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的。以善於實現人類各種奇怪夢想着稱的電影,從《一日貴婦》到《百萬英鎊》,從《奪寶奇兵》到《國家寶藏》,窮小子變成闊老闆最後還抱得美人歸的故事被翻來覆去講了成千上萬,可觀眾們依然不厭其煩,照樣看的津津有味。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大概就是雖然我們都擁有偉大的富翁夢想,但卻極少有人可以實現。我很喜歡傑瑪贏得了大獎之後,全印度的觀眾都為之慶祝歡騰的那個場面,傑瑪最後贏得的只是金錢嗎?當然不是。在這樣一個充滿了黑暗與殘酷的不公的社會裏,傑瑪就是他們心底裏的一個童話,一個夢想的寄託,這也是很多賣座的娛樂片的共同特點。

二、經典愛情主題

浪漫的愛情故事,男女主人公雖然好事多磨,但終成眷屬,這一直以來都是好萊塢電影引人入勝的法寶。雖然很多人説,影片的愛情主題比較的牽強,但我認為,這一直都是故事的主線。傑瑪參加這個答題節目的初衷,就是為了找到心愛的人,這也是他一直努力堅持答完最後一道題的原因。童年時期的傑瑪,對愛的執着,就令人感動。小小的人物,大大的眼睛裏,散發出了與年齡極不相稱的思念與憂傷。越來越遠的卡提拉……,一旦有了一點點的機會和希望,傑瑪就會熱切和執着的去尋找。他的愛,無論時間和環境怎樣的改變,雖然沒有什麼豪言壯舉,驚世駭俗,但他一直都在堅持和努力。傑瑪和拉提卡在歷經了各自的坎坷之後終於擁抱在一起,他們對待愛情的持之以恆的態度和精神,讓我們不得不感動和欣慰,尤其是傑瑪。正如《華爾街日報》所評,“這是一個令人激動的愛情夢幻曲,一個關於至死不渝的愛戀故事。”

三、大團圓的浪漫結局

作為一部完美的商業電影,不但要有曲折的故事,能觸動觀眾內心的情節,同時又能告訴人們一些道理,和發人深省的思考,大團圓的浪漫結局,是觀眾最樂意看到的,也是最期待的。善惡終有果,人們總是喜歡皆大歡喜,宣揚真善美,結尾處的歌舞表演,也恰到好處地表現了人們對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好祝願,可以説《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很好的抓住了觀眾的心理。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後感 篇五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獲得奧斯卡大獎很顯然不是偶然,絕對有着必然的因素。那就是金融危機拯救了這部影片,讓它順利在美國達到2億多票房。一無是處的貧民居然成就百萬富翁,這讓人如同相信真有天上掉餡餅的驚喜,儘管故事中賈馬爾很巧合的摸到答案,但夢想成真仍然讓美國民眾乃至全世界飽受金融危機洗劫的貧民們充滿無限憧憬。

故事落墨發展中的印度,貧民艱難的生活環境作為故事的源點,應該是吸引人的關鍵所在。鏡頭捕捉的貧民窟讓人很心寒,這樣的生存環境惡劣到如此地步,應該是西方文明所震驚和無法面對的。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之優點就是沒有迴避和掩飾惡劣生存環境,並沒有高唱讚歌,而是近乎殘酷和無情的披露主人公和哥哥如何延續生命,如何在掙扎中尋找生活的幸福和光明。對於手無寸鐵的貧民,他們的生存工具就是偷搶和欺騙,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不能被拋屍荒郊,才能見到每天的陽光和笑臉。

毫無疑問,影片導演非常敏感和尖鋭的提出世界共同面臨的問題,那就是貧民是不是永遠居無定所,是不是永遠無法成為百萬富翁?當然主人公回答問題成功受到警察的嚴刑考問也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假想如果是一個本身富有的人完全回答了這樣的問題,是不是會遭到拷打和逼供呢?

