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影片《羅馬假日》觀後感個人體會精彩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85W

影片《羅馬假日》觀後感個人體會精彩多篇

羅馬假日觀後感 篇一

《羅馬假日》是一部非常好的黑白老電影,沒看過的真的應該看看。《羅馬假日》的主人公安妮公主(赫本扮演),在意大利出席接見會時有一個特寫動作,把鞋脱掉蹭蹭腳,然後把鞋穿上,再把鞋脱掉再蹭蹭腳www.,最後把鞋落在站在的台上。後被公爵以約其跳舞才把鞋穿上,避免了尷尬。當初我沒理解,看到她在羅馬一市場買鞋我才懂得她希望得到的是什麼。

當晚由於公爵夫人安排第二天的行程,使其失去理智被醫生打了一針鎮靜劑,安妮裝睡然後趁看守不備跑到羅馬廣場並睡着了,被一個小記者(派克扮演)發現並被迫帶回家,安妮公主就這樣在社會的底層生活了兩天,着實快樂了一把,後和小記者產生了愛意,要不是小記者有良知,她在羅馬私自外出的消息和照片就被刊登到報紙上了。

王宮的生活就像她穿的鞋,他感覺不舒服,而普通市民的生活就像在市場買的鞋她感覺穿的舒服,她渴望的自由生活,不被約束。但最終安妮還是回到了王宮,小報記者把照片還給了她,最後念念不捨的離開安妮。讓看電影的感到惋惜,其實就是作者的一廂情願。

我為什麼寫《羅馬假日》的觀後感呢,其實人在一生上下來就以被分成三六九等,是不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的。平民羨慕富人的奢華生活,富人羨慕平民的無拘無束,世上存在完美的生活狀況嗎?只有上帝知道,世上真的有上帝嗎?我看還是快樂的過好自己的每一天比較實際。

最後説一下赫本,她經歷了三次婚姻,去世的葬禮上,七十多歲的派克去參加葬禮,派克在她的墓碑上深深的一吻,説了一句話,你是我一生的最愛。派克身高1米91,長的非常英俊,電影演的非常好,還有一部(百萬英鎊)演的也非常好,我挺喜歡。

其它的他倆演的電影我感覺不如這兩部,但百萬英鎊電影裏沒有赫本。

羅馬假日觀後感 篇二

很早就開始想看《羅馬假日》了,國中的暑假裏我最後如願以償欣賞了這部幽雅的作品。

奧黛利赫本冰清玉潔、温婉高貴、清秀典雅,她純真美麗得彷彿不食人間煙火的天使,清澈的眼牟,陽光的微笑、俏皮的短髮,讓人無法抗拒她的魅力,看見了就不再忘記;格利高裏派克英俊瀟灑、心地善良、眼神深邃,他彷彿就該是童話裏不幸跌落的王子。在一個浪漫的地方一個浪漫的時刻邂逅了理想中的公主,而羅馬更是一個夢想中的城市、歷史上的繁華古城、銀幕上的浪漫情史的發生地。就這樣,高貴典雅的公主與窮困潦倒的記者之間,在羅馬這座夢幻般的城市,上演着温馨感人、濃烈而又清香的感情。

看罷,不禁折服於演員的完美,折服於導演很有節制很細膩的筆觸,《羅馬假日》的每個細節都正好立於完美的那一點,似乎增之一分減一分都會大打折扣。為安公主睡在豪華大牀上懶洋洋,接待外賓弄丟鞋子的可愛而忍俊不禁;為她應對着滿滿的日程安排、諸多拘束,深受宮廷生活折磨的痛苦而抑鬱擔憂;為安公主與記者喬的相遇,遊玩於羅馬的快樂與自由而興奮激動;為安公主與記者無奈的分離而歎息。

上了大學,我再次看了《羅馬假日》。或許是正因年齡的增大,環境的變化,這一次,竟然有了完全不一樣的感受。不再是僅僅看到演員、故事、背景的精緻完美、高雅脱俗,更深刻的是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身邊每一個人的生活,感覺跟自己有了實實在在的聯繫。

