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師對國小生習作評改研究心得(精選多篇)

欄目: 工作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3W

第一篇:教師對國小生習作評改研究心得

教師對國小生習作評改研究心得(精選多篇)

教師對國小生習作評改研究心得

西航三校 楊娜

2014年1月

國小生作文評改研究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在前期的實踐和研究中,我主要負責藉助網絡平台輔助習作評改的研究,現將研究所得進行總結。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是自然屬性、社會屬性的統一,其中社會屬性在這個統一中居主導地位,人類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覺的活動。馬克思主義確立了人的價值,注重人的全面自由的發展,肯定了人的主體地位。

作文評改方式的改變,正是我們對兒童的主體地位真正關注的表現。我們現在的學生是從小生活在信息化社會的孩子,幾乎每個孩子都對網絡有着自己的瞭解,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甚至是網絡上的小高手。他們利用網絡獲得了豐富的見識,也利用網絡進行交往,可以説,網絡已經成為了學生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其實,網絡並非洪水猛獸。只要利用恰當,網絡完全可以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巨大的變化。在這樣的信息環境中,我們的習作評改完全可以也應該開發出相適應的網絡平台,更好地為學生的寫作學習服務。

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利用網絡博客這個平台,拓展了學生習作評改的途徑,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具體而言,我採用了以下

1、利用網絡拓寬學生寫作的視野,提高學生對作文的評價水平

國小生由於生活經驗的不足、閲讀積累的不足等,寫作的視野一般比較狹窄,因此,在作文的評價方面就很難做到有深度有廣度。利用網絡能夠更好地拓寬學生寫作的視野,更好地提高學生鑑賞評改作文的水平。

然而,網絡上的資源常常是魚龍混雜,教師就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對資源進行分類和處理,以更好地服務於學生的寫作。

例如,在寫《我的理想》時,學生覺得選材不容易,當科學家、當老師、當醫生……怎麼寫都覺得空,表達不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針對這種現狀,我在博客中貼出了自己的下水文,表達了自己“要做一個真實的老師”的理想。學生討論過後,很快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作文寫得個性十足,他們有的想當漫畫家,“我喜歡朱德庸的人生繪本,但那樣的生活太過誇張;我喜歡幾米的言情繪本,但那樣的生活太過淒涼;我喜歡高木直子的生活繪本,但那樣的生活太過簡單。我的理想僅僅是做一個可以用水墨古典風來描繪純粹唯美夢的漫畫家。”(繆)她的文中滲透出的是濃濃的畫面感,對漫畫的喜愛是讓人一下子就感受得到的。有的想當老師,只是因為喜歡自己生活過六年的國小,“我要回到我的母校——西航三校當老師。因為那裏有我和同學們的記憶,有我和老師的回憶,以後這裏還會留下我和我的學生的美好記憶。我的學生長大了,再回到三校當老師……但願這樣的師生愛永遠傳承下去。”(萍)還有的要做物理學家,“列夫·托爾斯泰説過,理想是指路的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失去了前進的力量。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理想,或許是工程師,或許是律師,或許是設計師,也可能是做一名宇航員……而我的理想則是當一名物理學家。” 這可是我們班最有想法也最有規劃的男生,他在文中展現出的理想,很有成為現象的可能。

那次作文,全班學生大部分都寫出了自己真正的理想,還有個別孩子真的沒有什麼理想,他們就真實地寫下了自己的內心,表示自己會在長大的過程中不斷努力,或許有一天會找到自己真正的理想,我覺得,這才是寫作的真正形態,不為了寫而寫,寫作就是為了表達自我,而不是迎合他人。

其實,學生中有寫作特別精彩的,他們的作品對於其他同學甚至是學弟學妹來説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我常常把學生的優秀習作展示在博客中,並經常推薦學生去看去學習,真的收到了不錯的效果。比如,我帶的第一屆裏,紫茵的作文是寫得最有個人風格的,她的作品我選了國小畢業前最好的幾篇展示了出來,後來的一屆又一屆學生都可以看到,他們會學習,會比較,會超越。

例如紫茵的《未雨綢繆》寫得很棒,學弟學妹這樣評價:

·楊老師,你的第一批確實不錯,值的我們學習……

·哇!寫的好棒呀! 贊 (韓)

·“以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雖然是崎嶇不平的,可我引以為傲。紙筆就是我的金戈鐵馬,我將會帶着他問鼎中原!”強大的志氣,人身就像天一樣變化多端。(舒展)

·楊老師,你的第一批確實不錯,但我們也沒有這麼差,或許是因為那是您帶的第一屆學生,所以才印象那麼深吧。人生的大多數的第一次都是做給別人看的,但卻是留給自己記憶的。

學生們看着學着也好勝着超越着,這樣一個不斷把自己的作品與別人的作品進行比較的過程,就是欣賞能力評價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而習作評改有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效果必將是事半功倍的。

2、利用網絡促進學生優秀習作的分享,促進學生之間的互評

舊有的教師評改學生接受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了抑制了學生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和評價,其實,學生之間的互評是一個重要的評改方式,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習,但是限於時間空間等的限制,學生之間的互評往往流於形式,學生能夠看到的同伴作文數量有限,學生能夠評改的作文就更少了。

利用網絡展示學生的優秀習作,給所有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同伴作文,也提供了無限制的學習時間,學生可以隨時閲讀隨時評價,作者也可以隨時看到別人的評價,更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互評的有效性。