覺得最讓人悲涼的不是愛情的權力被掠奪,而是賈馬爾能夠順利回答主持人提問的質疑,一個識字不多的倒茶生為什麼能夠懂那麼多?而這些答案卻是主人公在顛沛流離中點滴的學習積累,而不是象許多進入正規學校學習的學生那樣掌握知識。這樣的答案讓人無法抹去心中湧出的哀傷,更多體會到人的存在卻埋伏那麼多的不幸和艱難。

生存下來已經很不容易,愛情之夢被粉碎以及心愛的人被侵佔,這就更不足為奇,為了生存,為了享樂,為了自己能夠保護自己,有些東西總要失去。賈馬爾和哥哥不同的處境就充分説明這樣的現狀並沒有被改變,只有成為富有的人,才能擁有夢想的一切,所以他們選擇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很幸運的是賈馬爾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成為百萬富翁,全民狂歡的結果表明,只有自己拯救自己,只{}有自己是自己的英雄,世界本沒有救世主。不過《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點中不平等貧窮原因的要穴,那就是社會文明的進步仍然比較遲緩,人權的被尊重仍然是比較渺茫的問題。

當賈馬爾幸福的和戀人相擁在一起,這樣的結局不正是很多貧民的希望嗎?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後感 篇六

我之所以會看這部印度電影,是因為有個朋友暑假要去印度,所以她在下載觀看。我因為好奇也就跟着下載了。在百度搜了一下,驚訝地發現這部電影在整個頒獎季獲得105個提名,並拿下79個大獎,真可謂頒獎季的“百萬富翁”。所以我更迫不及待地看了。看 完後不得不説,這真的是一部難得讓人拍手稱快的好片子,情節跌宕曲折、酣暢淋漓。

這部電影的故事線索很簡單--男主角傑瑪在機緣巧合之下參加了問答節目《誰想成為百萬富翁》。他過五關斬六將,只要他正確回答最後一道問題,令人垂涎的2000萬盧比將歸他所有。萬眾矚目的答案即將揭曉的時候,警方卻以他涉嫌作弊詐騙為由將他帶走了。舉報者和警察的懷疑倒也不是空穴來風:傑瑪,這個貧民窟裏的18歲窮光蛋,他從未受過良好教育,只是一個給人斟茶倒水的侍者,怎麼會答對一連串令專家學者也一籌莫展的冷僻問題?嚴刑逼供下,傑瑪講出自己能答對每一道題的原因,一道道題目牽扯出他的人生故事--從童年到成人,從貧民窟到演播室。

首先讓我印象深刻的情節是童年的傑瑪為了得到偶像阿米達·巴徹的簽名,不惜跳到糞坑中--童年的傑瑪就表現出如此勇敢執着的精神。儘管貧民窟裏沒有優越舒適的生活環境,但是惡劣的條件和骯髒的環境掩蓋不住孩子們清澈的眼睛和天真的笑臉。正所謂“人之初,性本善”,此時這些孩子是自由善良純潔可愛的。

在貧民窟,那些無家可歸的孩子的幼小身影與碩大的垃圾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眾所周知,小孩子是很好騙的,給點好處他們就會跟你走。當傑瑪,沙利姆,拉提卡三個火槍手被那個戴墨鏡的傢伙收容時,我就有隱隱的不好的感覺。後來才知道這是個控制孩子乞討的犯罪團伙!他們不惜把健全的孩子毀成殘疾來獲得更多的同情和乞討金,但是那些不知情的孩子還一直練習歌唱,因為他們以為這樣能賺到更多的錢。多可悲!幸運的是最終沙利姆和傑瑪逃跑成功,自己拯救了自己。但是這是傑瑪第一次同拉提卡失散也是他們兩兄弟開始走向不同人生路的開始。

童年時期的傑瑪生活下的印度陰暗而骯髒。那些暴打、火燒異教徒的場景讓我感到恐懼,而我也相信這些是真實存在的,只是在以前肯定有。真心慶幸我生活在和平的國度。而傑瑪兄弟在火車上販賣東西,再跑去泰姬陵當導遊偷鞋的情景讓我打從心底敬佩他們的謀生方式和勇氣。

很欣賞傑瑪這個主角,因為他善良堅強理智,一直都不向命運屈服,以堅持和不放棄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坎坷和不幸。讓我真正欣慰的是歷經重重磨難、兜兜轉轉後,他終於和拉提卡在車站相見。從孩童相遇到成年相愛,這份幸福來得太不容易,這樣的結局讓我着實高興--有情人終成眷屬。

