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2年感動中國觀後感感悟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22K

2022年感動中國觀後感感悟多篇

感動中國觀後感感悟(一)

我認真的觀看了頒獎典禮全部過程,幾度眼眶濕潤。獲獎者,有為了國家核潛艇研製而隱姓埋名的英雄;有幾十年自己拾破爛,從沒有穿過像樣的衣服,卻把錢給了那些需要上學的孩子的老人;有的為親人、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堅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動了華夏兒女。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崗位上,他們堅守着一個信念,愛祖國,愛他人。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

他們雖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們卻充滿着微笑來到頒獎典禮舞台上。他們給國家、社會、他人帶來多麼大的正能量。觀後心理暖烘烘的。熱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圍很多人,有時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在這些人的事蹟面前,真應該好好想一想今後怎麼活着。

看着這些感動中國人物和他們的英勇事蹟介紹,看後我非常感動,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動,眼淚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他們的事蹟值得我去學習和深思。正是有了他們捨己為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才使我們現在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世界上母愛是最偉大最無私的,母親默默的付出只為能夠讓孩子過的更好,她從未想過你能回報她點什麼,她的一生都在為你擔憂和操勞,從來不會抱怨累,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母親媽媽我愛你!

今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動中國十幾年來伴隨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可歌可泣的人們,他們崇高的人格,為國為民的偉大理想和讓人淚不能止的事蹟都讓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還有許多!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有感動中國精神和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的努力奮鬥,中國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一定筆直又開闊,是一條光明大道!

感動中國觀後感感悟(二)

一年一度,觀看感動中國。開學前夕,接受精神洗禮。

人活着,要像錢偉長那樣,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要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勇敢地擔當起建設祖國的歷史重任。錢偉長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楷模,是科學家報效祖國的典範。作為國小教師,雖然談不上純粹意義上的研究學問,但是我們雙手托起的是祖國的希望。教書育人,培養棟樑,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

人活着,要像郭明義、劉麗那樣,做一個地地道道的好人。自己是一介平民,卻關愛着更為弱勢的貧民。超越了世俗的金錢觀,迴歸了做人的本真。以己度人,舉己全力,幫困扶貧。平凡的工作,不平凡的境界,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當我們為一點個人的利益而斤斤計較的時候,不要忘記這兩位本同我們一樣,甚至收入還不如我們的草根平民。不要忘記,人生的意義不在索取,而在奉獻。

人活着,要像王茂華、才哇、王偉那樣,舍小家顧大家。在困難面前,在生死抉擇面前,先人後己,出生入死,捨死忘生,盡顯英雄本色。中國,從來不缺這樣的英雄人物,正是這些錚錚鐵漢挺起了民族的脊樑,築起了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鑄就了中華民族引以為豪的華夏精神。

人活着,要像孫東林兄弟那樣,講一個“誠”字。一諾千金,人無信而不立,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尤其在這樣一個物慾橫流的功利社會,呼喚誠信、堅守誠信、以生命捍衞誠信,當看孫氏兄弟。

人活着,要像草原醫生王萬青那樣,義無反顧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人往高處走,不應成為選擇工作的準則,更不應成為獲取名利的不正當追求。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艱苦的地方去,理應穿越時空的隧道,響徹在追求公平公正的和諧社會。

人活着,要像軍人何祥美那樣,立志崗位成才。縱然司馬遷感歎李廣生不逢時,英雄無用武之地,但和平年代依然需要神兵強將。愛崗敬業,崗位成才,在當下社會更具廣泛意義的職業價值。把本職工作做好,做到極至,努力成為各領域裏的行家裏手,當是每一個人畢生的事業追求。

人活着,還要像孫炎明那樣,坦然面對有限的人生。也許經常跟死神打交道的人,更懂得生命的可貴。“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美國盲聾啞作家海倫·凱勒的名言;“今天不知道明天怎樣”,是身患絕症的孫炎明的口頭禪。笑對生活,愛灑有罪之人,以情動人,金石為開,拯救靈魂,贏得尊重。仁者愛人,人恆愛之,短暫的生命演繹精彩的意義,並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向感動中國的草根英雄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感動中國觀後感感悟(三)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昨晚落下了帷幕。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讓我們感動,令我們震撼,一個個感人的事蹟敲擊着我們心靈最深和最柔軟處,發出動人的感動之聲。《感動中國》,它使許多人熱淚盈眶,它譜寫了真、善、美的樂章。我相信,只要看了《感動中國》,每個人都會有所感悟。20_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王繼才、王仕花夫婦,他們的故事使我感動。