例如,五年級期會考試的作文題是《温暖》,大部分學生都選擇了表現父母之愛,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新穎獨特的作文。於是,考試後,我就把這幾篇作文放在了博客裏,推薦學生去學習和評價,學生們看了之後紛紛留言:

張媛:我覺得第五篇好。“頓時,我心裏暖暖的。”(點題)“是啊,我們都是單翅膀的天使,只有擁抱起來才能飛翔……”(語句美)

肖怡雯:第六篇好啊,“我們都是單翅膀的天使,只有擁抱起來才能飛翔……”

是啊,這就是朋友之間的純潔的友情。正是這種友情才會讓文中瘦小柔弱的她做出她不可能的做的事。正是這種友情才讓小作者感覺到温暖。只有兩個友誼天使才能飛上蔚藍的天空,還有作者用了首尾照應。

施文宇:我感覺第三篇寫的好,我覺得寫的最好的一句是“這條温暖的“愛之鏈”至今依然燃着,這不但使我們的家庭更為和諧,而且使我們這個最為普通的三口之家增添了更多的温暖。”寫出了爸爸對我的愛。

繆晨萱:最喜歡第一篇文章,“摸着這片葉子我頓時明白了,它從樹下落下來的那一刻,也正和人們一樣,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就無聲無息的落下,這不公平!但生活就是這樣的。對於它來説它的使命就是春天覆蘇,秋天落下;而對於人來説就是好好的活下去在有生之年幹好自己該乾的事,雖然生活充滿不幸,可那是沒辦法的,因為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想到這裏我又對明天和下一個明天或是生命終結的那一天充滿了希望。”一片秋天的落葉給作者帶來的温暖,同時也給我了一種別樣的温暖。看到一片葉子悄聲無息落下,為它抱不平,由而想到人生的使命,有一天我們總彙死去,舊看你怎麼把握每一天了,不虛度人生,儘管生活不如人意,給了我們人生的一種啟示。

aaron:喜歡第一篇,寫落葉的。“它從樹下落下來的那一刻,也正和人們一樣,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就無聲無息的落下,這不公平!但生活就是這樣的。對於它來説它的使命就是春天覆蘇,秋天落下;而對於人來説就是好好的活下去在有生之年幹好自己該乾的事,雖然生活充滿不幸,可那是沒辦法的,因為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想到這裏我又對明天和下一個明天或是生命終結的那一天充滿了希望。”不想評論什麼,這是作者對生命的見解,生活由不得自己,只有努力過好今天,期待明天,這就是作者要告訴我們的吧。對於我來説,願我可以勇敢地活在大人的世界裏。

mark:i think no.5 is very good.“放學了,我鼓起勇氣,追上去,叫起了她的名字:喂,對---對不起啊,我……我以後不會再扯你頭髮了…… 呵呵,扯頭髮的事不要再説了好嗎? 這段寫的好,因為作者充分寫出了“馬尾巴”的寬容,使我感到温暖。

王敏媛:我感覺第六篇寫的很好,因為作者雖然只寫了一件最普通的事,但寫出了真情實感,我覺的最好的一句是“是啊,我們都是單翅膀的天使,只有擁抱起來才能飛翔。”因為作者首尾呼應,還寫出了朋友之間深厚的友誼,是啊,人與人之間都會有温暖的愛,朋友之間的友誼更加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學生留言中,我也以老師的角度給出了自己的評價——

anny點評:第一篇借一片葉子抒發對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從一片落葉上看到了人生的方向,感覺到對自身和未來的信念,這是一種有深刻含義的温暖。

anny點評:第二篇文風清雅,借一件小事充分寫出了自己內心的温暖,幾個相似結構的段尾嚴謹又增加了氣勢。

anny點評:第三篇構思巧妙,寫出了家庭三人之間的愛之鏈,這樣的温暖是每個家庭都有的,但是這樣的愛之鏈寫法卻是獨特的。與我們讀過的閲讀短文有相似之處。

anny點評:第四篇環境描寫非常出色,寫出了媽媽的狠心,更加突出了後文中的温暖所在,難能可貴。

anny點評:第五篇的對比手法用的好,人物描寫到位,寫出了她的寬容和他的歉意,這樣的温暖是人性光輝下的温暖。

anny點評:第六篇事件平凡,但是語句感人,尤其是最後一句,富含哲理,而且,由於這一句,全文一下子亮了起來。

在這樣的交流中,學生更加放鬆地表達着自己的見解,也更加能夠對更多的作文進行對比和分析,而且老師和學生的評價互相影響,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鑑賞能力。

3、利用網絡拉近師生、生生之間的距離,將“一文一評改”變成“隨手寫隨筆評隨時改”,延長了評改時間,也提升了教師評價對學生的影響力

傳統的作文評改多是紙筆交流、單方面交流,學生寫完作文就覺得自己完成了任務,老師寫完評語就覺得自己也完成了任務,可是,學生對老師的評語,絕大部分都是看一看就結束了,甚至有一部分學生連看都不看,評價的作用微乎其微。

