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驢得水觀後感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62W

驢得水觀後感多篇

驢得水觀後感1

開心麻花第二部喜劇電影《驢得水》將於10月28日登陸全國院線。該片自10月上旬路演開啟以來,收穫好評無數。截止至10月24日18時,8位貓眼專業評委為本片打分,給出了自暑期檔結束以來的最高分——6.9分。

貓眼專業評分評委團的大部分專業影評人對於《驢得水》的影片品質表示高度認可,《中國新聞週刊》主筆楊時暘給出8分的高分並評價電影,“遍佈笑料,卻異常冷峻。和美開場,崩塌謝幕。難得的諷喻作品。”《瞭望東方週刊》文化編輯覃柳笛給該片打7分並稱,“《驢得水》再一次讓人感受到大銀幕的榮光。證明有好劇本坐底,電影就不會丟人。”

此外,女主角任素汐的演技也得到影評人的一致好評。北京師範大學電影學博士、編劇呂蘇蘇給影片打7分並評價説:“再説一説演員任素汐,從演話劇好到演電影更好的年輕演員不多,她算一個,送花一朵。”《電影世界》雜誌主筆那口魚也表示女主角任素汐顛覆了自己看預告片時的印象,稱讚她表演流暢自然、張弛有度。

但也有影評人通過專業視角分析了話劇與電影轉換時存在的問題,稱很多在舞台上凸顯張力的誇張表現形式搬上大銀幕未必恰當。因此,貓眼專業評分中一些影評人也給出該片5、6分的評價。相信隨着更多影評人評分結果的給出,該片的貓眼專業評分結果將更加客觀、準確。

而這也正是貓眼專業評分建立的初衷,自今年7月初貓眼參考國外權威專家評分平台“爛番茄”的專業篩選規則並結合國內現狀推出國內首個電影專業評分系統以來,一致堅持“尊重每一位專業評分者的獨立性,不干涉其獨立打分,並且在專家身份及專業性上嚴格把關,評委團實行嚴進寬出的原則”,依靠專業影評人的專業性,全方位多視角分析電影優缺點,為觀眾觀影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貓眼專業評分上線以來,已經先後有70位業內人士加入,由主流影視媒體從業者、資深影評人、影視專業學者構成。這些評委的專業評分和原有的觀眾評分同時展示在影片詳情頁,兩個評分系統互不干擾又互相補充,從不同的角度對一部影片給出評分和評價,可以全面反映出來電影本身的品質和上映後市場情況。貓眼產品副總裁徐梧表示,“我們希望這兩個體系能夠共同發揮作用,幫助用户篩選和評價電影,推動中國電影產業良性發展”。

此次,《驢得水》在點映階段就獲得貓眼專業評分高分評價,充分表明該片品質已經足以經得起專業影評人的檢驗,想必10月28日正式公映後將會有更驚豔的市場表現。

驢得水觀後感2

驢得水,是一部難得一見的國產電影,的確值得説兩句。

整個電影能夠投射出複雜多樣的層面,卻又不失焦點,一線貫穿,實屬不易。

在我看來,貫穿的主線應該是理想與現實的折衷。

每一個角色,都在現實的殘酷和精神的理想中,掙扎取捨。

校長孫恆海:理想,教育普及,人人平等;現實,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燭火之光,微薄之力,需要團隊,哪怕是殘兵敗將。