自己和身邊的每個人都不是主人公,但每個人又是公主。我們都和公主一樣,應對滿滿的日程,應對繁文縟節的束縛,看着遠離自己本性的安排,想要吶喊,想要逃離甚至反抗。我們也象公主在站累了偷偷放鬆自己,在呆板的程序下不肯安然入睡一樣調皮可愛;象她不顧一切逃離一樣滿心期望,義無返顧;象她剪掉長長的頭髮盡情遊玩那樣喜愛刺激;象她對抓她的人大打出手那樣想用拳頭向不明白自己的大人大聲説:不!還一樣的期盼着心中的白馬王子,浪漫温馨的感情。

是的,小時候,我們能夠用盡情的吶喊、大吵大鬧來宣泄自己的不滿,賴皮的坐在地上不肯起來,直到大人向我們妥協,才破涕為笑地宣佈惡作劇告終;年少時我們能夠對自己不喜愛的東西大聲説不,然後很瀟灑地不再理會,有苦惱的事就找個朋友,痛快淋漓滔滔不絕的嘮叨一頓;那麼張大了呢?

最後,在一天豔陽高照、無憂無慮的羅馬假日之後,在愛的火花正在燦爛綻放之時,公主安卻強忍心中的巨大的悲痛對記者説“我此刻要離開你”“各走各路”。正如她所説,“若我不清楚自己對國和家的職責,今晚我就不會回來,永不再回來。”再次應對隨行的將軍和伯爵夫人,她不再不知所措,而有了屬於自己的威嚴。正因她已經明白了她為什麼要擔起着份職責,她開始用心主動地思考自己的立場、應對自己的主角。當公主和記者最後相遇在羅馬的宮殿,卻已經是一個公主,一個是平民,縱然有了許多共享了的快樂,有深深的彼此依戀,從此以後,兩人是天涯陌路不相見,再無人知曉的祕密,只能甜蜜而又苦澀的埋於心底,隨着潮起潮落永遠封鎖,成為歲月無言的歌。一邊是自由與幸福,一邊是束縛與職責,安還是選取了後者。

忽然之間,我們20歲了,似乎該是一個長大的年齡。已經不能再僅僅正因不喜愛就大聲説:不了,即使心裏有一百個不願意,但視野裏絕對不能只有自己,看着把所有的愛都投注於自己身上,站在一旁永遠默默支持着自己的父母,看着所有關心愛護自己的親人朋友,應對着高深的社會複雜的人際,很多時候只能獨自堅強。太累了,想逃課,想放下工作;要刺激,想瞞着家人快樂出逃;期盼放縱,於是決定通宵看電影,把一大堆事情扔在一邊,不理會;要自由,不想上學不想受到各種各樣的束縛。但是這些都不行!正因職責。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會漸漸有工作,有家庭,有孩子,肩上的職責與壓力只會越來越大,但是我們無法逃避,也不能逃避。正如聖君所羅門所説:“唯一值得一個人炫耀的,只有他的職責。”

人生活在客觀世界中,和客觀世界有着不可割裂的聯繫;人生一輩子,有父母、兄弟、姐妹、子女、配偶、朋友、同事等等許多社會關聯,人正因社會關聯還到這個世界,在社會關聯中成長和生活。在這些關聯中,人扮演着必須的主角,務必做一些事情,承擔必須的職責。職責,是我們每個人生活在必須的社會關聯中的人與生俱來的。對自我職責,對他人職責,對社會負責,並且在不斷的實踐中,學會增強職責心,強化職責感;用心承擔職責,學會享受職責‘理性對待職責,適度把握職責。生命並僅僅屬於自己,它還是父母、親戚、朋友、社會的,因此活着要有重量,要負責。很容易就聯想到華農的跳樓事件,是對生命的褻瀆,也是逃避職責的行為。不能總聽從於自己的感性認識,正如一句話説的那樣:“世界上有許多事情務必做,但你不必須喜愛做,這就是職責的涵義。”

就象公主一樣,毅然轉身回到深深的宮廷,但我們又比公主安幸運多了,起碼我們在承擔職責的同時也能夠是在為自己的幸福而在付出,有職責才有真正的幸福,未來還是屬於我們的天空!