但是,我發現,師生關係近、心靈交流多的,學生會更關注老師的評價,更注意老師的建議。曾經就有一個學生mark,我在作文評語中向他提出了文章的四個層次“長而精彩、短而出色、長但無聊、短而空洞”,希望他的寫作更上一層樓。此後,他的習作中開始有意識地佈局謀篇,並在文後問我“這次作文達到了哪個層次?”我非常欣喜於孩子的用心與改進,在這樣的交流中,他的作文越來越精彩。後來,他的作品成了我們班最有風格最富特點的代表。

在現實生活中,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看似很近,其實卻隔着無形的屏障。利用網絡拉近師生、生生之間的心靈距離,給彼此一個交流的平台,可以提升教師的評價在學生心中的影響力。帶第三屆、第四屆學生的時候,在我的影響下,很多孩子都開了自己的博客,曬曬自己的作品,寫寫自己的心情,發發心中的牢騷,學生無論寫什麼文中,其實都是在表達自己,都是寫作的形式之一。

我常常逛學生的博客,並與學生時常交流。在交流中,我在悄悄進行寫作的評價,學生也在無形中反思、成長、改變。

例如,繆繆和aaron都是敏感又有想法的孩子,她們的博客中貼出的文字常常讓人心疼。繆曾經為小升中困惑掙扎:

最近,不,應該説一直都超級喜歡唯美的東西——唯美不浪漫的東西。

本人某一死黨説:“唯美不就等於浪漫麼……”其實也是很奇怪哈,就是很喜歡唯美,不喜歡大浪漫。

一向排斥大大浪漫的東東……或許唯美中帶有一點點小小的浪漫吧……呵,不知道啊。

最近的所有感覺都很強烈,好的壞的,無論什麼都是,厭惡情緒、喜愛情緒都好像被放大了100倍的感受,很奇怪啊……

包括,小升中的感覺。

我知道班裏個別同學也已經考完了(小道消息……)自己還在途中,不過,最近努力的力量很強大,真的努力在學,至少我要補我曾經錯過的東西吧,很多很多……

唯美式的學習,剛剛想到的,多麼輕鬆的,陽光、小碎花、午後、想想就很棒,那或許是長大以後的事情吧,不知道。

其實,是我自己蠻想考重點班的,本來媽媽已經放棄了,她不想讓我上,説是太累,但是自己很想上,很想努力,很想奮鬥,就準備啊。

萬一我考不上了呢,怎麼辦啊?……還不知道。

現在看來,我的未來很迷茫,明天又不知會怎樣,但肯定不唯美。(繆《唯美式迷茫》)

在她的文後,我也寫出了自己的看法:人生有兩種境界,一是奮鬥,二是享受。甭管起跑線在哪裏,關鍵是要享受這個奮鬥的過程。所以,目標是用來鼓勵自己的,不是用來壓迫自己的。盡力就好。我愛你。她的死黨aaron也在其後留言:我們都是生活中的大多數,沒有辦法去改變世界,那就只有跟着可以改變世界的人走。萱説她沒有目標,我也沒有太明確的目標,只是希望可以和萱上一所學校,時間可以沖淡、改變太多東西包括友情,或許長大之後感到很可笑,但這可能是我們這一生中最單純的感情了,希望有知己的感覺越長越好。生活中的變數太多了,我們可以做的太少了,只是希望自己強大一點,好更容易承受生活中的變數。未來真的太迷茫了,希望可以做自己不喜歡討厭的事,然後感受生活中的僅存一絲温暖感動,那樣的幸福才會更加有味道吧。這樣的交流不僅僅是在評價文字,更是在熨燙心靈,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共同成長。現在,他們都已經是九年級的學生了,出色,而且,幸福。

班裏還有另外兩個特別優秀卻曾經讓我特別擔心的孩子,他們目標明確、想法成熟、思維清晰、觀點獨特,他們的身上帶着有才男生特有的傲氣,他們事事追求完美,因此,也常常對很多現實中的人事物感到不解和失望,甚至感到憤怒。

mark寫過或者轉過不少小文,《功名更近幸福更遠》《無德不可為師》《寒假感悟》《有條光明大道叫“絕路”》,在文中,我能看到孩子對於教育現狀的不滿,對於現實的批判,對於真理的追求,他的文字,是有正義感的。可是,作為老師的我,面對過更多成人世界的真相,也更加希望我的學生能夠既勇敢求真又幸福快樂。於是,我會跟他交流,探討,甚至爭論,這樣的爭論,也時常有另一個孩子參與。我常常覺得,這個時不時就挑老師刺找老師茬的孩子,才是個真正真實的孩子。我知道,這個爭論的過程,我們師生之間最多的狀態就是互不妥協,可是,即使是不妥協,他們依然在成長,在成熟,在進步。

4、利用網絡建立學生展示自我寫作成果的平台,拓寬作文評改的寬度,激發學生的內省和自評

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的心理需要,要激發學生對寫作的濃厚興趣,首先要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在寫作中的成就感。可是,在現實的教學中,由於班級學生多,每次習作中都很難做到將每個孩子的作文進行展示,很多學生會感到失落,漸漸地,也就對寫作失去了熱情。

利用網絡可以建立學生展示自我寫作成果的平台,有了這個平台,每個學生都可以曬出自己的作文,並且會得到很多同學甚至是陌生人的評價,這個過程中,學生會從他人的評價中得到收穫,並且不斷自省、自評,不斷改進提高。

