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脱貧攻堅工作個人事蹟心得感悟新版

欄目: 工作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03W

脱貧攻堅工作個人事蹟心得感悟新版由本站會員“elanw”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作用。

脱貧攻堅工作個人事蹟心得感悟新版

只有腳踏實地去做好脱貧攻堅的每一件事,為貧困鄉村和貧困户做好自己應做的工作,才是對自己多年鄉鎮扶貧工作堅守的最好詮釋,才是自己人生旅途中最美的風景。一起來看看脱貧攻堅工作個人事蹟心得感悟最新5篇大全,歡迎查閲!

 脱貧攻堅工作個人事蹟心得感悟1

“家鄉是個寶,不能讓鄉親們守着好資源過窮日子。”_自治縣_鎮_村返鄉創業農民工_將多年打工積蓄悉數投入,回鄉流轉土地搞起了紅肉蜜柚種植,不僅自己拓寬了致富路,還吸引和帶動了周邊農户也走上致富的新路子,昔日農民工成了致富帶頭人。

在_鎮_村_的果園裏,一米多高的果樹上掛滿了碩大的紅肉蜜柚,看着着實喜人。但這僅僅是_紅肉蜜柚種植的一小部分,據她介紹,不遠的幾處山頭也全是她的紅肉蜜柚種植基地,再等上一兩月就可成熟銷售。

多年前,為尋求生計,_夫妻二人去到了省外紅肉蜜柚大型果園務工,熟練掌握了柚子種植經營的技術和經驗,同時也攢下了不少錢。_年,_從外省帶着幾十株紅心蜜柚回家鄉試種成功後,於是與丈夫將外出打工積累的100多萬元資金全部投入發展起了紅肉蜜柚種植,不僅為自己開啟了致富門,也為當地羣眾務工找到了出路。

果園基地建起來後,解決不少農户務工需求,但_並不滿足於此,想着鄉親們不能守着好資源過窮日子,_下決心要帶領周邊羣眾大幹一番,帶動家鄉發展。説幹就幹,_立即動員周邊農户種植,帶動了全村6個自然村寨10個村民小組種植紅心蜜柚。針對想發展沒能力的貧困户,_自己育柚子苗免費贈送,為貧困户發展帶去了希望。

現如今,_已帶動_鎮及其它鄉鎮的紅肉蜜柚規模化種植,帶動農户40户,精準扶貧30户,擴大種植面積1200畝,解決勞動就業100餘人。

脱貧攻堅工作個人事蹟心得感悟2

_年_永輝超市積極參與_市對口_、_、_三個區縣的扶貧工作,其中黨委書記李國同志負責_扶貧工作相關事宜,共計投入400萬元。自工作以來,李國同志認真貫徹_市市委關於“堅決打好全市扶貧攻堅戰”的精神,認真履行扶貧開發方針、政策與措施,通過深入調查對口幫扶村,有針對性地實施了多項扶貧開發工程,依次解決對口幫扶村民眾的生產生活困難,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也得到明顯改善,使民眾生活水平得到提高,逐步走上脱貧致富之路,幫扶效果顯著。

以為民謀福為動力堅持積極參與

李國同志在認真學習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扶貧開發系列精神基礎上,深入學習、領會_市扶貧工作一系列部署,將扶貧理論轉化為科學生產力,認真積極參與扶貧相關工作,對永輝超市對口幫扶_的扶貧工作做了具體的分工,並與_縣幹部羣眾面對面交流溝通,深入對接鄉鎮、村組進行實地調研走訪,和鄉鎮、村組幹部座談,與幫扶對象進行零距離交流,對接具體幫扶事項,共商幫扶措施。持續跟進幫扶項目的後續事宜,確保幫扶工作順利完成。

以實地調研為基礎開展扶貧項目

李國同志一直堅持深入對口幫扶村進行實地調研工作,認為這是打好打贏扶貧攻堅戰的基礎。他深入_縣調研,從_縣三河鎮獨特的地形地勢以及氣候條件出發,結合當地貧困村民的實際情況,對幫扶_縣脱貧致富的計劃作出了具體安排:為三河鎮白玉村建立長毛兔養殖場;為三河鎮萬壽寨村建立獼猴桃生產基地、並且為了保障萬壽寨村獼猴桃能順利打出市場,還建立了獼猴桃凍庫;親自慰問貧困黨員,給他們帶去了黨和政府的問候語關懷;針對萬壽寨高山貧困村民生產生活困難的情況,幫助他們進行了生態扶貧搬遷。通過深入各對口幫扶村實地調研,李國同志實施了符合對口幫扶村迫切需要的幫扶項目,在改善村基本生產生活環境的前提下,更是發展了適宜的產業經濟,從根本上解決了貧困村民的貧困根源,為他們提供了脱貧致富的“長遠之計”。

