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電影《人生》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8.07K

電影《人生》觀後感【精品多篇】

電影《人生》觀後感 篇一

講得是早幾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種扼殺人們生命強手的疾病:“非典”,內容講的就是關於疾病的傳播和麪對這種疾病時醫護人員的各種心理。

這種疾病不但傳播速度快且範圍廣,因此受到這種疾病感染的人逐漸增多,死於這種疾病的人也不少,包括醫院裏的醫護人員,使得醫護人員對此產生了恐懼感,在抗非典期間,有幾名醫護人員相繼倒下,有名醫生見狀,怕自己被感染所以申請調職,但遭拒絕,最後他也真的被感染了,另一名護士在照顧他時,他叫護士在未被感染之前去辭職,以免造成同樣的後果,在醫生的勸告下和在非點面前,她有點猶豫不決,是否真的應該辭職呢?如果每個醫護人員都像她一樣在病人急需時辭職的話,誰來搶救病人呢?

最後她沒有辭職,而是選擇與非典對抗下去,因為她明白,作為醫護人員就要為病人服務,與病人共存亡,是啊!人是有血有肉的,更是有感情的,包括醫護人員,別的不説就説在非點期間吧,當病人躺在病牀上呻吟時,何不擔心自己再也不能站起來與家人朋友團聚?

正因為這樣,為了能讓病人重新站起來,醫護人員才日以繼夜地為病人解除痛苦此時,你又何曾想到其實醫護人員也是想家的,他們也有親人也要團聚,因為責任的存在,使得他們沒有因此而放棄救護工作,寧願用自己離開親人的痛苦來換取病人的健康,這是何等的偉大?

在這裏我開始自問,自己讀的護理專業是不是一個錯誤的選擇?我們都知道,作為一名醫護人員,危險的潛在性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更應該明白,無論幹什麼都是有危險的,視情節的輕重罷了,既然這樣,與其埋怨自己錯誤的選擇,不如努力幹下去,堅持到底,勝利始終都是屬於自己的,遇到困難,臨陣退縮,在醫學方面就等於扼殺了他人生命的同時也扼殺了自己的生命,作為醫護人員就有救護病人的責任,並不能為了保存自己而去扼殺他人的生命,最後,在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終於戰勝了非典,給自己的職業生涯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附:電影的觀後感怎麼寫

要“會看”電影

要寫觀後感,首先要“會看”電影。也許有人會發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聾,誰不會看電影?可是為什麼許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説寫出感想了。因此,老師在此提醒各位同學在看電影時要“投入”,要讓自己沉浸在影片所營造的情感世界裏,與主人公同悲歡、共休慼。同時,還要並用眼、耳、腦各種感官,留意細節。

所謂細節,就是影片畫面中對錶現對象的局部或細微的變化進行精要細緻的描繪。細節包括人物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道具的運用,色彩的調度,聲音的變化等。典型的細節對展現人物性格、設置懸念、推動情節發展都起着積極作用。觀眾觀看影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視聽享受的過程,既是視覺美感逐漸積累的過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斷深化的過程。只有聚“睛”會神,我們在觀看時獲得的感受才能愈豐富、強烈,對影片內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徹,寫觀後感就更有基礎。

要將重點放在一個“感”字上

寫觀後感,要從自己觀賞影片的感受出發。可是,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應強調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佔影片主要內容的五六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敍述,更不要什麼細緻的描寫。

感”是重點,不等於離開“觀”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脱離了原片,説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如觀了《火燒圓明園》,有的同學“感”與“觀”內在聯繫不緊,有的根本無聯繫,他們寫了一下影片內容後,就寫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如何在中國燒、殺、搶。抓不住影片的主題思想。有個同學在題為《落後就要捱打》一文的結尾時這樣寫到:影片中那幾根石柱至今還挺立在圓明園的廢墟上,彷彿在警示人們“落後就要捱打”,我們作為新中國的接班人,一定要學好本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在這段結尾中,作者再次將“觀”到的“幾根石柱”抓住,發表“落後就要捱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體,使“感”發於“觀”、“觀”服務於“感”。

