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1觀看感動中國觀後感個人感悟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4.04K

2021觀看感動中國觀後感個人感悟

感動中國觀後感1

劉秀祥回到了家鄉貴州省望謨縣成為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他言傳身教,以真誠善良的心靈,剛毅頑強的品格獲得了學生們擁護和愛戴。“祥哥來了,趕快奮鬥!”這句話,表達孩子們對他的肯定和信任。

在教壇默默耕耘的7年裏,一組組的數字串起了劉秀祥的累累的工作碩果:

劉秀祥擔任了5個教學班的工作和3個班的班主任,並且兼顧學校的德育、團委、教研組和年級部的工作。劉秀祥騎着摩托車幾乎跑遍瞭望謨縣的各個鄉鎮到學生家中家訪,摩托車騎壞了8輛,先後把40多個孩子從打工工地拉回了校園。

教學之餘,劉秀祥積極開展公益活動,全國巡迴勵志演講1000多場,聽眾上百萬人,牽線企業和愛心人士一對一資助貧困學生1700多人。劉秀祥曾經在一個差生班擔任班主任,畢業時全班47名學生全部都考上了大學。

劉秀祥説:“在我教書的過程中,我一直都告訴自己,一個都不能放棄,一直都不能放棄,要讓大家相信奮鬥的力量。”經過劉秀祥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多年來辛勤的勞動,終於使全縣的教育工作全面改觀,教育水平直線上升,大學聯考上線率翻倍提高。在望謨縣人民政府的官方網站上,有這樣一段話:

“望謨教育成效顯著。把教育扶貧作為提高脱貧質量、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斬斷窮根的根本舉措……大學聯考成績連續三年創歷史新高,本科錄取人數從2015年以前的全州掛末提高到2018年的全州第四位。

2019年本科上線學生達946人,上線率增加值在全州排第3位,上線人數實現逐年大幅增長,較2014年增長了477%。”

望謨縣的教育工作得以蓬勃發展,可知道這個成績的背後凝聚了劉秀祥等教育工作者多少辛勞的汗水和嘔心瀝血的付出啊!

劉秀祥2018年被任命為望謨縣實驗高級中學副校長,同年被評為“中國好教師”,得到了社會對他工作成績的肯定和讚揚。

如今的劉秀祥也成立了美滿的家庭,他的賢內助幫他一起照顧母親,不但使母親過上了更加幸福的晚年生活,也替劉秀祥分擔了後顧之憂,使他能夠拿出更多的精力從事教育事業,服務社會,回報大眾!

提到過去的艱難生活時,劉秀祥感到歷歷在目。當年在面對困境時,劉秀祥選擇了堅強面對和勇敢付出,他開玩笑地稱自己為打不死的“小強”,經過了種.種磨礪終於苦盡甘來,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説:

“如果沒有和母親相依為命的生活,我可能沒有那麼堅強,沒那麼勇敢,有了她我才有了活下去的目標,因為我知道有一個人需要我。”

 

感動中國觀後感2

1941年秋天,葉嘉瑩懷着夢想進入了她的象牙塔,在輔仁大學,是葉嘉瑩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然而人生總是在喜從天降時禍也不請自來,1941年9月,十七歲的葉嘉瑩正沉浸在大學開學季的歡喜裏,同時,也迎來了她人生當中第一個厄運——母親的去世。

母親的去世給葉嘉瑩的人生造成了很大的打擊,17歲的她,已經明白了人生的道理,已經對萬事萬物都有了深深的情感,她不再是懵懵懂懂的孩子,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所以母親的離去對她來説,無疑上天給了她一顆甜棗,又打了她狠狠地一巴掌,同時也斷了她一條路。為了祭奠母親,她寫下了八首哭母詩,這段痛苦的日子是詩陪她一步一步走了出來。

此後,葉嘉瑩與伯父、伯母及兩個幼弟一同生活,北京家中她是長姐,還要照顧兩個弟弟,她一下子長大了,懂得了責任是什麼,彼時淪陷區物質條件艱苦,度日很是艱難,但幸運的是,她情感並不孤寂,她還擁有賢惠慈祥的伯母,母親去世後,伯母就擔當起為兩家人做飯的責任,每當葉嘉瑩要幫忙時,伯母總推開她讓她去專心讀書。

走出母親去世的陰影后,葉嘉瑩把心思放在了學習上,因為才華卓然,容貌清麗,很快就成為了學校裏的名角兒,也就是在這期間,她遇見了人生的伯樂顧隨老師,1942年秋季,葉嘉瑩正值大二,在唐宋詩課程上,遇到了她生命中的貴人——恩師顧隨,顧隨既是她的文學教父,又是她的人生導師。

兩人成為師生關係後,因為共同的愛好,對詩書的追求,使得兩個人成為了高山流水之情,顧隨的授課方式飄逸自然,從不刻板,因為對詩詞有着很深得研究,所以很多東西信手拈來,葉嘉瑩成為了顧隨的小迷妹,顧隨也非常欣賞這個極具天賦的姑娘,所以經常一起討論詩詞,一起做文學研究,這段日子是葉嘉瑩最充實最快樂的日子。