以廉潔自律為保障打好扶貧攻堅戰

打好打贏扶貧攻堅戰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_永輝超市特設立專項資金400萬元用於_扶貧工作。李國同志總領負責_永輝對口_的扶貧工作,作為一名中共黨員,在各方面以黨章黨規嚴格要求,他嚴於律己、廉潔自律、處事公正,親赴對口幫扶村實地調研,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到都是用到實處、花到貧困村民身上,始終堅持解決貧困村民的實際問題,誠心誠意為貧困村民謀福、盡心盡力做好扶貧工作。

在未來,李國同志將繼續作為_永輝致力_扶貧工作的負責人,充分發揮永輝農業產業_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堅持以實地調研為基礎,提高貧困村民生產生活條件,一手牽農民、一手牽市民,在對口扶貧區縣有效推進“農超對接”,解決貧困村民賣菜“難”的問題,堅決打好扶貧攻堅戰。

脱貧攻堅工作個人事蹟心得感悟3

一腔熱血傾注扶貧

“一直以來,我都把扶貧當作一項事業,而不是任務。扶貧是我的責任。”説這句話的人,是_區棗林鄉扶貧工作專職人員_。作為一名扶貧工作者,從_年建檔立卡工作開始,他就擔負起全鄉建檔立卡精準扶貧工作。

棗林鄉地處_區西山地區,下轄22個行政村,76個自然村,總户數4720户。建檔立卡工作中,根據精準扶貧要求,該鄉共識別出18個貧困村4個插花貧困村,貧困户1350户3036人,貧困發生率為29.91%。山一家,水一家,扶貧要去每一家……作為一名鄉鎮扶貧工作者,不像第一書記那樣直接面對貧困户,但是鄉鎮工作9年,_更瞭解農村、更瞭解貧困户。他自始至終一直在扶貧工作上,對扶貧政策的理解和執行更加熟練和精準。

爭當脱貧攻堅的“排頭兵”

自_年扶貧工作開展以來,_一心做好本職工作,廢寢忘食、夜以繼日撲在工作上。由於棗林鄉貧困人口多,這一重要的工作不僅工作量大、繁瑣,而且要求嚴格。但是_在扶貧工作人手不足的時期,依然能獨立圓滿的完成任務。“有時候去得太遠了,傍晚只能到村裏借宿,住在農户家或者空置的宿舍裏,晚上經常停電,黑黢黢的,當時覺得有些害怕,但是現在回憶起來也沒什麼了。”_笑着説。由於表現突出,由2018年3月,?_區政府授予_?“扶貧工作先進個人”。

在具體工作中,_悉心指導第一書記,鄉村兩級幹部開展工作,學以致用,積極爭當基層一線脱貧攻堅工作的排頭兵,努力做到了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工作“兩個百分之百”。

扶貧統計做到精準化、具象化

在建檔立卡和大數據信息採集錄入工作中,為了讓識別結果和信息更加準確,_通過認真研究操作數據採集系統來查找工作中有可能出現的問題,通過“一天兩會、一培訓一指導”高強度集中指導和一對一輔導相結合,全鄉在建檔立卡扶貧開發信息錄入工作中始終走在全區前列,高質量率先完成扶貧開發信息系統工作,使全鄉信息平台建設精準指數達到90%以上,致貧原因、幫扶措施和脱貧指標實現緊密銜接。

_年冬,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開展以後,全鄉都在忙於貧困户精準識別,_開啟了“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模式,指導扶貧三支力量進行精準識別及資料完善。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他的爺爺凌晨過世,只能隨家人一同回家安排後事。心繫扶貧大計的他有着小家為大家的犧牲精神,僅僅一個上午,中午就又趕回棗林鄉投身到忙碌的工作當中。