女教師張一曼:理想,自由自在,不受世俗束縛;現實,有人的地方,就有評判,更重要的是,人首先要生存,在不容於世俗的價值觀支配下,生存空間更窄更難。

周鐵男:理想,追求愛情,不畏權貴;現實,愛情在現實面前,在大局面前的脆弱,更重要的是,不畏權貴,其實是不知權力之可畏,少不更事。

裴奎山:理想,虛榮,金錢,愛情,不畏道德,堅持自己的利益;現實,這個人的理想大概是最貼近小人物現實的,理想即現實。

特派員:理想,升官發財;現實,太多不靠譜的傢伙需要搞定,大事大局禍福難料。

銅匠:理想,從無知到被啟蒙,求勝欲強,能夠利用本能的談判才能往上爬;現實,沒有起步的台階,只是別人利用的墊腳石。

孫佳:理想,愛情,公平,正義,屬於難得的童真;現實,人人都是現實中的人,條件成熟時,天真童真,都需要犧牲。

此劇,可以忘掉對腐敗吃空餉的諷刺,剝掉這層諷喻的外衣之後,其實是對整個社會各類人羣的一個多樣縮影的碰撞。每個人,都周旋於自我生存,實現理想,發生衝突,折衷取捨中。

對女教師張一曼的處理,其實我感覺,是映射一個社會隱喻:誰都可以生存,唯獨價值觀太過另類,又明目張膽的表露無遺,不是瘋掉,就是自殺,生存空間,真的太窄了,是唯一為社會所不容的一種現象。

再大來看,美國人,其實代表了道德,代表了公義,代表了終極目標。然而,實現的基礎,其實是一個個自我利益的驅動,一層層的欺上,欺瞞的範圍不斷擴大,只能導致理想在現實中破產。美國人太想實現自我目標了,想看鄉村教育家,想看到好人有好報,要主持他的婚禮,但最後看到的只是一場荒誕的鬧劇。“不可思議的中國”是老外發出的雙關語,在我看來,真的是讚賞和諷刺兼而有之。是的,社會就是這樣一羣人,鬧哄哄亂糟糟組成,有的事兒成了,特派員就升官發財,有的事兒漏了,特派員就成了階下囚,這就是理想和現實,這就是終極的真實。而中國,就是在飛速的實現這些亂糟糟鬧哄哄的事兒,所以真的不可思議。

電影的中文名,其實可以理解為多關語,驢得水,是老師,是事件,更是整個事情最最真實的本質,就是用驢來拉水,每個人最真實的社會現實,就是,穿衣吃飯活下去,不要學趙一曼去死,到此為止。

驢得水觀後感3

我覺得《驢得水》是一部特別好的電影,我個人也非常喜歡。它裏面很多東西值得深思和討論,但是看完這部電影,我最想聊點什麼的,是電影裏邊展現出來的一個問題——不忘初心;保全,堅持自我,有多難。

這部電影裏面出現的大多數人,隨着故事的發展,都變成和一開始大相徑庭的人。先説第一個人物,周鐵男。影片前部分,周鐵男是一個正面人物,正直,嫉惡如仇、勇敢、脾氣火爆但不畏強權,懟起領導來可一點也不口下留情;面對自己喜歡的女孩子,他是一邊小心呵護一邊努力製造驚喜。但是隨着故事的發展,他被生活狠狠蹂躪了一翻,最後,變成一個自私,膽小懦弱、百般討好領導,最後還眼睜睜把自己喜歡的女孩送上“刑場”的人。

裴魁山,一開始雖然就是一個摳門的人,但是還不至於討人厭,遇到喜歡的女生也會勇敢表白,不在乎別人對她的眼光。可被生活蹂躪一翻之後,他變成一個貪婪,及其惡毒、拿着刀子毫不猶豫往曾經喜歡的女人身上捅的人。

還有銅匠,他原本也是一個善良樸實的人,可最後,被生活打擊之後,也變得一個可怕惡毒的'人。

我並不想去批判他們這些轉變,我一點都不想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説“不管別人如何傷害你,不管你受到什麼打擊,你都必須做一個好人,不能傷害別人,不能變壞。”不,我一點都不想這麼説。我只想説,一個人要做到“勇敢去愛,就像沒有受過傷一樣;不忘初心,堅持自我。”真的非常,非常難。我只想説:我們真的很容易就在一些苦難中,在處處是磨難的現實社會中,把真正的自己給丟掉了。