電影最後一句:“It’sourdestiny.(這是我們的命運。)”--這一句讓我感觸很深。我覺得我們存在的世界有存在命運一説,就像傑瑪的人生一樣,命中註定出生在貧民窟,命中註定要失去母親,命中註定會遇到拉提卡,命中註定會成為百萬富翁。太多的命中註定構成了年輕的傑瑪18年的人生軌跡。我們的人生何嘗不是這樣?只是沒有這麼戲劇性罷了。大家都説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但是誰又能確定命運真的是由自己掌控的呢?我相信命運,我相信冥冥中自有安排。但我們只能做的就是努力地去改變命運,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後感 篇七

我承認自我是追獎的人,尤其是全球矚目的奧斯卡獎,不管人家怎樣異議,還是認為能獲得奧斯卡獎的電影是值得一看的。曾獲得奧斯卡音樂獎的《貧民富翁》,令我一向忍着不去下載來看的,有時我甚至會過於喜歡聽電影主題音樂而忽略電影本身。帶着欣賞電影、欣賞音樂的心態,走進了電影院。

在看這部電影前,我拒絕看網上任何的影評,甚至不看簡介,想完全以自我的眼睛和心靈去看、去想,以獲得“自我的觀感”。

一部電影有沒美感取決於鏡頭的切入角,從拍攝角度來看,雜亂的人羣、瘋跑的腳步、晃動的村落快速掠過眼前,節奏之快、畫面之亂,與之後男主角端坐答題台前的冷靜構成強烈的比較。動、靜相融,以動託靜,這拍攝手法極富立體感。能夠説,比較感貫穿全片:貧窮如洗與一夜成富翁的比較、人性的善與惡的比較、對待感情憐護與佔有的比較、“屑小”的茶水工與“光輝”的主持人的比較……凡事物,有比較就有結論,有些結論沒必要立説陳辭,比較本身就是答案,這部片如是。

一部電影的成功與演員恰如其分的表演有莫大關係,片中的演員都算是本色表演,孩子的戲份更是真實,彷彿就像是現實生活中的偷拍一樣。我承認男主角很帥氣,他的表演也算到位,但過於優雅的神情、過於規範的言行舉止,令我懷疑這是個從哪個富人家偷跑出來的受過高等考試的孩子,而不是那個生活在底層的“小混混”。也許,該主角需要多一點粗線條、多一點隨意、多一點“貧民意識”,否則就成了“表演”。沒錯,男主角的表演帶有很重的“表演成份”,而表演成份過重又是演員的大忌。

我説過,我會因為喜歡音樂而喜歡上電影本身,這部片也是。片中音樂帶有濃重的印度音樂元素,但又比單一的、強調歡快的印度音樂有所不一樣,時而交響樂般的沉渾、時而小提琴般的低鳴,配着印度音樂獨特的女聲吟唱,令影片增色不少。音樂為情節服務,情節因音樂而流暢自然,這潤滑作用恰到好處。

一部電影的得獎絕對不會單純因大主題大旋律有關,就如小説的出色之處不在於故事怎樣好看而是怎樣寫,同樣,這部電影的主題架構、鋪設也是很獨特的,我想,這可能也是得獎的一大要素吧。其實,這部片的主題不算新穎,如果按時間順序或是故事情節的發展來鋪設劇情,這部片肯定是平凡的庸俗的。妙就妙在一個原本簡單的從貧民變富翁的故事,用倒敍的方式、答題的形式一題一個片斷地呈現出來,最終串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