多年堅守人生最美的風景

自開展扶貧工作以來,_常常廢寢忘食、夜以繼日撲在工作上,朋友説他瘋、嫌他傻,正是他的“傻”和“瘋”換來了扶貧工作的高效率和高質量,更換來了貧困户對他的高度認可。

貧困户的識別、錄入以及脱貧退出等工作雖然繁重,但只是規劃統計科工作的一部分。_對自己在規劃統計科的忙碌工作評價為“甘之如飴”,他説:“在一次又一次的精準識別工作中,我們看到在政策的幫助下,我鄉的貧困人口在不斷減少,雖然工作越來越辛苦,但心裏很欣慰。”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_相信,只有腳踏實地去做好脱貧攻堅的每一件事,為貧困鄉村和貧困户做好自己應做的工作,才是對自己多年鄉鎮扶貧工作堅守的最好詮釋,才是自己人生旅途中最美的風景。

脱貧攻堅工作個人事蹟心得感悟4

放棄年薪10萬元工作 回鄉帶領羣眾奔小康

説起_支書,村裏的很多人都説他“傻”,“傻”在哪裏?當然是“傻傻地”放棄在_年薪10餘萬元的高薪工作,毅然決然回到貧困村_村扛起了整個村的脱貧攻堅重任。

_,38歲,_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17年6月選任_自治縣_鎮_村支書。雖然個頭不高,但是整個人精神煥發、幹勁闖勁十足。初見_支書,樸實燦爛的笑容讓人覺得温馨,一下子拉近了距離,陌生感立即消散。

辭職回鄉創業只因故土情懷

“家鄉是我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我的根在這片深厚的土地上,我的故土情在鄉親們身上延續。當我看到家鄉還是三類貧困村,鄉親們生活艱難,我寢室難安。回到家鄉,能帶領家鄉人脱貧致富我很開心,我感到很幸福。”_如是説。

_自_年出去打工,在外面摸爬滾打16年,當過搬運工、推銷員、部門經理、副廠長,吃苦耐勞,頭腦靈光,敢闖敢幹,收入穩定且充裕,是_村有名的致富能手。之前在外工作,很少回家,但是心裏一直牽掛着家鄉的鄉親,期盼着家鄉的發展。

_説:“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想帶着家鄉羣眾脱貧致富。當這個念頭給親朋好友提出來時,大家都一致反對,都説我夠“傻”的,放着外面的金飯碗不好好端,跑回村裏當啥村幹部。當知道到家裏的態度反應後,我心裏有點犯嘀咕但是很不甘心。同時,鎮上領導知道了我的想法後,鎮黨委政府竭力支持我,幫助我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給我加油鼓勁,我又重燃信心,決定帶領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幹,帶領鄉親們脱貧致富,不辜負組織和鄉親們的期盼。”

積極履職為羣眾幹實事謀致富

_2017年4月擔任_村主任助理,6月擔任_村村支書。雖然支書才幹幾個月,但是説起楊支書,村裏羣眾都豎大拇指。

“_村共有265户1272人,其中貧困户有68户2_人,5個村民小組,有7户是低保户。”_對村裏的情況如數家珍。_自擔任支書以來,馬不停蹄不分晝夜為村裏找產業謀項目,為羣眾辦理實事好事。短短几個月,修通了5公里的機耕道,協調上級解決了3個200立方米的蓄水池,為100畝集體枇杷基地解決了灌溉和運輸難題。

“我上任後,發現村裏沒有集體經濟,更沒有什麼產業基礎。即使有種植枇杷、紅心柚等精品水果,但是分佈比較零散,單打獨鬥,不成規模,集聚帶動效果差。”_如是説。

_認為,結合_村實際情況,要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才是打贏脱貧攻堅戰的根本途徑。因此,_上任後,積極推廣“塘約經驗”,推進村社合一發展集體經濟,結合“五户聯保”_牛養殖模式,計劃在_村投資建立養牛場,發展_牛養殖;在坡度向陽地帶種植提子、枇杷、臍橙等精品水果,在河谷地帶種植早熟蔬菜。目前_村已經種植五星枇杷300餘畝,早熟蔬菜20畝,紅提60畝,臍橙140畝。