感動中國觀後感3

方鋭至今仍清晰地記得陳陸提出的3個願望:提高待遇水平、改進老舊裝備、建立鄉鎮消防站。如今,前2個願望已基本實現,第3個願望卻成了陳陸的遺憾。

“教導員在建立鄉鎮消防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做了詳細的規劃。”方鋭説,陳陸之所以這麼想建鄉鎮消防站,是因為2018年龍橋鎮的一起火災。

2018年,廬江大隊接到龍橋鎮的一起火警,一名姓郭的村民家裏着火,接連燒了附近5户人家。大火被撲滅後,一名村民氣憤地對陳陸説:“你們消防隊在幹什麼?這麼長時間才來!”

陳陸立即道歉,見這名村民仍然氣憤不已,他讓這名村民坐上消防車,並告訴他消防車裏的水已經打完,現在是空車回消防隊,看看需要多少時間。

結果空車歸隊用了40分鐘,而這名村民也發現,陳陸他們從接警到到達現場,用時約45分鐘。事實擺在眼前,這名村民沉默了。

同樣沉默的,還有陳陸。方鋭説,這件事之後,教導員最大的想法,就是今年一定要建2個鄉鎮消防站,一定要解決第一時間撲火的問題。

説幹就幹,陳陸和方鋭立即找相關部門協調,着手建設龍橋鎮特勤消防站,併為盛橋鎮、羅河鎮、樂橋鎮、白山鎮的派出所採購了4輛消防車,作為消防執勤點。

廬江縣南北長67公里、東西寬54公里。廬江大隊在中間,但要到達遠一點的鄉鎮,需要1小時左右,對處置初期火情極為不利。

2019年3月,陳陸和方鋭代表大隊跟政府協調,在湯池鎮和同大鎮建2個鄉鎮消防站。“教導員利用鄉村學校、衞生院等老舊或廢棄的房屋改造成消防站,夠十來個人住,能停放2輛消防車。一旦發生火災,消防站能第一時間處置。”方鋭説。

2019年8月和10月,同大鎮、湯池鎮2個消防站分別投入使用,覆蓋10個鄉鎮。至此,廬江縣17個鄉鎮只剩7個未納入鄉鎮消防站覆蓋範圍。

“如果龍橋鎮特勤消防站建好,現有的廬城是主站,龍橋、同大、湯池是分站,正好對整個廬江縣實現全覆蓋。”方鋭説,陳陸設計得很周密,下一步他還想把同大、湯池2個鄉鎮的消防站升級為二級消防站,下面再覆蓋鄉鎮消防站,“可惜這個願望還沒來得及實現”。

“改制後,一些政策還沒有落地。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陳陸要建立鄉鎮消防站,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王勁峯説。

對此,劉書虎深有體會。“陳陸建立鄉鎮消防站是從零開始,要溝通的部門太多,困難重重。他也曾想過放棄,但想到對地方羣眾有益,他又笑嘻嘻地覥着臉讓我找相關領導協調。”劉書虎説,陳陸告訴他,要幹一點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事。

章傳友要到魏崗村工作時,陳陸叮囑他牢記入黨誓詞,做的事要對得起黨員這個身份,並讓他多瞭解貧困户的情況。

一段時間後,陳陸向章傳友問起貧困户的情況。章傳友告訴他,有一户貧困户養殖土雞,銷路不太好。

後來,陳陸用自己的錢,買貧困户的雞和蛋,卻始終不讓章傳友告訴貧困户。“陳陸説要幫忙找投資商,他犧牲之前,我們還一起謀劃這些事。”章傳友説。

誰也沒有想到,這場洪水帶走了陳陸,也帶走了許多他未完成的心願。母親再也不能在生日時收到兒子送的玉手鐲,妻子辦的海洋館年卡一次也沒去,兒子也收不到爸爸親手送給他的玩具消防車了……

7月27日,應急管理部批准陳陸為烈士、追記一等功。

殯儀館內,照片上的陳陸笑容温和、眼神堅定。劉書虎説,他們想為陳陸塑一座雕像,然而當他看到廬江人民自發穿上白襯衣、黑褲子,送英雄最後一程,千餘名社會各界人士在陳陸的靈柩前深深鞠躬、致以哀思,陳陸的戰友們像陳陸一樣仍然奮戰在抗洪一線時,他知道,陳陸在人民心中、在這塊土地上已經鑄起了一座豐碑。

感動中國觀後感4

山城村村民也是多年後才知道,他們敬重的這位生產隊長,不是一位普通的老兵。

孫景坤的“不普通”,被發現實屬偶然。

上世紀60年代末,為了給村集體創收,山城村一些年輕人到丹東市一家造紙廠幫着搬運舊書造紙漿,一些品相較好的舊書被他們帶回村翻看。當時十幾歲的張德勝對軍事感興趣,從中找到一本抗美援朝戰鬥故事集,名叫《戰鬥在朝鮮》。

