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育類影片死亡詩社觀後感1000字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35W

教育類影片死亡詩社觀後感1000字由本站的會員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以下4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教育類影片死亡詩社觀後感1000字

第1篇:教育類影片死亡詩社觀後感1000字

這篇教育類影片死亡詩社觀後感1000字範文是我們精心挑選的,但願對你有參考作用。

我一直對中國大陸以外的教育很好奇:別樣的文化下、別樣的社會形態下,人是怎樣成長的?於是,看電影,得到一些瞭解。即便是看其他題材的電影我也不由自主地會留意於學校教育的內容。

《死亡詩社》,果然名不虛傳,很吸引我,一遍又一遍地看。那些動人的場面深深留在腦海裏。影響最深的是基廷老師領着男孩子邊踢足球邊誦讀詩歌。

“無論戰鬥勝利與否,都要迎着敵人英勇向前“,男孩在他的大聲敦促下喊出詩句,把球大力開了出去。

“要做一個世界水手,駛向所有港口”,

“要做生活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爬上絞架,迎着槍口,要面不改色“;

“從今以後的生活,增添了詩的樂趣“;

男孩們一個接一個喊着基廷給他們的紙條上的詩句,並把球開了出去。

在這個過程中,對於放不開手腳的男孩,基廷敦促着:”大點聲,蓋住音樂,我聽着不夠英勇!“”來吧,先生,感情充沛點。“同時脱掉了外套,參與到了踢球。男孩們一開始是拘束的,到後來領悟到老師的用意,藏在身體裏的活力迸發出來。

此情此景,令我暗暗叫絕,這老師怎麼想出這樣契合學生們成長的絕招。孩子們在老師的啟發下顯現出了無窮的活力。喊出詩句的同時,男孩們理解了老師的用意,詩歌的意義在踢球中自然顯現,誦讀的本真在少年揮灑激情中體現。詩歌的意義——靈魂迸發出的歡歌。誦讀——身心的奔放,絕不是紙張上文字的那份單薄。那一刻,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如神一樣的澄澈英勇。

基廷還鼓勵他的男孩們站在桌子上並告訴他們換個角度看這個世界會很不一樣,男孩們一開始遲疑着,從來沒有成年人這樣引領過他們,到後來嘗試着站在桌子上俯視,他們站在上面的時候自然表現出一種自信、神氣;基廷在中庭場中以走路的形式讓大家明白一致性,同時也要大家保持個性,還鼓勵學生不要害怕恐懼,要樹立信心。

一幕幕,基廷以他最真誠的的心靈引導男孩們更接近內心,引領學生感受真正的精神的成長。

基廷何以能做到這樣動人?是他的真誠。誠之者,天之道也。誠之者,教之道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不精不誠,不能育人。不誠,不會體察到學生需要什麼,不會辨析要教給孩子什麼。不誠,只能是傳聲筒,沒有教育力量;不誠,老師僅僅是所從事一種職業,並不能履行其真正的職責。

韓興娥是真誠的,她認為學語文要有豐厚的積累就領着孩子這樣學語文,她所做的絕不為成名。雷夫是真誠的,否則無法參透真相。他的奇蹟是真誠面對教育面對孩子的成長創造的奇蹟。我們第一線的老師應該真誠的面對學生,想想自己能給孩子們什麼,而不是疲於應付各種理念,投機取巧迎合某種趨向。這個過程中,要忘了自己,才能全力以赴。

我要做的是什麼?每一節課面對二十五名學生,我要做什麼?做什麼,可以稱得上是一名老師?我開始真誠地思考這些問題。

第2篇:教育類影片死亡詩社觀後感1000字

給你一篇教育類影片死亡詩社觀後感1000字的寫作範例,你可以參考它的格式與寫法,進行適當修改。

《死亡詩社》的劇情並沒有很大的跌宕起伏,但是卻讓人感觸良多。首先是在電影開始的那一幕,學校的校長在講學校的豐功偉績,然而卻看不到新生臉上有一絲的興奮。在一位家長向校長囑咐一些自己孩子的狀況時,校長的那種冷漠、不耐煩令人唏噓。