為提高羣眾對脱貧攻堅工作的滿意度和幸福感,_帶領村支兩委積極推進串户路、庭院硬化和路燈亮化。通過大家的努力,截止目前,_村串户路硬化2206.98平方米,庭院硬化6户184.4平方米,安裝太陽能路燈25盞覆蓋全村220户。

苦幹實幹誓摘貧困村帽子

“自當上村支書後,沒有了節假日,每天都在為村的各種事務忙碌,白天在外跑項目,晚上就處理村裏的各種大小事務,經常還工作到深夜。”_説,由於村裏的事務實在繁忙,自己很少陪家人,這也讓家裏人頗有怨言,但其稱無悔當初選擇,並坦言希望更多在外工作多年、有技術有資金有種養殖經驗、富有經濟頭腦的人回鄉,帶領村民致富。

_知道,要發展必須要有領頭羊,而人才是關鍵。自回村工作以來,_利用自己在外工作積累的人脈資源,積極聯繫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才回鄉創業,抱團發展,共同致富。

談起_村的發展規劃,_兩眼放光,信心滿滿説:“今年要把產業發展起來,帶領大家多掙點錢,到年底一定要摘到這個戴了多年的貧困帽!”脱貧攻堅路,領頭雁帶路,相信_村在_這個領頭雁的帶動下,必定能拔出窮根,脱貧致富。

  脱貧攻堅工作個人事蹟心得感悟5

_縣_鄉_村位於大巴山深處,從_縣城到_村村委會,全程72公里。近兩個小時的車程裏,穿隧道、過橋樑,大多數時間穿梭於大山的夾縫中。

1969年,年僅16歲的_便進入_村生產隊,先後擔任會計、生產隊長。從1986年起,_就開始擔任這個村的村支書。30年裏,他先後歷經10次村級組織換屆,幾乎每次都是滿票當選,深受村民信任;30年裏,獲市縣級優秀黨員、先進個人、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多達60餘次;30年裏,他始終堅持公正廉明、無私奉獻、艱苦奮鬥的作風,從青壯年到老年,把畢生心血投入到_村致富奔小康上。

_有四個兒女,都在外做生意,家境不差。每次村級組織換屆時,兒女們都勸他早點退下來“享清福”,但村民們死活不幹。上一次村級組織換屆時,貧困户王耀福還特意來找他:“老書記,你要是退休,咱貧困户脱貧心裏就沒了底!”

當時,他就暗暗下定決心:“等全村的老百姓都脱了貧,我就安心‘下崗’。”

“_精神”代代相傳

_村是典型的山區村,海拔從600米到1600米不等。_年以前,村裏不通公路,老百姓賣點山貨只能靠肩挑背扛,要是背頭豬下河壩(_鄉政府所在地)去賣,回家後肩膀要腫上好幾天,人也得躺上幾天才能恢復元氣。

“要致富,先修路!”1999年,在_的動員下,村民們決定集資修路,全村680名主要勞動力全部出動。

在懸崖峭壁上挖出一條路並非易事。_帶着大夥兒上了山,餓了就燒堆火,埋幾個紅苕烤熟充飢,渴了就接山上的泉水喝,他們從山上修到上下,他們用手拽着8000斤重的石磙碾壓路面,硬是用簡陋的工具硬是在懸崖上鑿出了路。村民們修路沒有工資,當時一名施工員在修路時受傷了,_二話不説就揹着他上了衞生院,吃住的費用都是他自己掏腰包。家裏沒錢,他“挪用”了女兒的_塊彩禮錢,全都用在了修路上。

_年年底,承載着村民希望的這條長17公里的公路終於通車了,村裏的土產從此得以走出“山門”。

後來,這種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被稱為“_精神”,他是全縣上下學習的楷模,如今“_精神”在_人民心中代代相傳。

脱貧的關鍵,是發展特色產業

有了路,村裏就有了發展特色產業的條件。但不少村民仍然貧困,根本沒有發展特色產業的條件,產業既要長短結合,又要持續增收,經過走訪調研、村支兩委討論,該村確定發展以核桃、山羊、魔芋為主的林經、林草、林畜、林蜂循環產業。其中山羊產業便是短期脱貧增收的好產業。