例如,欣是一個語言天賦很好但是不夠勤奮的孩子,無論是聽課寫作業還是寫作文都是點到即止,從不願多付出。家長着急,老師也擔心,可是,孩子卻一點也不覺得自己有什麼不好。自從我向班裏學生推薦了學長學姐的作品後,欣似乎一下子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她的好勝心被激發出來了,每次作文都力求更好更新穎。在她不斷的努力下,她的作文真的成了我們班數一數二的了。欣的博客中,她自己的好作文都被置頂,《我的舞蹈之路》《聽雨》《關愛,無處不在》……那一篇篇的佳作,是孩子的進步之路上一個個堅守的階梯。在欣的博客中,有這樣的心情隨筆:

今天我編了一篇童話,內容很豐富,我很滿意。2014-10-12

今天晚上我看了語文精粹這本書,心情很好,還有很大的收穫,所以我在博客裏把它打下來,作為知識積累。 2014-11-15

這次期會考試,我進步了,得到了楊老師和李老師的表揚,我一定努力,再接再厲,爭取更大進步。 2014-11-12

這次期會考試我的英語、數學都進步了,我最愛的語文反而退步了,原因是因為我太不注意審題了,我要吸取教訓,爭取期末考個好成績。 2014-11-23

這樣的自省與自我評價,讓我這個做老師的特別感動,有了網絡這個平台,更多孩子有了展示的舞台,也獲得了更多的自信與更自覺的成長。這樣的寫作,這樣的評改,才是最持久最高效的。

四、結語

對於國小作文評改方式的研究,我一直在思考着,在教學實踐中或許找到了一點好的方法,也常常感到欣喜。然而,放眼中國語文教育的廣闊背景,我又常常覺得自己就如同一個在大海邊玩耍的孩子,剛剛撿到了一隻美麗的貝殼,一抬頭,卻發現眼前的大海是那麼寬廣無際。

我願意與教育同行們一起,不斷尋找,不斷實踐,不斷改進,向理想的作文教學逼近,向學生的幸福學習目標前進。

第二篇:國小生習作評改研究

《國小生習作評改研究》 階段性計劃

課題負責人:劉海珠

新的學期已經開始,我們的課題研究工作也將進入實質性的階段。為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實施,我們課題組的成員經過商議,特制定以下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有針對性地開展研究工作,以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減輕教師的作文批閲負擔為主要目的,促進學校教育的長足發展,促進教師的長足發展,促進學生的長足發展。

二、工作目標

1、結合日常教學開展初步的實驗工作,及時交流研究心得,調整、改進研究內容和方法。

實驗班級選為三年級(語文教師白曉豔)、四年級(語文教師王朵)、五年級(語文教師張芳芳)、六年級一班(語文教師杜曉娜)、六年級二班(語文教師劉海珠)

2、有針對性地開展課題研究的研討活動:

(1)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有關課題研究的資料。

(2)開展作文觀摩研究課,課題組人員及時進行研討。

(2)交流研究論文、學生自己評改的作文等。

3、對自我評改作文各要素的研究作細緻分析,初步構建作文評改課堂教學的一般模式;完善自我評改作文模式,構建自我評改作文的理論體系。

(1)示範評改:以集體評改典型文章引路,具體指導如何評改作文——教給評改方法。學生獨立成稿後,教師先將草稿瀏覽一遍,選取二、三篇有代表性的,或抄在黑板上、或寫在投影膠片上、或當堂朗讀、或印發給學生。先放手讓學生評改,大家評大家改;教師適時加以點撥,並示範評改,重點針對本次習作要求、結合學生作文實際上詳加評述,提出修改意見,指導評改。強調“一作一得”,即抓住每次習作的訓練要求,一篇習作訓練一個重點項目。

(2)自我評改: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修改意見,參照老師的示範評改,評價和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師巡視,對部分學生加以指導。

(3)小組評改:小組長組織本組成員,針對本小組每人的作文逐一評議,提出修改意見,使每人學會評價作文、修改作文。

(4)相互評改:先讓學生相互評講,並提出修改意見,然後修改。側重於以下兩方面的訓練:一要求寫出自我特色,二要求善於吸收他人的長處。採用以讀促改的方法,反覆朗讀,反覆修改,讀到句句朗朗上口,改到詞詞合理妥貼。

(5)教師批註:以符號批註引路,用約定的符號指出文中的得失(來源 本站),有時輔以簡明的文字提示,指導學生自我評改。經以上幾輪修改後謄寫到作文本上的作文,教師基本上只重視批註而不修改。批:針對本次習作要求,結合學生作文實際,評價學生作文,充分發揮眉批、總批的功用,指導學生正確評價自己的作文,認識本次習作的得失,提高學生的理性認識。

(6)學生再改:教師就具有共性的特殊問題進行講評,要求學生結合教師的批註自我認識,進一步提高自我評改作文的品位。一方面結合批語,正確評價本篇作文,認識本次習作的得與失;另一方面結合教師注的記號,弄清審題、立意、選材、章法和語法、文采、邏輯、修辭等方面的不足,並一一修改。對部分不符要求或失誤較多的作文,則要求學生重做,讓他再嘗試一次,再給他一次成功的機會。