江蘇灌雲縣開山島位於我國黃海前哨,面積僅有兩個足球場大小。1986年,26歲的王繼才接受了守島任務,從此與妻子王仕花以海島為家,與孤獨相伴,在沒水沒電、植物都難以存活的孤島上默默堅守,把青春年華全部獻給了祖國的海防事業。

這是多麼的偉大呀!向王繼才、王仕花夫婦致敬。

感動中國觀後感感悟(四)

中央廣播電視總枱“感動中國”20_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央視一套首播,南陽市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國小教師張玉滾當選“感動中國”20_年度人物。這是“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活動舉辦17年來,第16位河南人獲此殊榮。

扁擔窄窄,挑起山鄉的未來;板凳寬寬,穩住孩子們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執鞭上課。艱難斑駁了歲月,風霜刻深了皺紋,有人看到你的滄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輕的心。他是張玉滾,是培養出22名大學生的山村教師。

“今天我願做十八彎山路上的一輪明月,來照亮孩子們的前程,希望孩子們用知識改變他們的命運。”為了改變山裏娃的命運,張玉滾一干就是17年。紮根黑虎廟國小17年,先後教過500多名孩子,培養出16名大學生。當地人把他的事蹟編成歌曲傳唱,感動了無數人。

鄉村教師,又苦又累待遇又差,只有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有一顆甘為孺子牛之心的人,方得始終,向張玉滾老師致敬。

感動中國觀後感感悟(五)

期盼已久的《感動中國20_頒獎典禮》終於在20_年_月_日晚在中央電視台一套播出了,認真的觀看了頒獎典禮全部過程,幾度眼眶濕潤。獲獎者,有為了國家核潛艇研製而隱姓埋名的英雄;有幾十年自己拾破爛,從沒有穿過像樣的衣服,卻把錢給了那些需要上學的孩子的老人;有的為親人、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堅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動了華夏兒女。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崗位上,他們堅守着一個信念,“愛祖國,愛他人。”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

他們雖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們卻充滿着微笑來到頒獎典禮舞台上。他們給國家、社會、他人帶來多麼大的正能量。觀後心理暖烘烘的。熱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圍很多人,有時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在這些人的事蹟面前,真應該好好想一想今後怎麼活着。

看着這些感動中國人物和他們的英勇事蹟介紹,看後我非常感動,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動,眼淚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他們的事蹟值得我去學習和深思。正是有了他們捨己為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才使我們現在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世界上母愛是最偉大最無私的,母親默默的付出只為能夠讓孩子過的更好,她從未想過你能回報她點什麼,她的一生都在為你擔憂和操勞,從來不會抱怨“累”,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母親……媽媽我愛你!

今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動中國”十幾年來伴隨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可歌可泣的人們,他們崇高的人格,為國為民的偉大理想和讓人淚不能止的事蹟都讓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還有許多!“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有“感動中國”精神和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的努力奮鬥,中國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一定筆直又開闊,是一條光明大道!

感動中國觀後感感悟(六)

今天,我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這次頒獎典禮中,有為了讓失聰的兒子接受正常教育,和兒子同桌16年的陶豔波;默默捐款二十餘年從不留名的普通市民張紀清;打擊暴恐分子囂張氣焰,被譽為沙漠“飛鷹”的新疆民警木拉提·西日普江……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十三年如一日,無微不至照顧癱瘓在牀的父親的孝女朱曉暉。

朱曉暉的父親在20__年患了瀰漫性腦梗塞,生活不能自理。她為了更好地照顧父親,辭去了工作。為了給父親治病,她將房子賣掉了,但依然欠下一身債務。她和父親便在社區的車庫裏安家,一住就是十三年。他們生活的來源是她父親每月一千餘元的養老保險,常常只能讓父親一人吃飽,她也有十餘年沒買過新衣服,生活的重擔使她才41歲就頭髮灰白……

她的故事,我忍不住問自己:“她在那麼艱苦的情況下也能將”孝“這個字的本意作出的詮釋,那我呢?”我想,我以後也要和她一樣孝敬自己的父母,盡一份孝心,做一個孝順的人,讓父母更快樂!