其次,尼爾的爸爸阻撓尼爾參加自己喜歡的興趣小組,這令人很不解。學習,本應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父親卻僅憑自己的感覺認為孩子的課外活動太多而擅自幫孩子決定退出哪一個。我認為,父母應當尊重孩子的想法,或許先與孩子交流自己的想法、給孩子一些建議,再讓孩子自己權衡利弊、自己做決定會更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喜歡的事情,父母並不是完全瞭解孩子。同時我認為父母只是起到了一個引導的作用,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對未來的期望強加到孩子身上,而是幫助孩子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

再者,我對基廷老師的做法感到佩服。基廷老師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打開了學生的新視角,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敢於表現自己、表達自己的觀點,去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雖然這些改變對學生而言是好的,但是卻引發了不好的結果。基廷鼓勵尼爾遵循自己的內心,去表演戲劇。我本以為尼爾的父親看到自己孩子的出色演出時會改變他原有的想法,讓尼爾去追求自己喜歡的事情。但結果出乎我的意料,尼爾的父親要尼爾轉學,一定要讓尼爾當上醫生。尼爾很好告訴父母自己的感受,然而尼爾的父親並沒有想要聽的意思。尼爾在家得不到基本的尊重,沒有人在意他的感受是什麼,他想要做什麼。父親一直把認為好的東西強加給尼爾,卻不管尼爾是否想要是否需要。最終尼爾選擇了飲彈自盡。這讓我想到早些時間的一個新聞“有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有些時候,父母覺得是為孩子好,認為孩子長大後就明白了,但有的時候這種“好”會適得其反,反而會害了孩子。由此也可以看出,打破陳規去教學固然是好,但是可能也需要考慮如何才能更好地去改變,如何改變才能讓學生更願意學習的同時又可以讓家長接受。

除此之外,最令我感到莫名其妙的是、心寒的是,尼爾死後,父母並不是反思自己是否做錯了些什麼,卻把錯都歸咎與基廷老師。尼爾的父親並沒有察覺到尼爾理想破滅時內心的絕望,沒有一刻考慮過尼爾的感受。最終基廷老師被學校解僱了。

但令我感動的是,基廷老師收拾好東西走的那一刻,“死亡詩社”的成員陸陸續續地站起來喊着“Oh,caption,my caption!”。這讓我感受到了學生對於基廷老師的尊敬以及他們的自信、力量,體會到了學生們的成長,態度的轉變。

這部電影讓我更多地去考慮父母、孩子、老師之間的關係,父母要如何聽孩子説、孩子要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老師要如何去教學生,這一直都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問題。

第3篇:教育類影片死亡詩社觀後感1000字

下面由本站的作者為你提供教育類影片死亡詩社觀後感1000字的寫法。

看完《死亡詩社》心裏有種説不出的味道。當看完結局時眼淚已從眼框中流出來。心裏有種莫名的痛,莫名的想大哭一場。為尼爾的死感到可惜,感到心酸,感到迷茫。尼龍的死到底是誰的錯,是基廷老師,是他父親還是誰呢?

當我們回頭看時,我們能夠看到的不僅僅是社會,學校的問題,還有家庭教育的問題所在。裏面講述了尼爾本來是一個熱愛演戲的孩子,由於家裏的關聯,他父親只想他成為醫生和律師,因此在學校的一傾活動也不能參加,明顯他的父親是專制型的父親,我們能夠去責怪他的父親,但他父親只是想他的夢理在他的兒子能夠實現,而且認為那才是對他最好的,進入這所學校也是花了他很大的犧牲才進去的,他只期望他的兒子在這所學校裏面學習,然後上大學,對於兒子的興趣,卻一無所知,每一次尼爾想知訴父親自己的心裏的想法,當看到父親的冷漠的眼神,他把自己想説的話又吐下去,正因他自己講了也白不講,他還是演繹他的孝順兒子,正如這樣,才導致後面的杯具的發生。從中我們能夠看出家人和自己孩子的溝通顯得尤其重要,尊重孩子的愛好,瞭解孩子,並且發展孩子的愛好,讓其他們健康的成長。這方面我們要進行反思,不然下一個尼爾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在我們孩子的身上。重視家庭教育,呵護你的孩子健康成長,讓你的孩子在自己的愛好上發展。這樣他才會活得快樂,活得有好處。