4、注重資料收集

(1)、對研究中的各項心得和成果及時上傳博客。

(2)、收集各項資料形成檔案。

第三篇:國小生習作評改有效性研究調查報告

一、調查意義

評改學生習作,對廣大語文教師來説是一件繁重而複雜的工作,耗費了老師們大量的精力。但是很遺憾,大部分學生對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評”充耳不聞,對習作中的“批語” 不屑一顧。何以如此?只要審視一下習作教學過程便可明白。傳統習作教學的一般過程為“教師命題—教師指導—學生寫作—教師評改”。很明顯,“教師評改”是習作教學的終結環節,是對學生習作的“終審判決”。學生們普遍認為,既然自己的習作優劣已定,再聽“講評”再看“批語”還有何用?更何況馬上又開始下一次習作訓練了,根本無暇彌補這次習作的不足。於是,教師的評改意見無人顧及,學生在這次習作中所暴露出的問題在以後的習作中仍會再現。看到學生們對自己“盡心盡力”、“嘔心瀝血”的評改視若無睹,有的教師在評改作文時便不再用心,批語套用模式,沒有針對性,書寫潦草難辨,課堂上的講評輕描淡寫,習作評改純粹應付領導的檢查。學生則認為作文寫成後不必再去下功夫,評改作文是老師的事情與己無關,無形之中缺乏自主評改的意識,這很不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文習慣,而教師“體無完膚”的評改並沒有起到實效性,學生當作“耳邊風”,作文本發下來只看看分數,沒有二次修改和二次習作的習慣,老師的勞動大多付諸東流水,事倍工連半都達不到,許多習作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為了總結經驗,汲取教訓,發現問題,瞭解師生習作評改的方法,探索適合師生評改習作有效性的捷徑,提高國小作文教學的效率,減輕老師的勞動負擔。我對振興聚寶國小中年級段的習作評改進行了調查。

二、調查目的

1、瞭解國小生高年級段習作自評互改的現狀。

2、尋找提高國小高年級學生習作水平的對策,尋求一條適合師生評改習作有效性的捷徑,促進我校學生作文水平的的全面提高。

三、調查形式、內容

對聚寶國小五年級一班38名同學進行調查,採用談話、訪問、目測等方法進行調查。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1、學生的作文水平差距很大

這種差距表現在學生與學生之間,年級與年級之間。一個班中,成績高與低的差距較明顯。25—27分的一等作文僅僅6人,而24分以下的作文居多,有32人,佔全班人數的84%,其間最高與最低相差約20分左右;班級之間,五二班一等的作文多,而五一班三等的作文佔一大半;學生優秀的作文可以寫五、六百字,書寫乾淨整齊,選材新穎,語句通順,有真情實感。而成績差的學生作文則是二、三百字左右,書寫凌亂,龍飛鳳舞,難以辨認,根本沒有中國漢字方正的特點,錯別字、病句也多。

2、學生作文內容貧乏、空洞

從抽樣的作文來看,學生作文最大的問題還是沒內容好寫。作文材料貧乏,不夠典型,內容空洞,泛泛而談,認真閲讀學生的作文分析原因便一目瞭然。究其根底,關鍵是不具備獨立選材的能力,眼皮底下的材料視而不見,不會發現、捕捉有價值的寫作材料,更不要説對事物的敏感和認識的分析了。

3、學生沒有修改習作的習慣

在學校存在一種現象,每次教師批改後的作文本發下去,有的學生只是修改了習作中的錯別字;有的學生只顧分數,感覺自己能得七八十分就可以了;有的學生連看都不看,直接完成下一次的習作。據課後訪問調查,90%以上的學生寫完作文後從來沒有修改的習慣。長此以往,學生的習作水平永遠沒有進步,學生也厭倦了習作。

4、學生寫作後不會修改

“三分文章七分改”。由此可見,修改在文章中的重要性。我們要讓學生養成修改的習慣。修改的形式多樣,可自改、互改,也可集體改。而學生寫完後就認為是老師的責任了,草草了事,態度不端正,有的是錯別字特多,而自己卻熟視無睹。

5、學生不會運用教師所教的習作評改方法

《國小語文課程標準》第三學段習作中指出: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教師教給了學生習作評改的方法,可是學生在評改習作時,只是注重錯別字、詞、標點符號的修改,忽略了習作構思、選材、詳略、語句通順與否等的修改,更有甚者根本不會修改作文。

6、老師評改習作的評語不能激發學生習作興趣。

老師以成人的思想認識和寫作能力去評改學生習作,常常改得滿紙通紅,耗時耗力,收效甚微,而教師“體無完膚”的評改又往往很容易挫傷學生寫作積極性。學生根本不接受教師的評改意見,把評改意見當作“耳邊風”,教師的評語常常是:語句通順,故事完整,中心明確,詳略得當等老一套評改語言,根本不能激發學生習作興趣,提高學生修改習作的積極性。

7、評改習作的方式多樣,但多流於形式

雖然習作評改方式多樣,有教師自行評改、面批面改、學生分組評、集體評、互評、自評、家長評等方式。可是在大部分學校,由於時間緊,教學任務重,學生學習任務多,教師經常使用的還是課後自行批改習作,採用其他評改習作的方式只是偶爾進行,很多情況下只是部分學生參與。而家長由於知識層面不同,加上工作、大量家務活,很難做到認真細緻地評改孩子的作文。

五、改進作文評改的思考與建議

1、加強多方位引導,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作文的內驅力。《語文課程標準》一再強調:習作要把重點放在培養寫作興趣和自信心、養成良好的習慣上。因此,我認為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