一部電影的核心當然是其主題意義了,把電影拍得唯美、大氣、熱烈、壯觀不少人做得到,但若看後不能令人回味、共鳴、深思,也是不足的。而《貧民富翁》留給觀眾的是揪心的回味、痛徹心肺的共鳴以及設身處地的深思。人生就是由一道道的選擇題構成的,每次人生的轉折點都會遇上難於選擇的境況,人常常徘徊在A、B、C、D的選擇中左右為難,無從下手。是根據自我的切身經歷而選,還是根據周圍社會環境而選?是完全按自我的心思而選,還是會受外界的干擾而為難?是堅定自我的信念而選,還是盲從別人甚至是別有用心的意見?人生的選擇得到的可能不是百萬、千萬金錢而是別人看來一無是處的自尊和人格,選擇錯誤失去的可能是生命的尊嚴及生存的意義,其價值無法用千萬金錢來衡量。就如片中主持人故意迷惑男主角一樣,那一刻,作為觀者的你,你會上當嗎?你會盲從嗎?你能看透人心的險惡反其道而行嗎?那一刻的我若選擇,會跟男主角一樣答對,因為結果已經在主詩人口出早就説出來了,他説一向來能答對題的僅有他,男主角若全答對那是創歷史記錄。人都有“唯我獨秀”的劣根性,主持人一是不想別人超越他,二是作為主持人要顧及千萬金錢的損失,所以無可置疑的,主持人給的答案肯定是錯的。

看過電影的人,對電影好壞的評價心裏自有一杆秤,畫面的大氣精美、故事的曲折誘人、場景的逼真立體、表演的自然到位,都是構成好片的重要元素,《貧民富翁》在留給我精彩電影的享受之餘,還給了我對自我人生選擇方式的回顧、深思、後慮……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後感 篇八

看電影一直是我重要的娛樂方式之一,因為電影可以讓我花較少的時間欣賞濃縮的文藝作品。近日看了《貧民窟的百萬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 之後,被丹尼·博伊爾導演深深折服,把一個老掉牙的完美童話故事拍成讓人深思的電影,確實需要極深的功力,稍微有點理性的人都知道,現實中印度貧民窟孩子的人生軌跡幾乎很難改變,出身和貧窮使他們不能獲得良好教育,很難逃出社會底層的圈子,更別説能成為百萬富翁了。但是作為一名英國人的博伊爾,卻能如此深刻地表現印度貧民的現實與夢想,成為奧斯卡和金球獎等大贏家也算實至名歸了。印度,留給大多數人的印象通常是“髒亂差”,但是《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卻能使你發現“真善美”,當然,前提是你必須深層次地去理解它。

與其説該片的成功是在經濟寒冬下帶給人們樂觀與希望,不如説是一部鼓勵“草根”奔向成功的勵志影片,非常值得沒有多少社會經驗的畢業生,以及抱怨社會、心中沒有希望的人觀看。

影片的取景地印度孟買本身就是一個故事豐富的地方,接近萬人口的孟買有印度電影產量最高的寶萊塢,有身價千萬的超級巨星,有在跨國巨頭上班的管理精英,也有亞洲最大的貧民窟,現實與夢想、財富與貧窮、貴族與草莽融合成這個擁擠的城市,正如博伊爾所説的,孟買每天都在變化,每天都有故事發生。但是,片中男一號賈馬爾(dev patel等飾)最終成為百萬富翁並抱得美人歸,真的只是命中註定嗎?實際上,賈馬爾的成功並不是運氣這麼簡單。

愛是一切動力之源

假如不是為了深愛着的拉提卡能在電視上看到自己,賈馬爾根本就不會去參加那個類似於《開心辭典》的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如果不是一直念念不忘拉提卡,他也根本不會再回到孟買。從賈馬爾把流浪的孩童拉提卡召入兄弟陣營,成為第三個“火槍手”開始,賈馬爾就沒有放棄過對拉提卡的愛,這種堅持使得哥哥薩利姆最終覺醒放走拉提卡,成全了弟弟的幸福,至此,哥哥對弟弟無私的愛得以最大化展現。

當拉提卡問到賈馬爾如果兩人成為亡命鴛鴦,要靠什麼生活的時候,賈馬爾幾乎不假思索就回答:愛!在現實中,愛也是我們一切行動的源泉,為了家人、為了對愛的追求,我們不辭勞苦忙忙碌碌,愛是支撐我們生存、奮鬥的信念,如果心中無愛,也許賈馬爾只能在電信公司繼續他茶水生的工作。

電影的結局很美很童話,但是對於所有觀眾來説,一定要明白掩藏在你心裏深處,那個你願意為之奮鬥的原因。現實生活有着和影片一樣充滿驚險、困難、波折的過程,但不一定有美好的結局,但只要心中有愛,過程同樣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