翻着翻着,張德勝看到一篇題為《奮戰在危急情況下的副排長孫景坤》的文章,講述的是孫景坤在抗美援朝戰場上英勇殺敵的事蹟,附帶的人物照片看上去眼熟。

“孫景坤?這不是二大爺嗎?”家中排行第二的孫景坤被村裏晚輩尊稱為“二大爺”。張德勝趕緊抱着書跑到孫景坤家中,想問個明白。

時值中午,孫景坤剛吃完午飯,坐在炕邊。張德勝指着照片問他:“二大爺,這是不是你?”孫景坤沒承認也沒否認。識字不多的他跟張德勝説:“你念給我聽聽。”

張德勝一字一句地讀,孫景坤面色平靜地聽。直到聽見副連長支全勝的名字時,孫景坤神色一動:“是我。”

張德勝立刻從書本上抬起頭來。眼前這位他再熟悉不過的莊稼漢,這位他十分親近的二大爺,一下子變得陌生又高大起來。

張德勝像發現了寶藏一樣向村裏人宣揚:“二大爺老厲害了,在朝鮮戰場上是英雄。”

村裏人一窩蜂地來找孫景坤,打聽他在朝鮮戰場上的故事。可孫景坤從不多説,那本記錄他戰鬥事蹟的舊書也被他收在家裏。

那個年月,參軍打仗不是什麼新鮮事。時間長了,孫景坤這些戰鬥故事漸漸被村民遺忘。在村民眼中,孫景坤還是“孫隊長”。

1990年,丹東電視台記者到山城村採訪村裏種大棚蔬菜的新聞。採訪中有村幹部告訴記者,“我們村還有個戰鬥英雄”。在記者的“軟磨硬泡”下,已經66歲的孫景坤翻出一個包得嚴實的布包,拿出一枚枚獎章,將多年前的戰鬥故事娓娓道來。

很快,孫景坤的英雄事蹟在丹東市傳開。前往老英雄家看望慰問的人絡繹不絕,各種榮譽和表彰也紛至沓來。

孫景坤卻為之苦惱,向當初採訪他的記者“抱怨”:“你給我帶來麻煩哩!家裏總來人,我都沒時間下地幹活了。”

所有人都視孫景坤為英雄,可孫景坤最在乎的,是自己作為一名農民的本分。

感動中國觀後感5

2020年5月27日,有8名國測一大隊隊員參加的2020珠峯高程測量登山隊再次登頂世界最高峯,為珠穆朗瑪峯測“身高”。此時距離國測一大隊8位隊員同軍測、登山隊員一起實現中國人對珠峯高度首次精確測量整整45年。

這也是2015年尼泊爾發生8.1級地震之後,我國全面開展的首次綜合珠峯高程測量活動。登山隊員3次攻頂中,因遭遇大雪狂風兩次下撤。國測一大隊珠峯高程測量隊臨時黨支部在海拔5200米的珠峯大本營召開了“不忘初心、迎難而上”“遇到問題怎麼辦”兩次主題黨日活動。全體參戰黨員和隊員一起重温總書記回信精神,面向國旗、黨旗集體宣誓,立下戰書。

5月27日,攻頂隊員成功從北坡登上珠峯峯頂,並停留150分鐘,創造了中國人在珠峯峯頂停留時長新紀錄,實現人類首次在珠峯峯頂開展重力測量。

斗轉星移,新舊更替。改變的是測繪的技術和裝備,不變的是測繪隊員的初心和精神。

“雖然現在的測繪技術裝備比我們當時先進了很多,但是珠峯地區依然存在峭壁陡崖、冰溝暗河,隊員仍要面臨生與死的考驗。”85歲的老隊員邵世坤説。

“此次珠峯高程測量任務在極度艱難的條件下高質量完成,是在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精神指引下,我隊奪取的又一新的偉大勝利。”國測一大隊隊長李國鵬難掩激動。

5年前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給國測一大隊邵世坤等6位參加我國首次珠峯測量的老隊員、老黨員回信,充分肯定他們愛國報國、勇攀高峯的感人事蹟和崇高精神,號召全體黨員“在黨愛黨、在黨為黨,心繫人民、情繫人民,忠誠一輩子、奉獻一輩子”。

這5年來,從廣深港高鐵地下隧道建設到為大雁塔“體檢”,從服務雲南昭通高速公路選線到對內蒙古呼倫湖進行水下測繪……國測一大隊隊員生產作業區域覆蓋全國近30個省(區、市),人均野外工作時間近50個月,安全行車裏程近1000萬公里,完成了國家大地基準建設與維持、地理國(省)情普查、第三次全國國土資源調查等10餘項重大工程,承攬了200餘項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測繪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