_年,_和幾個村幹部帶頭,發展起了山羊養殖場。_年冬天,母羊一下崽,養殖場一下子有了100多頭羊,他立馬帶着羊去了貧困户陳清吉、陳清元家。

“你們只管養,死了算我的,能變成錢3年後還我羊就行。”他對兩人説。

有了“定心丸”,兩人各借了十多頭母羊回家。如今陳清吉、陳清元家的山羊已各自發展到30頭左右,僅靠賣羊一項,一年便能掙兩三千元。

從_年至今,_的山羊養殖場一直保持着100多頭母羊的規模,其中近一半借給了村裏的貧困户。今年7月3日,該縣下堡鎮下堡村貧困户錢從山也專門慕名過來,向他借了十多頭母羊。

解決讀書問題,脱貧才有後勁

_有兩兒兩女,都在外做生意。特別是大女兒何曉琳在廣州開了個五金廠,經常打電話讓他趕緊退休去廣州養老,但他根本走不開。

_村面積42平方公里,_年,全村224户1024人中,就有建卡貧困户69户247人。其中,因學致貧的家庭達27户。像這樣的家庭,如果能解決孩子讀書的費用,就有了脱貧的希望,後勁才會足。如何解決呢?_把腦筋動到了自己的大女兒身上。

“大女子(當地父母對大女兒的稱呼),你天天説要孝敬我,那就先幫我做件事。”_年初,他撥通了大女兒的電話。電話裏,他告訴何曉琳,三社貧困户王耀福家有一兒一女,分別讀國小和高中,患有嚴重風濕和胃病的王耀福除要負擔兒女學費外,還要供養老丈人,這個家因此致貧。電話裏,他要大女兒每年資助王家學費2500元,一直到王家當時讀國小的兒子高中畢業為止。懂事的大女兒啥也沒多説就答應了,但老伴想不通,天天在家唸叨:“我屋女子掙的錢,自家用不到,咋就給了別人家(用)呢?”

之後,無論是到縣上開會,還是去鄉里辦事,_拉下臉,逢人就“化緣”,在他的奔波與牽線下,王耀福、謝宗國、冉茂林、李仁樹等4户家庭的孩子有了熱心人資助。

管好農村“小銀行”,鞏固脱貧成果

近年來,有着“草根金融”之稱的農村資金互助社在我市廣大農村地區相繼出現。_年,_村也在當地政府引導下組建了資金互助社,_擔任理事長。

“在農村,當年脱貧不算難,關鍵是要穩得住,可持續。”_説。而他認為要做到“穩得住”,除了發展特色產業外,資金互助社也必須真正發揮作用。為了保證每筆錢都能用到實處,他對村民們的情況瞭如指掌:誰是真的急需用錢,借款後能不能及時還上,他都一清二楚。

靠着從資金互助社兩次借來啟動資金,五社貧困户喬光榮成功發展烤煙和山羊產業,並於_年底成功摘掉貧困户“帽子”,今年,他準備再從互助社借一筆錢,將烤煙的質量搞上去。貧困户喬玉聯靠着從資金互助社借來的2萬元建起了農家樂,一年收入可達1.5萬元……

在_村,資金互助社真正起到了助農脱貧的“及時雨”作用:從_年組建至今,_村資金互助社借款主要用於發展產業、危房改造、子女上學等。據初步統計,已滾動發放貸款500餘筆、500餘萬元,其中貧困户獲得貸款230人(次)250萬元,沒有一筆呆賬壞賬。產業方面:核桃面積達4500畝,貧困户參與率達95%,基本滿足户均2畝以上核桃;山羊存欄3000只,貧困户餵養率達60%;魔芋300畝,貧困户種植率100%。危房改造方面:_村_年,全面啟動貧困户危舊房改造62户(D級34户、C級28户),資金互助社拿出啟動資金42萬元,在4個月內,所有的貧困户均住上了新房,至_年,_村成了名副其實的“洋房村”,無一處土坯房、危舊房。子女上學方面:從_年開始,_村村民子女只要考上高中、大學,均優先享受不低於5000元助學貸款,3年來累計下放貸款24.5萬元。

_年底,_村實現整村脱貧。該村村容村貌、基礎條件得到巨大改善,就醫就學、經濟發展等方面得到顯著提高,全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7602元,基本達到小康水平。幾十年如一日為了村上,如今的_一天一個樣,看到這樣的成果,“老匡”很欣慰。或許,沒多久,他便能安安心心“下崗”享清福了。

脱貧攻堅工作個人事蹟心得感悟最新5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