其實,我一向都不太清楚怎樣才能算是真正的長大。在強大的誘惑下持續穩重,在一羣朋友間掌握自我,在一片喧譁中持續寧靜,在一堆壓力下獨立自強。這些雖然不是長大的充分條件,但卻是必要條件。身負着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負責,我們要快點長大。

《羅馬假日》觀後感 篇三

羅馬假日這部影片是英語老師在課堂上給我們放的,大家坐在一起聚精會神地看.看完後我記住了女主角的一句有很重語音的話:Thankyou!那是她習慣説的,讓人感覺到他的善良,純真.她雖然有美貌,有地位,有財富,但她失去了自由,愛情,快樂,這是她悲傷的原由.她有對全體國民的責任,可又有誰理解她,包容她.

不禁想:有多少人羨慕她無上的權利,華貴的生活,又有多少人同情她的憂愁、她的寂寞,更有多少人歎息生命的無奈。

因此想對那些心生嫉妒的人説:不要貪戀一時的紙醉金迷而讓生命虛無暗淡,只有心中有愛才會讓心靈永遠温暖;想對那些忍耐、無助的人説,坦然面對現實,你的犧牲會帶給來世,你願意選擇做一個公主嗎?whatawonderfulone

但願,很多年以後,我都能記得這個鏡頭:含笑點頭的赫本(安妮公主)秋波流轉笑中有淚,然後在眾人擁簇下轉身離去,Tallandstrong(劇中赫本語)的派克(喬布拉德利)在眾記者離去之後,孤獨地站立凝視赫本離去的那個門口,然後——或者就是奇蹟的出現大團圓結局後來赫本和派克從此過着幸福的生活——然而奇蹟終究幸好沒有出現——,派克轉身一步一步走向鏡頭,TheEnd。

幸好,世界上只有一個奧黛麗赫本,尤其是短髮的赫本。金枝玉葉,這個譯名簡直perfect。金枝派克,玉葉赫本。

什麼叫做俊男仙女,什麼叫做此情不渝,什麼叫做海枯石爛,什麼叫做樹上的鳥兒成雙對?師奶殺手格里高利派克,型!老男少男憨男殺手奧黛裏赫本,正!

很喜歡直到現在才開始有機會欣賞這部被稱為經典的電影。我的印象就是男女主人公都很可愛。尤其是赫本,導致電影邏輯有時候不那麼順暢??很喜歡赫本獨特韻味的英語。很有中國人親近的感覺,香港開場並一直貫穿全片的“no thankyou”俏皮至極,又不失高貴。

悦目的愛情也許電影屏幕上在也不會出現像奧黛麗?赫本和格里高利?派克這麼完美的熒幕情侶了。

流年暗換,時光流轉。時尚會變,潮流會變,赫本的美麗在時光的隧道里,永遠都會蓋上自由通行的鋼戳。不像夢露的美那樣咄咄逼人,也不像費雯麗的美帶有致命的毒性。

英俊,挺拔,幽默,還有那麼一點點雅皮士的調皮,也許派克得唯一缺點就是太過完美。

僅僅只是一部黑白片,《羅馬假日》裏公主和雅皮温馨悦目的愛情卻把影片潤色得鮮豔明麗。

還好人生不是電影,也許大熒幕上再也不會出現這樣的完美情侶,生活裏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羅馬假日觀後感 篇四

説到想起看這部電影的緣由還真挺巧。故事的開始是在和一個朋友聊旅行的事,講着講着意大利突然就説起了西班牙廣場(當時還以為西班牙廣場在西班牙),得知它確實在羅馬之後,便又跟我聊起了西班牙廣場前著名的提拉米蘇冰淇淋店。(看過影片的人必須明白,當年著名的羅馬假日便是在那裏取景,而安妮吃的提拉米蘇冰淇淋也所以在這頗為熱火,許多遊客遊覽之餘便莫名而來)近期閒來無事,便想起了這部影片,看到影片中的場景,便回憶起了此番談話的資料。謹以此文記錄我在看完這部影片的一些感想。