(1)要加強讀寫結合

以閲讀促寫作,以寫作促閲讀,使閲讀與寫作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精品,都是作者細心觀察、認真思考、親身感悟寫出來的。教學時,我們除了讓學生從字裏行間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外,還要認真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和方法。即看看作者為什麼這樣寫?又是怎樣寫具體的?如果文章能引起學生共鳴的,就不失時機地練一練,可仿寫、續寫、補寫等。

(2)積極開展課外閲讀,積累寫作素材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國小生的課外閲讀量不少於150萬字,這就要求教師平時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合理地引導學生好讀書、多讀書、讀好書。並要求學生在讀書時遇到好詞、佳句多讀讀、多記記、多品品,並逐步把書面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必要時,老師跟學生一起賽跑,看誰讀得多、記得多。這樣習作時就能做到“先積而後發,厚積而薄發”。另外,教師還要成為學生閲讀的促進者,可經常給學生找些精彩片段讓學生賞析,提高鑑賞能力。還可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會,讓學生體驗到讀書的樂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3)加強實踐活動,豐富寫作題材

葉聖陶先生説過:“生活如泉湧,文章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創作理論強調:創作的源泉來自生活。這都是説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一些豐富而又充滿童真、童趣的活動,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去。如春天野外踏青;夏天聆聽鳥叫蟲鳴;秋天漫步田園;冬天雪中即景。那種感覺別提有多愜意!也可根據需要有的放矢組織一些有益的實踐活動,如做家務、種花、養小動物、辦小報、貼葉子畫、粘種子畫等。並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留心觀察、體驗,同時把感受寫下來。這樣不僅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能力,還做到了説真話——“我口説我想”,表達真情實感—— “我筆寫我心”,變“要我寫”為“我要寫”。讓學生天天堅持寫日記,並每天在班上交流,及時點評,多鼓勵,激發習作興趣。

2、注重修改,使學生養成修改的習慣

“三分文章七分改”。由此可見,修改在文章中的重要性。我們要讓學生養成修改的習慣。修改的形式多樣,可自改、互改,也可分組改、集體改、家長改、老師改。好的文章是修改出來的。

(1)學生自改、互改

學生自改和互改的過程,實際上是習作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語文課程標準》在的第三階段目標中提出“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那麼,教師如何指導學生自改和互改呢?

葉聖陶先生説:“文章要自己改,學生學會了自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 學生自評自改習作很關鍵。對於學生自評自改,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自評自改的意義,教給他們評改習作的方法,使學生樂於、善於評改自己的習作。可以讓學生通過誦讀法、推敲法等方法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並做出評價,寫上評語!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要求“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因此,在學生自評自改的基礎上,教師還要指導學生互評互改。讓學生認真閲讀、思考、研究別人的習作,找出優缺點。推己及人,汲取別人的精華,去其糟粕。這種平等地位的評改,學生沒有心理壓力,可謂“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他們既是作者又是讀者,評改中角色不斷轉換,相互啟發,互相合作,集思廣益,有利於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發展。

(2)家長評改習作要講究方法

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的家長們,可以説對於孩子的一切都瞭如指掌。父母和孩子在情感上更容易溝通交流,如果方法得當,相信孩子很願意把自己剛剛完成的習作讀給爸爸媽媽聽,這時,父母可以不失時機地對孩子的習作進行點評,真正成為孩子習作起步的“領路人”。凡是有家長指導的學生,習作水平進步很大,家長不在家或指導不了的,就可以讀給哥哥、姐姐聽,讓他們幫助修改。

( 3)教師評改方式要靈活多變

首先,教師可以採用面批面改。面批面改是一種直觀、互動、有個性、針對性強的作文指導方式,對提高學生的作文興趣、作文能力、修改能力都會有很好的效果。具體做法是:可在每次作文中或作文後,找幾個學生進行面批面改,爭取一個學期下來,每個學生都能獲得至少一次面批面改的機會。對個別學生的作文還可以進行重點輔導,對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反覆修改的優秀習作,還可以向有關報刊雜誌投稿發表,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其次,教師可以在快速瀏覽全班學生習作的過程中,隨機簡單批閲部分作文,再挑選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習作在全班講評。再次,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挑選一些他們認為有代表性的習作在全班講評。最後,教師的評價語要克服俗套,多用鼓勵表揚語言,以培養學生寫作興趣,激發學生寫作熱情。總之,教師評價方式的靈活多變,利於客觀地、多角度地評價學生的習作,能使習作評改更紮實有效。

要注重習作評價方式的改革,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通過適當的評價誘發學生的習作動力,激起學生奮發向上的習作熱情。要根據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切忌用一把尺子去量水平各異的學生。對每個層面的習作都應該作縱向比較,發現進步及時鼓勵。此外要多渠道、多層次地為學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讓孩子們品嚐到了習作的樂趣,激發了強大的創作動力。