感動中國觀後感感悟(七)

當下這個社會正在不斷的高速發展着。很多人都在為自己的利益到處勞累奔波,有這麼一小部分的人,他們不為自己的利益而是為了他人,甚至為了他人的利益十分勞累,這些人在現在這個物質社會能做到這樣一應是多麼的偉大啊!

每個貧困的家庭後面説不定都有一個無私奉獻,只為幫助別人脱離貧困的人呢,他們默默無聞不為人知,只為他人能過上富足的生活。每個教學專業後面不知有多少老師們在背後研究。只為了讓學生們能容易的聽懂。學好每個無父無母的孩子,後面説不定都有一個好心人呢?他們讓你吃得飽穿得暖,卻不出現在你的。這樣可愛的人啊,他們為何有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而別人沒有呢?因為啊,他們有錢有條件,有些人也許想幫忙卻幫不上,也不能説別人沒有奉獻精神,對吧?我敢肯定,如果中國和別的國家打仗,只要是中國人,就肯定會無私的奉獻出自己的生命,保衞保家衞國。

擁有奉獻精神的人物有許許多多,他們都有一顆悲天憫人的慈悲心懷,能做到這一點人盡皆知的烈士,雷鋒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是他的一生過得十分精彩,他幫人無數。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事,他都能幫忙一一解決,他的這種精神是真是無私而又偉大的啊。一位大學博士退休30年來。人堅持每天到實驗室做實驗,研究他一生所熱愛的化學課題,給學生們傳頁授課。

老師可謂是無私奉獻的主要人物,他們辛辛苦苦拿着少量的工資。將自己擁有的知識全部教給學生,而我們學易失敗的師傅他們教技術時總會長一手,怕自己這個師傅餓死。而老師就不一樣了,他們無私的將所有的知識交給我們,只是希望我們能夠成才,這是多麼偉大啊。還有長江引航中心大倉引航員盧萍,是改革開放以來全國首批航海專業女大學生之一。她們有些人可能寧願自己清清苦苦一點,但是一定要讓那些生活艱難的人過得好起來,他們這種精神應該永遠傳遞下去。

無私,簡單的兩個字,卻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他們所代表的含義,希望在以後的生活裏我們都能無私一點,該多好啊。

感動中國觀後感感悟(八)

奉獻,是一種精神;奉獻,是一種態度;奉獻是一種人生價值觀。人本性就貪,貪玩,貪吃,貪睡,貪財,然而在這種人的本性裏,卻有一種更為高尚的存在,那就是奉獻的人。

奉獻的人樂於助人,捨己為人,不顧自己只為他人。古往今來,這種人真的是數不勝數,例如我們古代唐代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他的一篇文章《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他即使在受到那麼多的挫折之後依舊想的不僅僅是自己,而是天下和他一樣的貧寒的人,他希望可以有高大的房子給那些貧寒的人住,到那時候,他即使被凍死了也心甘情願。這是多麼崇高的情懷,換做我們每一個人身處在杜甫當時的時代社會裏,我們誰都不會保證還顧得了別人。

在例如現代的袁隆平先生,他一個人卻解決了世界人民的口糧問題。難道説他一個人真的不夠吃嗎?不是的,他發明秈型雜交水稻的時間實在1973年,那個時候正是_的時候,他不忍心看到那麼多的老百姓被活活餓死,所以他每天工作在田地裏,他去研究,當他終於成功的那一刻,他拯救的是世界上所有的老百姓,他的貢獻是巨大的。同樣,如果把我們中任何一個放到當時那個社會環境裏,我們真的會和袁隆平先生一樣,想到那些吃不飽甚至被活活餓死的老百姓嗎?

奉獻是一種品質,更是一種精神,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革命戰士都在為擁有它而快樂,我們要學會奉獻,捨己為人,社會才會更加美好,讓我們將奉獻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