資料梗概:安妮公主在歐洲行最終一站的羅馬因想飽覽羅馬風光遭拒而擅自出逃。因鎮定劑的作用而露宿街頭,被好心的記者喬帶回家照顧。後二人在羅馬一日遊中產生了感情的火花,喬和攝影師好友歐文最終拋棄功名成就的機會而將一日遊中偷拍的照片作為紀念送給公主。再輕輕地一聲再見之後,安妮和喬各走一方。

感受:拋開影片資料來説,首先是頭一次看到黑白的電影,並且第一次看完時間這麼長的電影,當然從聲音也能夠感受到老片的感覺。雖然電影是黑白的,但其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卻是彩色的。有些事情只要有一次就夠了,就像安公主,在死水一般的宮廷生活中,但只要看到在羅馬的這些照片,想到在羅馬的人,就會不知覺地微笑。這才是真正的假期的意義,以打破原有的生活方式,而留下深刻難忘的記憶。一次即永恆。

羅馬假日觀後感 篇五

格里高利·派克將雙手插入口袋,轉身離開。他走過長長的大堂,屋頂一排排燈光在他身上構成細微的光影變幻,但他始終面無表情,一副若有所思的樣貌。攝像機鏡頭引導着我們的視線,跟隨他一路移動。直到大堂門口,攝像機停下,他最終放慢了腳步,轉過身看看空蕩蕩的大堂,沉思片刻,又表情堅毅地往前走,走出鏡頭之外。

這便是影史上最有名的結局之一。我們本以為公主和記者最終會像童話故事一般在一齊,但影片卻讓他們靜悄悄地分離,這在古典好萊塢時期的感情片中是很罕見的,十分耐人尋味。

如果説影片羅馬的一日遊是帶着夢想主義色彩的,這一結局卻把人拉回古板的現實,與片頭大場面與公主人物特寫結合的新聞鏡頭以及採用新聞播報畫外音的現實主義表現手法相呼應。正如旅遊一般——不管旅途風光有多美,體驗有多難忘,我們是從哪裏來的,最終還是要回去。

羅馬一日遊過後,公主依舊是貴族,記者依舊是窮光蛋。公主依舊要頻繁地出席千篇一律的外交活動,練習各國禮貌用語與標準的“職業微笑”;而記者依然要回到狹窄的小屋,過上大半夜打牌輸光錢後到大街上游蕩的生活。這樣看來,旅遊似乎什麼也沒改變,就連轟轟烈烈的感情也是一次性的。

但當我們看到,在公主被問到最喜歡哪個城市而將“我愛羅馬,我在羅馬的日子將永生難忘”脱口而出時,我們會發現旅遊也許並不是什麼都沒改變。她沒有再刻板地背出“每個城市都有令人難忘之處”這樣沒有“人性”的客套話,而是勇敢地表達自我。旅遊帶來的影響表面上看不到,是因為它深藏於心。自我認同的種子,早已悄悄地埋進她的心底。

所以派克為什麼會回頭,答案也在於此。回頭這一動作,將現實與前面兩小時的夢想串聯了起來。我們也相信,在記者看不到的地方,公主也會忍不住地回頭。並且在今後千篇一律的生活裏,他們也都會不止一次地回首“什麼都沒有改變”的羅馬假日。

無論是公主還是記者,社會秩序下的每個人都受制於自我的社會身份,被社會的條條框框所束縛,所以一次性的旅遊才顯得尤為重要。僅有在詩與遠方中,我們才能忠於內心,做最真的自我,追求人生的意義。難忘的旅遊體驗,不必須要有美輪美奐的風景,剪去長髮的灑脱、嘗試駕駛電動車的好奇大膽以及肆無忌憚的開懷大笑,才構成最完美的旅遊體驗。

也許旅遊過後我們還是要回去工作與生活,但沒有那些短暫的逃離,人生是不是也太無趣了?時光易逝,但記憶永恆——這便是旅遊的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