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從《驢得水》看電影與生活的關係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6.82K

《驢得水》説是喜劇,可我卻從頭到尾都沒能笑出聲,甚至在看到結局時紅了眼眶,在電影結束後沉默許久。《驢得水》的黑色幽默實在是意味深長,引發人們對人性的思考。由此,也引發了我對電影與生活的關係的思考。

從《驢得水》看電影與生活的關係

電影來源於生活。以《驢得水》為例,一方面,影片再現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後期,晏陽初、陶行知、黃炎培等一大批有見識的教育家,將平民教育實驗運動從大城市轉向中國廣泛的農村,至三十年代,形成了聲勢浩大的鄉村建設實驗運動。同時期,中華民國大學院解釋三民主義教育就是以實現三民主義為目的的教育,這是電影中常出現的“三民主義”。另一方面,影片中的幾個人物都暴露出了他們身上人性的弱點——愚、貪、弱、私,而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晏陽初認為中國農村的問題正是“愚、窮、弱、私”,影片的人物形象符合時代特點。

電影影響着生活。由於《驢得水》故事裏的矛盾衝突太大,悲涼情緒太過濃厚,不禁引人深思。我們常常自以為很高尚,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斥責別人,其實在生死麪前,每個人都顯得渺小而無力,都會有私心,經受不起人性的考驗。影片中,在利益面前,幾個主角都變得面目可憎,為了彌補一個謊言,不斷地去圓更多的謊言。雖然出奇順利地騙過了所有人,卻背離了原本的方向和初衷。他們原本和睦的關係變得矛盾,互相傷害對方,朋友反目、父女翻臉,喪失了道德底線。

影片後的種種深思,會給人們以啟迪,影響人們今後的處事方式,影響人們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它所批判的行為、理念以及價值取向,將給人以警醒,進而引導人們追求真善美,提高人們的道德情操和文化品位。

電影是社會生活的形象反映,優秀的電影作品以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逼真地再現自然和社會中的各種場景,反映一定歷史時期的經濟、政治、道德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社會各個不同方面。同時,這些反映會對人們造成各樣的影響,優秀的電影作品引人深思,給人啟迪,幫助人們樹立追求真善美的價值觀。

Tags: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