第四篇:國小生習作評改方法初探

國小生習作評改方法初探

簡陽市賈家鎮久隆九年義務教育學校冷春霞

習作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學會表達,是國小生學習語文的終極目標。習作很重要,習作的評改更是一項艱鉅的工作。在傳統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往往重視作文前的指導,會用一節課或更長的時間進行指導,然而等學生寫完之後,教師往往忽視了作文的評改。因為逐篇的精批細改,工作量巨大,造成教師身心疲憊,沒有精力去完成其他教研教學工作。所以,許多教師對作文的評改常常只是簡單寫個評語,打個等級了事。學生看着評語,似懂非懂,作文水平提高很慢。因此,必須改革我們傳統的習作評改方式,讓學生在習作評改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全情投入而不是置身事外。近幾年來,我在所教班級進行了試驗,體會到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互評互改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我的主要做法是:明確目的,規範要求,學生互改,教師抽改,集體評講。具體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讓學生認識習作互評互改的目的、意義,激發評改興趣。

如果學生對習作互評互改的重要性不瞭解,那麼在評改過程中也不會認真對待。因此,我在進行習作評改指導前,先和學生們一起復習了王安石在寫《泊船瓜洲》時,一個“綠”字就改了十幾遍的故事,讓學生認識到習作評改的重要性。再給學生分析這樣互評互改的好處:第一、通過多次評改,同學們不僅準確地記住了寫作的基本要求,而且對這些要求理解得更深刻;第二、每個人都有機會看到很多同學的習作,這樣容易發現別人的優點,學習別人的長處,同時也能避免出現別人的缺點和短處,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自覺提高習作水平;第三、同學們在互評互改中加強了交流,培養了能力,增進了友誼。

二、規範習作評改的標準和要求。

對國小生而言,習作評改的要求不可太高,,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逐步提高。根據新課程標準關於習作教學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我從兩方面制定習作評改的要求,:一是“基本要求”,這是每次習作互評互改都必須要進

行評改的內容。“基本要求”可分為九個小項:一看格式是否正確;二看卷面是否整潔;三改錯別字;四改病句;五改標點符號;六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鮮明;七看文章結構是否合理;八看錶達方式是否新穎;九看語言是否流暢。二是“本次習作的重點要求”,如本次習作是寫人,就要突出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通過具體事例表現人物的品質;本次習作是寫景,就要抓住景物的特點,分層次具體描寫等等。

三、教師指導下的學生互改。

在習作互評互改之前,我將全班分為若干四人小組。每組指定一名語文成績較好的學生任組長,由組長組織評改四本作文(不一定是本組同學的)。先是各人初評,每人重點評改一本,然後四本交換檢查,看看評改是否合理。評改完後推薦出一篇好習作。各組推薦出的好習作集中,再由小組長評議,評出一篇優秀習作。學生對這樣的做法感興趣,評得很認真、嚴格。例如,勾出好句子,圈出錯別字,劃出病句,作好眉批、旁批、總批,評改人簽名等。經過一學期訓練,學生基本上掌握了習作評改標準。在學生掌握了習作評改的要求後,逐步過渡到評改不強求面面俱到。每次習作根據每次要求確定評改重點,評改時側重一兩個方面,這樣就加快了評改的速度。學生互改過的習作,還給學生本人。學生看看別人對自己習作的批語,發現習作中不足之處可作再修改。

四、教師抽改。

教師抽改的對象可變換,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採取不同的評改方法。有時,專抽改組長的,對這部分習作,老師要細改精批,目的是讓組長摹仿教師的改法去組織四人小組批改。有時,抽改寫作基礎較好的學生,對這類作文,不一定詳細批改,或在他們習作後面寫上總批,或找他們面談,適當指點,啟發他們自行修改。有時,抽改寫作基礎一般的學生的作文,這部分學生有一定作文基礎,提高快,人數較多,是教師評改的主要對象。對他們的作文,教師應留心作比較仔細的評改,對文中的語病,要加以改正,還要加上旁批,説明改動原因,以幫助他們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有時,抽改寫作基礎較差的學生,

他們的作文病句和錯別字較多,思路紊亂,條理不清,教師可對他們的作文采用面批的方式,對他們進行面對面的輔導,幫助他們擺脱落後現狀。一次抽改的人數約佔全班四分之一。抽改過程中同時對學生評改情況進行檢查小結。對未抽改的作文,教師只就學生評改的結果寫出極簡短的評語,並評定一個等級。

五、集體講評。

集體講評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它包括兩個方面:講評習作及講評學生修改習作情況。在下一次作文前,教師對學生上次習作修改情況作簡單小結。講評時可選擇上次作文中有代表性的上、中、下等三至五篇作文,拿到課堂上去講評。先將作文念一遍,然後由學生集體點評。有時集體分析某篇習作的優劣所在,各抒己見,最後教師作小結,指出成功與不足之處,同時對下次習作進行指導。

總之,國小生習作的評改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師指導下的學生互評互改是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有效措施。教師在評改過程中必須起到積極的主導作用,在操作中要做到由扶到放,循序漸進,逐步讓學生掌握修改習作的方法,並在實踐中形成修改作文的能力。

第五篇:淺談國小生習作評改的有效策略

淺談國小生習作評改的有效策略

湖北省襄陽市47中國小部張春妍

一次習作課後,學生們如釋重負地交來習作本,望着厚厚的小山似的一大摞習作本,我深深地歎息:自己的“移山”工作何時才能完成?要知道,如果逐一評改,一節課(40分鐘)我只能改出3-5本來。於是,我挑燈夜戰,一本又一本地認真批註、修改,並工工整整地寫上評語,可是,當習作本發到學生手中時,卻出現了令我難堪又難過的景況:大多數學生只看一下等級就把習作本丟在一邊,即使是少數優秀學生,對被修改的地方也並不領情,象徵性地一瞥(可能是看老師改的地方是多還是少),便也毫無感覺地將習作本收到抽屜裏去了。難過之餘,我暗下決心:這種老套的“高勞動,低效率”的“農耕式”習作評改模式的“堅冰”一定要打破! 新課標指出“重視對學生習作修改的評價,不僅要考察學生修改習作內容的情況,還要關注學生修改習作中的態度、過程和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自評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瞭解、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葉聖陶曾提出,“‘改’與‘作’關係密切,‘改’的優先權應該屬於作文本人”。