要聯繫實際而“感”

要寫好觀後感,就該聯繫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這裏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觀後感屬於評析性的議論文一類。電影觀後感,即對影片發表評論,抒發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它又有別於影評:影評--重在“評”,在挖掘了主題之後,應當對主題的成功與否、主題的表現所依賴的環境是否真實,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現實生活以及電影語言的運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開評價與論述;觀後感--重在“感”,表達方式以抒情、敍述為主,內容多為電影對觀眾的啟發,觀眾看了影片後的感想等。

電影《人生》觀後感 篇二

意大利電影《燦爛人生》一共6個小時,從1960年的羅馬一直演到20xx年。好事多磨,好電影多漫長。

如果你不是一個耐心的小孩。不推薦觀看。如果你在看《美國往事》的時候哈欠連連。推薦你直接去睡覺並做個好夢。

看完後,我的視覺感受是:意大利真是藏匿在人間的天堂。即便沒有一處有霓虹燈和高樓大廈,有的僅是斑駁的磚塊壘成的高牆,小石子鋪成的鄉村路,白色油漆掛出的真正的平房,當你看到一個普通的人家能擁有藍色絲絨一般漂亮而耀眼的大海圍繞的居住環境,娛樂生活是在極具質感的圖書館裏進行閲讀,年輕人的理想不是買車買房而是探求人生真正的意義和如何貢獻,教授對學生的評判標準不是分數而是對人類富有多少同情心,每個個體即便道路坎坷崎嶇但依然能夠堅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信念時,你就意識到,那裏為什麼美好。為什麼比這裏美好。只是教授對A等生尼古拉説:如果將來有機會,請一定要離開意大利。這裏很美,但沒有希望。

馬迪奧自殺了。在新年之夜。在漫天煙花綻放的一瞬間。自殺的姿勢就像在熟睡中翻滾了一次身體。他作為哥哥尼古拉[]的對立面和相似面,作為一個疑似同性戀患者,作為一個失敗的治亂警察,作為精神病少女左珍的初戀情人,作為社會變革的犧牲品和祭祀品,平靜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馬迪奧以及羅馬的終點,都是尼古拉,也只能是尼古拉。尼古拉就像一個可以變形的紳士,可成方可成圓,但最終還是一個紳士。馬迪奧不同,他只有一種形狀。敏感而暴力。他順應一切規則,又拒絕一切強加。他如此冷酷卻熱愛閲讀,隨時丟下書本又隨時撿起,隨時爆發又隨時平靜。但你能説他不夠浪漫嗎?他教萍水相逢的女攝影師去打保齡球,送她他從脖子上取下來的項鍊,在下雨天的汽車裏讓她後來甘願為他生養了一個孩子。

他就是這麼神奇。分裂成兩個人。作為虛幻尼古拉的時候,選擇去戀愛和做工程師。作為真實馬迪奧的時候,選擇拒絕所有無論正面或者反面力量。他的身體裏不斷分泌着瘋狂的激素。一面灰暗一面彩色。一面湖泊一面寒山。一面尼古拉一面馬迪奧。而無論哪邊爆發和變形,他都只能選擇去努力平衡。而平衡的不僅僅是他自己的身體,也是整個意大利。

電影《人生》觀後感 篇三

事實證明,編舞水平高不代表導演水平高,《舞出我人生》的賣點之一就是它乃著名編舞安妮·弗萊徹首次執導的舞蹈題材電影。理論上,本身就是舞蹈的行家,導舞蹈電影那還不是手到擒來嗎?可惜事與願違,居然整出這樣一部平淡無奇的電影。

在許多舞蹈電影裏,舞蹈類型也是一種劃分階級的符號,比如芭蕾、社交舞,通常代表中產階級的趣味,狂放自由的街舞則往往和不良青少年有更密切的聯繫,《舞出我人生》亦未免俗,家世良好的女主角諾拉就是芭蕾舞學校的高年級學生,而男主角泰勒則是典型的不良少年,從未學過舞蹈的他卻是街舞高手。