另一方面,基廷老師是一位好老師,“及時行樂”是他的教學,他的教學讓學生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主見。教學方法與眾不一樣,同學們在他的課堂上不僅僅簡單而且學到很多的東西。讓學生彷彿重生,但在那種環境下,也許很多時候都是無奈的,正因社會是這樣,是無法解決的,也是一時無法改變的,這不是基廷先生的錯,他是一個改革者,一個創新者,只是有時有些事也是很無奈的,他也不想這樣,他只是想自己的學生能有與眾不一樣的想法,但卻想不到他的觀點對學生產生這麼大的影響。諷刺了當時的`社會的黑暗,讓人活在一個被安排的生活中,根本就一點自由也沒有,也許尼爾的自殺讓他得到了解脱,得到了自由。

這種現象在我們當今社會上也都存在着,我們為了孩子的將來,根本就沒思考到孩子的愛好,從小讓他們學習鋼琴,畫畫,星期天都不放過,讓他們從小就成為小大人,他們沒了童年,沒了樂趣,只會成為生活的奴隸。而他們並不開心,而家長往往以愛的名義來作為理由,其實他們是在以愛的名義來傷害着他們的孩子。尊重孩子才是對你孩子最好的方式,也是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這比整天學習還重要。

第4篇:教育類影片死亡詩社觀後感1000字

本文是本站網友推薦,並由本站編輯整理的教育類影片死亡詩社觀後感1000字範文精選,僅供參考。

所謂經典必是值得人們反覆温習的,《死亡詩社》就是這樣一部能引起育人者反覆思慮的電影。

自由與規則之間似乎總是一對矛盾。就如同電影中的校長,他所象徵的就是一種規則。而深受學生喜愛的基廷老師則是自由精神的體現。從電影所要表達的主旨來看,似乎更加青睞與頌揚基廷老師的自由主義精神,甚至會讓人產生一種誤解,自由和規則是完全對立的。但其實規則與自由之間是應該能夠找到一種平衡點,從而達到對立統一的狀態。當然,乍看之下,基廷及其學生的所作所為相對傳統來説是叛逆的,但這種叛逆行為本身並不是對所有規則的否定與反叛,而主要集中於對教育中僵化、禁錮人的思想部分的抗爭。比如撕去教科書前言部分的那段場景,基廷所要學生們撕去的並不是文學藝術作品本身,而是要學生們撕去抑制學生想象力的封條。

社會需要規則,學校也同樣需要規則。遵守規則既是一個社會、集體正常運行的保證,也是人的基本品質的反映。正如上海世博會,我覺得留給中國人最大的精神財富,可能正在於培養了中國人的規則意識。甚至有人開玩笑的説,經過世博會之後,中國人不但懂得排隊,而且還能排9個小時的隊了。這些規則不僅不影響人們思想自由的發揮,而且更是保證了每個人個性思想、創新精神的拓展。

但是我們應該注意區分的是,校長所謂的規則並非我之前所講的規則,他只是在假借規則這一名詞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比如最後男孩之所以要自殺的原因,並非是他觸犯了什麼清規戒律,而只是因為他沒有走家長、學校給他規劃的那條“經濟仕途”而已。為了自己喜愛而終究因為現實中重重壓力之下不能得到的戲劇表演,他選擇了自殺。因此校長所代表的是保守和守舊,特別是在精神層面上對學生的個性進行抹殺。他對學生的教育只是將學生通過一個標準化的流程,輸送進名牌的大學。他所要維護的已經不是學生這個受教育者本身,而是他所賴以生存的學校的名聲。

與其説他在培養學生,還不如説他是在生產一件件待價而沽的商品。回想當下社會的種種教育問題,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我想這可能才是這部電影所要帶給我們的一些值得考量的東西。當然教育的問題歸根結底是一個社會問題,它是整個社會發展狀態的真實反映,這些問題的產生我們不能簡單的歸咎於某一個具體的個人,甚至於我們有時候明知存在問題但是還要迎合它,因為我們確實真實的活在一種還不完善的規則之下。看來,規則這個名詞本身是沒有好壞的,只是我們需要去創造更加適合人類發展的規則,而自由恰恰是實現這些的催化劑。

本站的小編希望以上4篇教育類影片死亡詩社觀後感1000字範文能夠幫到你,當然,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看更多教育類影片死亡詩社觀後感1000字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