我們的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就算是小孩子,也有走路摔倒的時候。成人的世界,更是沒有容易二字。我們可能會遇到像《驢得水》裏邊那樣的致命打擊,我們更加非常有可能遇到比裏面演繹還要致命的打擊,而經歷過這些打擊之後,我們很多人,就都會像裏面的人物一樣,變成自己曾經最看不起,最噁心的人。

不信?那麼正面回答這幾個問題:被朋友背叛傷害之後,你還能像最開始遇到他那樣,微笑面對他,而不帶着滿心的怨恨嗎?被喜歡的人拒絕之後,下一次,你還能勇敢地對自己喜歡的女生表白,不讓這一次失敗的經歷影響自己嗎?被詐騙過,你還能像一開始那樣信任陌生人嗎?你能像著名心理學家弗蘭克爾一樣,哪怕被囚禁過集中營,還能跨越那煉獄般的痛苦,寫出著名的《活出生命的意義》嗎?

勇敢去愛,像沒有受過傷一樣;堅持自己,不忘初心;這表面上看起來是好聽但是沒用的雞湯,可是你卻不知道,其實這裏邊藴含着真摯的道理和誠懇的勸誡。

我也不清楚知道這個道理,能不能讓自己比以前更加能夠堅持自己,但是我想,通過這部電影時時刻刻告誡自己,不要變成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總沒有什麼壞處吧。

驢得水觀後感4

近日開心麻花新作《羞羞的鐵拳》如日中天,自己卻因多種原因無法前往觀看,翻看視頻介紹時,無意間發現,開心麻花的第二部電影竟是《驢得水》。去年確有耳聞,然而並沒有多大的聲響,今日在家,滿懷欣喜的觀看電影《驢得水》,欲一飽眼福。

本以為是無厘頭的喜劇,觀看過程中幾次三番的想要關閉,但還是堅持下來,等待着劇情最後的反轉。

或許是自己對教師行業具有一定的情懷,當看到影片前段支教教師的種種行為,心中一直不是滋味,初定:這是對教師的侮辱,是對鄉村教師的不尊重。當看到一半時,多次移動鼠標至播放器關閉處,卻心有不忍,總希望該影片可以在最後有次爆發、轉折,強制要求自己堅持了下來。懷着這種心情看完後,心中滿是失落。

影畢,放下情緒,認真思考,對於影片中的人物、事件,有以下些許感受,預記錄供自己以後參詳,或以後再來認識現在自己理解能力的不足。

所有老師的做法,都是在保護個人利益,而不顧忌真正應該需要去堅持的事情,然而他們卻不自知。當觀眾把自己融入到故事中任意一個人物中時,或許會覺得他們所做的,都是可以被理解甚至是可以被支持的。在自己擔心自己的成就毀於一旦時,在自己被所愛之人隨意無視時,在自己的 生命安全被人威脅時等等,或許我們也會那麼做,或者説是自己以前也那樣做過。

當自己掉入受害者牢籠後,感覺全世界都是欠自己的,自己做什麼都是情有可原的,應該被允許。然後自己就在受害者牢籠中一直轉圈,一直傷害他人,自己也一直無法解脱。而解救自己的方式卻是:接受已經發生的事,然後放下。畢竟負重前行那麼累,哪還有心情去觀看沿途的風景,心中也就只剩下了煩悶。

影片中的佳佳,一直是一個單純的存在。她沒有去想什麼名利、人情,用最簡單的思想去看事情,所以能夠做出很明確的判斷,錯了就是錯了,錯了就是需要改正。

整部影片中,我本認為可以反轉劇情的角色是銅匠,最後卻以這種形式來結尾,雖然沒有按照我的預期來發展,但這樣的結尾要更加真實。他渴望獲得知識,渴望有思想,渴望得到成長,就像剛畢業時的自己,或許這些渴望都是對的,也可以叫做有上進心,但這渴望若過於激烈,就會變為一種貪婪,將所有的美好向醜陋的方向去發展。

放下自己對教師行業特有的情懷,單看影片還是不錯的,值得去看,值得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