好了,不用我再多説,熟悉這種題材的人基本都會猜到,這兩個人一定會因為某些原因走到一起互相學習對方的舞步,並且毫不奇怪地戀愛上。然後一定會有一個重要表演或者比賽,在比賽前他們一定會鬧翻,但是在比賽開始前最後一分鐘他們又一定會言歸於好重新搭檔舞驚四座。

其實這都不打緊,每一種類型的電影都有自己固有的套路,這些套路是為了展現這一類型的主要賣點而產生的。舞蹈電影中常見套路的存在主要是方便一開始主角們各自展示不同風格的舞蹈,然後他們開始接近,舞蹈的風格就會產生融合,最後的攜手合作則是展示完全不同風格的舞步在融合之後的成果。將這種套路玩得出神入化的舞蹈電影有很多,比如在中國大陸掀起過霹靂舞風潮的《Breakin'》(霹靂舞)、以及《獨領風潮》結尾的三人探戈就是代表。

情節簡單沒關係,舞蹈才是重點,就像上湯白菜,普通的白菜澆上精心煉製的高湯,才成為美味,舞蹈電影裏,簡單的情節是通街賣的白菜,舞蹈是獨家煉製的高湯,高湯如果不到家,那這道菜就成了淡而無味的白開水煮白菜了。

《舞出我人生》最讓人不滿的就是它枉自由一個著名編舞當導演,可是舞蹈完全沒有高湯的韻味,除了最後一場舞蹈尚可一看之外,其他的舞蹈編排了無新意。女主角諾拉學的是芭蕾,但絕大多數時候她只是動動手臂、旋轉幾圈、以及和男伴配合時有比較驚險的託舉,但是卻沒有一段體現芭蕾舞者身份和氣質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完整舞蹈,反倒是泰勒的街舞小子氣質影片裏不惜筆墨,給了他不少表現的機會。

諾拉和泰勒在港口邊的陽台上共舞,在逆光裏兩人越靠越近,給人看到的只是少年男女自然的彼此傾慕---如果這是普通言情片,已可算及格。但這是舞蹈題材的電影,在這個電影類型裏,舞蹈是無聲的對白,導演如果只是像其他類型的電影那樣動用光線、音樂和氣氛渲染來敍事而不是讓舞蹈説話,那是非常遺憾的。這一段男女主角的肢體語言和舞步編排沒有給人留下任何印象,其他的很多場次裏舞蹈語言的表達力也很薄弱,至少不像《獨領風潮》裏幾場舞蹈的激情四射,情緒飽滿。

《舞出我人生》唯一可看的最後一場舞其實編排上比重也有些失衡,重點完全是放在泰勒身上---也許是為了説明舞蹈終於讓一個混日子的不良少年有了追求?但是劇情一開始就説明了,這場演出對諾拉的舞蹈事業才是至關重要的,要突出泰勒沒關係,不能在諾拉的身上偷工減料啊。台下坐的演藝經紀人居然就能從一場主次不分的表演裏看出諾拉的水平(欣賞泰勒倒不稀奇),然後邀請她到自己公司工作,也許專業人士眼光獨到吧,但對大多數普通的電影觀眾而言,要在這場表演裏對諾拉的舞技驚豔實在困難,説服力太弱。

這部電影最大的受益者應該是扮演男主角泰勒的查寧·塔圖姆 (Channing Tatum),這是他繼《足球尤物》(She's the Man)之後在電影方面又一個比較重要的演出,據説安妮·弗萊徹拒絕用替身,所以查寧·塔圖姆的的確確本身就是會跳街舞的,而至少最後一場舞蹈確實能看出是他本人在跳,而且跳得很不錯,怪不得今年的“年度突破性表演獎”(Hollywood Life's 6th Annual Breakthrough of the Year Awards)獲獎名單裏也有他。

PS:這個片子,如果不是看帥哥,基本可以只看看快結束的那場舞蹈表演,然後看看它的主題歌MV就行了,主題歌MV倒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