那麼怎樣進行有效地自評和互改,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呢?在實踐中,我初步摸索出一套以讀為本,吸引學生主動參與的“對話式評改”教學模式,頗有成效。

具體做法及操作流程如下:

1、自讀自評,自我評價

引導學生完成習作之後,像讀課文一樣大聲讀自己的文章,多讀幾遍,讀給自己聽。藉助聲音,憑藉語感,幫助自己發現作文中需要修改的語言問題,比如語句是否通順,用詞是否恰當等等。邊讀邊改,並以“作者心語”“自我感言”“自我推薦”等形式,對文章展開自評。為避免“語句通順,條理清楚,中心突出”等套話,引導學生以“説心裏話”的方式談談自己選材時的所思所慮,説説自己習作中的得意之處以及習作過程中遇到的棘手問題。這樣的自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成就感,消除學生怕作文的心理,樹立自信心,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習作後主動修改的良好習慣,而且為教師的點評指導提供了必要的線索,是能彰顯學生個性,提高習作能力的自評。

2、互讀互評 ,小組評價

在“互評”中採取小組評議、同桌互評等形式,大膽讓學生互批互改。將全班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小組,成員由寫作能力上中下三種不同程度的學生組成,並相對固定;每個成員輪流擔任組長;每個小組一般4到5人,目的是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合作交流,達到共同提高。

評改時,學生交換朗讀他人的習作,組與組之間交叉評改。各小組內,首先拿到作文看為第一評改人,第一評改人對自已拿到的第一篇作文負全責。第一評改人批完後交第二評改人,以次類推,每篇作文由組內成員輪流批閲一遍,並按要求填寫“作文評改記錄表”(內容包括作文題目、習作者、評改日期、評改人、錯別字、語病、主要優缺點、內容、語言、結構、卷面等分項得分欄,綜合得分等。)每篇作文限時10分鐘完成。然後全組推選出本組範文,由組長執筆,全體組員共同討論,給範文寫出評改意見(評語),準備宣讀。一個學生就是一個評改教師,喚起了學生參與的熱情,使他們成了習作評改的“主角”。

3、生讀師評,教師點撥

學生互批過程中,教師在各組間巡迴輔導,一方面幫助學生解決評改過程中遇到有各種疑難問題,指導推選範文和擬寫評語,另一方面隨時發現並訂正學生評改中出現的問題。對於典型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分組互批結束後,由組長在講台上朗讀本組範文並闡述本組評改意見及得分。再讓下面的同學議論評語是否恰當、中肯,得分是否合理。

教師點評是當堂評價,要以肯定小組意見為主,也要注意多用積極向上、充滿鼓勵的的評語善待範文的作者。只有這樣,學生的習作勁頭才會越來越足,不至於在一味批評中喪失信心,評價不必面面俱到。

經過分組互批、範文點評,學生批閲了本組的幾組作文,又聽了幾篇範文及評語後,基本上掌握了本文的寫作要求及評改情況,對如何寫評語也有了感性認識。然後由第一評改人,依據改標準及範文評語,給自己負責的文章寫出評語,並參照考試的評分標準,得出該文的分數。

由組長將作文及“評改記錄表”收交老師。教師仔細審閲後,整理出這次寫作及評改的情況,集中精力針對學生習作中的典型問題進行講評。既評習作,又點評學生合作交流情況,還要結合實際情況教給學生評價方法。總結經驗,肯定

成績,指出存在的問題及改進辦法,以供下次寫作及評改時借鑑。同時結合優秀評語,再次對評語寫作進行指導。

3、再讀再寫,以評促寫

上述環節結束後,把作文本連同“評改記錄表”還作者。作者認真閲讀“評改記錄表”及評語,認真分析習作中存在的問題,再次修改,並在此基礎上再讀再寫,完成本次習作活動。這樣,作文教學的過程就擴展成了“寫作—評價—再寫作”,使學生嚐到了評改的甜頭,提高了修改能力,同時促進了學生對寫作規律的認識,“好文章不僅是寫出來的,更是改出來的!”同時設計“優秀習作展示園地”,將各小組推薦出的優秀習作張貼出來,鼓勵學生向報刊雜誌投稿,讓學生感受自評互評和師評帶來的喜悦,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

這種作文評改模式,不再是教師“一統天下”,學生全程參與,每一位學生即是評價者,又是被評價者,學生既嚐到了當“老師”的甘苦,又培養了欣賞、評價作文的能力,從而提高了作文水平;而老師批改作文的心態也發生了轉變,經過學生自評和小組互評,一些學生常犯的錯誤都糾正了,教師在此基礎上評改,工作量大大減輕,從勞作走向享受,從煩躁走向愉快!總之,這種評改模式既減輕了老師的負擔,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何樂而不為?